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聖言反省 復活節八日慶期(白)每日讀經 視頻 https://youtu.be/k37uJmqSz3E
4月14日 星期二 三月廿二
詠 33 上主的慈愛瀰漫大地。
你們悔改吧!每人都因耶穌基督的名受洗
讀經一:宗二36-41
【伯多祿就同十一位宗徒站起來,高聲向他們說:】
36 「以色列全家應確切知道:天主已把你們所釘死的這位耶穌,立為主,立為默西亞了。」
37 他們一聽見這些話,就心中刺痛,遂向伯多祿和其他宗徒說:「諸位仁人弟兄!我們該作甚麼?」
38 伯多祿便對他們說:「你們悔改罷!你們每人要以耶穌基督的名字受洗,好赦免你們的罪過,並領受聖神的恩惠。
39 因為這恩許就是為了你們和你們的子女,以及一切遠方的人,因為都是我們的上主天主所召叫的。」
40 他還講了很多別的作證的話,並勸他們說:「你們應救自己脫離這邪惡的世代。」
41 於是,凡接受他的話的人,都受了洗;在那一天約增添了三千人。
釋義
今天讀經的開始是伯多祿五旬節演講的結束語,他以一個基本肯定綜合這個宗徒性的宣講:被釘死的耶穌是「主」、是基督,是天主所許諾的「默西亞」。在場的猶太人深受感動,並且不知所措,因而發問:「我們該作甚麼?」伯多祿的回答是要求他們悔改和受洗。相同的要求,若翰洗者早已對猶太人提出過;但是,經由在此期間所發生的一切,這個悔改和受洗的呼籲得到一種完全不同的重要性。悔改藉著洗禮而蓋上印信;而洗禮則帶來罪過的赦免和聖神的恩賜,這一切意味著一個完全新的開始。伯多祿堅決肯定,天主對猶太人的許諾不論如何都是有效的。現在,悔改是非常急迫的,這意味著拯救「自己脫離這邪惡的世代」,也就是脫離拒絕和殺害默西亞的世代。
福音:若二十11-18 線上播放
11 瑪利亞瑪達肋納站在墳墓外邊痛哭;她痛哭的時候,就俯身向墳墓裡面窺看,
12 見有兩位穿白衣的天使,坐在安放過耶穌遺體的地方:一位在頭部,一位在腳部。
13 那兩位天使對她說:「女人!你哭什麼?」她答說:「有人把我主搬走了,我不知道他們把他放在那裡了。」
14 說了這話,就向後轉身,見耶穌站在那裡,卻不知道他就是耶穌。
15 耶穌向她說:「女人,你哭什麼?你找誰?」她以為是園丁,就說:「先生,若是你把他搬走了,請告訴我,你把他放在那裡,我去取回他來。」
16 耶穌給她說:「瑪利亞!」她便轉身用希伯來話對他說:「辣步尼!」就是說「師傅。」
17 耶穌向她說:「你別拉住我不放,因為我還沒有升到父那裡;你到我的弟兄那裡去,告訴他們:我升到我的父和你們的父那裡去,升到我的天主和你們的天主那裡去。」
18 瑪利亞瑪達肋納就去告訴門徒說:「我見了主。」並報告了耶穌對她所說的那些話。
釋義
《若望福音》和《瑪竇福音》都報導了復活的主顯現給瑪利亞瑪達肋納的故事(參閱:瑪二八9-10),但是二個敘述的內容不同。若望的報導重點不在於復活的事實,而是強調復活者的存在顯示出:祂和天父的共融,以及和門徒間新的關係。復活和升天並不是分開的事件,二者共同表達耶穌被「高舉」直達天父。復活者顯示出某種陌生性和神秘性,因此瑪利亞瑪達肋納無法立刻認出祂;直到復活者呼叫她的名字,她才認出這是耶穌的聲音。從現在開始,只有信仰才能認出祂的臨在,祂的人性已經完全被天主性接受並充滿。但是,完滿的復活信仰在於,自己投身於奔向天父的路程,也就是經過耶穌的生命道路,和祂一起升到天父那裡去。
~~~~~~~~~~~~
聖詠33:4-5,18-19,20,22讚頌大能的天主
04. 上主的言語是正直的,他的一切作為都是忠實的;
05. 他愛護正義和公理,他的慈愛瀰漫大地。
18. 請看,上主的眼睛常關注敬畏他的人,他的雙目常眷顧靠他仁慈的人,
19. 為使他們的性命,脫免死亡,使他們在饑饉時,生活如常。
20. 我們的靈魂仰望著上主,他是我們的保障和扶助;
22. 上主,求你向我們廣施慈愛,有如我們對你所存的期待。
~~~~~~~~~~~~
4月14日聖人 聖伯爾納鐸弟隆(St. Bernard of Tiron) 院長 https://www.facebook.com/BonfireWorld/posts/2724975464391880
聖伯爾納鐸少年時,入聖西彼廉修院,一度任該院副院長,後退隱山林,度隱修生活。
過了一個時期,伯爾納鐸重返聖西彼廉修院,任該院院長,後往弟隆自建修院一座,院內規則遵奉聖本篤會會規辦理。
伯爾納鐸於一一一七年逝世。
~~~~~~~~~~~~
4.14(二)引導渴望 復活節八日慶 若望福音廿11-18
一週的第一天,清晨,天還黑的時候,瑪利亞.瑪達肋納來到墳墓那裏,看見石頭已從墓門挪開了。於是她跑去見西滿伯多祿和耶穌所愛的那另一個門徒,對他們說:「有人從墳墓中把主搬走了,我們不知道他們把祂放在那裡了。」瑪利亞站在墳墓外邊痛哭;她痛哭的時候,就俯身向墳墓裏面窺看,見有兩位穿白衣的天使,坐在安放過耶穌遺體的地方:一位在頭部,一位在腳部。那兩位天使對她說:「女人!妳哭什麼?」她答說:「有人把我主搬走了,我不知道他們把祂放在那裏了。」說了這話,就向後轉身,見耶穌站在那裡,卻不知道祂就是耶穌。耶穌向她說:「女人,妳哭什麼?妳找誰?」她以為是園丁,就說:「先生,若是你把祂搬走了,請告訴我,你把祂放在那裏,我去取回祂來。」耶穌給她說:「瑪利亞!」她便轉身用希伯來話對祂說:「辣步尼!」就是說「師傅」。耶穌向她說:「妳別拉住我不放,因為我還沒有升到父那裏;妳到我的弟兄那裏去,告訴他們:我升到我的父和你們的父那裏去,升到我的天主和你們的天主那裏去。」瑪利亞.瑪達肋納就去告訴門徒說:「我見了主。」並報告了耶穌對她所說的那些話。
—————————
(釋經小幫手)
在今天的福音中,我們看到瑪利亞.瑪達肋納迫切的想要找到耶穌。她的尋找反映出我們每個人心中都存在的一個特徵,就是渴望和尋求。我們每一個人都想要被愛、想找到幸福、渴望過個美好的生活、渴望好好去愛一個人,等。無論你是否有意識到,我們都會嘗試用各種方法去滿足這些渴望。換句話說,其實我們每天所做的一切,其背後都有某種渴望在推動著。
在今天的福音中,耶穌靠近瑪利亞並問她:「妳找誰?」今天祂也同樣問我們同樣的問題:「妳找什麼?」這個問題可以幫助我們更加了解自己的渴望,並澄清我們該如何實現或滿足它。這問題可以是我們祈禱的內容,在祈禱中和天主真誠的對話,請祂來幫助我們更加了解自己的渴望,並讓祂引導我們的方法。
福音中,瑪利亞.瑪達肋納因為找不到耶穌而倍感焦急、絕望。很多時候,我們渴望卻沒找到會讓我們充滿焦慮,因為我們不停的想要更多東西。但你是否能體悟,人心無法被物質滿足的道理。只有當我們能在生活中見到耶穌並與祂建立親密友情時,我們的心才會平安。就如瑪利亞一樣。
只有當耶穌叫出她的名字時,她才找到平安,因為她遇到了自己尋求的愛,一個無條件愛她,也可以幫助她了解人生的耶穌。
(品嚐聖言)
去品嚐天主的友情如何讓你心靈平靜,不被繁雜的渴望左右。
(活出聖言)
把你心中大大小小的渴望在祈禱中帶到天主面前,讓祂教你面對它們。
(全心祈禱)
主,感謝祢讓我有渴望,但也請祢指引我的渴望。阿們。
©2020 台灣主言會版權所有。歡迎使用,但請表明文章來源.
~~~~~~~~~~~~
4月14日 為朋友捨命
“善牧為自己的羊舍掉自己的生命”(若10:11)。身為跟隨耶穌足跡的教會牧者,是要為別人捨命,有些情況甚至要為別人死。然而,捨命的意思,首要是讓我們的生命——悲傷與喜樂、絕望與盼望、孤單與親密——成為別人的新生泉源。
我們可以給別人的最大禮物就是自己。特別是在艱難的時刻,我們能安慰人說:“不要害怕,我瞭解你目前的情況,也跟你一起經歷,你不是在單打獨鬥”。如此,我們就能作個像基督的牧者。
14.04.2020 聖徒相通
我們通常只狹義地把教會視為一群清楚界定自己為會友的組織。其實,教會是指一切屬於基督的人,是指見證基督生命的身體。由此觀點,教會是遠超乎人所設定的組織。如耶穌所說,靈「隨著意思吹」。耶穌的靈能夠隨己意在任何地方觸摸到人心,並不受人的限制。
聖徒相通見證基督的復活,無遠弗屆,直到世界的盡頭,甚至更遠。其中有遠方或遠古的人。就是這龐大的聖徒群體,從古到今,以其言行不住宣告耶穌基督是主!~ 盧雲神父
============
嗡 斯巴雅 嗡 巴威
啊啦伊亞加布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