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期第一週 星期四 癩病離開了他,他就潔淨了 福音:谷一40-45
每日讀經視頻 台北聖家堂 呂晶器神父 https://youtu.be/ausysEAuRpU
40 有一個癩病人來到耶穌跟前,跪下求他說:「你若願意,就能潔淨我。」
41 耶穌動了憐憫的心,就伸手撫摸他,向他說:「我願意,你潔淨了罷!」
42 癩病立時脫離了他,他就潔淨了。
43 然後,耶穌嚴厲警告他,立即催他走,
44 並向他說:「當心!什麼也不可告訴人,但去叫司祭檢驗你,並為你的潔淨,奉獻梅瑟所規定的,給他們當作證據。」
45 但那人一出去,便開始極力宣揚,把這事傳揚開了,以致耶穌不能再公然進城,只好留在外邊荒野的地方;但人們卻從各處到他跟前來。
釋義
馬爾谷敘述一個癩病人得到治癒的故事,整個敘述符合奇蹟故事的文學類型:狀況描述、藉話語和行動帶來治癒、治癒的確認、群眾的反應。按當時人們的觀點,治癒癩病人幾乎就等同復活死人,只有天主的能力才能夠實現。這個癩病人相信並祈求:「你若願意,就能潔淨我。」耶穌如同先知般受到激動(動了憐憫的心),而回應這個癩病人:伸出自己的手觸摸他,並說出具有治癒能力的話。雖然耶穌強烈要求這個被治癒的人保守秘密(43-44),他卻立刻成為一個福傳者。這個奇蹟在加里肋亞人前產生相當的轟動,但是,馬爾谷完全沒有提到,群眾們因此而產生了信仰。
~~~~~~~~~~~~
1月16日聖人 聖婦普利西拉(St. Priscilla) https://www.facebook.com/BonfireWorld/posts/2648267128729381:0
聖婦大約是羅馬參議員波登士的母親,也就是聖女巴瑟大和聖女布登霞的祖母。聖婦普利西拉將自己的別墅的地室供聖伯多祿宗徒使用,這座別墅是聖伯多祿在羅馬工作的地點。地室後來經人掘出,為羅馬初期教會最早的一座地室。
~~~~~~~~~~~~
1.16(四)相遇後的蛻變 馬爾谷福音一40-45
有一個癩病人來到耶穌跟前,跪下求他說:「你若願意,就能潔淨我。」
耶穌動了憐憫的心,就伸手撫摸他,向他說:「我願意,你潔淨了罷!」
癩病立時脫離了他,他就潔淨了。
然後,耶穌嚴厲警告他,立即催他走,並向他說:「當心!什麼也不可以告訴人,但去叫司祭檢驗你,並為你的潔淨,奉獻梅瑟所規定的,給他們當作證據。」
但那人一出去,便開始極力宣揚,把這事傳揚開了,以致耶穌不能再公然進城,只好留在外邊荒野的地方;但人們卻從各處到他跟前來。
—————————
(釋經小幫手)
在今天的福音中,我們看到這位癩病人諸多的美德,他意識到自己的病,帶著極大的渴望來到耶穌跟前,然而他並沒有要求耶穌馬上治癒他,而是謙卑的祈求:「你若願意,就能潔淨我。」這句話或許代表他知道耶穌的時間跟他的不一樣—是耶穌而不是他決定在何時何地要治癒他。他知道他能做的是渴望、走進、祈求並等待,他把主導權交給耶穌,信賴耶祂會在最適合的時間醫治他。那我們呢?我們是否有意識到自己的病況?是否要求耶穌馬上醫治我們?還是願意用一份渴望的心,謙卑祈求、等待耶穌的治癒?
這位痲瘋病人值得我們學習的是他對耶穌有極大的渴望和信賴,他的焦點不在他自己的病,而是在他對耶穌的信任。
因此,當他被耶穌潔淨後,第一件事不是趕緊去找司祭檢驗並證明他的潔淨,而是極力宣揚耶穌對他的愛。對這位已經被耶穌潔淨的人來說,被司祭、被他人認可已經不重要了,因為他已經和耶穌相遇、被祂洗淨、被祂的愛所包圍,他現在只渴望和更多的人用力分享耶穌帶給他的自由和喜樂。而當其他人看到他的轉變,也趕緊從各個地方來到耶穌的跟前,渴望與祂相遇。
當我們與耶穌真實的相遇,心中的不自由被祂治癒後,那份圓滿的喜樂和自由讓我們再也不在乎別人的眼光了,而那份愛驅使我們走出去,大聲宣揚祂的美善。
(品嚐聖言)
用心觀看耶穌對癩病人的憐憫和愛。
(活出聖言)
謙卑祈求,耐心等待主賜給你的自由。
(全心祈禱)
耶穌,請祢憐憫我、觸碰我、醫治我,我渴望祢的喜樂和自由。阿們。
©2020 台灣主言會版權所有。歡迎使用,但請表明文章來源.
~~~~~~~~~~~~
1月16日 活得有盼望
樂觀與盼望是截然不同的兩種態度,樂觀是期待某些事情,例如:天氣、人際關係、經濟、政治形勢等等能夠好轉。盼望是信靠天主會向我們履行祂的應許,藉此讓我們得到真自由。樂天的人講未來的具體改變,盼望的人活在當下,深知生命的一切託管於好手中。
歷史上所有的聖徒都是有盼望的人:亞巴郎、梅瑟、盧德、瑪利亞、保祿都是有盼望活著,因此他們能迎向未來,卻不需要精確知道未來到底是怎麼一回事,讓我們活得有盼望。~ 盧雲神父
============
嗡 斯巴雅 嗡 巴威
啊啦伊亞加布倫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