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聖言反省 四旬期第三週 聖博德主教(461年)每日讀經 視頻 https://youtu.be/T5u9c_EC57w
3月17日 星期二 二月廿四

達 3:25, 34-43

詠 25 上主,求祢念及祢的仁慈和恩愛。

但願我們能藉著懺悔的心,和謙虛的精神蒙祢悅納

讀經一:達三25、34-43

25  阿匝黎雅立在火焰中,開口這樣祈禱說:

34  「……上主,為了你的名,求你不要永遠拋棄我們,也不要廢除你的盟約;
35  為了你的朋友亞巴郎,你的僕人依撒格和你的聖者以色列,求你不要使你的仁愛離開我們,
36  因你曾向他們應許過,要使他們的後裔繁多,有如天上的星辰,海邊的沙粒。
37  恩主啊!由於我們的罪過,我們比任何民族都渺小,我們今天在全世界上成了微賤的。
38  目前我們沒有元首,沒有先知,沒有領袖,沒有全燔祭,沒有祭祀,沒有供物,沒有馨香祭,沒有地方可以給你薦新,好蒙受你的仁愛。
39  但願我們能藉著懺悔的心和謙虛的精神蒙你悅納,就如獻上公羊和公牛的全燔祭,又如獻上了萬隻肥羊;
40  這樣也希望我們今天在你面前所行的祭獻,能當作滿全了我們對你應盡的義務,因為凡信賴你的,決不會蒙受羞辱。
41  現在我們全心隨從你,敬畏你,尋求你的慈顏,望你不要使我們羞慚。
42  但願你按照你的寬容和你無限的仁慈,善待我們,
43  以你的奇能拯救我們!上主,願光榮歸於你的名!」

釋義

三24-90只有希臘文、而沒有希伯來或阿拉美文的版本,因而一般認為這是後人補充加入《達尼爾先知書》的內容。26-45是阿匝黎雅的祈禱,就形式而言,是一個哀禱聖詠,就內容而言,是一個公開悔罪的祈禱。這個祈禱首先公開承認:天主是正義的,祂的一切行事都是正義的,降在耶路撒冷的懲罰是他們罪有應得(26-31);然後,向天主陳述他們當下所面臨的困苦情況(32-33),最後是祈求天主援助(34-43)。

到底這個祈禱最初的關聯是指向587BC耶路撒冷的毀滅,或者是瑪加伯時代(耶穌前二世紀)?學者們至今仍不清楚。很可能這個祈禱產生於瑪加伯時代。無論如何最重要的是,我們在這裡看見一個祈禱的形式和規律,我們可以從這個祈禱學習如何祈禱。

福音前歡呼詞

硬心僕人的比喻

福音:瑪十八 21-35

21  那時,伯多祿前來對耶穌說:「主啊!若我的弟兄得罪了我,我該寬恕他多少次?直到七次嗎?」
22  耶穌對他說:「我不對你說:直到七次,而是到七十個七次。
23  為此天國好比一個君王,要同他的僕人算賬。
24  他開始算賬的時候,給他送來了一個欠他一萬『塔冷通』的,
25  因他沒有可還的,主人就下令,要他把自己和妻子兒女,以及他所有的一切,都變賣來還債。
26  那僕人就俯伏在地叩拜他說:主啊!容忍我罷!一切我都要還給你。
27  那僕人的主人就動心把他釋放了,並且也赦免了他的債。
28  但那僕人正出去時,遇見了一個欠他一百『德納』的同伴,他就抓住他,扼住他的喉嚨說:還你欠的債!
29  他的同伴就俯伏在地哀求他說:容忍我罷!我必還給你。
30  可是他不願意,且把他下在監裡,直到他還清了欠債。
31  他的同伴見到所發生的事,非常悲憤,遂去把所發生的一切告訴了主人。
32  於是主人把那僕人叫來,對他說:惡僕!因為你哀求了我,我赦免了你那一切的債;
33  難道你不該憐憫你的同伴,如同我憐憫了你一樣嗎?
34  他的主人大怒,遂把他交給刑役,直到他還清所欠的一切。
35  如果你們不各自從心裡寬恕自己的弟兄,我的天父也要這樣對待你們。」

釋義

《瑪竇福音》第十八章是關於信仰團體生活的原則,最重要的就是仁慈憐憫與愛的法律。基督徒都經驗到天主對自己的寬恕,都領受了這個無限量的愛。人和人之間必須相互寬恕,和自己所經驗到的寬恕與愛是根本不能相比的。門徒們(基督徒)的生活態度,應該由自己已經獲得的寬恕以及即將來臨的審判來決定。今天的福音中的簡短的伯多祿故事(21-22)以及耶穌所講的「心硬的僕人」的比喻(23-35)教導所有基督徒團體共同活的準則:彼此之間必須實現沒有條件、毫無保留的寬恕與和好。

~~~~~~~~~~~~

聖詠25:4-5,6-7,8-9困苦中的祈禱
04. 上主,求你使我認識你的法度,並求你教訓我履行你的道路。
05. 還求你教訓我;引我進入真理之路,我終日仰望你,因你是救我的天主。
06. 上主,求你憶及的仁慈和恩愛,因為它們由亙古以來就常存在。
07. 我青春的罪愆和過犯,求你不要追念;上主,求你紀念我,照你的仁慈和良善。
08. 因為上主仁慈又正直,常領迷途者歸回正路,
09. 引導謙卑者遵守正義,教導善良者走入正途。

45363

~~~~~~~~~~~~

3月17日聖人 聖女日多達尼凡拉(St. Gertrude of Nivelles)童貞 https://www.facebook.com/BonfireWorld/posts/2699731040249656

聖女日多達尼凡拉是真福貝本和福女依太的女兒,六二八年誕生,她有兄妹各一,妹妹就是聖女貝迦。

聖女日多達自幼受良好的家庭教育,熱心敬主。十歲時,她的父親設盛宴招待達果伯王和附近各地貴族。席間,有一位貴族,請國王作主,將日多達許配給他的兒子。國王就派人去叫日多達來,指給她看那個俊美的如意郎君,問她是否同意這件親事。日多達奏稟國王,她的終生已許給耶穌基督,決定守貞不嫁。國王和在座的賓客都很贊成,祝她前途順利。

依太在丈夫死後,就決定建立一座修院,與女兒一同出家。她親自給女兒剪去秀髮。新修院建成,由日多達任院長。日多達雖年輕,才德高人一等,獲得眾修女的愛戴。若干有地位的遠道朝聖客人,道經修院,也對她推崇備至。

母親死後,日多達將一部分院務委託別的修女處理,自己爭取時間研究聖經,並修務苦行。她因苦身過嚴,睡眠不足,守齋太多,到了三十歲時,體力不支,就辭去院長職務,一心預備善終。有一天,她正在聖堂祈禱,突有一個火球,停在她頭上,照耀得滿堂通明,歷半小時之久。

日多達雖是一位有聖德的賢女,到了死亡的關頭,心內不免有些害怕,派人去問聖歐當,天主有沒有將她死後的情況,向歐當啟示過。歐當囑人告訴她不必擔憂,第二天神父舉行彌撒聖祭時,她就要離開塵世,那時聖巴特利爵和天使們就會來接她的靈魂升天享福。果然後一天(三月十七日),神父舉行彌撒,念到頌謝詞時,日多達就魂歸天國。殮葬時,遵她的遺命,就用她平日常穿的那件苦衣,不用其他殮衣,頭上覆一塊舊棉頭紗。

日多達被奉為旅客的主保,原因有二:第一因為她生前常招待朝聖客人,第二因為有一次,有幾位修士在海上,船隻失事,呼求她的聖名,安然脫險。

聖女日多達畫像上,通常有幾隻老鼠,在她的紡紗杆旁嬉戲。相傳聖女紡紗時,魔鬼借了老鼠的形象,嚙斷她的紗線,激引她發怒。人們奉聖女為鼠疫的主保。舊日萊茵河下游流域發生鼠疫,都求聖女轉禱。

90057623_2556832264426799_358916514117582848_o

~~~~~~~~~~~~

3.17(二)獻給祢 聖博第主教 達尼爾三25,34-43

阿匝黎雅立在火燄中,開口這樣祈禱說:……「為了禰的名,求禰不要永遠拋棄我們,也不要廢除禰的盟約為了禰的朋友亞巴郎,禰的僕人依撒格和禰的聖者以色列,求禰不要使禰的仁愛離開我們,因為禰曾向他們應許過,要使他們的後裔繁多,有如天上的星辰,海邊的沙粒。

恩主啊!由於我們的罪過,我們比任何民族都渺小,我們今天在全世界上成了微賤的。目前我們沒有元首,沒有先知,沒有領袖,沒有全燔祭,沒有祭祀,沒有供物,沒有馨香祭,沒有地方可以給禰薦薪,好蒙受禰的仁愛。

但願我們能藉著懺悔的心和謙虛的精神蒙禰悅納,就如獻上公羊和公牛的全燔祭,又如獻上了萬隻肥羊;這樣也希望我們今天在禰面前所行的祭獻,能當作滿全了我們對禰應盡的義務,因為凡信賴禰的,決不會蒙受羞辱。 現在我們全心隨從禰,敬畏禰,尋求禰的慈顏,望禰不要使我們羞慚。但願禰按照禰的寬容和禰無限的仁慈,善待我們,以禰的奇能拯救我們!上主,願光榮歸於禰的名!」

——————————
(釋經小幫手)

回顧你生命的歷程,是否曾落入無法解決問題的絶望中呢?感嘆不公平,為什麼倒楣的是自己?

阿匝黎雅是被禁在巴比倫的以色列的貴族青年。他因為不願朝拜巴比倫的偶像而被投於火窯中。在面對看似不可逆的死亡處境下,他向天主請求援助,用祈禱代替一切。他信賴天主對他祖先所做的承諾不會改變。他理解以色列成為最弱小民族的原因,在於群體犯罪背離天主,所以先承認自身的過失,而不是抱怨、懷疑天主的信實。

我們在尋求他人協助,設想和好彌補關係時,習慣會買些禮物、說點甜言蜜語來達成目的。倘若手中没有任何籌碼,大概就會放棄嘗試。然而,阿匝黎没有任何祭品可獻給天主,仍勇敢地求主悅納。他獻上懺悔的心,擺脫不智的行徑返回通往天國的正途;獻上謙虛的精神,意識到人的限制與不足,願意接受天主的安排。當生命、財富、地位、權力、尊嚴遭受危及時,要意識到只有天主是我們強而有力的後盾,祂對我們的愛不會改變。

在傳染疾病無法控制的擔憂中,在人際互動溝通無效的失落時,在求職不順升遷無望的挫敗裡,在病痛纏身生命脆弱無力的情境內,人到底還可以依賴什麼?但在人所不能的盡處,往往是看見天主工作的開始,讓我們學習阿匝黎雅,能全心隨從天主,敬畏天主,尋求天主的慈顏。


(品嚐聖言)

在生命威脅下,人如何向天主祈禱呢?

(活出聖言)

為處於困境中的人祈禱。

(全心祈禱)

主耶穌,當我在困難中,請穩定我不安的心去聆聽、隨從祢的旨意。阿們。

©2020 台灣主言會版權所有。歡迎使用,但請表明文章來源.

~~~~~~~~~~~~

3月17日   壓傷的蘆葦不折斷 
稍微受損的東西,我們通常並不重視、不修補。我們說:“我沒時間修補,還不如仍到垃圾桶,買新的。”常常,我們待人亦是如此。我們會說:“他有酗酒問題;她非常憂鬱;他們生意搞砸了……最好不要淌渾水去管他們的事。”如果因為這些人受創傷而置他們不理,就忽略了他們的恩賜,抑制了他們生命的成長,因為恩賜隱埋於他們的傷痕下。 
我們都是壓傷的蘆葦,不管我們的淤痕可見或不可見。慈憐的生命就是相信能力隱藏與軟弱中,真正的群體是軟弱中相連的群體。~ 盧雲神父

============

 嗡 斯巴雅 嗡 巴威

 啊啦伊亞加布倫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福傳書店 的頭像
    福傳書店

    福傳書店 Evangelization Shalom

    福傳書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