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月二十二日 常年期第二周星期五 每日讀經 https://youtu.be/Krt5_fbIQEo

讀經一(耶穌作了一個更好的盟約中保。)

恭讀致希伯來人書 8:6-13

現今耶穌已得了一個更卓絕的職份,因為他作了一個更好的,並建立在更好的恩許之上的盟約的中保,如果那第一個盟約是沒有缺點的,那麼,為第二個就沒有餘地了。其實天主卻指摘以民說:「看,時日將到——上主說——我必要與以色列家和猶大家訂立新約,不像我昔日握住他們的手,領他們出離埃及時,與他們的祖先所訂立的盟約一樣,因為他們沒有恆心守我的盟約,我也就不照管他們了——上主說。這是我在那些時日後,與以色列家訂立的盟約——上主說——我要將我的法律放在他們的明悟中,寫在他們的心頭上;我要做他們的天主,他們要做我的人民。那時,誰也不再教訓自己的同鄉,誰也不再教訓自己的弟兄說:『你要認識上主!』因為不論大小,人人都必認識我。因為我要寬恕他們的過犯,不再記憶他們的罪惡。」——說「新的」,就把先前的,宣佈為舊的了;但凡是舊的和老的,都已臨近了滅亡。——上主的話。

答唱詠 詠85:8,10,11-12,13-14

【答】:仁愛和忠信必彼此相迎。

領:上主,求你向我們顯示你的寬仁,求你給我們賞賜你的救恩。他的救恩必接近敬畏他的人,為使光榮在我們的地上久存。【答】

領:仁愛和忠信必彼此相迎,正義與和平必彼此相親。忠信從地下生出,正義由天上遠矚。【答】

領:上主也必賜下康樂幸福;我們的地必有他的收獲。正義在上主前面行走,救恩必隨上主的腳步。【答】

福音前歡呼

領:亞肋路亞。

眾:亞肋路亞。

領:天主在基督內使世界與自己和好,且將和好的話放在我們的口中。

眾:亞肋路亞。

福音(耶穌把自己所想要的人召來。)

恭讀聖馬爾谷福音 3:13-19

那時候,耶穌上了山,把自己所想要的人召來。他們便來到他面前。他就選定了十二人,為同他常在一起,並為派遣他們去宣講,且具有驅魔的權柄。耶穌選定了十二人:西滿,給他起名叫伯多祿,載伯德的兒子雅各伯和雅各伯的弟弟若望,並為他們起名叫「波納爾革」,就是「雷霆之子」,安德肋、斐理伯、巴爾多祿茂、瑪竇、多默、阿耳斐的兒子雅各伯、達陡和熱誠者西滿,並猶達斯依斯加略,他是負賣耶穌者。——上主的話。

反省

耶穌以名字召喚的那十二人,每人各有其性格特點,各有各的問題和弱點:有的是漁夫草民,有的是稅吏罪人,有的性格衝動,有的思想激進,甚至還有背叛者和負賣者;而且他們跟隨耶穌時各有潛藏的動機和期望,甚至想藉著這個團體達到自己目的,以致彼此產生角力。顯然他們個個都不是完人。耶穌就帶領他們在人群中穿梭。

宗徒們其實就是我們的寫照和縮影。耶穌沒有因此而厭棄我們,而是親自走進我們當中,把天人盟約寫在我們心頭上,開啟我們的明悟,為使我們與祂常在一起,讓我們真心接納祂成為我們的天主。那麼,我們是如何回應耶穌呢?(「我靈讚頌主 iBreviarium」── 樂仁出版社供稿)

2021 Catholic Mass Daily Bible Reading Day of Prayer for the Legal Protection of Unborn Children Lectionary: 315 Reading I Heb 8:6-13

https://youtu.be/Ib0O2RAodDM

Brothers and sisters: Now our high priest has obtained so much more excellent a ministry as he is mediator of a better covenant, enacted on better promises. For if that first covenant had been faultless, no place would have been sought for a second one. But he finds fault with them and says: Behold, the days are coming, says the Lord, when I will conclude a new covenant with the house of Israel and the house of Judah. It will not be like the covenant I made with their fathers the day I took them by the hand to lead them forth from the land of Egypt; for they did not stand by my covenant and I ignored them, says the Lord. But this is the covenant I will establish with the house of Israel after those days, says the Lord: I will put my laws in their minds and I will write them upon their hearts. I will be their God, and they shall be my people. And they shall not teach, each one his fellow citizen and kin, saying, “Know the Lord,” for all shall know me, from least to greatest. For I will forgive their evildoing and remember their sins no more. When he speaks of a “new” covenant, he declares the first one obsolete. And what has become obsolete and has grown old is close to disappearing.

Responsorial Psalm 85:8 and 10, 11-12, 13-14 R. (11a)

Kindness and truth shall meet. Show us, O LORD, your mercy, and grant us your salvation. Near indeed is his salvation to those who fear him, glory dwelling in our land.

R. Kindness and truth shall meet. Kindness and truth shall meet; justice and peace shall kiss. Truth shall spring out of the earth, and justice shall look down from heaven.

R. Kindness and truth shall meet. The LORD himself will give his benefits; our land shall yield its increase. Justice shall walk before him, and salvation, along the way of his steps.

R. Kindness and truth shall meet. Alleluia R. Alleluia, alleluia. God was reconciling the world to himself in Christ, and entrusting to us the message of reconciliation.

R. Alleluia, alleluia.

Gospel Mk 3:13-19

Jesus went up the mountain and summoned those whom he wanted and they came to him. He appointed Twelve, whom he also named Apostles, that they might be with him and he might send them forth to preach and to have authority to drive out demons: He appointed the Twelve: Simon, whom he named Peter; James, son of Zebedee, and John the brother of James, whom he named Boanerges, that is, sons of thunder; Andrew, Philip, Bartholomew, Matthew, Thomas, James the son of Alphaeus; Thaddeus, Simon the Cananean, and Judas Iscariot who betrayed him.

103732

~~~~~~~~~~~~

1月22日聖人 真福羅蘭衛冠納(Bl. Laura Vicuna)https://www.facebook.com/BonfireWorld/posts/2974114909477933

一八四六年,晉鐸只有數年的聖若望鮑思高明確地向貧苦男青年述說他的生命計劃:「我要為你們耗盡一生。」具體而言,他希望獻出一生,培育他的青年成為「良好公民和虔誠的基督徒」,換言之就是成為真正的聖人。在天主奇妙的安排下,聖若望鮑思高的學生聖道明沙維豪成為首位青年精修聖人,實在使人驚嘆。教會於十九世紀雖然有很多教育家聖人,但誰也沒有這樣的成就。神學家長期以來一直討論,為何這個十四歲青年能如此勇敢地實踐超性德行和聖德。最後,他們認為青年確有能力表現這種英豪氣概,因此道明沙維豪獲列入聖品。在二十世紀初,鮑思高神父的屬靈女兒母佑會修女也協助一個貧窮的智利少女成聖,她就是羅蘭衛冠納。

家庭背景

若瑟衛冠納(Joseph Dominic Vicuna)是智利軍官,出身貴族家庭,對其西班牙血統非常自豪,但自從娶了來自低下階層的妻子後,便受人輕視。他妻子麥希德(Mercedes Pinto也是智利人,出身農民家庭,職業是裁縫。他們的長女生於一八九一年四月五日。由於政局動蕩,新生嬰孩在五十天後才受洗,取名瑪利亞羅蘭卡門(Maria Laura Carmen)。衛冠納家族支持的共和國保守黨總統若瑟巴塞達(Joseph Emmanuel Balmaceda)被迫退位後,反對派繼而對付他的支持者,首當其衝的是衛冠納家族。

舉家逃亡

若瑟曾熱情和忠誠地服務祖國多年,最終遭國家捨棄,更要與家人逃亡。當時羅蘭只是四個月大的嬰兒。他們長途跋涉,向南方前進五百多公里,走過崎嶇地帶,到達特木科(Temuco)。此地生活艱苦,氣候嚴峻。一八九四年,次女朱莉亞雅雯達(Julia Amanda)誕生,家人稍感安慰。可是,快樂的時光非常短暫。數月後,若瑟因肺炎病逝。

由於政局不穩,這些孤兒寡婦已無法返回聖地牙哥(Santiago)。麥希德並無向親友求助。這位勇敢的寡婦只有二十八歲,再次當起裁縫,利用積蓄購入一個小型店舖,開設裁縫店。她努力工作,但對人歡笑,背人垂淚。她認為特木科是個傷心地,是流亡之所,充滿暴力。一八九九年,裁縫店遭盜賊偷竊一空。她非常沮喪,決定與兩個孩子啟程到阿根廷的內烏肯(Neuquen),因為她聽說那裡的前景較好。麥希德於一八九九年夏天出發,橫過安第斯山脈,到達阿根廷,先在諾昆(Norquim)安頓下來,其後移居至拉哈斯(Las Lajas)。過了不久,年青的麥希德感到人在異鄉,孤立無援,實在非常危險,因此決定再次遷居。

麥希德陷入莫拉魔爪

麥希德最終在安第斯山脈的猶寧(Junin de Los Andes)定居,在那裡結識富地主曼紐莫拉(Manuel Mora) 。莫拉性情乖張冷酷,曾在卓斯馬拉(Chos-Malal)服刑兩年。他長相英俊,是個出色的馬夫、冷酷的主人,僱用了一班男女工人為他看管牛羊和打理農場。他生活放蕩,聲名狼藉,在猶寧二十五公里以外設有兩個農莊。為了引誘麥希德,這個富裕的農莊主人答應讓這個年青貌美的寡婦生活豐足,更會保護她。麥希德或許是因為無助,或是憧憬再披嫁衣,竟然天真地答應與莫拉同居。她希望建立一個基督徒家庭,並獲得經濟援助,保護她的兩個小女兒,但莫拉其實無意與她結婚。羅蘭的童年生活波瀾起伏,因此年紀小小已很成熟。她如天使般單純,憑藉與生俱來的直覺,察覺母親的處境並不正當。莫拉把年青的母親和她兩個孩子帶到圭爾圭惠(Quilquihue)農莊,他的想法與麥希德南轅北轍。她其實只是莫拉的情婦。

入讀母佑會學校

當時,慈幼會傳教士及母佑會修女在猶寧各自為男女青年開辦學校。麥希德或許發現圭爾圭惠農莊不適合孩子居住,於是在一九OO年一月二十一日暑假,新學年開始前數月,把兩個女兒羅蘭和雅雯達送到母佑會女校。修女以典型的慈幼會家庭精神管理學校,羅蘭在那裡認識福音之愛,沐浴在虔敬和平安喜樂的氣氛下。

充滿平安喜樂的二月和三月很快過去。新學年開始時,學生須學習校規,其中一條為:「應自小實踐德行,不要等待至老年,否則非常危險,可能因犯罪而永遠墮落。」羅蘭立即想到她母親。修院院長畢艾修女(Sr. Piai)修女憶述,她們早在羅蘭入讀母佑會學校不久,便發現她的判斷力比同齡女孩更出色,而且非常虔敬。慈幼會會士祈達理神父(Fr. Crestanello)是當時的校牧,也是羅蘭的神師。他憶述說:「如果羅蘭入學前已品行出眾,那麼她認識這些修女及接受信仰培育後,德行更有所增進。」慈幼會會士葛基尼神父(Fr. Genghini)說:「羅蘭衛冠納聰敏過人,一說就明白,毋須重複。」修女長上也說:「她非常出色,尤其在品行和信仰方面。」這個年僅十歲的孩子懂得把知識化為智慧,把要理融入生活。一次,雅佐嘉修女(Sr. Azocar)在要理班談及婚姻聖事。她知道區內有許多問題家庭,因此委婉地向孩子講解,但也清楚指出沒有領受婚姻聖事而同居的人是犯大罪,面臨墮入永罰的危機。羅蘭聽後便昏倒了,給帶到醫務室。老師和其他孩子都不知道她為何突然昏倒,但她顯然是擔憂母親有違道德的生活。學年結束後,羅蘭獲頒品學兼優獎。

麥希德出席頒奬典禮後,帶女兒返回圭爾圭惠農莊。羅蘭戰戰兢兢地回家。母親也對長女感到憂心,因為她發育得很快。在那個夏天,莫拉仍很尊重羅蘭,但羅蘭每次看見他,也怕得發抖。孩子回家渡假前,修女督促她們在家裡也要祈禱。可是,羅蘭和雅雯達在農莊裡不得在人前祈禱,她們的母親也怕莫拉生氣,所以總是諸多推搪,不願和她們一起私下祈禱。羅蘭很擔憂母親,亦很同情她。

第二學年

新開年開始,羅蘭終於返回學校,非常興奮。她在這裡表現得無憂無慮,還活躍地參加各種活動,但明眼人可察覺她的憂傷。長上為安撫她,准許她初領聖體。麥希德也前來出席儀式。羅蘭一見母親,便奔向她說:「媽媽,我明天要初領聖體了。請原諒我過去惹你生氣。如果我以前頑皮,從今以後,我要給你安慰……我會為你祈禱。」然後,她便哭起來了。六月二日,她參加隆重禮儀,初領聖體,並作出以下決志:

1. 我的天主,為一生敬愛侍奉你,我向你獻上我的心神、我的靈魂及整個自我。

2. 我寧死也不願犯罪冒犯你,為此,我要放棄一切使我遠離你事物。

3. 我願盡我所能使人認識、愛慕你,並賠補你每天所受的冒犯,尤其是我家人對你的冒犯。

4. 我的天主,求你賜我充滿愛情、克苦和犧牲的生命!

當天,她母親沒有與女兒一同領聖體。

摯友梅希斯

梅希斯維拉(Merceditas Vera)是首批寄宿生之一,也是羅蘭的摯友。她倆希望日後成為母佑會修女,總是爭著向上主表達她們的愛。羅蘭有一次在工場看見梅希斯,問她說:「你在為誰工作?」「為耶穌及聖母。」「對了!」羅蘭說:「我們應學習瑪沙利羅修女,每縫一針也表達對天主的愛!」

二十五年後,梅希斯憶述她們年青時一同在耶穌聖心像前祈禱。她們很想親吻耶穌的腳,但長得不夠高。現為母佑會修女的梅希斯說:「羅蘭熱切祈禱,深信耶穌聖心像會走下來,讓我們向聖像致敬!」這兩個小女孩亦曾遵從長上吩咐種植枯枝,最後枯枝竟然開花,後來稱為服從之棒。梅希斯亦確認,羅蘭獲告解神師批准她穿苦衣。她用粗繩子打堅硬的結織成苦衣。十五個結是為恭敬十五端玫瑰經。她穿上苦衣,「為天主在圭爾圭惠所受的冒犯及當地的一些狂歡舞會作補贖。」

加入聖母孝女會

羅蘭在第二學年結束前,在聖母無玷始胎節加入聖母孝女會,領受藍絲帶和聖母聖牌,作為她們屬於榮福童貞的標記,亦表達她們許諾在生活中實踐熱切的愛德,並如天使般純潔。

勇敢捍衛貞操

聖誕節後,麥希德帶女兒返回圭爾圭惠農莊渡假。羅蘭很焦慮,預感「獵鷹」在窺伺獵物。一天,莫拉為與羅蘭獨對,命麥希德離開房子。他與年青貌美的羅蘭談話,對她學業進步表示高興,也稱讚她的美貌。然後,莫拉伸手要抓羅蘭的肩膊,但她及時避開,逃出門外空地。他計劃失敗,大發雷霆,還破口大罵來洩憤。

此後,羅蘭避開莫拉一段時間,但越來越怕他。從來沒有人敢反抗莫拉的卑劣行徑,因此他不能忍受這個年僅十二歲的小女孩違抗他。他只看見羅蘭美麗的外貌,但不瞭解她的堅強意志和勇氣,仍在等待時機。羅蘭每天熱切祈求天主和聖母保護她,不要讓這個無賴奪去她的貞操。如果無法避開他,她便像繃緊的彈簧,準備在他企圖接近時,立即逃走。

為年內誕生的牲畜舉行烙印節當天,莫拉在晚飯後走近羅蘭,邀請她陪舞。這個勇敢的女孩決定「寧死不犯罪」,堅決拒絕他的邀請。莫拉壓抑著怒意,再次邀請她,但她仍然拒絕。他惱羞成怒,因為她竟敢當著賓客面前羞辱他。他認為他有權在家裡命令「臣民」作任何事。羅蘭堅定如磐石,拒絕了他。麥希德既緊張又擔憂,悲傷地從窗外窺見一切,卻無能為力。莫拉先動口後動手,抓著羅蘭的手臂,把她逐出門外,然後閉上門,讓她在黑暗中與野狗為伍。他對麥希德吼叫,命他叫女兒進來道歉及陪他跳舞。麥希德努力說服女兒,並說跳舞不算犯罪。聰明的女孩很清楚莫拉的意圖,堅決寧死不犯罪,斷然拒絕母親,然後逃到樹林裡暫避。

麥希德獨自回到大廳,莫拉羞辱她,抓起她的手腕,拖她到外面去。舞會結束後,他回家把羅蘭綁到柱子上。這個怒漢拿起一塊燒紅的鐵,湊到羅蘭臉邊。她緊閉雙眼,心裡向天主祈禱。莫拉突然把鐵塊丟開,卻拿起鞭子,狠狠鞭打這個「無禮」的女孩,每一鞭也陷進她的皮肉,羅蘭發出微弱的呼喊,但完全沒有求情。旁觀的人都怕得屏住呼吸,心裡也為他們的朋友羅蘭祈禱。雖然他們曾聽過早期基徒督受迫害的英勇故事,但沒有想到在現代世界也會目睹這種事情發生。莫拉下令整夜把她綁在柱子上,沒有人敢走近她。

祈達理神父在某主日談論福音有關善牧的篇章:「我是善牧:善牧為羊捨掉自己的性命。傭工,因不是牧人……一看見狼來,便棄羊逃跑……我為羊捨掉我的性命。」神父提起狼,羅蘭便聯想到圭爾圭惠!她經常想起善牧為羊捨掉生命。她忽然想到可為母親的靈魂再獻上贖價,就是為母親的悔改向天主獻上自己的生命。當天,她問雅佐嘉修女可否向天主獻上自己的生命,修女建議她請教神師祈達理神父。羅蘭坦率地告訴神父,她願意為母親的靈魂獻上生命。神父沒有立即答覆她,他先要祈禱默想,才能答應這個影響深遠的請求。羅蘭只好離開,但多次提出請求。神父發現羅蘭具有作殉道者和犧牲的條件,因此批准她的要求。她立即奔到祭台下,祈達理神父描述當時的情景說:「她高興得哭起來,充滿希望,把自己獻給耶穌和聖母作為犧牲,以拯救母親的靈魂。」

神父也說,自從她獻上自己作為犧牲後,這個聖善的女孩相信她的祈禱已獲俯允。神父表示,她獻上生命後,健康突然轉壞。在一九O二年終,學校長上也發現她的健康日漸衰退,非常憂慮,甚至減少她的勞動工作,讓她多點休息,還給她較好的食物。

洪水泛濫

一九O三年的冬季特別陰暗多雨,連日大雨不停。奇梅胡因河(Chimehuin)的水位迅速上漲。修女們並不擔心,因為當地幾乎每年也有洪水,但從沒有殃及民居,而且很快退去。然而,一九O三年七月十六日晚上,加爾默羅聖母紀念日,洪水竟然湧入學校,在數分鐘內水位漲至接近一米。長上畢艾修女得悉事態嚴重後,嚇得呆了。雖然水深及膝,她仍竭力走到講堂協助女孩脫險,跨過一張張睡床,把她們帶到安全地方。

猶寧有位慷慨的女士斐麗清艾諾斯(Felicinda Lagos de Espinos),是羅蘭領堅振時的代母,在鎮內的高地擁有一座大房子。她讓這個學校團體在她的房子暫住。羅蘭坐上卡車準備到安全地點時嘆說:「聖母啊,如果我可以死在你的會院裡,實在太好了。」這並不使人驚訝,她的口頭禪是:「加爾默羅聖母,請帶我到天堂去!」

四日後,洪水退去,修女們及學生都回到學校清理泥濘及廢物。羅蘭面色蒼白,呼吸困難。畢艾修女喚醫生來,但療程對她沒甚麼幫助。她只想離開世界到天堂去。事實上,她自童年時代,已過著流亡及無家可歸的生活,少女的夢想全被人性的邪惡和不幸粉碎。

重返圭爾圭惠

麥希德每月也到猶寧購物,順道探望羅蘭。這次她發現羅蘭病得嚴重,想把她帶回圭爾圭惠。羅蘭喃喃說:「我要離開天堂了嗎?」不久,續說:「如果耶穌願意如此,就讓他的旨意奉行吧。」她向眾人道別後,便與母親離開了。羅蘭自遠處看見農莊,身體便感到軟弱無力,但心志仍然堅強。回到農莊後,麥希德只能無奈地看著女兒的身體日漸衰弱,完全不知道她就是女兒生病的原因。一九O三年九月十五日至十一月一日,羅蘭一直住在圭爾圭惠農莊。

艱苦的日子接著來臨。莫拉遭這個乳臭未乾的女孩打敗後,心裡感到屈辱,因此對她粗魯無禮,對母女倆說盡侮辱的話。從那時起,他不再支付兩個孩子的學費,還要她們像奴隸般在農莊工作,但母親反對說:「她們是我的孩子,我也不會在這裡當奴隸!」新學年開始後,兩個孩子也無法回校。

豁免學費的第三學年

學校長上畢艾修女知悉羅蘭的處境後,答應免費收容羅蘭五年,羅蘭可幹些活兒當作補償,衣服則由母親自行供應。羅蘭重返學校,是個沒錢支付學費的寄宿生。較懦弱的孩子或會因此感到羞愧,但羅蘭不是這樣的人。她樂於服務別人,並不感到屈辱。羅蘭獲學校收留後,雅雯達繼續留在圭爾圭惠農場。

緊湊的學校生活如常進行。羅蘭除了學習,亦協助年幼的女孩。她早上幫她們整理床鋪、梳洗,然後帶她們到小聖堂祈禱,有時也協助打理家務。望會生瑪利亞布塞諾(Maria Briceno)憶述,她也曾與羅蘭一同到奇梅胡因河洗衣服。羅蘭有時亦幫忙祭衣房主管,樂於打理聖物。她服務所有人,眾人一致讚賞她。

母佑會拒絕取錄

羅蘭心裡一直希望學習她的長上,成為母佑會修女,而且日益渴望奉獻給天主作母佑會修女。她希望像摯友梅希斯一樣,披上黑袍作望會生,與其他學生有所區別。一天早上,她走到長上面前,雙眼煥發神采,興奮得心跳不已。她雙手緊按胸口,請求長上讓她入會。畢艾修女沒有立即答覆她。事實上,羅蘭的母親生活不檢點,因此修會不肯取錄她。這為羅蘭是沉重的打擊,但她默默承受各種巨大的痛苦。

她到小聖堂祈禱說:「耶穌,雖然我無法奉獻給袮,加入母佑會的行列,但我仍自獻於袮的愛,即使留在俗世,我也完全屬於袮。」祈達理神父說,他曾教導羅蘭何謂神貧、貞潔及服從。在他同意下,羅蘭在某天早上領聖體後,自行宣發神貧、貞潔及服從聖願。此事只有祈達理神父知道,亦只有他知道羅蘭在度獻身生活。

「為媽媽的靈魂獻出生命」

聰敏的羅蘭早已明白母親非常軟弱,她純潔的心靈感到厭惡。她母親竟是莫拉的情婦!她母親受不道德的關係綑綁,活於罪惡之中。羅蘭熱切祈禱,在慈幼會的小聖堂參與很多感恩祭,希望母親重歸正道。她在腰間緊緊繫著粗糙的繩結,把小石子和碎木放在床上睡覺,放在膝下跪著祈禱,甚至放進鞋子裡走路,但她絕口不提。她希望藉著痛苦,使母親歸向天主。她晝夜獻上眼淚和祈禱,期望父母回心轉意。她常懇求母親遷到別處展開新生,建立另一個家,母女三人一同有尊嚴地生活,再次成為天主的子女。麥希德起初揮手阻止她說下去,或乾脆拒絕她。最後,她對羅蘭冷淡起來,很少再到學校探望她,深深傷害她脆弱的心靈。

猶寧的小屋

莫拉沒有反對麥希德送羅蘭到猶寧看醫生,雅雯達亦回校了。麥希德在女校附近租了一座小房子。雖然房子簡陋,但患病的女兒非常高興,因為她在這裡自由自在,祈達理神父和修女們也可偶爾來探望她。她很可能患上肺結核。雖然大部分時間臥病在床,但在母親攙扶下,她仍勉強可參與早上的感恩祭和晚上舉行的聖母敬禮。她仍保存藍絲帶和聖牌,按已故亞納羅德格修女(Sr. Anna Maria Rodrigues)的教導,放在床尾繞成「M」字形,提醒自己是聖母的女兒。麥希德有時感到不安,內心非常矛盾,雖然大部分時間也在逃避現實,但心裡仍希望終能鼓起勇氣與莫拉分手。她每天都非常鬱悶,藉著照顧羅蘭和執拾房子消磨時間,而羅蘭則在這座簡陋的房子向天主呼求,比以往更熱切地祈求說:「上主,請救我媽媽;加爾默羅聖母,請帶我到天堂去吧。」

莫拉闖進小屋

聖誕節過去了,羅蘭最終無法到慈幼會聖堂參觀小馬槽。雖然學年已結束,但雅雯達仍須留在學校,因為小屋沒有地方給她居住。羅蘭的呼吸越來越困難。有天晚上,小庭院突然傳來馬蹄聲,原來莫拉來了。他徑自走進小屋,堅持要在這裡留宿。麥希德嚇呆了,和他理論起來,但莫拉辱罵她,還對患病的羅蘭吼叫。莫拉與她的「奴隸情婦」激烈爭吵,羅蘭察覺母親開始退縮。雖然羅蘭身體虛弱,心志卻堅強。她竭力起床,堅決地說:「如果他留下,我就回學校,住在修女那裡。」然後便蹣跚地走出小屋。莫拉追在她後面,一手抓著她的手臂,把她毒打一頓,還要把她拉回小屋。這時,鄰人趕來,這個惡棍見形勢不妙,立即騎馬逃走。

臨終日子

羅蘭繼續臥病在床。祈達理神父與幾個較年長的男青年來探望她,希望實現她最後的願望,就是跪在聖體櫃前向耶穌謝恩。青年在外邊站著,病重的羅蘭再次向天主獻上她的生命和痛苦,為使她母親獲得「自由」,並「拯救她的靈魂」。接著,神父邀請青年進來,他們用即時製作的擔架,充滿敬意地把她帶到小聖堂。這是她最後一次朝拜耶穌聖體。羅蘭不斷祈求,希望母親悔改,離開那個男人,拯救她的靈魂,但她自己只渴望到天堂。

羅蘭的情況轉趨嚴重,要求領受臨終聖事。麥希德在一九O四年一月十八日請祈達理神父前來。他為她聽告解後,答應翌日給她送聖體。這個女孩雖然痛苦萬分,但沒有埋怨半句。神父清早來到,給她送聖體。臨終的羅蘭謝聖體時,重新決志,為母親獻出生命。當晚,有人告訴她慈幼會會士和母佑會修女快要啟程到智利參加周年退省。她說:「那麼我離開時,可幫助我的人都不在身邊嗎?耶穌,這真痛苦啊!可是,願你的旨意奉行吧。」她順從地說:「如果耶穌要這樣,我也願意。」

臨終的羅蘭不斷想起母親與男人同居,度罪惡的生活。她不斷祈禱,為母親的悔改獻上她的痛苦。大限將至,她在考慮是否應告訴母親,兩年前她已開始為母親的悔改獻出生命。

母親皈依悔改,女兒與世長辭

病重的羅蘭停止嘔吐後,可以領受臨終聖體。慈幼會會士葛基尼神父一九O四年一月二十二日清早送聖體給她後,與羅蘭獨處片刻。不久,神父請麥希德進來。她以為女兒快死了,哭著走進來,神父則退到一角,像早已安排好。臨終的女兒無限溫柔地對母親說:「媽媽,是的,我快死了……這是我向耶穌祈求的。」麥希德凝視著女兒,淚滾下面頰。羅蘭續說:「我一直為你向耶穌奉獻生命,至今將近兩年了……這是為使你祈求悔改的恩寵。」麥希德聽後,跪下來了。「媽媽,在我離開前,能看到你悔改嗎?」麥希德的啜泣聲打破沉寂。最後,她悲痛懊悔地高呼:「那麼你是因我而受苦的?我應為你的死負責?羅蘭啊,我現在發誓,必會答應你的要求……我要改過,天主要為我的承諾作證!……」

羅蘭高興極了,大叫:「神父!」葛基尼神父走上前來。「神父,我媽媽答應離開那個男人,你也要為她的承諾作證。」麥希德續說:「對,羅蘭,我明早就與雅雯達到聖堂辦告解……」

母女倆互相擁抱,她們如此親密,像在造夢一樣。直到此時,麥希德和其他人才得悉羅蘭這個英勇的秘密。羅蘭親吻十字架,微笑地喃喃道:「感謝耶穌!感謝聖母!我現在死而無憾了!」一九O四年一月二十二日下午六時正,羅蘭與世長辭。

葬禮

羅蘭的母親請梅希斯到學校,取回羅蘭加入聖母孝女會當日穿著的白裙和藍絲帶。她悲傷飲泣,為女兒的遺體穿衣。羅蘭的友伴把絲帶掛在她頸上,並把玫瑰唸珠和會規放在她手中。葛基尼神父、奧堤斯(Ortiz)神職修士、瑪麗達修女(Sr. Marietta)及梅希斯輪流陪伴遺體。大家都說:「她真是個聖人!羅蘭,貞女及殉道者,請為我們祈禱。」坐在女兒身旁的麥希德答說:「是的,她為我而殉道!」她懇求葛基尼神父告訴莫拉別再打她主意,她已決定改過了。

一月二十三日,猶寧所有人都參加羅蘭的追思彌撒。她母親在感恩祭前辦了妥當告解。她的女兒只有十二歲,為使媽媽悔改,竟獻出生命,而她經過多年的罪惡生活後,終於在女兒的葬禮上領聖體,情景實在使人感動。

羅蘭是純潔、謙卑和犧牲的典範,而且充滿愛德。愛轉化她的生命,激發她的勇氣。她的愛不受世俗和自私玷污。

後記

羅蘭的葬禮結束後,人群尚未散去,莫拉便現身猶寧,要把麥希德帶返圭爾圭惠,因為那個「小聖人」已經不礙事了。葛基尼神父代麥希德告訴這個目空一切的農場主人,麥希德已決定離開他。莫拉見人多勢眾,只好獨自返回農場。過了一段時間,他再次來到猶寧的小屋,但猶寧有很多善心婦女保護麥希德,而麥希德總是明確地對他說:「即使要我賠上性命,我也要遵守對臨終女兒許下的諾言。」他只能吼叫說:「你逃不出我的掌心。你死了,我便高興。」然而,莫拉再也無法向麥希德報復。一九O七年,他與人爭執,遭兩名男子用刀襲擊刺死,臨終時沒有領聖事,而且顯然並未悔改。猶寧村民都說,他過去折磨羅蘭母女,因此天主現在親手打擊他。

羅蘭的妹妹雅雯達完成小學課程後,在一九O六年嫁給鍾斯(Horace Jones),出嫁時仍然很年青。或許麥希德要阻止莫拉對羅蘭的妹妹有任何不軌企圖。

猶寧的婦女協助麥希德喬裝打扮,讓她到別處暫避,直到安全後才重返村莊。她展開新生活,自力更生,與雅雯達和女婿同住數年,開設商店,生意不錯,最後嫁給鐵路工人巴拉(Senor Barra),繼續與女兒同住至一九一一年。麥希德逝世前二十年,過著幸福的基督徒婚姻生活。她的女兒以生命換來的恩寵並非轉瞬即逝。麥希德一直度虔敬的基督徒生活,經常祈禱、做補贖和善工。她把興旺的事業留給女兒,於一九二九年十一月十七日善終,享年五十九歲。

光榮列品

一九五五年,羅蘭衛冠納的真福列品程序於越瑪(Viedma)展開,由教區主教若瑟波嘉蒂(Giuseppè Borgatti)負責。翌年,這位年青天主忠僕的遺骸移至布蘭卡港,葬於當地的母佑會小堂。教區及教廷的列品調查順利結束後,她在一九六六年榮列可敬品。一九八八年九月三日,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在意大利亞斯底的鮑思高新堡( Castelnuovo Don Bosco) 宣告她榮列真福。

139040476_3385419368234747_4004557665945634096_o

~~~~~~~~~~~~

1.22(五)我們的故事 聖文生執事殉道 瑪爾谷福音三13-19

那時候,耶穌上了山,把自己所想要的人召來,他們便來到祂面前。祂就選定了十二人,為同祂常在一起,並為派遣他們去宣講,且具有驅魔的權柄。
祂選定了這十二人:西滿,給他起名叫伯多祿,載伯德的兒子雅各伯和雅各伯的弟弟若望,並為他們起名叫「波納爾革」,就是「雷霆之子」,安德肋、斐理伯、巴爾多祿茂、瑪竇、多默、阿爾斐的兒子雅各伯,達陡和熱誠者西滿,並猶達斯.依斯加略,他是負賣耶穌者。

——————————
(釋經小幫手)

對許多教友來說,耶穌是高高在上的神,很有距離、權威感,很難親近。有些教友恐懼得罪耶穌會有報應,因此不斷做好事以累積功德。教友的祈禱也極大部分是停留在自己的需要,只向耶穌求東西,無法超越對祂既定的形象,與祂建立個人化的關係。

然而,在今天的福音中,耶穌想告訴我們,祂不可怕,祂渴望親近我們,祂不要我們一直服務、做事,祂也不要我們為了累積功德一直勞苦,反而祂要我們與祂建立親密關係,開展一份真實、心對心的關係。

耶穌今天上了山,把門徒召來,祂第一件事不是要他們做事、不是要他們證明自己的功德,而是「同祂常在一起」。這個邀請聽起來容易,但是你是否同耶穌常在一起呢?你又怎麽跟祂相處呢?你是否每天會花時間祈禱聖言、默想耶穌的話語?你是否與祂對話、聊你的心事?

還是你只是主日彌撒的教友,信仰與生活完全分離?

其實不管你現在的狀態為何,耶穌都想要你與祂生活在一起,從日出直到日落,從現在直到永生,這是祂真誠的渴望。而當我們願意與祂同在時,我們才真正意識到我們信仰的意義、我們真實的身份—天父的愛子、愛女,祂的朋友,聖神的夥伴,然後我們會了解祂的心,也開始渴望其他人知道祂、天父及聖神,積極地與他人分享我們之間的故事。所以讓我們與這三位一同寫下精彩的生命故事吧!


(品嚐聖言)

驚嘆耶穌想與我們同在的渴望。

(活出聖言)

今天花半個小時獨自與耶穌在一起,跟祂談心。

(全心祈禱)

耶穌,謝謝祢渴望與我同在,我願意與祢一起分享、一起生活。

©2021 台灣主言會版權所有。歡迎使用,但請表明文章來源.

~~~~~~~~~~~~

1月22日   群體與獨處  
獨處與獨處回應,這就是群體的目的。群體不是個人不再單獨的所在,群體是尊重、維護、鄭重回應別人獨處的地方。將自己單獨的光景化為靜觀獨處的境地,也就能為別人的獨處喜樂。靜觀獨處使我們根植於心,所以不需要有人陪伴,得到立即的滿足。獨處使我們尋得生命的中心,有力量去召喚別人尋得他們的生命中心。每個人的靜觀獨處好比堅固挺拔的廊柱,支撐著群體的屋頂,總能使群體更堅固。~ 盧雲神父

============

讚美耶穌

 嗡 斯巴雅 嗡 巴威

 啊啦伊亞加布倫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福傳書店 的頭像
    福傳書店

    福傳書店 Evangelization Shalom

    福傳書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