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十五日 四旬期第一周星期四 每日讀經 https://youtu.be/gslUM-SsgXM

讀經一(上主,除你以外,我沒有別的依靠。)

恭讀艾斯德爾傳 4補丙:10-12,17-19

艾斯德爾王后,自覺有死的威脅,於是投奔到上主前;脫去華服,穿上悲傷哀悼的衣裳,頭上撒上灰塵和糞土,以代替貴重的香膏,嚴厲刻苦肉身,頭髮散垂,毫無裝飾,向上主以色列的天主祈禱說:「我的上主!只有你是我們的君王,求你援助我這孤苦無靠的人!除你以外,我沒有別的救援,因為危險已迫於眉睫。我自幼在我父家,就聽說是你,上主,從各民族中揀選了以色列;又從各民族的祖先中揀選了我們的祖先,作你永遠的產業:凡你所預許的,無不一一給他們實踐。

「上主!求你記念我們,在這災難之時,求你顯現!神明的君王,全能的主宰,求增我勇氣!賜我在猛獅前,口能說動聽的話;求你轉變他的心意,去憎恨我們的仇人,使那人和與他同謀的人,同歸於盡。惟願你親手拯救我們!上主!求你援助我這孤苦無告的人,除你以外,我沒有別的依靠。」——上主的話。

答唱詠 詠138:1-2,2-3,7-8

【答】:上主,我幾時呼求你,你就俯允我。

領:上主,我要全心稱謝你,因你俯聽了我的懇祈。我要在眾神前歌頌你,朝你的聖所伏地致敬。【答】

領:為了你的仁慈和至誠,我必要稱謝你的聖名;我幾時呼號你,你就俯允我,並將我靈魂上的力量增多。【答】

領:你用右手救我,上主必替我完成這工程;上主,你的仁慈永遠常存,求你不要放棄你的作品。【答】

福音前歡呼

領:主耶穌,我們讚美光榮你。

眾:主耶穌,我們讚美光榮你。

領:天主,求你給我再造一顆純潔的心,使我重獲你救恩的喜樂。

眾:主耶穌,我們讚美光榮你。

福音(凡求的,就必得到。)

恭讀聖瑪竇福音 7:7-12

那時候,耶穌向門徒說:「你們求,必要給你們;你們找,必要找著;你們敲,必要給你們開。因為凡是求的,就必得到;找的,就必找到;敲的,就必給他開。或者,你們中間有那個人,兒子向他求餅,反而給他石頭呢?或者求魚,反而給他蛇呢?你們縱然不善,尚且知道把好的東西給你們的兒女,何況你們在天之父,豈不更將好的賜與求他的人?

「所以,凡你們願意人給你們做的,你們也要照樣給人做:法律和先知即在於此。」——上主的話。

反省

在猶太人民處於最危險的時刻,艾斯德爾王后因著對天主的絕對信賴,先向上主祈禱:「除祢以外,我沒有依靠和救援,求祢親手拯救我們。」然後她才冒死覲見君王,因為她知道天主已經俯聽了她。在福音中,主耶穌以普通生活經驗教導門徒們,作父母的決不會給兒女有害的東西,無不盡量滿足兒女的需要;而天主遠超過世間一切父母,祂自然知道我們的需要,並賜給我們。因此,我們祈禱時,要和艾斯德爾王後一樣,在任何境遇中都懷著依恃之心,向祂投奔,並將一切需要都放在天父手裡。(「我靈讚頌主 iBreviarium」── 樂仁出版社供稿)

2021 Catholic Mass Daily Bible Reading https://youtu.be/Ujh9XPywUcc

Thursday of the First Week of Lent Lectionary: 227 Reading I Est C:12, 14-16, 23-25

Queen Esther, seized with mortal anguish, had recourse to the LORD. She lay prostrate upon the ground, together with her handmaids, from morning until evening, and said: “God of Abraham, God of Isaac, and God of Jacob, blessed are you. Help me, who am alone and have no help but you, for I am taking my life in my hand. As a child I used to hear from the books of my forefathers that you, O LORD, always free those who are pleasing to you. Now help me, who am alone and have no one but you, O LORD, my God. “And now, come to help me, an orphan. Put in my mouth persuasive words in the presence of the lion and turn his heart to hatred for our enemy, so that he and those who are in league with him may perish. Save us from the hand of our enemies; turn our mourning into gladness and our sorrows into wholeness.”

Responsorial Psalm 138:1-2ab, 2cde-3, 7c-8 R. (3a)

Lord, on the day I called for help, you answered me. I will give thanks to you, O LORD, with all my heart, for you have heard the words of my mouth; in the presence of the angels I will sing your praise; I will worship at your holy temple and give thanks to your name.

R. Lord, on the day I called for help, you answered me. Because of your kindness and your truth; for you have made great above all things your name and your promise. When I called, you answered me; you built up strength within me.

R. Lord, on the day I called for help, you answered me. Your right hand saves me. The LORD will complete what he has done for me; your kindness, O LORD, endures forever; forsake not the work of your hands.

R. Lord, on the day I called for help, you answered me.

Verse before the Gospel Ps 51:12a, 14a

A clean heart create for me, O God; give me back the joy of your salvation.

Gospel Mt 7:7-12

Jesus said to his disciples: “Ask and it will be given to you; seek and you will find; knock and the door will be opened to you. For everyone who asks, receives; and the one who seeks, finds; and to the one who knocks, the door will be opened. Which one of you would hand his son a stone when he asked for a loaf of bread, or a snake when he asked for a fish? If you then, who are wicked, know how to give good gifts to your children, how much more will your heavenly Father give good things to those who ask him. “Do to others whatever you would have them do to you. This is the law and the prophets.”

111297

~~~~~~~~~~~~

2月25日聖人 聖雷鳴道主教 聖高惠黎神父 聖類斯雷鳴道(St. Aloysius Versiglia)主教

https://www.facebook.com/BonfireWorld/posts/2999967266892697

童年時代

一八七三年六月五日,類斯雷鳴道生於意大利巴維亞省(Pavia)的奧利華澤斯(Oliva Gessi)。他的家庭為熱心基督徒,年輕的類斯常有機會輔彌撒。他學業成績優異,尤其精通數學。這位青年聰敏、勤學、守規,有人認定他有朝一日會當神父,但他從來沒有這樣的打算,而想成為獸醫。有個博學的神父願意協助他的學業,但他斷然拒絕,恐怕這個神父會勸說他當神父。一八八五年,他答應前往杜林華道谷的鮑思高學校讀書,認為這樣有助他日後進修成為獸醫。起初,他難以適應新環境,於是要求父親前來帶他離開。但當他父親來到後,雷鳴道已習慣新生活,不願跟父親回家。他在華道谷生活了三年。

當時,鮑思高神父已走到生命的盡頭,年輕的雷鳴道與這位年邁的聖人有幾次機會相遇,他經常向鮑聖辦告解。一八八七年,他被揀選在鮑思高神父的主保瞻禮日向鮑思高神父誦讀致辭。鮑聖很高興,並請這個青年來見他,因為他有話要跟他說。過了一段時間,雷鳴道想見鮑思高神父時,他已經病入膏肓,無法接見他,不久更辭世了。因此,年輕的雷鳴道便錯失一個盼望已久,並可能對他的前途有所啟發的會面機會。然而,他最終受慈幼會生活吸引。他在聖母進教之佑堂參加一次場面感人的儀式,送別一群前往南美服務的傳教士。此後,他立志成為慈幼會傳教士。

初學期及學業

一八八八年十月二十一日,鮑思高神父辭世後數月,雷鳴道從真福彌額爾盧華手中領受會衣。一年後,一八八九年十月十一日,他於杜林瓦沙利切(Valsalice) 鮑思高神父的墓穴附近宣發聖願。翌年,他中學畢業。稍後,這位年輕有為的神職修士,因其虔敬和超凡才智受賞識,獲選入讀羅馬額我略大學。他住在聖心區(Sacro Cuore),每天與其他同學一起步行到大學上課。在這數年中,除了在大學用功讀書外,雷鳴道還活躍於慶禮院,並致力成聖。一八九三年七月三日,他獲頒哲學博士學位。十月二十四日,他在羅馬聖依納爵堂舉行的畢業禮領授學位後,同日下午便乘坐火車起程前往科利佐(Foglizzo),遵從修院安排在那裡當哲學教授。

他在科利佐出任學院院長,工作繁忙,負責監督初學生及哲學教師。他工作嚴謹,但通情達理,親切待人;他的教導清晰明確,沒有絲毫炫耀。雷鳴道神職修士非常虔敬,不僅藉著言語,更藉著行為啟迪人心。在這期間,他也修讀神學,並在畢業後獲豁免遵守聖教法典的年齡限制,於一八九五年十二月二十一日,由伊夫雷亞(Ivrea)主教里基米蒙席(Mgr. Richelmy)蒙席授予司鐸聖職。

院長及初學師

一八九六年,羅馬會省的初學院於珍澤諾(Genzano)成立,雷鳴道神父獲委派出任院長、初學師及慶禮院主管。他教導初學生及慈幼會會士熱愛上主,藉此承受初學院成立初期無可避免的困難。其後,該會院也成為慈幼會的自備哲學學院。有些教授不同意他的處事方法,更公然議論,使這位年青院長很為難。雷鳴道神父並無訴諸權威,卻以祈禱、忍耐和緘默面對問題,最終克勝困難。即使多年以後,他培育的會士和慶禮院青年仍很尊崇他們敬愛的前院長,並十分懷念那些日子。

中國傳教事業

鮑思高神父與中國

聖若望鮑思高在他的先知夢中,已看到將來慈幼會在中國推行傳教工作,尤其在北京和香港。他的遺言清楚表示,他的神子很快便會來到這塊遼闊的國土工作。然而,即使連續兩位澳門主教均已制定計劃,請慈幼會會士到中國教區工作,但計劃仍沒成行。到了第三位主教鮑主教(Paolino)蒙席在任時(一九O四至一九一O),計劃才得以落實。他邀請了慈幼會士前來澳門工作,並同意他們開設孤兒院的想法,該孤兒院命名為「無玷童貞」,為紀念該信理宣布金禧紀念。

首批來華慈幼會傳教士

一九O五年八月,雷鳴道神父獲派帶領首批傳教士遠赴中國。他立刻離開珍澤諾,到葡萄牙及英國學習澳門和香港的語言,準備將來在兩地服務。然後,他返回杜林,為遠東之行作好準備。一九O六年一月十八日,雷鳴道神父領導六位傳教士啟航離開熱那亞(Genoa),他們分別為賀道行神父(Fr. Olive)、楊春忱神父(Fr. Fegnanti)及輔理修士賈諾拿(Carmagnola)、羅達(Rota)和博塞奧(Borsaio)。他們抵達那不勒斯(Naples)時,柯尼理神父(Fr. Conelli)神父送他們一幅教宗聖碧岳十世親筆簽署的肖像畫。

這批傳教士於二月十九日抵達香港,翌日到達澳門,獲當地主教及耶穌會神父接待。鮑里諾蒙席(Mgr. Paolino)祝聖了新孤兒院的小堂。孤兒院起初只有三十名男童,但慈幼會會士收容的孤兒很快增至五十一名,達至院舍能容納的上限。他們在當地首次慶祝聖母進教之佑瞻禮當天,亦為一名十四歲的男青年施洗。十月,有十九名男青年初領聖體,由主教親自主持禮儀和派送聖體。慈幼會會士亦為中國男青年開設工場。孤兒院的銅管樂隊很快揚名全國,人們普遍對這些新傳教士的工作大感興趣。慈幼會會士遇到的主要難題就是地方不足。主教請會士及孤兒遷進一所設有充足遊樂設施的寬敞房子,解決了他們的困難。然而,當時葡萄牙爆發革命,廢除君主體制,建立共和國,並壓迫葡萄牙及殖民地的修會。因此慈幼會會士必須離開澳門。雖然善心的宗座外方傳教會(PIME)神父願意在香港為他們提供住處,但澳門主教卻渴望慈幼會會士繼續留在他的教區,因此安排他們住在澳門附近的香山區(現稱中山),希望他們短期內可返回澳門。自一九一一年起,雷鳴道神父及賀道行神父開始努力向新傳教區的居民傳福音,並照顧當地的疫症受害者。一九一二年九月,慈幼會會士獲准返回澳門,重開孤兒院。

慈幼會會士管理的傳教區

一九一六年,雷鳴道神父返回杜林,與長上商議成立一個完全由慈幼會會士管理的中國傳教區。藉著賈烈勞樞機(Cardinal Cagliero)的影響力,他得以前往羅馬向教廷提出建議。他亦趁這個機會獲得意大利政府豁免修會的一些年輕修士服兵役,並在瓦沙利切(Valsalice)及科利佐(Foglizzo)主持兩次退省。

雷鳴道神父的意大利之行非常成功。傳信部(Propaganda Fide)致函給廣東宗座代牧巴黎外方傳教會(MEP)會士光若翰蒙席(Mgr.D. Guebriant),把他的部分傳教區交給慈幼會會士管理。如此,廣東省成為慈幼會會士的服務地區。長上認同這計劃,賀道行神父及溫普仁神父(Fr. Guarona)神父也於一九一八年二月二十六日啟程前往新傳教區的總部韶州。

雷鳴道神父當時未能與這兩位傳教士一同投入新工作。兩個月後,他探訪他們。經過危險疲累的旅程後,他終於與溫普仁神父和賀道行神父見面。當時光若翰蒙席不滿新成立的韶關傳教區沒有足夠的慈幼會傳教士,而澳門的鮑主教亦不滿溫普仁神父和賀道行神父這兩位傳教士要離開他的教區。一九一八年,杜林的長上另行派遣六名神父及一名在俗修士到遠東,由賀道行神父幫助他們學習當地語言和認識傳教區。當時雷鳴道神父到傳教區各處探訪,瞭解韶州傳教區的需要,為未來制定發展計劃。杜林的長上及後再派遣另一批傳教士前往遠東。可是,賀道行神父不幸染上霍亂,於一九一九年九月十八日病逝。新一批傳教士抵達後,傳教區所有會士聚集在小堂的祭台前,把他們自己及傳教區奉獻給聖母進教之佑。一九二O年,雷鳴道神父再次探訪傳教區,目睹當地傳教士的熱忱及他們成就的偉大傳教工作。羅馬及杜林計劃使韶州成為獨立的宗座代牧區,但雷鳴道神父擔憂自己可能要出任宗座代牧。

韶州宗座代牧

賀道行神父去世後不足一年,到任不久的傳教士若瑟科倫博神父(Fr. Joseph Colombo)在前往方洞途中去世。雖然新傳教區由慈幼會管理,但在法律上傳教區隸屬廣東宗座代牧區。一九二O年四月九日,教宗本篤十五世頒布法令,宣布韶州升格為宗座代牧區。四月二十二日,雷鳴道神父獲委任為卡利斯托(Caristo)教區的領銜主教(titular bishop)及韶州的宗座代牧。授予主教職的儀式於一九二一年一月九日才舉行。儀式隆重莊嚴,由光若翰蒙席主持授職典禮,襄禮為香港宗座代牧師多敏蒙席(Mgr. Pozzoni)及汕頭宗座代牧瑞薩克蒙席(Mgr. Raysac)。

建築師雷鳴道主教

這位新任主教認為,傳教是首要工作。毫無疑問,這是他最重視的工作,並感到有需要予以擴展。慈幼會會士最初到達韶州時,那裡只有一所破舊的傳教區會院。會士就在這裡把新傳教區奉獻給聖母進教之佑,而雷鳴道蒙席也是在這裡首次以代牧身分主持感恩祭。雷鳴道主教當神父時,已在這座由耶穌會會士利瑪竇於一五八九年搭建的房子加建上層,一直用作孤兒院,其後於一九二一年四月正式舉行啟用典禮,命名為聖若瑟孤兒院。典禮吸引更多本地男孩加入,因此須擴建院舍以開辦學校。稍後,母佑會修女也為當地女孩開設學校。孤兒院旁邊建造了一座美輪美奐的聖若瑟堂,於一九二三年十月七日祝聖。他也在韶州開設「鮑思高貿易學校」。雷鳴道蒙席興建的最後一座建築物為河西小修院,該修院於一九三O年二月他啟程前往連州前夕開幕。連州之行是他最後的傳教旅程,他憑藉英勇一生,在此領受殉道的榮冠。雷鳴道主教熱心地為教友興建聖堂和學校,卻沒有為自己建造任何體面的主教居所。然而,當雷鳴道蒙席前往美國及加拿大(一九二六至一九二七年)出席芝加哥國際聖體大會及為傳教區籌募經費期間,副代牧溫普仁神父認為他有責任為雷鳴道興建主教府。

雷鳴道主教的傳教旅程

雷鳴道主教就像許多傳教士一樣,需要四出傳教,而且往往徒步行走。這些旅程使他十分疲累。夏季酷熱難當,雨季裡稻田間彎曲的小徑佈滿泥濘,濕滑難走。路程較長的便靠騎馬,但也很費事,坐船也算不上舒適。他從不使用最舒適的交通工具──轎子。

一九二四年初,雷鳴道主教到訪代牧區北部。有一次,他不知不覺走到日落,幸好獲得一個教友家庭接待。他們因接待主教而感到榮幸。他也在曾在非教友的家留宿。雷鳴道蒙席亦曾到訪代牧區西部。在大部分村莊中,有許多人領洗和領堅振,領聖體的人也不少。此外,有很多非教友前來接受天主教信仰的教導。探訪完畢後,雷鳴道主教在聖若瑟瞻禮前返回韶州。

意大利全會代表大會

在那個時代,慈幼會的宗座代牧有權參與全會代表大會,因此雷鳴道主教在一九二二年亦有參加在華道谷舉行的第十二屆全會代表大會。出席的會士都對他留下深刻印象,有些甚至有意推舉他為總會長,但大會主席否決這動議。大會結束後,他探訪意大利、西班牙、法國、瑞士及德國,講述傳教區的事,獲得許多精神和金錢上的支持。此外,很多青年會士(尤其在意大利)對傳教事業滿懷熱忱,希望跟隨他前往中國,其中包括日後與雷鳴道主教一同殉道的加里斯多高惠黎(Callistus Caravario)。雷鳴道蒙席亦帶領首批母佑會修女前往遠東。歐洲之旅完結後,他便返回中國,及時趕上出席在上海舉行的首屆中國主教會議。

美國之行

正如上文所述,雷鳴道主教於一九二六年六月出席在芝加哥舉行的國際聖體大會。大會結束後,他主持幾次退省,公開講述他的傳教區事業,並到美國和加拿大為傳教區籌募經費。當時,他患上嚴重的闌尾炎,在蒙特利爾(Montreal)的聖母院醫院接受手術。醫院當局很照顧主教,還豁免他所有醫療費用。雷鳴道主教於一九二七年五月二十三日返回澳門。當時修會的副總會長李嘉堂神父(Fr. Peter Ricaldone)正在遠東進行特殊探訪。

雷鳴道主教經歷的困難

內戰:滿清皇朝被推翻後,新成立的北京中央政府仍然疲弱。內戰、搗毀、敲詐、惡意破壞等事件沒完沒了。傳教士的工作變得危險,他們的生命時常遭受威脅。

貧窮:傳教區極度貧窮,時刻困擾著主教。雖然傳信部每年提供資助,但遠遠不及實際需要,因此主教經常面對財政困難。

人手不足:傳教士數目嚴重不足。當地的傳教士很多都忙於在總部工作,負責管理學校、修院及修女,而實際上只有八名傳教士在進行傳教工作。

遭人誤解的痛苦:雷鳴道主教熱愛鮑思高神父及慈幼會,總是努力工作,依從慈幼會的傳統設立孤兒院和學校;他希望會士按修會傳統善度團體生活。然而,有人向杜林的長上投訴,指雷鳴道主教不願意在傳教區團體實踐鮑思高神父的方法和精神。李納德神父(Fr. Rinaldi)明白他的處境,亦很同情他,但這些誤解始終成為雷鳴道蒙席一個異常痛苦的十字架。

聖德昭著

虔敬聖體

雷鳴道主教非常恭敬聖體。若他不在辦公室,必定在他的私人小堂朝拜聖體。他大清早便會到小堂默想祈禱。他每次奉獻感恩祭前總會細心準備妥當,感恩祭結束後則熱切謝恩。他日間經常朝拜聖體,晚上就寢前也會到小堂祈禱。

恭敬聖母進教之佑

他在華道谷學會敬禮聖母進教之佑後,畢生實踐這敬禮,更向會士及教友傳揚。他自始便把傳教區奉獻給我們的榮福聖母,時常說:「傳教士若不敬禮聖母進教之佑,便一事無成。」

謙遜

當雷鳴道神父猜測自己可能當上主教時,多次寫信給長上,懇求長上不要考慮讓他當主教,因為他認為自己配不上這高位。他視自己為障礙,而非助益,還認為自己越快離世越好,因為他深信任何人都比他能幹。他由衷說出這些話,大家都肯定他具備謙遜美德。

慈善和熱誠

早在第二屆梵蒂岡大公會議明確聲明之前,雷鳴道主教已把權威視為真正的服務。他樂於助人,尤其協助他的傳教士,像慈父般照顧他們的需要,謙遜地服務他們,並在他們患病時照顧他們。他善待每一個人,包括非基督徒。他向兒童講授要理,並訓練要理班導師,甚至不介意為此作出犧牲或忍受各種不便。

克己補贖

雷鳴道主教生前作了許多補贖,但大部分不為人知。他在晚年時,顯然是為傳教區把自己奉獻給天主。他去世後,有人在他的房間發現一件苦衣、一條鞭子和其他作補贖的工具。那時,人們才明白他為何有時舉止古怪,也明白他的內衣為何沾有血跡。他生前總是仔細洗掉血跡,才把衣物送往洗滌。

一九一八年,夏懷理神父(Fr. Sante Garelli)帶領一批傳教士到中國。他雷鳴道神父帶來總會長的禮物。那是一個聖爵。他收下這份禮物時說:「我接受你給我帶來的聖爵。當聖爵載滿鮑思高的神子所流的鮮血,他便會看到中國的傳教事業昌盛繁榮。這聖爵是送給我的,我要裝滿它。」一九三O年二月二十五日,這些話在連州江邊實現了。

聖加里斯多高惠黎(St. Callistus Caravario)

早期生活

一九O三年六月八日,加里斯多高惠黎生於意大利北部小鎮科爾納(Courgne)。高惠黎家裡並不富有,但家人勤奮工作,敬畏天主。高惠黎自小承襲了家族的虔敬和良好品格,小時候與母親很親近,當他的兄弟姊妹與朋友一起玩耍時,他總是留在母親身旁。他廣為人知的虔敬精神,就是母親灌輸給他的。

一九O八年,高惠黎一家遷往杜林。他入讀一所公立學校,並參加堂區的主日要理班。教導他的修女很欣賞他,並告訴他的母親說,他將會當神父。他也加入慈幼會開辦的慶禮院,在那裡認識夏懷理神父(Fr. Sante Garelli),也就是日後他在上海服務時的長上。三年後,他的父母發覺他的學業沒有多大進步,或許加上他喜歡慈幼會會士與青年交往的方式,父母便讓他入讀慈幼會的聖史若望學校。他在那裡認識日後到中國傳教的畢少懷神父(Fr. Charles Braga)。高惠黎在新學校裡成為模範學生,並為深入的靈性生活打好基礎。他祈求天主賜他聖寵,讓他效法聖類斯的純潔,並成為司鐸。一九一四年至一九一五年的學年初,他獲分配到華道谷學校修讀中學課程。在此,他日益渴望像他的導師般當神父。每逢假日,他也到聖若瑟慶禮院,協助他的青年朋友。他不時在華道谷認識一些從世界各地返回母院的傳教士。他在那裡豐盛地生活了四年,表現與別不同的虔敬精神、學業成績和良好品格。

初學期與學業

高惠黎完成第四年中學課程後申請加入慈幼會,獲得取錄。一九一八年八月,他被派往科利佐(Foglizzo)接受初學培育。他的初學師道明賈尼巴神父(Fr. Dominic Canepa)是位聖者,曾培育數以百計的青年成為慈幼會會士。他很快便發覺高惠黎是個與眾不同的初學生。高惠黎比同齡的人更為成熟,而且非常虔敬和謙遜。一九一九年九月十九日,他宣發修道聖願,獲派往瓦沙利切(Valsalice)修讀哲學。

那裡的學生在主日常到慶禮院去。高惠黎修士在聖類斯慶禮院工作,表現出無比的熱忱和勤奮精神。他在哲學三年級時,即一九二一年至一九二二年的學年間,由於人手不足,高惠黎獲派到杜林的聖史若望修院,在那裡以導師身分推行使徒工作。他非常虔敬,愛護青年,善待他們,尤其照顧由年少的男青年組成的聖類斯善會。

傳教理想

一九二二年,他前往意大利出席全會代表大會。當時韶州的宗座代牧雷鳴道蒙席也在杜林逗留數天。高惠黎修士與幾個同伴前來拜訪他,表示有意跟隨他到中國。長上不同意這個主意,還派高惠黎到華道谷擔任工藝手的助教。他在華道谷再次顯露作為導師的才華。一九二三年,他透過一位前往中國的傳教士,送信給中國傳教區長上畢少懷神父,要求讓他到中國當傳教士。

一九二四年,慈幼會會士有意在上海開辦工業學校。夏懷理神父於是到意大利物色所需的人手。高惠黎修士再次透過夏懷理神父表達他的要求,並獲得批准。一九二四年十月七日,送別儀式結束後,年輕的高修士離開杜林到熱那亞(Genoa),向遠東進發,同行的還有其他傳教士和一些初學生。由於他們的領導安東尼瑪定神父(Fr. Anthony Martin)身體不適,因此實際上是這位年輕修士負責整個航程的日常安排。他們於一九二四年十一月十日到達香港,翌日繼續航行至澳門。高惠黎修士重遇畢少懷神父,非常高興。畢少懷神父專程到韶州送這批初學生到他們的目的地。

上海

會士在香港及澳門短暫停留後,繼續往上海進發,終於在十一月二十日到達這個大都會。他們努力學習當地語言,在一月已能接管貿易學校和孤兒院。高惠黎修士忙於協助男青年,還要向慕道者及新教友講授要理。他亦努力推廣本地聖召,也收錄了幾個男青年,教授他們基礎拉丁文。一切順利進行,學校也運作暢順,但內戰卻在這時爆發。一九二七年,慈幼會會士被迫放棄上海的工作。

帝汶

高惠黎修士在澳門逗留數周後,便被派往東帝汶首都帝力。他在那裡開始學習其他語言,包括葡語和當地方言。很快,他便懂得運用這些語言溝通和教學。在他帝汶生活兩年,期間修畢神學,並努力準備晉鐸。不論在上海或帝汶,這位年青的慈幼會士也要承受憂苦和病患,但他懂得把痛苦隱藏起來。可是,他患上瘧疾後,便無法隱藏下去了。熱症緩和後,他立即投入工作。儘管身體虛弱,他仍與男青年嬉戲,希望使他們歡樂愉快,即使當地氣候惡劣,他也不在乎作出犧牲。他原應在一九二八年晉鐸,但當地沒有主教,因此他要押後晉鐸,也讓他為這重要日子更妥善準備自己。

屬於天主的司鐸

慈幼會會士也不能長期在帝汶工作。現實情況迫使他們返回澳門。高惠黎修士已學懂當地語言,也熱愛當地人民,尤其是男青年,因此非常不捨,但最終在一九二九年四月三日離開帝汶。他被派往韶州,在那裡藉著深入的祈禱反省,準備領受聖職。一九二九年五月九日,雷鳴道蒙席授予他五品聖職,三日後領受執事職,並在五月十八日五旬節前夕晉鐸。當日,他寫信給母親說:「從今以後,你的高惠黎已不再屬於你,他必須完全屬於上主,獻身侍奉祂。我期望上主賜我這恩寵。以後,你只需為我祈禱,但願我成為聖善的司鐸,為眾人樹立榜樣,全然為上主服務。」翌日,他隆重主持首祭。感恩祭結束後,許多會士、學生、修生和教友聚集在聖堂門外等候,但沒有看見他出來,原來他虔誠地投入謝恩祈禱,完全忘我。最後,有個會士到聖堂帶他出來,讓他與焦急等候的人群會面,接受群眾歡呼。一名男青年以意大利文向這位新任司鐸宣讀的賀辭,但內容竟然與十五年前畢少懷神父晉鐸時他宣讀的一模一樣。

短暫的傳教生活

高惠黎神父十分成熟,因此晉鐸後短短兩個月,便獲派往連州傳教,打破修會常規。當地氣候溫和,有助調養他在帝汶生活時轉差的身體。溫普仁神父是位經驗豐富的傳教士,負責管理連州傳教區,但也沒有甚麼可以教導這位年輕神父,反而欣賞他年紀輕輕,便具備年長人士的慈心、明智和成熟。

隨著語言能力日益進步,他更充分發揮熱誠,與更多人接觸。他給學生講晚訓,為教友講道,探訪病人,為他們施行聖事。他舉行首祭時的熱誠絲毫不減。年輕的高惠黎神父在殉道前十二日,再次寫信給母親說:「這是長達一周的航程,途中常有海盜出沒,但我們堅信上主會助佑我們……媽媽,別擔憂啊!你也明白,生命就是不斷受苦……媽媽,不要憂慮或懼怕任何事!如果你偕同耶穌背負十字架,這十字架將是輕鬆甘飴的……你能給我最大的禮物,就是為我祈禱……我再說一遍,祈禱吧,熱切為我祈禱,為使我成為聖善的司鐸,只關心自己的靈魂和別人的靈魂。我知道你一直祈求我能成為司鐸。現在我已是司鐸,請祈求我作聖善的司鐸。」

捨身殉道(一九三O年二月二十五日)

在這兩位傳教士服務的中國傳教區,教會的境況日趨惡劣。宗座代表早在一九二六年已警告說:「這裡已完全受布爾什維克主義操控,不知結局如何。」雷鳴道神父於一九二九年寫信給傳信部的樞機部長說:「我們準備好面對一切,一場血腥的游擊戰爭正蹂躪南中國的動蕩地區。水陸兩路佈滿土匪、革命軍和散落的游擊隊員,情況危急。」

雷鳴道主教早已計劃探訪連州,但由於局勢不穩,被迫押後。最後,他決定於一九三O年二月起程。他邀請高惠黎神父二月中旬到韶州,打算與他一同返回連州。這位年輕傳教士在韶州獲得鮑思高學校的男生熱烈歡迎,尤其是來自本地的學生。他把握機會規勸學生,而這亦是他最後一次規勸別人。二月二十三日星期日,他們起程前夕,高惠黎神父朝拜聖體多個小時。

當時,雷鳴道蒙席剛結束他在南雄的牧民探訪,河西修院的改建工程亦告完成,修生在二月二十二日遷進新修院。當日,雷鳴道主教在聖若瑟堂向年青備修生講道,然後舉行聖體降福。二月二十三日,他為鮑思高學校的學生主持感恩祭,最後一次講道,下午則向母佑會修女講論死亡,確是巧合。二月二十四日,他大清早便到女修院的小堂主持感恩祭,五時五十分準備出發。同行人士包括雷鳴道主教、高惠黎神父、兩個年青傳道員(二十歲的非基督徒唐傳槐和二十三歲的吳鵬程)及三個年輕女士(二十一歲的唐素蓮,唐傳槐的姊姊、十六歲的吳如節,吳鵬程的姊妹,以及陳子容)。鮑思高學校的學生送他們到火車站,他們於早上八時乘火車出發,下午五時到達連江口,在當地傳教區留宿。

航程

一九三O年二月二十五日,感恩祭結束後,有個十歲的男童和一個老婦加入他們,準備前往連州。船員包括一個掌舵的老婦和她二十歲的兒子,還有兩個負責用船槳及撑篙划船的青年。女士坐在船尾,男士則坐在船首。船上豎立一支寫著「天主堂」的旗幟。這樣做原是保障船上乘客的安全。

由於軍隊給調到別處,因此他們途經之處很少軍人,卻有許多海盜出沒,非常危險。海盜無視法紀,騷擾無辜的旅客,以槍桿威迫他們交出錢財。他們一般不會騷擾傳教士,因為傳教士是人民的朋友,也沒有多少錢財。海盜或許也害怕傷害傳教士會引致國際糾紛。有一次,海盜抓到一個中國籍的慈幼會會士,但當海盜知道他屬於天主教的傳教區後,立即釋放了他。溫普仁神父也曾遭海盜攔阻,但很快獲得釋放。一般來說,傳教士認為即使途經海盜猖獗的地區,也不會對他們構成嚴重威脅。

遇上海盜

他們繼續乘船逆流而上,一路平安無事。二月二十五日,他們誦念「三鐘經」和吃過午飯後,主教稍事休息,高惠黎神父則誦唸日課。船隻到達Sui Pin河與 Siu Pak Kong的交匯處時,忽然有大約十個拿著武器的男子在岸邊出現,命令他們說:「把船停下來。」船靠近岸邊,海盜向他們敲詐五百塊錢。傳教士沒有這麼多錢。海盜便喊叫說:「我們殺掉這些洋鬼子吧。」有些海盜看見船上有婦女,便想把她們帶走,但雷鳴道蒙席和高惠黎神父擋在船隻入口,以生命保護這些婦女。海盜用槍柄毆打兩個傳教士的胸部、手臂和頭部。主教首先不省人事,年輕的高惠黎神父繼續奮力抵抗,但不久也倒下來了。一個婦女見情勢危急,投進河裡,寧死也不讓惡人捉拿,可是海盜扯著她的手臂和頭髮,把她拉回岸邊。其他所有婦女也給拖上岸去。

海盜向傳教士呼喝說:「上岸來。」高惠黎神父照做了,但主教太虛弱,由其中一個傳道員扶上岸邊。他們二人遭搜掠,被搶去手錶和現金,但主教的指環和他佩帶在胸前的十字架沒有給搶去。海盜把他們雙手綁在背後,還用竹條綑綁他們,高聲呼喊:「消滅所有洋鬼子。」高惠黎神父懇求他們放過那些婦女,但沒有成功。兩個神父稍後被帶到附近的叢林,婦女坐在他們數米以外的地方,看到兩位傳教士彼此辦告解,然後高聲祈禱。高惠黎神父嘗試與海盜談判,把錢交給海盜,但海盜卻說:「我們不要你們的錢,我們要殺掉洋鬼子。」雷鳴道主教懇求說:「如果你喜歡,就殺了我吧,我已是個老人,但求你放過這年輕的神父。」他們狠狠拒絕,還說:「不,洋鬼子全都要死!」兩個神父一同跪下,深深投入祈禱。這時,婦女被帶到河邊一座小廟宇,沮喪地坐下。不久,寂靜的叢林響起五下槍聲。那天是一九三O年二月二十五日。其中一個行刑者憶述:「真是奇怪,我見過很多人死,他們臨死時都很驚慌,但這兩個神父卻很喜樂。」他們被殺後,有個海盜說:「找個村民,給他一點錢,叫他埋掉屍體吧。」

葬禮

船員趕快划船到連江口,於下午五時抵達。他們向嘉懷德神父(Fr. Cavada)神父報告事件,嘉懷德神父立即向韶州主教府發出電報,通知他們雷鳴道蒙席和他的同伴遇襲,遭海盜槍擊。翌日,嘉懷德神父及主教秘書賴偉士神父(Fr. Lareno)趕到出事地點。當地村民過於驚慌,他們搜集不到任何資料,於是前往Sui Pin傳教區,在那裡得悉兩位傳教士已經被殺。翌日,兩位神父偕同警察回到事發地點。遺體原先埋在那裡,但後來給地主移到對岸,埋在河邊的沙地。在警方協助下,他們終於找到傳教士的遺體。遺體給運回連江口,安放在兩副棺木中。三月四日,當局進行驗屍,遺體被移到鋅製的靈柩運返韶州。高惠黎神父的遺體安葬在河西聖若瑟堂,而主教的遺體則安葬在他生前的主教座堂。

光榮列品

兩位殉道者的真福列品籌備工作於一九三四年十二月下旬開始。雷鳴道主教和高惠黎神父的列品程序分別於一九五二年六月十三日和一九五三年九月二十一日展開。教宗保祿六世於一九七六年宣告他們為「殉道者」,其後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於一九八三年五月十五日宣告他們為「真福」,並在二OOO年十月一日宣告他們榮列聖品。

151880729_3472426552867361_2185304443333252935_o 151832710_3472426706200679_6467231793887052280_o

~~~~~~~~~~~~

2.25(四)賜予你更好的 聖雷鳴道主教及高惠黎司鐸殉道 瑪竇福音七7-12

耶穌對門徒們說:
「你們求,必要給你們;你們找,必要找著;你們敲,必要給你們開,因為凡是求的,就必得到;找的,就必找到;敲的,就必給他開。
或者,你們中間有那個人,兒子向他求餅,反而給他石頭呢?或者求魚,反而給他蛇呢?你們縱然不善,尚且知道把好的東西給你們的兒女,何況你們在天之父,豈不更將好的賜與求衪的人?
所以,凡你們願意別人給你們做的,你們也要照樣給人做:法律和先知即在於此。」

———————————
(釋經小幫手)

你正在追求什麼呢?你的心想找什麼呢?我們從小被教育人生要過得有意義,要設定目標,要努力往目標前進。社會的集體價值鼓勵我們追求高學歷、好工作、高收入、好名聲、高地位,好像這樣就能夠確保有好的生活品質,能夠有幸福快樂的人生。我們就在這個集體價值的洪流裡奮力追求,深怕沒有跟上時代,自己就會被淘汰,會成為沒有價值的,因此焦慮和恐懼如影隨形。

你可曾靜下心來接觸你自己,聆聽你身心靈的渴望,什麼是能夠帶給你身心靈真正的平安、喜樂與滿足?你正在努力追求尋找的,是你生命真正的需要與渴望嗎?如果是,在過程中多少會品嚐到平安、喜樂與滿足的滋味,而不只是被焦慮害怕推著走。

然而天主知道我們的生命真正需要的是什麼,「何況你們在天之父,豈不更將好的賜與求衪的人?」因此當你覺得你所祈求的,天父並沒有應允時,不代表天父不回應你,而是祂要給你更好的。而且聖神也會與祂合作:「我們不知道我們如何祈求才對,而聖神卻親自以無可言喻的歎息,代我們轉求」(羅八26)。要洞悉一個人內在真正的需要,那要多大的關注與臨在,天父和聖神待你是如此的用心。

在跟隨社會集體價值的同時,你願意試著更多聆聽祂們的聲音嗎?求聖神啟發你如何祈求,祂一定會幫你。

(品嚐聖言)

體會天父看重與愛你的心,祂知道你的需要,巴不得把最好的給你。

(活出聖言)

把你正在追求的一件事放在祈禱中,問天父這是你真正需要的嗎?

(全心祈禱)

主聖神,我時常不知道我所求的是不是我真正的需要,求祢教導我。

©2021 台灣主言會版權所有。歡迎使用,但請表明文章來源.

~~~~~~~~~~~~

2月25日   虛懷若谷 
今天的社會非常看重名聲。報紙、電視不停地灌輸,不論你是作家、音樂家還是政治家,要緊的是為人所知、為人讚美、為人景仰。 
但是,真正的偉大常常是隱藏的、謙卑的、簡約的、敦厚的。沒有大眾的認可,我們很難信得過自己、信得過自己的所作所為。我們的堅定自信需要深刻的謙卑調和。偉大的藝術作品與重要的和平任務是那些不需要鎂光燈的人完成的。這些人知道自己的工作就是他們的使命,故此以堅忍不拔的精神與熱誠去做。~ 盧雲神父

============

讚美耶穌

 嗡 斯巴雅 嗡 巴威

 啊啦伊亞加布倫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福傳書店 的頭像
    福傳書店

    福傳書店 Evangelization Shalom

    福傳書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