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期第二十六主日 富翁和拉匝祿的比喻 【福音:路十六19-31】
福音:
19. 「有一個富家人,身穿紫紅袍及細麻衣,天天奢華地宴樂。
20. 另有一個乞丐,名叫拉匝祿,滿身瘡痍,躺臥在他的大門前。
21. 他指望藉富家人桌上掉下的碎屑充饑,但只有狗來舐他的瘡痍。
22. 那乞丐死了,天使把他送到亞巴郎的懷抱裏。那個富家人也死了,被人埋葬了。
23. 他在陰間,在痛苦中舉目一望,遠遠看見亞巴郎及他懷抱中的拉匝祿,
24. 便喊叫說:父親亞巴郎!可憐我罷!請打發拉匝祿用他的指頭尖,蘸點水來涼潤我的舌頭,因為我在這火燄中極甚慘苦。
25. 亞巴郎說:孩子,你應記得你活著的時候,已享盡了你的福,而拉匝祿同樣也受盡了苦。現在,他在這裏受安慰,而你應受苦了。
26. 除此之外,在我們與你們之間,隔著一個巨大的深淵,致使人即便願意,從這邊到你們那邊去也不能,從那邊到我們這邊來也不能。
27. 那人說:父親!那麼就請你打發拉匝祿到我父家去,
28. 因為我有五個兄弟,叫他警告他們,免得他們也來到這痛苦的地方。
29. 亞巴郎說:他們自有梅瑟及先知,聽從他們好了。
30. 他說:不,父親亞巴郎!倘若有人從死者中到了他們那裏,他們必會悔改。
31. 亞巴郎給他說:如果他們不聽從梅瑟及先知,縱使有人從死者中復活了,他們也必不信服。」
【經文脈絡】
上個主日的福音講述耶穌教導門徒正確使用財富的態度(路十六1-13),當時也有一些法利塞人在場,他們因此而嘲笑並批評耶穌,面對這個情況,耶穌駁斥法利塞人(14-18),最後向他們講述今日的基督徒十分熟悉的「富翁與拉匝祿的比喻」(路十六19-31)。教會邀請信仰團體在這個主日感恩禮中,再次一起聆聽這個比喻。整個比喻具有雙重的結構,先是有關兩個人物生前(19-21)與死後情況的描述(22-23),接著是兩組對話(24-31);故事的推展生動有趣,我們按者順序加以說明。
人物介紹(19-21)
比喻的一開始介紹兩個主要的角色,一位富翁和一個乞丐。經文對於富翁的介紹非常簡單,沒有提及名字和住處,只強調他享受著極盡奢華的生活。相對而言,有關乞丐的描述則詳盡的多,不但詳細說明他的悲慘窘境:孤獨無助地躺在富翁家門口,身體暴露在狗群和各種危險之中;也指出乞丐的名字叫做「拉匝祿」。「拉匝祿」是翻譯成希臘文的名字,希伯來原文是「厄里厄則爾」,意思是「天主幫助」,這是猶太社會中常見的名字(參閱:創十五2;若十一)。
二人的結局(22-23)
故事非常精簡的描述拉匝祿的結局:他死後被送到亞巴郎的懷抱中,猶太傳統相信亞巴郎早已經和天主生活在一起(參閱:路十三28;瑪八11)。比喻接著非常詳細地按照猶太的思想方式敘述富翁的死亡、埋葬,以及他在陰間的悲慘境遇。二人生前和死後的情況剛好對調:富翁在生前在豪宅內日日宴飲享樂,拉匝祿只能躺臥在豪宅門前,忍受野狗的侵襲;然而二人死亡以後,富翁卻只能在陰間(天堂外)忍受折磨,痛苦地仰望在天堂內享福的拉匝祿。
第一段對話(24-26)
在富翁和亞巴郎的第一段對話中,自稱是「兒子」的富翁求亞巴郎,派遣他所熟識的拉匝祿來減輕他的痛苦。亞巴郎卻要他回憶自己和乞丐過去的生活,並且告訴富翁現在所轉換的情況是合理的。亞巴郎的這段話反映出猶太傳統有關「報復」或「報酬」的教導(參閱:路一53,六20-26)。亞巴郎同時告訴富翁,人死後和生前的情況大不相同:在生前,如果富翁願意便可以輕易地接近乞丐,但在死後,二人之間則存在一個不能跨越的鴻溝。
第二段對話(27-31)
第二段對話具有一個雙重的結構,富翁首先呼喊亞巴郎為「父親」!(主日感恩祭典翻譯為「祖宗」,非常不恰當!)並向亞巴郎祈求另外一個恩典。這位富翁請求亞巴郎派遣拉匝祿去「警告」自己的弟兄們,好使他們能夠得救。「警告」一字按原文字義更好直接翻譯為「作見證」,這是路加常常採用的初期教會宣講常用的表達方式(參閱:宗十42,十七31)。
亞巴郎回答富翁的話「活著的人有梅瑟和先知的教導已經足夠」,也同樣地反映初期教會的宣講方式(參閱:路二四27、44;宗三21-25)。富翁則辯駁說:由亡者中帶回來的訊息超越先知的教導,可以促使人「悔改」;亞巴郎卻回答說:聆聽復活者和聆聽梅瑟與先知們其實是緊密相關的,不聽從梅瑟和先知的人,也不會聽從由死亡中復活的人。
整個比喻隨著這個教導而結束,而這個結束語非常具有路加作品的特色:「悔改」本是一切宣講的最終目標,而所謂「有人由死亡中復活了」,當然使讀者立刻聯想到耶穌基督。
和若望福音的關連
比喻的結尾所說的「縱使有人從死者中復活了,也無法使人信服」,使人想起若望福音十一章耶穌復活拉匝祿的故事。根據若望所記載的故事,拉匝祿的復活不但沒有讓猶太宗教政治領導人物相信耶穌,反而促使公議會做出殺死耶穌的決議。
【綜合反省】
~~~~~~~~~~~~
陳神父默思日記2019月9月29日 常年期二十六主日
耶穌基督本身父有,卻成了貧困的。耶穌基督走向耶路撒冷,走上苦路,背起了十字架,死亡,是祂的命運嗎?是命運,但是做爲人,他可以選擇逃避,但祂卻選擇了貧困,選擇走向死亡。
他所有的選擇,都是爲了愛,啓示生命的真相給全人類。他選擇了完全相反人本性的傾向,就是告訴我們,本性的選擇並非唯一,我們還有靈性的選擇。沒有人喜歡貧困,沒有人喜歡苦路,十字架和死亡,但耶穌基督選擇了迎向它,最終啓示了人所能經驗的,遠超過本性所體會的,遠超過感官的世界。原來我們所害怕的,所拒絕耶穌基督所走的道路,生命和真理,其實這是我們每個人無法躲避,也不必要去拒絕,因爲不走過,我們就屈服在本性的欲望中。十字若望說到了,相反私意傾向的選擇,就是開始了靈修的生命。
讀經一,先知說了:安身於熙雍,自比達味,大碗喝酒,但對有難的人,卻漠不關心的人,這將會有禍的。如果達味最終選擇本性的逃避自己的罪行,他的命運將不是如此。所以在面對天主,在天主面前,你要選擇怎麽樣的生活?達味選擇了悔改;今天在這裏,在新城小德蘭朝聖地的彌撒中,我要藉著小德蘭說:這位小小的修女,最終選擇用愛來生活,她最後說:我的聖召就是愛!正如大德蘭說:不管怎麽樣,繼續去愛;十字若望說:沒有愛的地方,選擇去愛,才能導引更多的愛; 另一個現代的聖女德肋撒姆姆,也是如此,多麽多人對她的誹謗,但她依然選擇正義。
做爲一個基督的追隨者,主耶穌希望我們做什麽生命的選擇?今天的福音説到富人和乞丐拉匝祿,讓我想起了耶穌在自己家鄉的會堂内,藉著依撒意雅先知書告訴了我們做爲天主的孩子,這是我們該行的:飢餓的,給他吃的;口渴的,給他喝的;赤身露體的給他穿的;沒有可以遮蔽的,給他們住。。。是的,這就是天主要我們展現的慈悲。
聖女德肋撒告訴我們最窮困得不在印度街頭,而是在冷漠的大都會中,心靈的匱乏。分享自己擁有的是感人的,但更讓人心疼的是,那些不足的,卻依然分享,只因有人比他更需要。看到一個願意將自己身上的衣服脫下,給一個無衣物遮蔽的身體,總是讓人感動。我在法國期間,身無分文時,得到法國家庭的領養,讓我永遠瞭解,生活的選擇,以愛還愛的基督。這些人,都在選擇,屬於靈魂的,屬於悅樂天主的。
正如耶穌基督,選擇了自己承受一切,只爲了愛!
今天的福音,告訴了我們,天堂和地獄的審判,不是依據身份。不是因爲你在人間享受了生命就下地獄,在人間受盡苦就上天堂,關鍵字是:愛!拉匝祿,一切都沒有,但卻也願意讓狗來添他的瘡,但富人卻對一個飢餓的人,拒絕給予。是的,生命最終的審判關鍵字就是:愛!
但富人似乎在地獄中依然沒有體會這關鍵字!從他對天使的要求,要傳達消息給自己的家人關於他在地獄烈火中的事,富人還是沒有真正瞭解,爲何自己下了地獄。他依然希望自己能上天堂。但我更喜愛聖女小德蘭的靈性生命,她說:吸引我的不是天堂,而是愛!富人該當領悟到這一點。
我的聖召真的不是因爲美麗的天堂,我們雖然要注視天國,但是我們如果沒有經過耶穌基督的愛,天堂的門不會為我們打開。我的聖召,就是來自愛,教會的愛,弟兄姐妹的愛,更大的愛就是來自基督為我的死亡。沒有這種愛的死亡,就不會有這個信仰!這就是基督的福音,生命的喜訊!
~~~~~~~~~~~~
集禱經
天主,你的寬恕和憐憫,充分顯示你的全能;求你不斷以聖寵傾注我們心中,促使我們追求你的恩許,共享天上的幸福。因你的聖子、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他和你及聖神,是唯一天主,永生永王。亞孟。
福音(你已享盡了你的福,而拉匝祿同樣也受盡了苦。現在,他在這裡受安慰,而你應受苦了。)
恭讀聖路加福音 16:19-31
那時候,耶穌對法利塞人說:「有一個富翁,身穿紫紅袍及細麻衣,天天奢華宴樂。另有一個乞丐,名叫拉匝祿,滿身瘡痍,躺臥在富翁的大門前。拉匝祿指望得到從富翁桌上掉下的碎屑充飢,但只有狗來舔他的瘡痍。那乞丐死了,天使把他送到亞巴郎的懷抱裡。那個富翁也死了,被人埋葬了。那富翁在陰間,痛苦地舉目一望,遠遠看見亞巴郎,及在他懷中的拉匝祿,便喊叫說:父親亞巴郎!可憐我吧!請打發拉匝祿,用他的指尖,蘸點水,來涼潤我的舌頭,因為我在這火燄中,非常痛苦。亞巴郎說:孩子,你應記得,你活著的時候,已享盡了你的福,而拉匝祿同樣也受盡了苦。現在,他在這裡受安慰,而你應受苦了。除此之外,在我們與你們之間,隔著一個巨大的深淵,就算有人願意,從這邊去到你們那邊,也不可能,從那邊來到我們這邊,也不可能。
那富翁說:父親!那麼,就請你打發拉匝祿到我家去,因為我有五個兄弟,叫拉匝祿警告他們,免得他們也來到這痛苦的地方。亞巴郎說:他們自有梅瑟及先知,讓他們聽從好了。那富翁說:不,父親亞巴郎!倘若有人從死者中,到他們那裡,他們必會悔改。亞巴郎給他說:如果他們不聽從梅瑟及先知,縱使有人從死者中復活,他們也不會信服。」──上主的話。
~~~~~~~~~~~~
9月29日聖人 聖女旦多達(St. Theodota)殉道 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2212837152159647&id=100003001511256
三一八年,德拉斯總督舉行隆重宗教儀式,命令全城人民向邪神亞波羅獻祭。旦多達拒絕獻祭,被官長逮捕,解往法庭公審。旦多達對總督說道:「我過去是一個大罪人,然而我不能罪上加罪,再犯上一個褻瀆天主的大罪。我寧死決不向邪神獻祭。」旁聽的人,見這位女子如此的英勇,都非常感動。當時有七百五十位教徒挺身而出,向總督表示:「我們也是基督徒,我們決不向邪神獻祭。」
旦多達還押監獄,二十日後再行開庭。旦多達到了法庭,放聲大哭,高聲求耶穌寬恕她過去所犯的罪,賞賜她神勇神力忍受一切痛苦,堅守信德。旦多達坦然承認過去是一個妓女,後來皈依天主教。總督下令用毒鞭重重笞打。旦多達咬緊牙關,一點不肯屈服。
總督又下令將旦多達放在絞盤上,用鐵鈎把她的肉一塊一塊割下。旦多達高聲祈禱道:「主耶穌,我欽崇袮,我感謝袮賞賜我這麼大的恩典,能為袮的聖名受一點痛苦。」
總督見聖女意志這樣堅決,命刑吏在傷口傾注醋鹽,讓她多受些痛苦。旦多達道:「這一些,我根本不放在心上,請你再添加一些,讓我可以獲取永生的榮冠。」
總督命刑吏將聖女的牙齒一隻一隻拔下來,然後用亂石擊斃。
臨終時,旦多達祈禱道:「主耶穌,袮赦免了妓女勒哈,也赦免了與袮同釘的海洋大盜。請袮開恩,赦免我的罪。」旦多達遇難的年分是三一八年。
~~~~~~~~~~~~
拉匝祿 9月29日(日)常年期第廿六主日 亞六1,4-7;弟前六11-16
「有一個富家人,身穿紫紅袍及細麻衣,天天奢華地宴樂。另有一個乞丐,名叫拉匝祿,滿身瘡痍,躺臥在他的大門前。他指望藉富家人桌上掉下的碎屑充饑,但只有狗來舐他的瘡痍。
那乞丐死了,天使把他送到亞巴郎的懷抱裏。那個富家人也死了,被人埋葬了。他在陰間,在痛苦中舉目一望,遠遠看見亞巴郎及他懷抱中的拉匝祿,便喊叫說:父親亞巴郎!可憐我罷!請打發拉匝祿用他的指頭尖,蘸點水來涼潤我的舌頭,因為我在這火燄中極其慘苦。
亞巴郎說:孩子,你應記得你活著的時候,已享盡了你的福,而拉匝祿同樣也受盡了苦。現在,他在這裏受安慰,而你應受苦了。除此之外,在我們與你們之間,隔著一個巨大的深淵,致使人即便願意,從這邊到你們那邊去也不能,從那邊到我們這邊來也不能。
那人說:父親!那麼就請你打發拉匝祿到我父家去,因為我有五個兄弟,叫他警告他們,免得他們也來到這痛苦的地方。亞巴郎說:他們自有梅瑟及先知,聽從他們好了。 他說:不,父親亞巴郎!倘若有人從死者中到了他們那裏,他們必會悔改。亞巴郎給他說:如果他們不聽從梅瑟及先知,縱使有人從死者中復活了,他們也必不信服。」
釋經小幫手
聽了今日的福音,你有何感受呢?是否同時憐憫了那乞丐拉匝祿,又同情那身穿紫紅袍,天天奢華地宴樂的富人呢?同情那富人沒有早點行動,沒有走到大門去,給拉匝祿一小碗麵。如果他有一次伸手幫助他,那富人的下場或許會大大不同了。你是否有想到這位富人是誰呢?根據路加福音的原本的對象,作者是寫給團體裡有錢的人,勸勉他們要多多伸出援手,特別要救濟團體裡有需要的人。在我們基督徒團體裡,誰是富人呢?從靈性方面而言,我們每一位有去彌撒,有聽聖言的人都是富人;我們常常在天主的宴席裡吃祂聖子的血肉,聽那充滿聖神及生命的聖言,我們不是靈性生命的富人嗎?有比信仰耶穌更美好的祝福嗎?我們一走出教堂的大門,就可以見到很多「拉匝祿」;他們沒有有我們豐富的靈性生命,他們追求的是可朽的物質生活,他們活在破碎關係中……他們沒有來自天上的滋養,也不知道自己有天上的父親、有長兄耶穌、有給予生命裡的聖神。他們就在教堂的門口徘徊,只要有基督徒邀請他們進來休息、進來品嘗我們的盛宴,那他們的生活會大大不同。在今日社會裡,缺乏靈性生命的窮人太多了。耶穌現在把誰的面孔放在你心裡呢?或許他就是你的拉匝祿,你就是可以帶給他永遠不朽財寶的富人。請不要膽怯,也不要吝嗇分享天主白白賜予你的寶物。踏出第一步,主會帶著你走。
種下種子
誰是你的拉匝祿呢?
全心祈禱
主耶穌,讓我認出我有多富有,全都是因為你揀選了我,分享給我的信德的寶貝。主,我要救濟我身邊的拉匝祿。
©2019 台灣主言會版權所有。歡迎使用,但請表明文章來源.
~~~~~~~~~~~~
9月29日 常年期第廿六主日 (丙年) 路16:19-31
富翁並沒有做過什麼壞事,他只是天天奢華宴樂,享用自己的財富,沒有剝削其他人;至於「身穿紫紅袍及細麻衣」也不是什麼罪惡,一個人吃得飽、穿得好,也是天主給他的恩惠。天主沒有要求我們人人過著如同苦行僧的生活。那麼,問題究竟在哪裡呢?
富翁的罪過,是他在富裕中忘記天主,對近人的困苦視而不見。富翁只顧享樂,卻對家門前的拉匝祿,毫無憐憫之心。
上個主日的福音:「你們不能事奉天主,而又事奉錢財」,耶穌要求我們作出選擇:我們是否愛財富甚於愛天主?今日的福音則教導我們,如果我們只愛財富,將無法享受與天主同在的喜樂。假如富翁願意憐憫自己的弟兄,也許死後不用到陰間受苦。幾時一個人願意顧念弟兄姊妹的需要,就是愛天主的表現。相反,一點憐憫心都沒有的人,將來接受審判的時候,天主也不會憐憫他。
富翁只顧自己享樂而不顧別人死活。他沒有遵行天主的旨意,也沒有一點同情心。相反,雖然拉匝祿十分貧窮,滿身瘡痍,在世時既沒有平安,也沒有幸福,只有一隻狗與他相依為命,按照人的看法,實在一無所有。但是他時常信賴天主,所以死後被天使送到亞巴郎懷中安息。
各位弟兄姊妹,今生和來世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今生如何生活,決定了來生的景況。如果今生不懂得憐憫和仁愛,那麼來生就要承受沒有憐憫和仁愛的審判。所以,趁現在,讓我們聽從天主的說話吧!~ 靈風思道
~~~~~~~~~~~~
9月29日 洗禮:委身的召叫
洗禮既然是天主的子女靈魂裡得自由的途徑,也是信心群體共聚的途徑,就需要個人的委身。洗禮並沒有什麼特殊的力量,也沒有必然如何的自動結果。受洗的時候神父說:“因父及子及聖神之名為你施洗。”然而,除非我們能夠盡己所能,願意不住地尋求身為受洗子民的真貌,這句話才有長遠的含義。
由此來看,洗禮是召叫受洗的人(無論是身為父母或是子女),在黑暗的世界裡選擇光明,在死亡盤踞的社會中選擇生命。~ 盧雲神父
============
嗡 斯巴雅 嗡 巴威
啊啦伊亞加布倫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