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聖言反省 常年期第十九週 聖婦方濟加•尚達爾(1641年)(綠/白))每日讀經 https://youtu.be/aeQARxG6wI8
8月12日 星期三 六月廿三
擊殺無記號者
讀經一:則九1-7、十18-22
1 我聽見天主高聲喊說:「懲罰此城的,快來!每人手中應拿著毀滅的工具。」
2 看,有六個人從上邊朝北的門走來,每人拿著破壞的武器。他們中間有一個人身穿細麻衣,腰間帶著書記的墨盒。他們來到,就站在銅祭壇旁。
3 那停在革魯賓上的以色列的天主光榮,就由革魯賓身上升起,來到聖殿的門限上,叫將那身穿細麻衣,腰間帶著墨盒的人召來。
4 上主對他說:「你要走遍此城,即走遍耶路撒冷,凡因城中發生的醜惡之事而悲痛哀號的人,要在他們額上劃一個十字記號。」
5 以後我聽見他向其餘的人說:「你們也跟著他走遍全城擊殺,你們的眼不要憐視,一點也不要顧惜;
6 把老人、少年、處女、嬰兒和婦女都要殺盡滅絕;但凡額上有十字記號的人,不可走近。你們從聖所這裡開始。」果然他們就從在聖殿前的長老開始。
7 以後又向他們說:「你們要玷污這聖殿,使被殺者充塞整個庭院,然後出去!」他們就出去,在城中擊殺。
18 那時,上主的光榮離開了聖殿的門限,停在革魯賓上。
19 革魯賓展開翅膀,在我眼前由地面升起;當他們離去時,輪子也跟著離去。他們停在上主聖殿的東門門口時,以色列的天主的光榮就停在他們上面。
20 這就是我靠近革巴爾河,在以色列的天主下面所見的那些活物,現在我明白他們是革魯賓。
21 每個有四樣形狀,每個有四個翅膀,在他們翅膀下有相似人的手。
22 關於他們的形像,和我靠近革巴爾河所見的形像一樣,每個朝自己的前面進行。
釋義
耶路撒冷和聖殿雖然仍然存在,但是先知卻大聲預告這城將遭受審判。聖城的末日即將來到(參閱:則七7;八18),而整個審判將「從聖所這裡開始」(九6),因為這個聖所已變成為崇奉外邦神明的邪惡之地(參閱:則八)。人民說:「上主看不見我們,上主已離棄了此地」(則八12)。因為他們這樣說(則九9),所以雅威真的離開了,毫不憐惜地放棄了他們。這是則十18-22的神視的意義(並在則十一22-23繼續)。
但是一個遺留的民族被保存下來,那些無罪的人們不應該和犯罪者一同被消滅。事實上,在聖城中仍有一些人「因城中發生的醜惡之事而悲痛哀號」(九9),他們在額頭上得到一個救援的標記「Tau」。這是希伯來字母中的最後一個,是「法律」(Torah)這個字的第一個字母,而在古老的腓尼基文字中,這個字母的的形狀如同「十字架」。
詠 113 上主的光榮凌駕穹蒼。
福音:瑪十八15-20 線上播放
15 「如果你的弟兄得罪了你,去,要在你和他獨處的時候,規勸他;如果他聽從了你,你便賺得了你的兄弟;
16 但他如果不聽,你就另帶上一個或兩個人,為叫任何事情,憑兩個或三個見證人的口供,得以成立。
17 若是他仍不聽從他們,你要告訴教會;如果他連教會也不聽從,你就將他看作外教人或稅吏。
18 我實在告訴你們:凡你們在地上所束縛的,在天上也要被束縛;凡你們在地上所釋放的,在天上也要被釋放。
19 我實在告訴你們:若你們中二人,在地上同心合意,無論為什麼事祈禱,我在天之父,必要給他們成就,
20 因為那裡有兩個或三個人,因我的名字聚在一起,我就在他們中間。」
釋義
教會並非聖人與完人的團體,教會中也有罪人。但是,罪人也是弟兄姊妹,必須被當作弟兄姊妹來對待。犯罪的弟兄或姊妹對每一個教會成員而言,都是一份責任、一個使命。當然,情況也可能非常嚴重,不論一個單獨個人、或整體教會都無法幫助這人悔改。
教會和伯多祿一樣(參閱:瑪十六19)有權力綑綁或束縛團體中犯罪的成員。福音的經文並沒有清楚地說,這樣的判決是否是永久性的。但是不論這個段落或整部福音都有一個共同的、清楚的傾向:懲罰應該是最後一個嘗試,引領犯罪的弟兄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懲罰並非教會最後的手段。面對犯罪的、被逐出團體的弟兄或姊妹,教會團體應該在意識到沒有其他的方法帶領他們回頭改過時,更多多為他們祈禱。
~~~~~~~~~~~~
聖詠 113:1-2,3-4,5-6 提拔弱小者的天主
01. 上主的僕人,請一齊讚頌,請一齊讚頌上主的聖名!
02. 願上主的聖名受讚頌,從現今直到永遠無窮!
03. 從太陽東升直到西傾,願上主的聖名受讚頌!
04. 上主高越列國萬邦,他的光榮凌駕穹蒼。
05. 誰能相似上主我們的天主?他坐在蒼天之上的最高處。
06. 他必會垂目下視,觀看上天和下地。
First Reading: Ezekiel 9:1-7; 10:18-22 https://youtu.be/cPJS-2zx-p0
1. Then he shouted loudly for me to hear, 'The scourges of the city are approaching, each carrying his weapon of destruction!'
2. Immediately six men advanced from the upper north gate, each holding a deadly weapon. Among them was a man dressed in linen, with a scribe's ink-horn in his belt. They came in and halted in front of the bronze altar.
3. The glory of the God of Israel rose from above the winged creature where it had been, towards the threshold of the Temple. He called to the man dressed in linen with a scribe's ink-horn in his belt
4. and Yahweh said to him, 'Go all through the city, all through Jerusalem, and mark a cross on the foreheads of all who grieve and lament over all the loathsome practices in it.'
5. I heard him say to the others, 'Follow him through the city and strike. Not one glance of pity; show no mercy;
6. old men, young men, girls, children, women, kill and exterminate them all. But do not touch anyone with a cross on his forehead. Begin at my sanctuary.' So they began with the old men who were in the Temple.
7. He said to them, 'Defile the Temple; fill the courts with corpses; then go out!' They went out and hacked their way through the city.
18. The glory of Yahweh then came out over the Temple threshold and paused over the winged creatures.
19. These raised their wings and rose from the ground as I watched, and the wheels were beside them. They paused at the entrance to the east gate of the Temple of Yahweh, with the glory of the God of Israel over them, above.
20. This was the winged creature I had seen beneath the God of Israel by the River Chebar; I knew that they were winged creatures.
21. Each had four faces and four wings and what seemed to be human hands under their wings.
22. Their faces were like those I had seen by the River Chebar. Each one moved straight forward.
Gospel: Matthew 18:15-20
15. 'If your brother does something wrong, go and have it out with him alone, between your two selves. If he listens to you, you have won back your brother.
16. If he does not listen, take one or two others along with you: whatever the misdemeanour, the evidence of two or three witnesses is required to sustain the charge.
17. But if he refuses to listen to these, report it to the community; and if he refuses to listen to the community, treat him like a gentile or a tax collector.
18. 'In truth I tell you, whatever you bind on earth will be bound in heaven; whatever you loose on earth will be loosed in heaven.
19. 'In truth I tell you once again, if two of you on earth agree to ask anything at all, it will be granted to you by my Father in heaven.
20. For where two or three meet in my name, I am there among them.'
~~~~~~~~~~~~
8月12日聖人 聖婦若翰納方濟加尚達爾(St. Jane Frances de Chantal)https://www.facebook.com/BonfireWorld/posts/2831217887100970
聖婦若翰納原籍法國狄榮城,父親彼尼是第茸議會主席。若翰納自幼喪母,由父親撫養成人。彼尼非常熱心,他的子女都受了良好的宗教教育。若翰納領堅振時,取方濟各爲聖名。
若翰納年二十歲,嫁尚達爾男爵爲妻。男爵是福女恩培利的後裔,若翰納婚後,很是幸福,生了一子三女。夫婦二人,熱心敬主,度標準的基督徒生活。
結婚後第九年,商達爾男爵出外打獵,被朋友不慎射傷,數日後因傷重不治而終。若翰納痛不欲生,意志消沉。老父來函囑她拿出勇氣,撫育孤雛。
若翰納全力救濟窮人,她用一部分時間教育子女,一部分時間祈禱默想,一部分時間從事窮人福利工作。她完全寬恕那個開槍不慎射死她丈夫的人,在一切事上幫他的忙。
若翰納求天主賞賜她一位明智的神師,指導她承行天主的聖意。有一天,她正在這樣祈禱,仿佛看見面前站着一個人,後來若翰納見到聖方濟各沙雷氏的時候,才想起那天在神視中所見的人,和方濟各沙雷氏的面貌服飾一模一樣。
有一次,若翰納在樹林中,仿佛看見前面有一座小堂,她想走進去祈禱,可是走了好久,那座小堂總是可望而不可即。她知道這是天主給她的教訓,使她知道,我們應當全心愛天主,不應摻雜自私的心理。
若翰納喪夫後第一年,父親接她帶衆兒女回家暫住,守孝期滿,她搬往蒙德隆夫家。尚達爾男爵的父親是一個七十七歲的老翁,性情古僻,待媳婦很苛刻,可是若翰納逆來順受,從不出半句怨言。
一六O四年,若翰納去參加聖方濟各沙雷氏的封齋講道。她一見了方濟各,就認出便是當年在神視中所見的那個人,她知道方濟各是天主賞賜給她的神師。
若翰納請方濟各作她的神師,方濟各慨然允諾。從那時候起,若翰納的神修善功有了适度的支配。若翰納是一位家庭主婦,四個孩子的母親,她不能抛棄基於個人身份應盡的一切事務。人們常說:“尚達爾男爵夫人常作祈禱,但是不使任何人感到麻煩。”若翰納全心撫養子女,同時照顧病人,給重病人準備善終。
若翰納原是一個性情剛強的女子,可是她和天主的聖寵合作,利用祈禱、克苦、忍耐熏陶自己的品性。方濟各沙雷氏禁止她做過分的苦行,也提醒她不要忘記自己還保有世俗婦女的身份,尤其是母親的身份。他敦囑若翰納教養子女,應耐心開導,不可採用嚴厲高壓的手段。
若翰納早已有志出家修道,她對第茸的加爾默羅女修院的生活,頗爲向往。她征詢方濟各沙雷氏的意見,方濟各考慮了一個時期,向若翰納表示,他有意創設一個新的女修會 ── 聖母往見女修會。若翰納大喜過望,可是這計劃如欲付諸實施,還有許多困難需要解決。第一個問題是:她的老父是否肯表示同意;第二個問題是:她的四個子女怎樣處置?第三個問題是:她的家産怎樣處理。第一個和第三個問題都獲得了滿意的解決;關於子女的問題,若翰納将長女出嫁,次女和三女暫時帶在一起 (次女不久患病去世,三女出嫁),十五歲的兒子托父照管。
若翰納将一切家事安排好了,揮淚離開家庭。她的兒子苦苦挽留她,躺在房門口,不讓她出去。若翰納硬着心腸,從兒子身上跨過去,到了大門,老父站在門口。若翰納跪下,求老父祝福。父親将雙手覆在她頭上,說道:“我不怪你。你棄家修道,我完全同意。我将你奉獻給天主,天主叫你到哪裏去,你就去。我很高興,因爲我知道你和天主在一起,望你爲我祈求。”
方濟各沙雷氏在亞尼西布置院舍,一六一O年天主聖三瞻禮,修院正式成立,若翰納和其他兩位修女領受會衣。不久,又有十四位修女加入。那時候,修會還沒有正式的名字。
方濟各沙雷氏給新修會拟訂了會規,這篇會規大部分取自聖奧斯定會會規,會名是方濟各早已決定的 ── 聖母往見女修會。
方濟各以謙遜和溫和爲修會的基本精神。他對若翰納和修女們說:“你們應當無限制地修務謙遜的德行,你們應當經常發揮溫和的精神。”方濟各給若翰納和往見會修女寫了那本《愛天主》的不朽名著。
若翰納領會衣後第二年,老父逝世,她回到家裏,料理喪事。親戚朋友勸她還俗:“爲什麽你将自己的青春埋沒在修院裏,快快把這件會衣撕成碎片吧。”若翰納對於這些話,付之一笑。
方濟各沙雷氏在巴黎、里昂、馬林、格肋諾、蒲治設立往見會分院。他請若翰納主持巴黎分院的院務,她擔任巴黎分院院長三年之久。
一六二二年,方濟各沙雷氏逝世。若翰納痛失良師,悲傷莫名。一六二七年若翰納的兒子奧斯定被派往作戰陣亡,遺下寡妻和年僅一歲的孤女,這個女兒,就是未來的沙維尼夫人,十七世紀法國文壇最有名的女作家之一。若翰納驚悉愛子陣亡,很勇敢地接受這個重大的打擊,她将這個打擊奉獻給天主:“主呀!請你将違反你聖意的一切消滅,都燒掉。”
一六二八年,法國、撒伏約、畢愛蒙疫病盛行,往見會修女喪命者頗多,疫病傳播到亞尼西,若翰納不肯離城,她留駐修院,奮不顧身,侍侯病人。
一六三二年起,若翰納遭受神枯的考驗,這是上主磨練他鍾愛子女的一種方法,若翰納勇敢地接受考驗,苦盡甘來的日子,已經在望,她快将獲得天國永遠的賞報。
一六三五年至一六三六年,若翰納巡視各地分院,其時分院總數達六十五所。一六四一年,法國王後邀她往巴黎,人們盛禮歡迎,若翰納素愛謙遜,引爲苦事。由巴黎回來,中途突患重病。一六四一年十二月三日逝世,享壽六十九歲,遺體迎往亞尼西。
若翰納於一七六七年榮列聖品。
~~~~~~~~~~~~
8.12(三)修復關係 真福杜仲賢司鐸殉道 瑪竇福音十八15-20
那時候,耶穌對門徒們說:「如果你的弟兄得罪了你,去,要在你和他獨處的時候,規勸他;如果他聽從了你,你便賺得了你的兄弟;但他如果不聽,你就另帶上一個或兩個人,為叫任何事情,憑兩個或三個見證人的口供,得以成立。若是他仍不聽從他們,你要告訴教會;如果他連教會也不聽從,你就將他看作外邦人或稅吏。
我實在告訴你們:凡你們在地上所束縳的,在天上也要被束縳;凡你們在地上所釋放的,在天上也要被釋放。 我實在告訴你們:若你們中二人,在地上同心合意,無論為什麼事祈禱,我在天之父,必要給他們成就,因為那裏有兩個或三個人,因我的名字聚在一起,我就在他們中間。」
————————
(釋經小幫手)
當別人得罪你時,當你們間的共融因有心或無意的過犯而破裂時,你會怎麼處理呢?華人傳統美德告訴我們要忍。俗話說:「百忍成金」,但有多少時候我們沉默不說,不但忍不出金,反而讓自己的心變得苦澀、最後忍無可忍而大爆炸,後果不堪設想。
在今天的福音中,耶穌要告訴我們:「如果你的弟兄得罪了你,去……」「去」這個字帶有積極主動的意思。你不必等別人發現他們得罪了你,惹你生氣了。如果你真的生氣了,就要主動找當事人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需要。生悶氣是無法解決問題的,反而讓氣氛更僵硬。
同樣,耶穌首先要我們先單獨找當事人談,因為這是最成熟和尊敬對方的做法。
有時候我們害怕直接面對和我們有摩擦的人,反而在背後批評他、抱怨他。你若曾經被別人這樣對待,便會了解這樣對彼此的傷害是更深的!
福音中,耶穌教我們三部曲:先是單獨規勸,再來找兩三個證人幫忙、接著再找教會。這是要告訴我們和解並不容易,需要好好下功夫、有時也需要外人的協調。也許你夫妻間的溝通不太理想,這時,尋求專人輔導、教會的輔助並不丟臉。何況,若這段關係是值得的,我們會竭盡所能去維護它。
最後,當這一切都無效時,耶穌要我們把對方看成外邦人和稅吏,因為耶穌也為這些人保留了仁慈,寬容了他們的無知而犯的錯。
你能效法耶穌這份愛嗎?
(品嚐聖言)
默想耶穌多麼渴望世上的人們能夠同心合意,藉祂的愛超越仇恨和破裂。
(活出聖言)
你與誰的關係需要修復?在祈禱中求聖神引導你,採取最妥善的和解方式。
(全心祈禱)
主聖神,我知道靠我的能力是無法修復這段關係。我需要祢的幫助。阿們。
©2020 台灣主言會版權所有。歡迎使用,但請表明文章來源.
~~~~~~~~~~~~
8月12日 耶穌的隱藏生涯
耶穌的一生多半是默默無聞的。祂與父母住在納匝肋,“屬他們權下”(路2:51),而且“智慧和年齡漸漸發展,在天主和人們前,愈顯得可愛”(路2:52)。想到耶穌,我們多半會想到祂的話語、神跡、受難、死亡與復活。可是我們絕不可忘記,在此之下,耶穌在一小鎮過著簡單、無名的生活,遠離大眾、遠離大城、遠離大事。耶穌的隱藏生活對我們的靈修極其重要。如果我們願意跟隨耶穌,所言所行為天國而用,也必定要效法祂的簡單、樸實、極其平凡的隱藏生活。~ 盧雲神父
[保守心目]
在一切之上,你要謹守你的心,因為生命是由此而生。你應摒絕口舌的欺詐,遠離唇舌的乖謬。你的眼睛應向前直視,你的視線應向前集中。你要修平你腳下的行徑,要鞏固你一切的路途。你斷不可左傾右依,務使你的腳遠離邪惡。(箴4:23-27)(箴4:23-27)
思高本:(箴3:21-23)(箴4:20-27)(箴23:26)(訓11:9)(瑪6:21)
和合本:(箴3:21-23)(箴4:20-27)(箴23:26)(傳11:9)(太6:21)
============
嗡 斯巴雅 嗡 巴威
啊啦伊亞加布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