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十五日 常年期第一周 星期五 每日讀經 https://youtu.be/Op0xI0v_CC0

讀經一(我們要努力進入那安息。)

恭讀致希伯來人書 4:1-5,11

幾時進入天主安息的恩許仍然存在,我們就應存戒心,免得你們中有人得不到安息,因為我們也蒙受了喜訊,有如我們的祖先一樣;可是他們所聽到的話為他們毫無益處,因為他們聽的時候沒有懷著信德。所以我們這些信了的人,必得進入安息,就如經上說的:「我在怒中起誓說:他們決不得進入我的安息。」其實天主的化工從創世時已經完成了,因為聖經某處論及第七日說:「天主在第七天停止了自己的一切工作,開始安息。」但這裏又說:「他們決不得進入我的安息。」所以我們要努力進入那安息,免得有人照樣因背信而跌倒。——上主的話。

答唱詠 詠78:3,4,6-7,8

【答】:你們不要忘記上主的工行。

領:凡我們所聽見所知道的,我們祖先傳報給我們的,我們不願隱瞞他們的子孫;要將上主的光榮和威能,他所施展的奇跡和異行,都要傳報給後代的眾生。【答】

領:他們生長後,也要告知後裔,叫他們仰望天主,不忘記他的工行,反而常要遵守天主的誡命。【答】

領:免得他們像他們的祖先,成為頑固背命的世代,成為意志薄弱不堅,而心神不忠於天主的世代。【答】

福音前歡呼

領:亞肋路亞。

眾:亞肋路亞。

領:在我們中間興起了一位大先知,天主眷顧了他自己的百姓。

眾:亞肋路亞。

福音(人子在地上有赦罪的權柄。)

恭讀聖馬爾谷福音 2:1-12

過了一些日子,耶穌又進了葛法翁。人聽說他在家裏,就聚來了許多人,以致連門前也不能再容納,他就對他們講道。那時,有人帶著一個癱子到他這裏來,由四個人抬著;但因為人眾多,不能送到他面前,就在耶穌所在之處,拆開了房頂;拆穿之後,把床縋下去,癱子在上面躺著。耶穌一見他們的信心,就對癱子說:「孩子!你的罪赦了。」那時,有幾個經師坐在那裏,心裏忖度說,「怎麼這人這樣說話呢?他說了褻瀆的話;除了天主一個外,誰能赦罪呢?」耶穌憑自己的神力,即刻認透了他們私自這樣忖度,遂向他們說:「你們心中為什麼這樣忖度呢?什麼比較容易呢?是對癱子說:你的罪赦了;還是說:起來,拿你的床走?但為叫你們知道:人子在地上有赦罪的權柄——遂對癱子說:我給你說:起來,拿你的床,回家去吧!」那人遂起來,立刻拿起床,當著眾人的面走出去了,以致眾人大為驚愕,遂光榮天主說:「我們從未見過這樣的事!」——上主的話。

釋義

耶穌宣講天主的國。和天國直接相對的就是罪惡的權勢,因為罪惡就是絕對的否定天主的訴求。對生活在耶穌同時期的人而言,疾病和罪惡之間有著某種必然的關連。只有天主有能力消除罪,藉著祂愛的能力、寬恕的能力。只有天主能夠寬恕罪人,這是祂最偉大的行動。

當經師們聽見耶穌宣告赦罪,立刻認為耶穌是宣稱自己擁有天主的能力。他們並沒有錯。和赦罪相比,治癒癱子只是一個小小的奇蹟而已。但是奇蹟也有其偉大之處,因為它是一個具體可見的記號,顯示耶穌就是帶來救援的默西亞。經師們的錯誤在於沒有從這個記號認識耶穌的真實身份,沒有因此相信祂是主。

2021 Catholic Mass Daily Bible Reading Friday of the First Week in Ordinary Time Lectionary: 309 Reading I Heb 4:1-5, 11

https://youtu.be/3xJw-SjQzAU

Let us be on our guard while the promise of entering into his rest remains, that none of you seem to have failed. For in fact we have received the Good News just as our ancestors did. But the word that they heard did not profit them, for they were not united in faith with those who listened. For we who believed enter into that rest, just as he has said: As I swore in my wrath, “They shall not enter into my rest,” and yet his works were accomplished at the foundation of the world. For he has spoken somewhere about the seventh day in this manner, And God rested on the seventh day from all his works; and again, in the previously mentioned place, They shall not enter into my rest. Therefore, let us strive to enter into that rest, so that no one may fall after the same example of disobedience.

Responsorial Psalm 78:3 and 4bc, 6c-7, 8 R. (see 7b)

Do not forget the works of the Lord! What we have heard and know, and what our fathers have declared to us, we will declare to the generation to come The glorious deeds of the LORD and his strength.

R. Do not forget the works of the Lord! That they too may rise and declare to their sons that they should put their hope in God, And not forget the deeds of God but keep his commands.

R. Do not forget the works of the Lord! And not be like their fathers, a generation wayward and rebellious, A generation that kept not its heart steadfast nor its spirit faithful toward God.

R. Do not forget the works of the Lord!

Alleluia Lk 7:16

R. Alleluia, alleluia. A great prophet has arisen in our midst and God has visited his people.

R. Alleluia, alleluia.

Gospel Mk 2:1-12

When Jesus returned to Capernaum after some days, it became known that he was at home. Many gathered together so that there was no longer room for them, not even around the door, and he preached the word to them. They came bringing to him a paralytic carried by four men. Unable to get near Jesus because of the crowd, they opened up the roof above him. After they had broken through, they let down the mat on which the paralytic was lying. When Jesus saw their faith, he said to him, “Child, your sins are forgiven.” Now some of the scribes were sitting there asking themselves, “Why does this man speak that way? He is blaspheming. Who but God alone can forgive sins?” Jesus immediately knew in his mind what they were thinking to themselves, so he said, “Why are you thinking such things in your hearts? Which is easier, to say to the paralytic, ‘Your sins are forgiven,’ or to say, ‘Rise, pick up your mat and walk’? But that you may know that the Son of Man has authority to forgive sins on earth” –he said to the paralytic, “I say to you, rise, pick up your mat, and go home.” He rose, picked up his mat at once, and went away in the sight of everyone. They were all astounded and glorified God, saying, “We have never seen anything like this.”

102192

~~~~~~~~~~~~

1月15日聖人 真福類斯華里神父(Bl. Aloysius Variara)https://www.facebook.com/BonfireWorld/posts/2969372799952144

家庭生活

維亞里(Viarigi)是意大利北部一個美麗小村莊。一八七五年一月十五日,類斯華里生於此,是伯多祿華里(Pietro Variara)與第二任妻子莉維亞巴薩(Livia Bussa)的長子。他出生時身體虛弱,更有性命危險,因此助產士在他出生後立即為他施洗。兩日後,危險期過去,父母把小嬰孩帶到堂區聖堂,完成領洗儀式。類斯有兩個弟弟,分別是塞爾索(Celso)和亞歷山大(Alessandro),還有一個妹妹塞米亞(Settimia)。他的弟弟塞爾索後來談起這位天主忠僕的童年時說:「雖然類斯沒有甚麼與眾不同之處,但他善待和孝愛父母,尤其是母親,亦愛護我們所有弟妹,特別敬愛他同父異母的姊姊(父親與前妻所生的女兒),視她為第二位母親。」他自小溫順有禮,經常到聖堂及輔彌撒,亦參加要理班。少年類斯在村內就讀小學,受村內有名的老師安莉娜太太(Mrs. Angiolina)疼愛,亦是本堂梅林諾神父(Fr. Melino)的寵兒。

類斯的小學成績優良,老師認為他適合研習更深奧的古典作品,當時的農民很少接觸這類著作。類斯的父親伯多祿華里亦是老師和虔誠的基督徒,他最先識別到兒子的聖召。他與本堂神父討論此事,兩者都同意把這個青年送到鮑思高神父在華道谷的學校繼續進修。雖然類斯和他母親看來都不同意父親的計劃,但並無提出反對。

華道谷學校的生活

一八八七年十月一日,伯多祿把年僅十二歲的兒子帶到華道谷的慈幼會學校,對兒子說他似乎有當神父的召叫。但類斯立即答說:「爸爸,我沒有聖召啊!」可是,這位虔誠的父親反駁說:「若你沒有聖召,聖母進教之佑會賜給你的!不用擔心!好好生活,努力讀書吧!」

類斯克服了初期的困難後,漸漸喜歡鮑思高神父的學校裡那些熱鬧歡樂的遊戲,而聖善的道明沙維豪亦曾在這個操場生活。他敬愛長上,愛護同伴,經常到聖母進教之佑堂。這個勤奮好學的青年在第一次拉丁文測驗取得優秀成績,獲得極大鼓勵。每當這些青年聽到大人物鮑思高神父來臨,都會從操場上眺望他所在的房間,渴望見他一面或結識他,新加入的青年尤其如此。這位偉大的青年良友已屆暮年,只能多活四個月,因此無法到操場參加他們的娛樂活動。但也會從窗口遠望他的青年玩樂,祈求聖母祝福他們。類斯最後亦有機會與他見面。當時是冬季,鮑思高神父乘馬車出外呼吸新鮮空氣,在回家途中遇見類斯和其他青年。他們奔向鮑思高神父,包圍著他,對他充滿欽佩和敬愛。他面容疲乏,但仍然平安喜樂。「我盡量靠近他。」類斯後來說:「鮑思高神父凝望我。那是我一生最快樂的日子之一。」我肯定面前的是位聖人!或許當時鮑思高神父在我身上,發現一些只有天主和他知道的事。」鮑聖神秘而意味深長的眼神,確定了類斯父親為兒子辨識的聖召。現在,少年類斯非常肯定,聖母進教之佑和慈幼會就是他的理想。

慈幼會的初步培育期

初學期

一八八七年至一八九一年,華里在青年中心生活了四年。他喜樂、聰敏、謙遜、端莊,是模範學生,具有嘹亮的男低音嗓子是著名的杜雅尼(Master Dogliani)合唱團最優秀的歌手。類斯決定成為慈幼會會士,亦考慮當傳教士。他在一八九一年八月十七日於科利佐(Foglizzo)加入初學院後,更加熱衷於神修生活。兩個月後,彌額爾盧華神父授予他神職會衣。七十年後,他的初學期友伴憶述說:「類斯身形高瘦。起初,我以為他對自己的才華很自豪,尤其是他的音樂才華……後來才發現他是個謙卑、溫良和親切的人。我欽佩他,不僅是因為他的言行可敬,也是因為他非常虔敬,並努力跟隨聖神。」一八九二年十月二日,在總會長彌額爾盧華神父主持下,他宣發永願。

哥倫比亞傳教士

其後,他到瓦沙利切(Valsalice)攻讀哲學。一八九四年,哥倫比亞省天主之河痲瘋病人使徒會的彌額爾烏里亞神父(Fr. Michael Unia)返回意大利渡假,並請求長上派一位年青的音樂家神父與他到哥倫比亞,為痲瘋病人帶來歡樂。類斯尚有一段長時間才晉鐸,但他希望投入這樣的生活。烏里亞神父亦到瓦沙利切向神職修士講話。一八九四年四月二十二日,類斯與其他年青的慈幼會學生裝飾聖母進教之佑聖像,以準備聖母月(四月二十三日至五月二十三日)的來臨。工作完成後,十九歲的類斯巧妙地把一封信塞到聖母像下面,他靈活的手法足以逗樂其他老練的青年。他在信中祈求聖母讓他到哥倫比亞的天主之河痲瘋病人聚居地服務,為痲瘋病人帶來歡樂。最後,他如願以償,是首名獲修會委派服務痲瘋病人的神職修士。

鼓舞天主之河的痲瘋病人

烏里亞神父及華里修士於一八九四年五月二十九日乘船離開熱那亞(Genova)。烏里亞神父在船上才發現,這個年青夥伴雖然歌聲優美(他精於獨唱),但不懂奏樂器,因此非常失望。這個年青的神職修士立即學習語文和樂器。七十天的航程結束後,他們到達目的地。

天主之河的痲瘋病人村共有二千人,其中有八百個病人。最嚴重的病人要住在痲瘋病院,其他則散居於樹林內的小屋,許多病人都與健康的家人同住。村內的生活無趣、苦悶及無望,絕對需要類斯帶來歡樂。華里為患病及健康的男青年設立青年中心,亦成立青年組織。不久,類斯也學懂彈奏管風琴,並教青年聲樂和器樂。

數月後,年老的彌額爾烏里亞神父因身體欠佳,被迫返回意大利。他離開前,於一八九五年十月二十八日在卡塔赫納(Cartagena)寫信給這個他寵愛的年青修士:「我離開哥倫比亞前,必須最後一次祝福你。想到要離開哥倫比亞,我實在非常難過,但這是天主的旨意。將會有比我更相配的人獲得榮冠。類斯,可能就是你!你要好好生活,虔誠敬主,勤奮讀書,這樣你就會獲得榮冠。我渴望看著你晉鐸,但上主不願賜我這份喜樂。我希望時常聽到關於你的好消息。」烏里亞抵達杜林後不久,便在十二月九日病逝。

烏里亞神父渴望聽到有關華里的好消息,終於一八九七年五月由省會長伊西奧拉亞堤神父(Fr. Evasio Rabagliati)致函告知盧華神父:「看到這些貧苦青年用盡僅餘的氣力,每天花大部分時間演奏樂器,實在使人感動。」神職修士類斯毋懼地吹奏痲瘋青年剛使用的樂器,很快便學懂全部樂器,使村裡的慶節充滿歡樂。

「此外,他成立劇社,安排舞台表演和喜劇,亦教授要理,籌辦多個青年組織及一個男女合唱團。村裡的氣氛煥然一新,不像過往般死氣沉沉。痲瘋病人的絕望開始得到醫治。」

晉鐸

當時,類斯正在修讀神學,更獨力實踐他所學的。村內沒有任何學術活動,而且他認為以愛德服務不幸的痲瘋病人和實踐美德,比純粹鑽研神學更加重要。烏里亞神父的繼任人克里帕神父(Fr. Crippa)說:「自從他(華里)來到天主之河後,我發現鮑思高神父珍視的格言在這裡奉行,那就是『自己沒有的東西,不能給予別人』,也就是說,如果自己不實行美德,就無法培養別人的德行。」一八九七年,省會長致函總會長,談論幾位會士在天主之河實行的工作:「天主之河這條痲瘋病人村,處處流露英勇精神及贏取天堂的功勞。」經過如此深入的神修體驗和充份的學術培育後,類斯華里在一八九八年四月二十四日晉鐸,由波哥塔(Bogota)總主教雷斯波蒙席(Mgr. Bernard Herrera Restrepo)主持儀式。主教誦念禮儀書的禱詞:「願你以言以行,建立天主的殿宇。」一位村民代表全體村民說:「你付出極大努力,使我們必須喝下的毒酒添上甘飴,願主降福你。」聖堂擠滿人群,這位年青神父瘦削的身軀煥發神聖光輝,把他們全部迷倒。天主之河的村民認為,類斯晉鐸後將更加造福村民。

從此,類斯神父熱心推行使徒工作、提供神修指導、推動會社活動等等。「他每天用四至五小時聽告解。」克里帕神父寫信給省會長說:「他越來越瘦弱,我怕他捱不了多久。」

痲瘋青年的孤兒院

類斯神父決定作更多事:他希望開設一間男孤兒院,特別用作收容病人。一八九九年三月七日,克里帕神父主持降福和奠基儀式。年青的類斯神父前往首都波哥塔尋求經濟援助。他在聖堂內的講壇發起一個運動,邀請全哥倫比亞省的青年參與:「每人捐出一分,幫助天主之河的不幸兄弟。」這個請求獲報章報導,亦得到學校和其他堂區的支持。捐款起初像涓涓流水,然後像滔滔不絕的大河,如暴雨般傾瀉下來,足以購入所需土地建造孤兒院。工程開始後不久,血腥的內戰爆發(稱為「千日戰爭」),其後還出現黃熱病疫症,以致工程受阻。這些災難導致數千人死亡。天主之河的居民增至一千一百人,各處出現飢荒和病患。兩位慈幼會會士疲憊地工作。一位到訪的長上說:「他們憔悴極了,面色比病人還要難看。」災難過去後,孤兒院在一九O五年落成。透過告解和神修指導,類斯神父得以進入人心深處,發現各種痛苦和光榮,還有崇高的理想、挫敗、慷慨和苦惱。

服從至死,為愛犧牲 。

為痲瘋女青年成立修會

聖母子女善會(Sodality of the Children of Mary)的女青年當中有些決志獻身上主,度修道生活。可是,由於她們自己或父母是痲瘋病人,因此無法度修道生活。當時教會內沒有修會接受她們。類斯神父瞭解她們的痛苦。一天,他想到一個解決方法,就是為她們成立一個修會。這些女青年可以獻身上主,為痲瘋病人服務,從而把她們的痛苦昇華。

類斯神父的構思簡單而崇高,但最少遇到三個障礙。首先,由痲瘋病人組成的修會是教會內前所未有的:此外,尚未有任何慈幼會會士膽敢成立一個新修會;再者,他只是個年青神父,還未滿三十歲,沒有行政權,沒有權力,沒有經驗。然而,他繼續思索此事,為此祈禱及徵詢意見,終於坐言起行。這批新修女的首個任務,就是在新建成的天主之河孤兒院服務,而其他修會都不願到此工作。

這個修會後來命名為「耶穌瑪利亞聖心孝女會 」(Daughters of the Sacred Hearts of Jesus and Mary)。一九O五年,新修會的首批七名望會生致函給彌額爾盧華神父說:「我們的宗旨是照顧痲瘋病人。我們在修會內侍奉天主,獻出自己作為贖罪的犧牲,仗賴耶穌聖心和聖母進教之佑的護佑。」她們謙卑地補充:「這不是偉大的事業,但這個小修會將成為荒漠中一個喜樂的清泉。」盧華神父不像別人般閉關自守而無視天主的計劃,卻鼓勵和支持她們的行動。

往返莫斯克拉

類斯神父在痲瘋病人村的工作備受推崇。經過多次祈禱和諮詢後,他準備正式成立一個由女痲瘋青年組成的修會。然而,類斯神父在一九O五年遇上痛苦的考驗。他在一月到莫斯克拉(Mosquera)參加周年退省後,修會竟把他調離天主之河,委任他為初學師兼院長。或許有些會士認為他的工作並非「傳統和典型的慈幼會使徒工作」。他們認為類斯神父必須改變使徒工作,方可回復正統的慈幼會生活。因此,省會長把他調職。沒有人質疑新任省會長安東尼艾梅神父(Fr. Anthony Aime)的善意,但他肯定沒有清楚辨認天主在天主之河給華里的特殊召叫和使命。艾梅神父至死也沒有諒解類斯神父,使類斯神父終生痛苦。這位天主忠僕甚至沒有期望可重拾原有的使徒工作,成立盧華神父支持的修會。痲瘋病人知道類斯神父要出任新職後,群起反對。「沒有他,村內頓時失去活力,病人再無法得到安寧。」他們向省會長提出抗議。十五天後,類斯神父獲重新派往痲瘋病人村。

新修會成立

前任省會長拉亞堤神父及克里帕神父向省會長艾梅神父提起成立女痲瘋病人修會的事宜。長上或許認為此事與慈幼會的使徒工作無關,或是認為華里神父太年輕及經驗不足,因此不喜歡這個構思,對此事亦不感興趣。不過,他也沒有加以阻撓。類斯神父盡量置身事外,不僅是為了謹慎行事,也是因為他希望這些服務痲瘋孩子的熱心女青年自然地成立新修會,而非由她們的神師兼創辦人刻意成就此事。在波哥塔總主教雷斯波蒙席同意下,拉亞提神父在一九O五年五月七日祝聖烏里亞孤兒院(Michael Unia Orphanage),並正式成立耶穌瑪利亞聖心孝女會。舉行明供聖體後,類斯神父走到歌詠團坐席詠唱《謝主辭》,滿心喜樂,對天主充滿感激。拉堤亞神父日後憶述這情景時若沒有提及這位創辦人,絕對不是故意的,而是當時英勇傳教士應有的作風。他們認為工作本身及痲瘋病人的益處才是重要的,而不是工作的創始人。

創辦人致函給克里帕神父時,清楚表達了他的感受。他謙卑地寫道:「她們只憂慮我的生命,其實我並不適合發起這偉大而棘手的事業。我向你保證,過去兩年來,這些女青年的服從和犧牲精神,以及為成聖付出的努力,是我的好榜樣,激勵我實踐德行。神父,請相信我,看到她們獲得許多天上的降福,使我感到慚愧,我決定更熱衷於個人成聖。請為我祈禱和降福我,讓我在一切事上奉行耶穌聖心的至聖旨意。」

有些慈幼會會士認為,此項工作是這個不切實際、經驗不足的年青神父的空想,其他人則預料這個短暫的計劃將會無疾而終,而且認為有責任使這個計劃盡快結束。從此,類斯神父便活在反對和矛盾之中,身邊的人對他懷著詭計、誤解和敵意。一九O八年,他向盧華神父傾訴。他訓示類斯神父說:「嘗試增加修女的人數,而且總是向教會有關當局匯報所有事宜。你的修院很出色,應該繼續發展下去。」

往返康特茲安

一九一O年,類斯神父再次被調離天主之河,而要到哥倫比亞另一個慈幼會管理的痲瘋病人村康特茲安(Contrataccion)服務。翌年,他被調返天主之河,在那裡開設裁縫、製鞋、木匠及印刷工場。

往返波哥塔

一九一七年,他被調到波哥塔。可是,剛成立的女修會仍需要創辦人的指導和幫助,但他要離開她們了。他對修女說:「十字架是甘飴的,因為我們與耶穌一同背起它。」他在波哥塔時,手上無緣無故長出一些莫名其妙的斑點。那不是痲瘋病症狀,但有些人給嚇怕了,起初避開他,然後很快安排他返回天主之河。

巴蘭克拉

類斯神父返回痲瘋病人村未滿兩年,省會長在一九一九年再命他調職,到北岸的巴蘭克拉(Baranquilla)的堂區服務。一九一九年七月九日,他在出任新職的地方致函給他的修女說:「我相信這是我一生的黃金時期,因為我在嘗試滿足耶穌的熱切渴望,只有獻給他聖心的祭品才能回報他的愛。我已培育你們的靈魂養成這種心態,你們有些已完全奉獻給耶穌……天主願意我離開巴蘭克拉……我最渴望好好度修道生活,完全服從長上……讓耶穌看見我們言行一致,把自己獻給他作祭品!」

塔里巴

稍後,他由巴蘭克拉調往委內瑞拉的塔里巴(Tariba),在那裡教音樂和要理、聽告解及講道。他再次致函給身在遠方的修女:「我的寶貝女兒,請記得,當疾病使你們與社會隔離,耶穌比任何人更愛你們,因為你們與他一同受的苦,比其他人的更多。如果疾病沒有使你們與天主隔離,反而與祂更親近,那麼你們還有甚麼抱怨呢?如果耶穌特別愛你們,其他事還有甚麼重要呢?」他對長上說:「寶貝女兒,讓耶穌成為我們的最愛。我們要愛,為他的愛忍受一切。」

華里神父沒有任何遺憾,也不怨恨任何人。遠離天主之河及他創辦的修會是他最大的補贖。這位天主忠僕視一切為天主的旨意,嘗試實踐徹底的捨棄精神。他放下一切物質,放下任何地方、職務、自我。他無法再處理女修會的事務,不得繼續履行創辦人的職責,但他甘心捨棄這些重要事物,視之為天主對他的計劃。他離開前寫信給塞拉修女(Mother Serra)說:「如此實踐服從,我真的感到喜樂。你的司鐸兄弟在努力履行天主的旨意,我相信你也感到安慰和自豪。」

「我感到上主與我同在」:審閱他的作品的神學家也宣稱:「這位天主忠僕的生活屬於天上,而非俗世。」他在塔里巴再次寫信給眾修女說:「我感到上主與我同在……我感到祂會與我一起,不會撇下我。我也感到祂與我的女兒同在,但願我們的心結為一體,放在祂的聖心旁。如此,我們將結合為一,充滿喜樂。」由類斯神父對修女說的話可見,他深信自己在奉行上主的旨意:「困難有助我們重新遵行天主的旨意……我很高興,因為我感到天主在我內……我真的感到天主在我內,而且因奉行祂的聖意而喜樂。」

「應作聖善的人」:他最後給修女的規勸包括:「現在,我對我的女兒別無他求,只希望她們成為聖善的修道者。遠離她們及無法與她們相處,也不會困擾我。」他的座右銘及他對修女的訓言就是:「應作聖善的人。」他還說:「我們不應只透過言語宣講耶穌,還要用整個生命宣揚祂。」

塔里巴的慈幼會會院位於海拔五千三百公尺的安第斯山脈(Andean Cordillera)。那裡氣候嚴峻,損害類斯神父的健康。一九二二年十一月二十六日,他在指揮樂隊時,幾乎昏倒,指揮棒跌在地上,他則蜷伏在身旁的沙發上,意識糢糊地喃喃道:「看來我的身體捱不下去了!」他出現嚴重頭痛和嘔吐。醫生診斷他患上腎炎和尿毒症。此外,由於腎功能障礙,因此他的腳部腫脹。醫生建議他嚴格控制飲食,而且要盡快到氣候較溫暖的地方休養。院長感到為難,因為會士遷到其他地區須獲省會長批准。

遠離會士,在信友家庭逝世

一周後,醫生再次介入,堅持病人必須離開,否則就會死在那裡。可是,附近較和暖的地區並無任何慈幼會會院。因此,在十二月十五日,類斯神父被送到庫庫塔(Cucuta),在一位富有的意大利移民魯道夫費切尼先生(Mr. Rudolf Faccini) 家裡居住。他們認為照顧患病的神父是一種榮幸。可是,已經太遲了。麥子埋在敵意與誤解的崎嶇土地,在死去後才會生出豐盛的麥粒。患病的類斯神父與費切尼一家很投契。他有兩個房間使用,一間用作客廳連小聖堂,另一間用作睡房。

他雖然患病,但與費切尼一家歡樂平安地度過聖誕。一月十四日,院長和賈烈勞神父探訪他。長女梅希德費切尼(Mercede Faccini)說:「他的病情轉趨嚴重前,有一次看見我滿懷心事,便對我說:「女兒,不要憂慮,我們應把一切交給上主,讓祂決定一切。」隨著日子過去,他的病況更加嚴重。一月二十九日,他辦告解和接受傅油。一月三十一日,鮑思高神父的逝世周年紀念日,類斯神父病情危急,其他會士也前來。病人重新宣發修道聖願,然後多次虔誠地宣認對天主的愛,使在場的人也受到啟發和感動。類斯華里神父在一九二三年二月一 日清晨逝世。

葬禮

華里神父的遺體安放在費切尼家裡他最後一次舉行感恩祭的房間。送葬行列包括慈幼會會士、教區神職人員、修道者和當地居民,一同走向聖若瑟堂。葬禮結束後,遺體被送到聖安多尼堂安葬,當時神職人員通常安葬於此。多年後,在一九四一年,耶穌瑪利亞聖心孝女會的修女把創辦人的遺骸帶到她們在天主之河的總院小堂。

一九四六年,教宗保祿六世承認耶穌瑪利亞聖心孝女會為教會正式的修會。該修會目前共有六百位已發願的成員。天主之河會院仍保留取錄痲瘋病人的特權,而健康成員的特權就是協助患病者。

光榮列品

類斯華里的列品程序在一九五九年八月十八日展開。教區和教廷的調查程序順利結束後,這位天主忠僕在一九九三年四月二日獲列為可敬品。二OO一年十二月二十日,教宗承認一個因著類斯‧華里的轉禱而發生的奇蹟(參閱《羅馬觀察報》英文版,二OO二年一月二日至九日)。二OO二年四月十四日,類斯里榮列真福品。

137512309_3367572763352741_1712917754111706162_o

~~~~~~~~~~~~

1.15(五)鼓舞人心的話 聖劉方濟司鐸殉道 馬爾谷福音二1-12

那時候,耶穌又進了葛法翁,人聽說祂在家裏,就聚來了許多人,以致連門前也不能再容納,祂就對他們講道。
那時,有人帶著一個癱子到祂這裏來,由四個人抬著;但因為人眾多,不能送到祂面前,就在耶穌所在之處,拆開了房頂;拆穿之後,把床縋下去,癱子在上面躺著。耶穌一見他們的信心,就對癱子說:「孩子!你的罪赦了。」
那時,有幾個經師坐在那裏,心裏忖度說:「怎麼這人這樣說話呢?他說了褻瀆的話;除了天主一個外,誰能赦罪呢?」耶穌憑自己的神力,即刻認透了他們私自這樣忖度,遂向他們說:
「你們心中為什麼這樣忖度呢?什麼比較容易呢?是對癱子說:你的罪赦了;還是說:起來,拿你的床走?但為叫你們知道:人子在地上有權柄赦罪──遂對癱子說:我給你說:起來,拿你的床,回家去罷!」
那人遂起來,立刻拿起床,當著眾人的面走出去了,以致眾人大為驚愕,遂光榮天主說:「我們從未見過這樣的事!」

——————————
(釋經小幫手)

在今天的福音中,我們看到耶穌吸引了很多人來聽祂講道。用現代的話語,我們可以說耶穌是一個成功的影響者,有很多人追蹤!那麼,耶穌會選擇如何用這影響力,給祂的跟隨者帶來什麼好處呢?

福音中我們看到四個朋友試圖把一個癱子抬到耶穌跟前,但卻因為人太多無法靠近耶穌。這個癱子象徵著那些遇到不幸或被困難打倒的人。他們對自己失望,也感覺自己對家人、對團體都是一個負擔。

試問,當你生活中遇到不如意或發現自己的不足時,是否也曾因為需要麻煩家人、拖累朋友而感到愧疚?但是,就在生命最潦倒的時候,我們會發現真情是什麼。福音中四位朋友不怕麻煩拆開房頂,把癱子躺著的床垂到耶穌面前。他們希望耶穌能夠賜給癱子痊癒的機會。

對於他們的行動,耶穌看在眼裡,看到癱子雖然身體癱瘓,但更大的痛苦更是心中的愧疚。「孩子!你的罪赦了」這句話是教導癱子看到,他有一群愛他的朋友。在愛他的朋友眼中,他並不是一個負擔、而需要被朋友幫忙並不是一個「罪」。

聽,耶穌的話語常常都是鼓舞人心的。祂以人的需要、人的尊嚴為中心,常常鼓勵癱瘓的心,更不忖度他人的罪行。相反的,經師雖然也有影響力,但他們卻常以法律和禮節為理由,挑剔他人。

這兩種利用影響力的方式,你本身習慣哪一種呢?你願意效法耶穌那鼓勵人心的影響力嗎?


(品嚐聖言)

如果人人都學會說鼓勵人心的話,家庭或工作氣氛將會有何改變?

(活出聖言)

挑戰自己,今天不要輕易說出不鼓勵人心也沒有建設性的話。

(全心祈禱)

耶穌,讓我的每一句話語也能像祢聖言一樣鼓舞人心。阿們。

©2021 台灣主言會版權所有。歡迎使用,但請表明文章來源.

~~~~~~~~~~~~

1月15日   搭建內心的橋   
祈禱是生命裡自覺與不自覺之間的橋樑。在我們的思想、話語、動作以及在日夜間的夢境所出現的意象中,常有大片的模糊地帶。祈禱就是 生命中的兩個領域,走向天主停留之處。祈禱是“心靈工作”,因為我們的心靈是莊嚴之地,是萬有歸一、是天主與我們私密同在之處。 
因此,我們必須祈禱不停,讓生命得以整全、聖潔。~ 盧雲神父

============

讚美耶穌

 嗡 斯巴雅 嗡 巴威

 啊啦伊亞加布倫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福傳書店 的頭像
    福傳書店

    福傳書店 Evangelization Shalom

    福傳書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