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聖言反省 四旬期第一週(紫)3月5日 星期四 二月十二日 每日讀經 視頻 https://youtu.be/D69S-0j0Ls0

艾 四補丙:10-12, 17-19

詠 138 上主,我一呼求祢,祢就俯允我。

艾斯德爾的哀禱

讀經一:艾斯德爾書 四補丙10-12 、17-19

10  艾斯德爾王后,自覺也有死的威脅,於是投奔到上主前;脫去華服,穿上悲傷哀悼的衣裳,頭上撒上灰塵和糞土,以代替貴重的香膏,嚴厲刻苦肉身,頭髮散垂,毫無裝飾,向上主以色列的天主祈禱說:
11  「我的上主!只有你是我們的君王,求你援助我這孤苦無靠的人!除你以外,我沒有別的救援,因為危險已迫於眉睫。
12  我自幼在我父家,就聽說是你,上主,從各民族中揀選了以色列;又從各民族的祖先中揀選了我們的祖先,作你永遠的產業:凡你所預許的,無不一一給他們實踐。

17  上主!求你記念我們,在這災難之時,求你顯現!神明的君王,全能的主宰,求增我勇氣!
18  賜我在猛獅前,口能說動聽的話;求你轉變他的心意,去憎恨我們的仇人,使那人和與他同謀的人,同歸於盡。
19  惟願你親手拯救我們!上主!求你援助我這孤苦無告的人,除你以外,我沒有別的依靠。」

釋義

《艾斯德爾傳》有一個歷史性的核心,隨著歷史發展,許多英雄事蹟般的因素被加入,圍繞著這個核心擴大發展,而逐漸形成這部作品。例如:摩爾德開和他的養女艾斯德爾的祈禱(艾四),都屬於這些後來才被加入的因素。

艾斯德爾在波斯王宮中得到國王喜愛,成為王后。當生活在波斯國統治下的猶太人遭受極大的生命威脅時,艾斯德爾為了自己的同胞前來向國王求情,成功地拯救了他們。在前往晉見國王之前,她先向唯一的天主、以色列的君王祈禱:艾斯德爾祈求天主寬恕、拯救她的同胞;在一切上她尤其懇求天主,將這個民族接受為自己「永遠的產業」。

福音前歡呼

福音:瑪七7-12

7  你們求,必要給你們;你們找,必要找著;你們敲,必要給你們開,
8  因為凡是求的,就必得到;找的,就必找到;敲的,就必給他開。
9  或者,你們中間有那個人,兒子向他求餅,反而給他石頭呢?
10  或者求魚,反而給他蛇呢?
11  你們縱然不善,尚且知道把好的東西給你們的兒女,何況你們在天之父,豈不更將好的賜與求他的人?
12  所以,凡你們願意人給你們做的,你們也要照樣給人做:法律和先知即在於此。」

釋義  

今日福音的結尾「凡你們願意人給你們做的,你們也要照樣給人做」,通常被人稱為「黃金規律」,這句話綜合了所有關於「愛近人」的誡命。在這句經文之後的句子:「法律和先知即在於此」,則導引讀者的眼光回到瑪五17:「你們不要以為我來是廢除法律或先知,我來不是為廢除,而是為成全。」意思是,耶穌在瑪五17~七12中所說的話,也就是所謂的「山中聖訓」,才是對「舊約」(=「法律和先知」)有效的詮釋。

而瑪七7-11的內容則是有關「求恩祈禱」急迫的提醒。但是,向天主祈求真的是必要的嗎?祂豈不是早已知道我們需要什麼(瑪六8),而且祂是我們的最好的「在天之父」(瑪七11)。我們的祈禱當然不是提醒天主,或透過某種方式讓天主改變主意。而是我們有必要藉著祈禱承認,我們的一切都來自於天主的恩賜。祈禱使我們能夠接受天主的恩典。

(「我靈讚頌主 iBreviarium」── 樂仁出版社供稿)

~~~~~~~~~~~~

"信德是希望之事的擔保,是未見之事的確證 "

艾斯德爾傳4補丙:10-12,17-19
艾斯德爾王后,自覺他有死的威脅,於是投奔到上主前;脫去華服,穿上悲傷哀悼的衣裳,頭上撒上灰塵和糞土,以代替貴重的香膏,嚴厲刻苦肉身,頭髮散垂,毫無裝飾,向上主以色列的天主祈禱說:「我的上主!只有你是我們的君王,求你援助我這孤苦無靠的人!除你以外,我沒有別的救援,因為危險已迫於眉睫。我自幼在我父家,就聽說是你,上主,從各民族中揀選了以色列;又從各民族的祖先中揀選了我們的祖先,作你永遠的產業:凡你所預許的,無不一一給他們實踐。
「上主!求你記念我們,在這災難之時,求你顯現!神明的君王,全能的主宰,求增我勇氣!賜我在猛獅前,口能說動聽的話;求你轉變他的心意,去憎恨我們的仇人,使那人和與他同謀的人,同歸於盡。惟願你親手拯救我們!上主!求你授助我這孤苦無告的人,除你以外,我沒有別的依靠。」

聖詠138:1-2,2-3,7-8 君王的感恩歌
01. 主,我要全心稱謝你,因你俯聽了我的懇祈。我要在眾神前歌頌你,
02. 朝你的聖所伏地致敬;為了你的仁慈至誠,我必要稱謝你的聖名;因為你把你的名號和你的諾
言,在萬物與萬民的面前發揚彰顯,
03. 我幾時呼號你,你就俯允我,並將我靈魂上的力量增多。
07. 我若處於困難中,你必保全我的性命,你用右手救我,伸手拒抗仇人的憤恨。
08. 上主必替我完成這工程;上主,你的仁慈永遠常存,求你不要放棄你的作品。

42718

~~~~~~~~~~~~

3月5日聖人 聖日拉西瑪(St. Gerasimus)院長 https://www.facebook.com/BonfireWorld/posts/2689395921283168

聖日拉西瑪是小亞細亞的一位隱修士。他後來自小亞細亞遷居巴勒斯坦,不幸墮入「基督唯神性」的邪說,幸賴聖歐第滿的忠告,悔悟己非。

有許多弟子拜日拉西瑪為師,所以他在約旦河畔,創立了一座修院。院內的修士經常守靜默,終日不出一言,夜間睡在蘆蓆上,室內從不生火取暖。他們吃的是麵包、棗子和清水。每日一部分時間祈禱,另一部分時間作手工。院規非常嚴厲,但是日拉西瑪自己遵守的規律更嚴,封齋期內,除領聖體外,不進任何食物。聖歐第滿很器重日拉西瑪。有人想修務純全的聖德,歐第滿便會介紹他到日拉西瑪處受訓。日拉西瑪在巴勒斯坦的名聲僅次於聖撒巴,日拉西瑪死後,他的修院繼續維持了一百年。

有一天,日拉西瑪在約旦河畔散步,一頭獅子蹣跚地走來,舉起一足,似乎很痛苦。日拉西瑪見獅子的足趾上有一根刺,就給牠拔去,並用布將傷口包紮好。這獅子不肯離去,日拉西瑪便將牠養在修院裡。院裡有一頭驢子,供運送水桶之用,這驢子每天出外吃草時,獅子伴牠一同到牧場去,保護牠。有一天,驢子被遊牧的外方人偷去,獅子單獨回家。日拉西瑪說道:「你怎麼單獨回來,你一定把驢子吞吃了。」獅子瞪視著主人,牠不通人言,無法自辯。日拉西瑪說:「好吧,你既然把驢子吃了,從今以後,你應代牠工作。」果然自那日起,獅子每日運載水桶到修院。過了一個時期,偷驢子的遊牧者,又帶著那頭驢子在附近走過,獅子看見了,上前將竊賊趕走,帶著驢子回來。日拉西瑪才知道以前怪錯了獅子,便給牠取名叫「約當」。日拉西瑪死後,那獅子很悲傷,不肯吃東西。新院長對牠說:「約當,你的老院長到耶穌那裡去了,你不要太悲傷,照常吃東西吧。」獅子嗚咽哀呼,不肯進食。新院長無奈,就帶牠到日拉西瑪的墳上,含淚指著墳墓說:「你看,他就葬在這裡。」獅子聞言,就躺在墳上,以頭碰地,任憑怎樣動牠,牠也不肯離去。數天後,那獅子就這樣死在墳上,以身殉主。

88153234_2532647860178573_3768500847785279488_o

~~~~~~~~~~~~

3.5(四)求祢的國 瑪竇福音七7-12

耶穌對門徒們說:
「你們求,必要給你們;你們找,必要找著;你們敲,必要給你們開,因為凡是求的,就必得到;找的,就必找到;敲的,就必給他開。

或者,你們中間有那個人,兒子向他求餅,反而給他石頭呢?或者求魚,反而給他蛇呢?你們縱然不善,尚且知道把好的東西給你們的兒女,何況你們在天之父,豈不更將好的賜與求衪的人?

所以,凡你們願意別人給你們做的,你們也要照樣給人做:法律和先知即在於此。」

———————————
(釋經小幫手)

耶穌今天向我們保證:「你們求,必要給你們;你們找,必要找著;你們敲,必要給你們開。」祂在告訴我們,天父能給我們的比任何人多。既然天父如此慷慨,為什麼我們常常尋找卻好像找不到呢?為什麼還常不快樂呢?

或許,我們多時太花心了,不敲天主的門,而去找別的人事物來滿足自己。比如說,我們渴望得到社會的頭銜、名聲、學經歷,渴望擁有許多能力、技能讓自己被看重,期盼家人配偶、上司同事的認同。就算入了修會,我們還渴求團體成員的愛和認同多於耶穌。當然,求這些並沒有不好,然而這些都是會消逝的,也無法帶給我們生命真正的滿足和快樂。

因此,耶穌告訴我們:「你們先該尋求天主的國和它的義德,這一切自會加給你們」(瑪竇六:33)。耶穌教導我們尋求常存的果實,而非易逝的光榮。當我們渴望尋找天主時,心中必得滿足,而天主也會照料我們其他的一切。相信天主的好,今天讓我們充滿信德的向天父祈求我們所需要的一切。

當然,天主不是販賣機,我們不能祈求後馬上要求祂實現願望。但,讓我們用祈禱每天啟發信德,耐心等待天主,祂必會在適當的時機回應我們。我們也祈求祂賜給我們敏銳度,能夠發現祂今天已經在工作,在為我們的一切做出安排了。


(品嚐聖言)

想像自己站在天父門前,期待地敲門,以及天父那渴望滿足你的微笑。

(活出聖言)

跟天父對話,告訴祂你心中最深的渴望,也聆聽祂對你最深的渴望。

(全心祈禱)

阿爸父,請教導我全心尋求祢的國,並賜給我信德等待祢的應許。

©2020 台灣主言會版權所有。歡迎使用,但請表明文章來源.

~~~~~~~~~~~~

3月5日   共創家園 
人與人相處,就像兩手交纏的十指。我們因為孤單而緊黏著對方,卻因互相黏在一起而造成極大的傷害,因為這麼做並不能消除孤單。可是我越刻意,就越急切。很多“交纏”的關係破裂,正因為這些關係領人透不過氣,感到壓迫。人與人相處應該像兩雙握起的手,手指相觸,卻不一定要黏在一起。兩人可以營造一處空間,是可以安然憩息的帳篷、家園。 
真誠的人際關係是以天主為中心的,這種關係在世上有如祈禱,有時兩手完全相合,有時兩手分開,但總是兩手間移來移去,不會失去接觸,向著把他們聚在一起的天主祈禱。~盧雲神父

============

 嗡 斯巴雅 嗡 巴威

 啊啦伊亞加布倫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福傳書店 的頭像
    福傳書店

    福傳書店 Evangelization Shalom

    福傳書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