目前分類:梵蒂岡新聞網 (2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教宗聖誕子夜彌撒:鼓起勇氣,接納不求回報的救主耶穌  https://www.vaticannews.va/zht/pope/news/2019-12/pope-francis-homily-vigil-christmas-mass-receive-grace-courage.html

教宗方濟各12月24日晚上9點半在梵蒂岡聖伯多祿大殿主持了耶穌聖誕節子夜彌撒。他在講道中期勉眾人勇於接納天主的恩寵,也就是降生成人的救世主。此外,教宗也勉勵我們懷著感恩之心,將自己化為禮物,主動服務奉獻。

(梵蒂岡新聞網)天主的恩寵已經出現;在這恩寵面前,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接納天主愛的禮物,即紆尊就卑的救主耶穌。教宗方濟各12月24日晚上在聖伯多祿大殿主持聖誕節子夜彌撒時如此表示。在這台大禮彌撒中,教宗與在場信友首先聆聽了《聖誕宣報詞》,接著教宗為祭台前的耶穌聖嬰態像揭開蓋布,恭敬地親吻這尊態像。來自意大利、日本、委內瑞拉、肯尼亞、烏干達、菲律賓和伊拉克的12名兒童身穿傳統服飾,向耶穌聖嬰態像獻花。

以下是教宗方濟各彌撒講道全文:

「光輝已射在那寄居在漆黑之地的人們身上。」(依九1)讀經一的這個預言在福音中實現了:事實上,當牧羊人在自己的地方守夜時,「上主的光耀環照著他們」(路二9)。大地黑夜之際,天空出現一道光芒。這道在黑暗中出現的光芒,意味著什麼呢?保祿宗徒向我們表示:「天主的恩寵已經出現。」天主救眾人的恩寵(鐸二11),今夜籠罩著普世。

那麼,這份恩寵是什麼呢?它是天主聖愛,這份愛能改變生命、更新歷史、驅散邪惡,注入和平與喜樂。今晚,天主的聖愛向我們顯示出來:祂就是耶穌。在耶穌身上,至高者化為幼小者,讓我們得以愛祂。在耶穌身上,天主化為聖嬰,讓我們能擁抱祂。但是,我們可以繼續自問,為什麼聖保祿將天主的降臨於世稱為「恩寵」呢?他是要告訴我們,這是白白賞賜的。雖然在這塵世,一切看似響應「付出必求回報」的邏輯,但是天主卻是不求回報地來到。祂的愛無法靠交易得來:我們沒有堪當領受聖愛的功勞,而且我們根本無以為報。

天主的恩寵已經出現。今晚我們理解到,雖然我們無力高攀,祂卻為我們化為弱小;雖然我們忙於自身事務,祂卻降臨在我們中間。聖誕節提醒我們,天主持續地愛每個人,包括最糟糕的人。祂今天對我、對你,對我們每個人說:「我愛你,而且我將永遠愛你。你在我眼中是寶貴的。」天主愛你,並不是因為你想法正確、行為端正;祂愛你,僅此而已。祂的愛沒有條件,不取決於你。你或許思想錯誤,或許犯了各種過失,但是上主從不放棄愛你。我們往往以為,只有在我們循規蹈矩時,天主才是和善的,如果我們頑劣,天主就會嚴懲我們。事實並非如此。即使我們罪過累累,祂依然愛我們。祂的愛不會改變,祂絕非暴躁易怒;天主忠信又有耐心。這就是我們在聖誕節找到的禮物:我們驚喜地發現,上主是全然的無償給予和溫柔。祂的光耀並不迷惑我們,祂的臨在不叫我們恐懼。祂在赤貧中誕生,好能以祂豐沛的愛奪得我們。

天主的恩寵已經出現。恩寵是美妙的同義詞。今晚,在天主聖愛的美妙中,我們也重新發現自己的美好,因為我們蒙天主所愛。無論是好是壞,是健康是疾病,是快樂是悲傷,我們在祂眼中都是美好的:這並不因為我們的所做所為,而是為了我們的所是。我們具備不可抹滅、不可侵犯、不可抑制的美好,那是我們生命的核心。今天,天主提醒我們這一點,祂懷著愛取得我們的人性,使之成為祂的一部分,與這人性永遠「相結合」。

今夜對牧羊人宣報的「大喜訊」的確是「屬於全體子民」的。那些牧羊人當然不是聖人,在那些牧人當中也有我們的身影,帶有我們的脆弱和軟弱。天主召叫了他們,祂也同樣召叫我們,因為祂愛我們。而在人生的黑夜,祂也對我們說「不要害怕」,如同祂曾對牧羊人說的那樣(路二10)。鼓起勇氣,切莫失去信任,不要丟失希望,別認為去愛等於是浪費時間!今晚,愛戰勝了恐懼,新的希望已經出現,天主柔和的光芒戰勝了人類傲慢的黑暗。世人啊!天主愛你,並為你降生成人,你不再孤單!

親愛的弟兄姊妹,在這恩寵面前,該怎麼做呢?能做的唯有一件事:接納禮物。在尋找天主以前,我們要讓祂先來尋找我們。我們別從自身的能力出發,卻要以祂的恩寵為起點,因為祂、耶穌才是救主。讓我們注視耶穌聖嬰,接受祂的溫柔環抱。我們將不再找藉口來拒絕祂的愛:生活的扭曲、教會的失責、世界上的不順遂,都不再是藉口。這一切都將退居次要地位,因為在耶穌愚妄的愛、在溫柔又親切的愛面前,不再有任何藉口。值此聖誕節,關鍵在於:「我是否接受天主的愛?我是否信靠祂來救我的愛?」

文章標籤

福傳書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教宗方濟各頒布《開啓他們的明悟》手諭,欽定每年常年期第三主日舉行天主聖言主日。教宗強調應隆重慶祝這個主日,好能重新發現天主聖言的救恩意義。

(梵蒂岡新聞網)教宗方濟各以《開啓他們的明悟》手諭規定普世教會應在每年“常年期第三主日頌揚、省思和推廣天主聖言”。教宗強調,設立“聖言主日”的舉措是回應了許多信友的要求。這道手諭於9月30日,聖熱羅尼莫聖師紀念日公布。這位聖師於1600多年前將《聖經》翻譯成拉丁文,並且表示:“不認識《聖經》,就不了解基督。”

《開啓他們的明悟》手諭以《路加福音》的敘述為開端,復活的耶穌向聚集在一起的門徒們顯現,祂與他們分餅時“開啓他們的明悟,叫他們理解經書”(廿四45)。教宗提到梵二大公會議“透過《啓示憲章》大力推動了對天主聖言的重新發現”,以及本篤十六世在2008年召開的世界主教會議,則以《天主聖言作為教會的生命與使命》為主題。

教宗強調,天主教會在這一年中積極推動與猶太教徒的關係並為基督徒的合一祈禱,聖言主日在這個背景下設立“並非純屬時間上的巧合:舉行天主聖言主日表達一種大公運動的價值,因為《聖經》給那些聆聽的人指出達至真正與穩固合一應走的道路”。

因此,教會應以“聖言主日”為“隆重的日子”來慶祝。主教們可以在這個主日舉行讀經員授職禮或類似職務的委託禮,藉此強調在禮儀中宣讀天主聖言的重要性。堂區神父也可在這個機會上舉行將《聖經》或有關《聖經》的書籍交給全會衆的儀式,以展示閲讀和研讀《聖經》、透過《聖經》祈禱,尤其是聖言誦禱在日常生活中繼續受到重視的重要。

教宗在這道《手諭》中重申準備彌撒講道極為重要,指出牧人們“具有向衆人講解並讓他們了解《聖經》的重大責任”。實際上,為我們的許多信徒而言,這是領悟天主聖言的美善和看到聖言觸及他們日常生活的唯一機會。因此,不可在評述《聖經》時即興發揮。

提到厄瑪烏門徒的經歷,教宗也提醒教會“《聖經》與聖體聖事的關係是多麽密切!”(參閲:廿四)。接著,教宗引用《啓示憲章》的教導,闡明“《聖經》中的救恩目的、靈修幅度和降生成人的原則”。可見,“《聖經》不是一本歷史書籍,也不是紀實報導,而是完全面向整個人的得救”。

為達到這拯救整個人的目的,在聖神的行動下,《聖經》將天主聖言轉成人的言語。由此可見,聖神在《聖經》中的角色十分重要。教宗在此提到梵二大公會議的神長們表達的重要思想,他們認為,《聖經》必須“遵照同一的聖神去閲讀去領悟”(《啓示憲章》,12號)”。教宗因此表示,“需要相信聖神的行動,因為當教會講授《聖經》、以教會訓導正式詮釋《聖經》,以及每個信徒把《聖經》作為自己靈性上的規範時,聖神都不斷予以獨特的啓迪”。

教宗最後告誡道,“絕不可以一成不變的方式解讀天主聖言”,因為天主聖言總是以新的方式“喚起天父的慈悲大愛,而天父也要求祂的子女在愛德中生活…。天主聖言能開啓我們的眼目,使我們走出引向窒息和荒蕪的個人主義,走上與人分享和團結互助的道路”。

文章標籤

福傳書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教宗方濟各:聖樂建築橋樑,讓人接近超性事物

教宗方濟各在接見意大利“聖女則濟利亞音樂協會”成員時表示,聖樂是天主賜予的一份恩典,它也幫助那些遙遠的人了解基督的訊息。

(梵蒂岡新聞網)教宗方濟各9月28日上午在保祿六世大廳接見意大利“聖女則濟利亞音樂協會”成員,強調應讓聖樂成為人與人彼此接近的橋樑,並且拆除我們與疏離者之間的障礙,因為“唱歌等於雙倍的祈禱”。

教宗說:“聖樂是高貴的藝術,我們應把最好的奉獻給天主;聖樂是普世性的,讓所有人都能理解和使用。”

教宗提醒協會不要成為任何一種音樂的主角或擁有者,而應推進對教會的愛和忠貞,從額我略聖歌汲取靈感,在每一個堂區推動歌詠團的發展。他鼓勵說:“我叮囑你們要自覺並積極地參與教會禮儀活動,幫助全體天主子民盡情歌唱。”

教宗了解那些全身投入音樂的人要經常做出犧牲,他說:“歌唱、奏樂、作曲、指揮音樂在教會内是光榮天主的最美好事物。表達音樂藝術並幫助人進入神聖奧秘是天主的恩賜。美好的音樂是幫助人接近超性事物的最佳途徑,也常幫助分心的人領悟基督的訊息。”

教宗繼續說:“不僅是聖樂,而且一般的音樂也能建築橋樑,使人,包括疏遠的人彼此接近;音樂沒有國籍、種族和膚色的障礙,卻讓所有人進入一種高尚的語言中,並總能使不同的人和團體進入和諧。聖樂也能消除我們與那些疏離的弟兄姐妹之間的距離。”

教宗最後向音樂家們表示,聖樂是一項沉浸在美和激情中的工作,遠離並除去平庸,使人舉心向上歸向天主,在讚美和相愛中融為一體。

原文出處  https://www.vaticannews.va/zht/pope/news/2019-09/papa-francesco-music-santa-cecilia-liturgy-catechism.html 

文章標籤

福傳書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聖座新聞室宣布,教宗方濟各將於今年11月訪問日本。貝爾格里奧年輕時便渴望前往日本傳教,如今他的夢想即將成真。

(梵蒂岡新聞網)「長久以來,我一直渴望前往日本傳教,耶穌會向來在那裡推展極為重要的工作。」2010年出版的《耶穌會士》一書,記載了時為貝爾格里奧樞機、現今教宗方濟各的這番話。

自1549年聖方濟各‧沙勿略踏上日本土地以後,這個東亞國家格外吸引耶穌會士。首次福傳後的5個世紀,耶穌會特別關注大和民族及文化。這份關切之情在這幾十年來因著近兩任的耶穌會總會長日益增強,因為兩位總會長雅魯培(Pedro Arrupe)神父和倪勝民(Adolfo Nicolás)神父都曾在日本生活多年。更何況,耶穌會士皮陶(Giuseppe Pittau)神父在日本和西方文化交流上扮演了重要角色。

教宗方濟各本人對日本的獨特關注也是有跡可循的。2013年4月17日,貝爾格里奧剛展開教宗牧職沒多久,便在聖瑪爾大之家的清晨彌撒講道中提及日本教會的見證:即使是在16至17世紀的教難時期,日本天主教徒依然活躍。令教宗方濟各最為感動的是平信徒的力量:他們協助教會安然度過風暴。傳教士一度被逐出日本,當他們返回那裡時,竟發現「所有的團體都井然有序,每個人都領了洗,學習了要理,並且在教會內結婚」。

兩年後,教宗方濟各在接見日本的述職主教時,再次進行了以上的反思。在那次機會上,他提到日本天主教會傳奇的兩大支柱:一個是在聖方濟各‧沙勿略之後的傳教士,「他們為服務福音和日本人民而奉獻生命」;另一個是教宗說的「隱藏蹤跡的基督徒」。

日本教會經歷了混亂時期,領受了豐沛恩典。她提醒我們,基督徒的天性就是傳教。傳教的教會通過自身的吸引力來傳揚福音。教宗方濟各從牧職之初就宣講並見證這一點。在貝爾格里奧的心目中日本具備撒播福音小種子的沃土。

原文出處 https://www.vaticannews.va/zht/pope/news/2019-09/pope-francis-japan-visit-wish-come-true.html?fbclid=IwAR12BxhZp5SV-QANF5e5kbnWKEUe1GMb3j-fC09N91eG_AqOacuga1BToHw#.XXu8s6BYhJI.facebook


文章標籤

福傳書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教宗方濟各致函東正教大公宗主教巴爾多祿茂,解釋他贈送伯多祿聖髑的動機和意義。

(梵蒂岡新聞網)教宗方濟各不久前致函東正教大公宗主教巴爾多祿茂一世(Bartolomeo I),説明他寫信的目的是為“更充分地解釋我給您贈送宗徒伯多祿一部分聖髑的意義”。

在致巴爾多祿茂宗主教的信中,教宗回顧了“羅馬教會從未中斷的傳統”,即為聖伯多祿宗徒在尼祿皇帝時期為主殉道後,被葬在梵蒂岡山丘這個事實作證。

教宗繼續講述伯多祿墳墓是如何“迅速成為基督徒世界的信友們來朝聖的聖地”,以及,後來在君士坦丁皇帝時期如何在這墳墓上建造了獻給聖伯多祿的大殿。

教宗在信中繼續解釋,庇護十二世當選教宗之後,隨即決定在伯多祿大殿下面進行考古挖掘工作。結果發現了埋葬聖伯多祿宗徒的確切地點,後來於1952年又在大殿中心祭臺下面發現與一堵紅墻相連的殯葬壁龕。紅墻的建築年代可以追溯到公元150年,墻上刻有珍貴的圖案,其中最重要的是希臘文寫的“伯多祿在此”(Πετρος ενι)。這表示出此處的遺骸可以合理地確認為是宗徒伯多祿的遺骨。

這些遺骸目前被保存在聖伯多祿大殿地下墓穴中。

在教宗的信中,陳述了教宗保祿六世如何把收集到的九塊遺骨存放在宗座大樓的教宗小堂内。九塊遺骨放在一個銅盒子裡,盒子内刻有這樣的銘文:“這些骨頭在聖伯多祿大殿地下找到,據信是真福宗徒伯多祿的遺骨。”

教宗寫到:“我願意把聖伯多祿宗徒的九塊遺骨贈送給您和您虔誠領導的可愛的君士坦丁堡教會。”

教宗分享他如何反思雙方共同的決心以實現圓滿的共融,以及他如何為雙方教會領袖50年前在耶路撒冷歷史性的會晤以來取得的進展而感謝天主。

教宗回憶起君士坦丁堡宗主教雅典納格拉(Atenagora)贈送給保祿六世的禮物:“一幅繪著聖伯多祿與聖安德肋宗徒擁抱的聖像畫,他們在信仰和同一主愛中的聯合。”

文章標籤

福傳書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教宗方濟各今年6月29日把聖伯多祿宗徒的遺骨贈予君士坦丁堡大公宗主教巴爾多祿茂一世宗主教。這些聖髑是在梵蒂岡墓地發現的。

(梵蒂岡新聞網)在半明半暗的梵蒂岡墓地,基督宗教的精神核心,教會的第一位教宗,伯多祿的信德之光依然發出光亮。聖伯多祿大殿内教宗祭台下方以“G牆”為代號的小室内,有19個存放著伯多祿遺骨的透明盒子。長期以來,專家們對這些遺骨進行了探查分析。

教宗庇護十二世於1939年下令在聖伯多祿大殿底下進行挖掘工作,十年後,發現了埋葬伯多祿的地方。1952年,發現了一個壁龕,裡面有被認為是伯多祿宗徒的遺骨。

教宗方濟各今年6月29日,聖伯多祿和聖保祿宗徒瞻禮,把九塊聖伯多祿的遺骨贈與君士坦丁堡大公宗主教巴爾多祿茂。聖伯多祿的遺骨的存放也與保祿六世教宗有關。蒙蒂尼教宗在這些遺骨被辨認出來後,於1968年在發現的地方放置了19個盒子。之後,其中的九塊碎骨放在一個銅盒子裡,被移至宗座大樓教宗小堂內存放。

2013年11月24日慶祝信德年結束之際,教宗方濟各下令在聖伯多祿大殿前面祭台一旁公開展示了存有九塊聖伯多祿聖髑的銅盒子。教宗在給巴爾多祿茂宗主教的信函中解釋道,“這個行動是受到聖神的啟發”。教宗想象到伯多祿的聖髑放在安德肋宗徒的聖髑旁邊。

這是繼續走在一起的方式,在祝福中,在共同祈禱中為人類大家庭服務,今天,人類試圖建設一個沒有天主的未來。教宗方濟各和巴爾多祿茂的擁抱指出了一條道路,這道路在保祿六世和阿忒那哥拉(Atenagora)宗主教在耶路撒冷的會晤中已經隱約可見。宗主教贈送給蒙蒂尼教宗一幅畫,描繪了安德肋和伯多祿緊緊的抱在一起。這兩位弟兄今天依然關注著教會的合一。

原文出處 https://www.vaticannews.va/zht/pope/news/2019-09/pope-francis-explains-relics-gift-patriarch-bartholomeo0.html?fbclid=IwAR2k2yy6-7A96qHJZjr2bzM48BECYw9BBgIRjjGmq0_yWeXxIlJVi4T95wg#.XXu9Tlw5E_U.facebook

 

Pope gifts relics to Patriarch Bartholomew in sign of Church unity: Video News

文章標籤

福傳書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