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聖言反省聖週五(救主受難紀念)(守大小齋)(紅) 每日讀經 視頻 https://youtu.be/kt6maT64g7M
4月10日 星期五 三月十八
詠 31 父啊!我把靈魂交在祢手中。
上主受苦的僕人
讀經一:依五二13~五三12 (他被打傷,是因為我們的罪惡。)
請看,我的僕人必要成功,必要受尊榮,必要被舉揚,且極受崇奉。就如許多人對他不勝驚愕,因為他的容貌損傷得已不像人,他的形狀已不像人子;同樣,眾民族也都要對他不勝驚異,眾君王在他面前都要閉口,因為他們看見了從未向他們講述過的事,聽見了從未聽說過的事。
有誰會相信我們的報道呢?上主的手臂又向誰顯示了呢?他在上主前生長如嫩芽,又像出自乾地中的根苗;他沒有俊美,也沒有華麗,可使我們瞻仰;他沒有儀容,可使我們戀慕。他受盡了侮辱,被人遺棄;他真是個苦人,熟悉病苦;他好像一個人們掩面不顧的人;他受盡了侮辱,因而我們都以他不算什麼。然而他所背負的,是我們的疾苦;擔負的,是我們的疼痛;我們還以為他受了懲罰,為天主所擊傷,和受貶抑的人。可是他被刺透,是因了我們的悖逆;他被打傷,是因了我們的罪惡;因他受了懲罰,我們便得了安全;因他受了創傷,我們便得了痊癒。我們都像羊一樣迷了路,各走各自的路;但上主卻把我們眾人的罪過歸到他身上。他受虐待,仍然謙遜忍受,總不開口,如同被牽去待宰的羔羊;又像母羊在剪毛的人前不出聲,他也同樣不開口。他受了不義的審判而被除掉,有誰懷念他的命運﹖其實他從活人的地上被剪除,受難至死,是為了我人民的罪過。雖然他從未行過強暴,他口中也從未出過謊言,人們仍把他與歹徒同埋,使他同作惡的人同葬。上主的旨意是要用苦難折磨他;當他犧牲了自己的性命,作了贖過祭時,他要看見他的後輩延年益壽,上主的旨意也藉他的手得以實現。在他受盡了痛苦之後,他要看見光明,並因自己的經歷而滿足;我正義的僕人要使多人成義,因為他承擔了他們的罪過。為此,我把大眾賜與他作報酬,他獲得了無數的人作為獵物;因為他為了承擔大眾的罪過,作罪犯的中保,犧牲了自己的性命,至於死亡,被列於罪犯之中。
釋義(彭龍英)
本日讀經為「上主僕人之歌」最後一首。
數世紀以來不斷有人爭論著本經文中所描述的僕人意指為何,究竟這首詩的意義是什麼。猶太宗教者通常將這些內容詮釋為論及以色列民族在世上遭逢的苦難。基督徒則把它詮釋作論及基督的預言。新約聖經最原始的訊息確實根據這段經文來修正猶太人對默西亞所抱有的期待。初期教會看出耶穌基督的生、死正應驗了依撒意亞先知書中「受苦僕人」的預言。
這首詩歌表達一個清白無辜的人受苦,與舊約賞善罰惡的道理大相逕庭;他的肉身遭受痛苦變形,旁人視他的受苦為天主的懲罰,因此不敢接近。後來人們才醒悟,他是替大家承受的。天主對僕人的召選一開始就很清楚,給他目標和使命,而不是判決僕人,這不義的判決是出自於人,不是天主。
如此一來,痛苦與懲罰分開了:懲罰是「我們的」,痛苦卻成了「他的」;他的創傷成了我們的「痊癒」,我們因「他」而悔改得到天主的寬恕。在此突顯出一連串奇特的悖論:懲罰帶來健全,創傷帶來醫治,死亡帶來生命,苦難帶來正義。
讀經二:希四14-16,五7-9 (他學習了服從,為一切服從他的人,成了永遠救恩的根源。)
弟兄們:我們既然有一位偉大的,進入了諸天的司祭,天主子耶穌,我們就應堅持所信奉的真道,因為我們所有的,不是一位不能同情我們弱點的大司祭,而是一位在各方面與我們相似,受過試探的,只是沒有罪過。所以我們要懷著依恃之心,走近恩寵的寶座,以獲得仁慈,尋到恩寵,作及時的扶助。
當基督還在血肉之身時,以大聲哀號和眼淚,向那能救他脫離死亡的天主,獻上了祈禱和懇求,就因他的虔敬而獲得了俯允。他雖然是天主子,卻由所受的苦難,學習了服從,且在達到完成之後,為一切服從他的人,成了永遠救恩的根源。
釋義(彭龍英)
在舊約中,大司祭都是進入聖殿至聖所獻祭,出來時為眾百姓祝福祈禱。耶穌基督成為信友的大祭司,也像這樣幫助每位基督徒,祂從至高之處,回到我們當中,「牽著我們的手」,使我們得以走近恩寵的寶座。作者再次強調,我們的大司祭耶穌,在各方面與人相似,我們的存在經驗,耶穌也經歷過,所以明暸人的限制,只是耶穌和人不同,受過試探而沒有犯罪。
大司祭的職分是替人辦理天主的事,就是祭獻供物和贖罪。它的召選有兩個層次:一是從人間挑選;一是天主召選。在今日的讀經中,希伯來書作者論及大司祭的資格:對人—要體諒人們的軟弱、擔當人們的痛苦、替他們獻上贖罪祭;對己-謙卑、不自取榮耀、勇於承擔;對神-完全徹底順從祂的旨意。希伯來書中,耶穌的苦難似乎經常指著祂的死亡,這裡非常近似斐理伯書二5-11「基督頌」,特別強調耶穌的服從至死,完成了天主的救援計劃。
信友也要遵循耶穌的道路,接受死亡和順服。一度成為祈求者的耶穌,現在接受我們的祈求,因為藉著祂的死亡,祂已成為人類永遠救恩的根源。當我們和祂一樣祈求的時候,祂就會俯聽,並且使我們同祂一樣的生活和死亡。
福音前歡呼
福音:若十八1~十九42 ( 若望所載主耶穌基督的受難始末 )
(拘捕了耶穌,把他捆綁起來。)
敘述:那時候,耶穌和門徒出去,到了克德龍溪的對岸。在那裡,有一個園子,耶穌和門徒便進去了。出賣耶穌的猶達斯也知道那地方,因為耶穌同門徒,曾多次在那裡聚集。
猶達斯便領了一隊兵,和由司祭長及法利塞人派來的差役,帶著火把、燈籠與武器,來到那裡。耶穌既知道要臨於他身上的一切,便上前去問他們說:
耶穌:「你們找誰?」
敘述:他們回答說:
群眾:「納匝肋人耶穌。」
敘述:耶穌向他們說:
耶穌:「我就是。」
敘述:出賣耶穌的猶達斯,也同他們站在一起。耶穌一對他們說:「我就是」,他們便倒退,跌在地上。於是,耶穌又問他們說:
耶穌:「你們找誰?」
敘述:他們說:
群眾:「納匝肋人耶穌。」
敘述:耶穌回答說:
耶穌:「我已給你們說了『我就是』;你們既然找我,就讓這些人走吧!」
敘述:這是為應驗耶穌先前所說過的話:「你賜給我的人,我連一個也沒有喪失。」
西滿伯多祿有一把劍,就拔出來,向大司祭的一個僕人砍去,削下了他的右耳;那僕人名叫瑪耳曷。耶穌就對伯多祿說:
耶穌:「把劍收入鞘內!父賜給我的杯,我怎能不喝呢?」
(先解送耶穌到亞納斯那裡)
敘述:於是,兵隊、千夫長和猶太人的差役,拘捕了耶穌,把他捆綁起來,先解送到亞納斯那裡;亞納斯是當年的大司祭蓋法的岳父。就是這個蓋法,曾給猶太人出過主意:叫一個人替百姓死,是有利的。
那時,西滿伯多祿同另一個門徒,跟著耶穌。
那門徒是大司祭所認識的,便同耶穌一起,進入了大司祭的庭院;伯多祿卻站在門外。大司祭認識的那個門徒出來,對看門的侍女說了一聲,就領伯多祿進去。
那看門的侍女對伯多祿說:
侍女:「你不也是這人的其中一個門徒嗎?」
敘述:伯多祿說:
伯多祿:「我不是。」
敘述:那時,僕人和差役,因為天冷,就生了炭火,站著烤火取暖;伯多祿也同他們站在一起,烤火取暖。
大司祭審問耶穌,關於他收徒和施教的事。
耶穌回答他說:
耶穌:「我向來公開對世人講話;我常常在會堂和聖殿內,即眾猶太人所聚集的地方施教;在暗地裡,我並沒有講過什麼。你為什麼問我?你問那些聽過我的人:我給他們講了什麼;他們知道我所說的。」
敘述:耶穌剛說完這話,侍立在旁的一個差役,就打了耶穌一個耳光,說:
差役:「你就這樣答覆大司祭嗎?」
敘述:耶穌回答他說:
耶穌:「我如果說得不對,你指證那裡不對;如果我說得對,你為什麼打我?」
敘述:亞納斯於是把耶穌捆綁,解送到大司祭蓋法那裡。
(你不也是他門徒中的一個嗎?我不是。)
敘述:西滿伯多祿仍站著烤火取暖。於是,有人向他說:
群眾:「你不也是他門徒中的一個嗎?」敘述:伯多祿否認說:
伯多祿:「我不是。」
敘述:有大司祭的一個僕役,是被伯多祿削下耳朵那人的親戚,對伯多祿說:
僕役:「我不是在山園中,看見你同他在一起嗎?」
敘述:伯多祿又否認了,立刻雞就叫了。
(我的國不屬於這世界)
敘述:然後,他們從蓋法那裡,把耶穌解往總督府。那時是清晨;他們自己卻沒有進入總督府,怕受了沾污,而不能吃逾越節羔羊。
因此,比拉多出來,到外面,向他們說:
比拉多:「你們對這人提出什麼控告?」
敘述:他們回答說:
群眾:「如果這人不是作惡的,我們便不會把他交給你。」
敘述:比拉多便對他們說:
比拉多:「你們自己把他帶去,按照你們的法律審判他吧!」
敘述:猶太人回答說:
群眾:「我們沒有權力處死任何人!」
敘述:這是為應驗耶穌論及自己將怎樣死去,而說過的話。於是,比拉多又進了總督府,叫耶穌過來,對他說:
比拉多:「你是猶太人的君王嗎?」
敘述:耶穌回答說:
耶穌:「這話是你自己說的,或是別人論及我,而對你說的?」
敘述:比拉多回答說:
比拉多:「莫非我是猶太人?你的民族和司祭長,把你交給我,你做了什麼?」
敘述:耶穌回答說:
耶穌:「我的國不屬於這世界;如果我的國屬於這世界,我的臣民早已反抗了,使我不至於被交給猶太人;但是,我的國不是這世界的。」
敘述:於是,比拉多對耶穌說:
比拉多:「那麼,你就是君王了?」
敘述:耶穌回答說:
耶穌:「你說的是,我是君王。我為此而生,我也為此而來到世界上,為給真理作證;凡屬於真理的,必聽從我的聲音。」
敘述:比拉多於是說:
比拉多:「什麼是真理?」
敘述:說了這話,比拉多再出去,到猶太人那裡,向他們說:
比拉多:「我在這人身上,查不出什麼罪狀。你們有個慣例:在逾越節,我該給你們釋放一人;那麼,你們願意我給你們釋放猶太人的君王嗎?」
敘述:他們就大聲喊說:
群眾:「不要這人,而要巴辣巴!」
敘述:巴辣巴原是個強盜。
(猶太人的君王,萬歲!)
敘述:那時,比拉多命人把耶穌帶去鞭打。然後,兵士們用荊棘,編了個茨冠,放在耶穌頭上,給他披上一件紫紅袍,來到他面前,說:
眾士兵:「猶太人的君王,萬歲!」
敘述:兵士並打了耶穌耳光。
比拉多又出去,到外面,向他們說:
比拉多:「看,我帶他出來,為叫你們知道:我在他身上,查不出什麼罪狀。」
敘述:於是,耶穌戴著茨冠,披著紫紅袍出來。
比拉多就對他們說:
比拉多:「看,這個人!」
敘述:司祭長和差役,一看見耶穌,就喊說:
群眾:「釘在十字架上!釘他在十字架上!」
敘述:比拉多對他們說:
比拉多:「你們把他帶去,釘在十字架上吧!我在他身上,查不出什麼罪狀。」
敘述:猶太人回答他說:
群眾:「我們有法律;按法律,他應該死,因為他自命為天主子。」
敘述:比拉多聽了這話,越發害怕,於是又進了總督府,對耶穌說:
比拉多:「你到底是那裡的?」
敘述:耶穌卻沒有回答比拉多。
於是,比拉多對耶穌說:
比拉多:「你對我也不說話嗎?你不知道我有權釋放你,也有權釘你在十字架上嗎?」
敘述:耶穌回答說:
耶穌:「如果不是上天賜給你,你對我什麼權柄也沒有;為此,把我交給你的人,罪過更大。」
(除掉他,除掉他,釘他在十字架上!)
敘述:從此,比拉多設法要釋放耶穌;猶太人卻喊說:
群眾:「你如果釋放這人,你就不是凱撒的朋友,因為凡自命為王的,就是背叛凱撒。」
敘述:比拉多一聽這話,就把耶穌領出來,到了一個名叫「石舖地」──希伯來話叫「加巴達」的地方,坐在審判座上。時值逾越節的預備日,約莫第六時辰,比拉多對猶太人說:
比拉多:「看,你們的君王!」
敘述:他們喊叫說:
群眾:「除掉他,除掉他,釘他在十字架上!」
敘述:比拉多對他們說:
比拉多:「要我把你們的君王,釘在十字架上嗎?」
敘述:眾司祭長回答說:
眾司祭長:「除了凱撒,我們沒有君王。」
敘述:於是,比拉多把耶穌交給他們去釘死。
(同耶穌一起被釘的,還有兩個人。)
敘述:他們就把耶穌帶走。耶穌自己背著十字架出來,到了一個名叫「髑髏」的地方,希伯來話叫「哥耳哥達」。他們就在那裡,把耶穌釘在十字架上。同耶穌一起被釘的,還有兩個人:一個在這邊,一個在那邊,耶穌在中間。
比拉多寫了一個牌子,放在十字架上端,寫的是:「納匝肋人耶穌,猶太人的君王。」
這牌子有許多猶太人看了,因為耶穌被釘十字架的地方,離城很近;字是用希伯來、拉丁和希臘文寫的。
於是,猶太人的司祭長,就對比拉多說:
眾司祭長:「不要寫『猶太人的君王』,該寫他自己說:我是猶太人的君王。」
敘述:比拉多回答說:
比拉多:「我寫了,就寫了。」
(他們瓜分了我的衣服)
敘述:兵士將耶穌釘在十字架上後,拿了他的衣服,分成四分,每人一分;又拿了他的長衣;因那長衣是無縫的,由上到下渾然織成,所以他們彼此說:
眾兵士:「我們不要把它撕開;我們擲骰,看是誰的。」
敘述:這就應驗了經上的話:『他們瓜分了我的衣服;為我的長衣,他們拈鬮。』士兵果然這樣做了。
(看,你的兒子!看,你的母親!)
敘述:在耶穌的十字架旁,站著他的母親,和他母親的姊妹,還有克羅帕的妻子瑪利亞,和瑪利亞瑪達肋納。
耶穌看見母親,又看見他所愛的門徒,站在旁邊,就對母親說:
耶穌:「女人,看,你的兒子!」
敘述:然後,又對那門徒說:
耶穌:「看,你的母親!」
敘述:就從那時起,那門徒把她接到自己家裡。
(完成了)
敘述:此後,耶穌因知道一切都完成了,為應驗經上的話,於是說:
耶穌:「我渴。」
敘述:有一個盛滿了醋的器皿,放在那裡;有人便將海綿浸滿了醋,綁在長槍上,送到耶穌口邊。
耶穌一嘗了那醋,便說:
耶穌:「完成了。」
敘述:耶穌就低下頭,交付了靈魂。
跪下默禱片刻
(立刻就流出血和水)
敘述:猶太人因那日子是預備日,免得安息日內──那安息日原是個大節日──屍首留在十字架上,就來請求比拉多,打斷他們的腿,把他們拿去。兵士於是前來,把第一個人的,並與耶穌同釘在十字架上的,第二個人的腿,打斷了。可是,及至來到耶穌面前,看見耶穌已經死了,就沒有打斷他的腿;但是,有一個士兵,用槍刺透了他的肋膀,立刻就流出了血和水。
那看見的,就作證,而他的見證,是真實的;並且「那位」知道他所說的,是真實的,為叫你們也相信。這些事發生,正應驗了經上的話:「不可將他的骨頭打斷。」經上另一處,又說:「他們要瞻望他們所刺透的。」
(他們取下了耶穌的遺體,用殮布和香料,把他裹好。)
敘述:這些事以後,阿黎瑪特雅人若瑟──他因怕猶太人,暗中作了耶穌的門徒──來求比拉多,為領取耶穌的遺體;比拉多允許了。
於是,他來把耶穌的遺體領去了。
那以前夜間來見耶穌的尼苛德摩,也來了,帶著沒藥及沉香調和的香料,約有一百斤。他們取下了耶穌的遺體,照猶太人埋葬的習俗,用殮布和香料把他裹好。
在耶穌被釘十字架的地方,有一個園子,在那園子裡,有一座新墳墓,裡面還沒有安葬過人。只因是猶太人的預備日,墳墓又近,就在那裡安葬了耶穌。——上主的話。
釋義
在今日的禮儀中,教會公開宣讀若望福音所記載的耶穌受難敘述。「耶穌受難史」並非單純的只是一個「事件」報導而已,更是說明耶穌苦難的原因和目的。
和其他三部福音相比較,若望福音更清楚地說明,耶穌完全知道將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並且自願地接受這一切。面對各種不同的審判,耶穌都表現出具有絕對的主權。沒有人能夠奪去祂的生命,是祂自己自由的交出性命。
根據若望福音,耶穌死亡的時刻,正是猶太人在聖殿裡宰殺逾越節羔羊的時刻。祂是真正的「除免世罪的天主羔羊」(參閱:若一36),祂的血帶給我們永生的救援。
~~~~~~~~~~~~
聖詠31:2,6,12-13,15-16,17,25苦中求救
02. 上主,我投靠你,總不會受辱;求你憑你的公義,將我救出。
06. 我將我的靈魂交託在你手中。上主,信實的天主,你必拯救我。
12. 我的仇敵,都辱罵我;我的四鄰,都恥笑我;我的知己,都憎恨我;路上的行人,都遠避我。
13. 我被人全心忘掉,有如死人,活像一個被拋棄的破舊瓦盆。
15. 我仍舊依靠你,上主,我說:「你是我的天主!」
16. 我的命運全掌握於你手。求你救我脫離敵手;擺脫一切迫害我的仇敵。
17. 求你以你的慈容,光照你的僕人;求你以你的仁慈,把我救出。
25. 凡信賴上主的人,請鼓起勇氣,振作精神。
~~~~~~~~~~~~
4月10日聖人 聖巴德莫(St. Bademus)院長 https://www.facebook.com/BonfireWorld/posts/2721221564767270:0
聖巴德莫原籍波斯彼肋巴,他創建了修院一座。三七六年被捕,囚禁地牢,飽受酷刑。
那時,有一個教徒納森,在朝廷供職,也因宗教信仰被捕。最初他很堅定,不肯背教,到後來,熬刑不住,意志開始動搖。為了測試他是否真心背教,國王命他親手用劍殺死巴德莫;假如他肯這樣做,就能恢復原職。
人們把巴德莫解到納森的獄室。納森提著劍上前,當他正想舉劍時,突覺驚慌起來,呆若木雞地站著。巴德莫很鎮靜地對他說:「納森我友,你還不醒悟。我很願意為主流血致命,可是我希望死在別人的刀劍下,而不要死在你手中。」納森硬著心,用力砍割,可是他的手在顫抖,連斬了幾下,才把巴德莫殺死。
~~~~~~~~~~~~
4.10(五)十字架的犧牲 聖週五 主受難日 依撒意亞五二13-五三12
有誰會相信我們的報道呢?上主的手臂又向誰顯示了呢?祂在上主前生長如嫩芽,又像出自乾地中的根苗;祂沒有俊美,也沒有華麗,可使我們瞻仰;祂沒有儀容,可使我們戀慕。祂受盡了侮辱,被人遺棄;祂真是個苦人,熟悉病苦;祂好像一個人們掩面不顧的人;祂受盡了侮辱,因而我們都以祂不算什麼。然而祂所背負的,是我們的疾苦;擔負的,是我們的疼痛;我們還以為祂受了懲罰,為天主所擊傷,和受貶抑的人。可是祂被刺透,是因了我們的悖逆;祂被打傷,是因了我們的罪惡;因祂受了懲罰,我們便得了安全;因祂受了創傷,我們便得了痊癒。我們都像羊一樣迷了路,各走各自的路;但上主卻把我們眾人的罪過歸到祂身上。祂受虐待,仍然謙遜忍受,總不開口,如同被牽去待宰的羔羊;又像母羊在剪毛的人前不出聲,祂也同樣不開口。祂受了不義的審判而被除掉,有誰懷念祂的命運?其實祂從活人的地上被剪除,受難至死,是為了我人民的罪過。雖然祂從未行過強暴,祂口中也從未出過謊言,人們仍把祂與歹徒同埋,使祂同作惡的人同葬。上主的旨意是要苦難折磨祂;當祂犧牲了自己的性命,作了贖過祭時,祂要看見祂的後輩延年益壽,上主的旨意也藉祂的手得以實現。
—————————
(釋經小幫手)
耶穌受難日對你有什麼意義?和你有什麼關係?試問,你最後一次留步在十字架前,注視著十字架上的耶穌是什麼時候?你是否意識到,耶穌之所以掛在十字架上,是和你有直接的關係?
還是,你對十字架的記號已經習以為常,不再對耶穌愛的犧牲有所感觸了。
今天,不要再做個忘恩負義的基督徒了。讓我們抽點時間,在十字架下陪伴耶穌。痛苦的耶穌需要渴望並需要我們的陪伴。讓我們細讀今天的讀經,細細和祂對話。「祂沒有俊美,也沒有華麗,可使我們瞻仰;祂沒有儀容,可使我們戀慕。」全能的天主子,祢被殘酷的釘在十字架上,受盡了苦,是為了誰呢?是為了我嗎?「祂所背負的,是我們的疾苦;擔負的,是我們的疼痛。」耶穌,祢是天主,原可以逃脫痛苦,為什麼卻不這麼做?祢不願享用祢的特權,卻接納無助的痛苦,難道是為了選擇和我們一樣。
「祂被刺透,是因了我們的悖逆;祂被打傷,是因了我們的罪惡。」耶穌,多時我妄用祢給我的自由,選擇驕傲、貪婪勝過謙卑去愛和給予。「因祂受了創傷,我們便得了痊癒。」耶穌,對不起,我的心硬不斷打擊祢已經受傷的身體。但,即便我還沒悔改,祢已經無怨無悔的承擔了我罪的後果。主我當不起祢如此愛我,但我真的需要祢這樣愛我,也不願再繼續傷害祢了。
(品嚐聖言)
默想自己在耶穌十字架下,被祂愛的寶血洗淨,你是多麼疼惜耶穌的啊。
(活出聖言)
今天抽一段時間,在十字架下陪伴耶穌,細細品嚐祂的愛。
(全心祈禱)
主耶穌,祢為我付出了一切。讓我用我小小的愛陪伴祢,回報祢。阿們。
©2020 台灣主言會版權所有。歡迎使用,但請表明文章來源.
~~~~~~~~~~~~
4月10日 我們的教會牧者
我們愛戴、尊敬我們的教會牧者,但也可能厭惡、鄙視他們。我們指望他們能借著祈禱、教導、指引,讓我們與天主更親近。因此,我們仔細觀察他們的行為,評析他們的言詞。正因為我們對他們有超人的期望,有時甚至不自覺。因此一旦發現他們也是一介凡人,會有受騙、失望的感受。原先的仰慕之情變成了不可遏抑的憤怒。
我們要愛我們的教會牧者,寬恕他們的過錯,視他們如弟兄姐妹,讓他們在自己的傷痛、軟弱中帶領我們更貼近主耶穌的心靈。~ 盧雲神父
============
嗡 斯巴雅 嗡 巴威
啊啦伊亞加布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