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家族墓穴重見天日?】

"He is not here, for he has been raised just as he said. Come and see the place where he lay." Matthew 28:6

所謂的「陶比奧墓穴」(Talpiot Tomb)位處東耶路撒冷,在1980年被發現。據悉,墓穴內藏十個骨棺,疑似刻有「若瑟之子耶穌」、「瑪利亞」、「若瑟」等名字,以及頗有爭議性的「耶穌之子猶大」。

2007年,幾位來自北美洲的製片人發佈電視節目,聲稱這個墓穴,就是納匝肋人耶穌(Jesus of Nazareth, 4 BC - 30/33 AD)的家族墓穴。根據這種說法,骨棺上的名字,意味著耶穌不但沒有被釘死在十字架上,而且還跟瑪利亞‧瑪達肋納(抹大拉的聖馬利亞)結婚生子,過著相對安穩的生活,最後更和自己的父母、兒子和其他親屬,合葬在一個豪華的墓穴𥚃。

仔細研究下,這種說法理據甚為薄弱。

I. 畢竟年代久遠,關於骨棺上雕刻的名字,是否真的就是製片人所聲稱的那些,學者們眾說紛紜。不過,假設骨棺真的刻有「耶穌」、「瑪利亞」、「若瑟」、「猶大」等名字,其實證實不到什麼,因為這些都是猶太歷史偉人的名字;以〈舊約聖經〉偉人名字,作為自己名字,是耶穌基督同年的猶太人,極為普遍的習俗。

「耶穌」(希伯來語:יֵשׁוּעַ,又譯作「若蘇厄」/「約書亞」)一名,是一世紀極為普遍的猶太人名字;「耶穌」或「若蘇厄」一名,在他們推崇備至的〈希伯來聖經〉各處便出現超過三十次。〈德訓篇〉的作者,甚至名叫「息辣之子耶穌」(德五十一1)。〈新約聖經〉〈宗徒大事錄〉十三章報導,聖保祿宗徒(使徒聖保羅)和聖巴爾納伯(聖巴拿巴)往外傳教的時候,曾遇上一名叫「巴爾耶穌」(Bar Jesus)的術士,可見這個名字是多麼的常用。一些〈瑪竇福音〉(〈馬太福音〉)的古抄本,更記載與耶穌一起受審的囚犯巴辣巴(巴拉巴),全名其實是「耶穌‧巴辣巴」(Jesus Barabbas)。(瑪廿七16)

「瑪利亞」(希伯來語:מִרְיָם,又譯作「米黎盎」/「米利暗」),意思就是「受寵愛的女子」,是舊約時代一位傑出女先知米黎盎的名字。(出十五20)米黎盎是梅瑟(摩西)和亞郎(亞倫)大司祭的姊姊。在〈新約聖經〉裡,「瑪利亞」或「米黎盎」合共出現超過五十次。耶穌名叫「瑪利亞」的門徒,起碼有七位:聖母瑪利亞、瑪利亞‧瑪達肋納、瑪利亞‧伯達尼、瑪利亞‧撒羅默、若瑟的母親瑪利亞、克羅帕的妻子瑪利亞、羅馬的瑪利亞。(瑪廿七56;谷十五40;若十二1-8,十九25)

「若瑟」(希伯來語:יוֹסֵף‎),意思為「天主提升」,本為萬民之父亞巴辣罕(亞伯拉罕)的曾孫。年幼時曾遭兄長長賣,後來輾轉成為埃及首相,以解夢能力見稱。(創四十一41)〈新約聖經〉裡叫「若瑟」的,也大有人在。除耶穌的養父聖若瑟外,祂還有最少兩個祖先和一個族兄弟叫若瑟。(路三24-25,30;谷六3)把祂的屍體埋葬的門徒,是猶太公會議士若瑟‧阿黎瑪特雅(亞利馬太的約瑟)。叫「若瑟」的門徒,至少包括巴爾撒巴,號稱猶斯托的若瑟(巴撒巴又稱呼猶士都的約瑟)和肋未人若瑟(利未人約瑟)。(宗一23,四36)

「猶大」(希伯來語:יהודה‎),又譯作「猶達」和「猶達斯」,意思為「感恩」,同樣是亞巴辣罕的曾孫,曾阻止其他兄弟殺害弟弟若瑟。(創卅七16)猶大的後裔達味(大衛),日後將成為以色列的聖王。猶大也是耶穌基督的母親聖母瑪利亞和養父聖若瑟的祖先。(路三30;瑪一3)耶穌十二宗徒中,有兩人便叫「猶大」──聖猶達‧達陡(聖達太猶大)和出賣耶穌的猶達斯‧依斯加略(加略人猶大)。(路六16)祂還有一個族兄弟叫「猶大」。(谷六3)後來,聖保祿宗徒歸化的時候,曾短暫居住在另一位叫「猶大」的門徒的居所。(宗九11)〈新約聖經〉〈猶達書〉的作者亦叫「猶大」。(猶一1)

文章標籤

福傳書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早期天主教為了鞏固話語權,排斥了許多別的福音書?】

"The holy scriptures, the gospel about his Son, descended from David according to the flesh." Romans 1:2-3

I. 陰謀論

「公元四世紀以前,世上有成千上萬的文獻,記載耶穌不過是一個已死的常人。四世紀的羅馬皇帝君士坦丁,為了確立天主教的國教地位,委託教會編出一部〈新約聖經〉。教會為了鞏固話語權,捍衛自身的教義,刪去了八十多部別的福音書,排除了當中進步的道理,最後只選用現在的四部福音書。」

II. 真相

上述陰謀論欠缺嚴謹的史實基礎。

首先,來自首兩世紀,稱得上是福音書的著作,最多只有十餘部,而不是陰謀論所指的八十多部,更說不上有「成千上萬」的文獻。福音書的主旨在於記錄納匝肋人耶穌(Jesus of Nazareth)(4 BC - 30/33 AD)的生平和教導。這十餘部福音書,當中只有〈瑪竇福音〉(〈馬太福音〉)、〈馬爾谷福音〉(〈馬可福音〉)、〈路加福音〉和〈若望福音〉(〈約翰福音〉)四部,肯定寫於耶穌生活的公元一世紀。

其次,〈新約聖經〉的編纂,跟羅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Constantine I the Great, 272–337 AD)完全無關。終其一生,天主教從未成為羅馬國教,而僅屬於合法宗教類別,更遑論按皇帝的命令編製〈新約聖經〉。事實上,教會要到君士坦丁死去四十五年後,才在382年的羅馬會議中,定斷〈新約聖經〉廿七卷書的正典目錄。當時,羅馬城已不再是帝國的首都,而國教的總部設於位處今天土耳其的伊斯坦堡(Istanbul)。

再者,教會定斷〈新約聖經〉的正典目錄,不過是說某些經卷由天主(神/上帝)默感人類作者寫成。一部經卷到底是否屬於〈新約聖經〉一部份,首要在於它是否由天主默感寫成。至於是否在一世紀由耶穌宗徒(門徒)們及其弟子寫成,只能說是旁證。

畢竟,就連聖保祿宗徒(使徒聖保羅)也有起碼三封書信,沒有被納入〈新約聖經〉當中。(格前五9;十六3)。假設這些保祿書信,日後被考古學家在某地重新出土,它們亦不會被納入正典。原因很簡單:即使一份文獻由宗徒書寫、內容正統,只要它不是天主默感的話,便不能被視作〈新約聖經〉一部份。

文章標籤

福傳書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ttps://lent.fll.cc/stations

~誰信從真理, 他就會跟隨我~
"我是善牧,我認識我的羊,我的羊也認識我。"若十14

Ave Maria (Il Volo, Schubert) 

https://youtu.be/RNH53WgOeuI

ERA - Ave Maria

https://youtu.be/5mcMjnQcO9M


文章標籤

福傳書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痛苦聖母
1西默盎預言
2聖家逃亡
3小耶穌失踪(以l2齡教導代替)
4 耶穌背負十字架
5耶穌被釘在苦架
6耶穌聖屍被卸下
7耶穌聖屍被埋葬

根據路2:34-35的記載,耶穌被奉獻於聖殿時,西默盎曾對聖母瑪利亞預言:要有一把利劍刺透妳的心靈。預言瑪利亞作為基督的母親一生要承受許多苦難。
傳統教會中稱聖母為痛苦之母(英文:Our Lady of Sorrows),確認他一生中有七種錐骨剌心的痛苦,「聖母七苦」也成了信徒敬禮聖母的意向,故又稱七苦聖母。

文章標籤

福傳書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生命能量的源頭】

5月22日(三)嘉錫雅.聖麗達修女  (St. Rita of Cascia) 若望福音十五1-8

5月22日聖人St. Rita of Cascia 

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1992158264227538&id=100003001511256
—————————

那時候,耶穌對他的門徒們說︰「我是真葡萄樹,我父是園丁。凡在我身上不結果實的枝條,他便剪掉;凡結果實的,他就清理,使他結更多的果實;你們因我對你們所講的話,已是清潔的了。

你們住在我內,我也住在你們內。正如枝條若不留在葡萄樹上,憑自己不能結實;你們若不住在我內,也一無所能。

我是葡萄樹,你們是枝條;那住在我內,我也住在他內的,他就結許多的果實,因為離了我,你們什麼也不能做。

誰若不住在我內,便彷佛枝條,丟在外面而枯乾了,人便把它拾來,投入火中焚燒。你們如果住在我內,而我的話也存在你們內,如此,你們願意什麼,求罷﹗必給你們成就。 我父受光榮,即在於你們多結果實,如此你們就成為我的門徒。

—————————

文章標籤

福傳書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基督的平安】

5月21日(二)聖多福司鐸及同伴殉道 若望福音十四27-31

聖人聖多福麥哲倫(司鐸)及其他殉道者(St. Christophorus Magaleanes and other Martyrs)介紹

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1990545207722177&id=100003001511256
—————————

耶穌對門徒們說:「我把平安留給你們,我將我的平安賜給你們;我所賜給你們的,不像世界所賜的一樣。你心裏不要煩亂,也不要膽怯。

你們聽見我給你們說過:我去;但我還要回到你們這裏來。如果你們愛我,就該喜歡我往父那裏去,因為父比我大。

如今在事發生前,我就告訴了你們,為叫你們當事發生時能相信我。 我不再同你們多談了,因為世界的領袖就要來到;他在我身上一無所能,但為叫世界知道我愛父,並且父怎樣命令我,我就照樣去行;起來,我們從這裏走罷!」

—————————
(釋經小幫手)

文章標籤

福傳書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只為祢】

5月20日(一)聖納定司鐸 宗徒大事錄十四5-18

…在呂斯特辣有一個人,患軟腳病,常坐著,由母胎中即是跛子,總沒有行走過。這人聽保祿講道;保祿注目看他,見他有信心,可得痊癒,便大聲說道:「直直地站起來!」這人遂跳起來行走。

群眾看見保祿所行的,就大聲用呂考尼雅話說:「神取了人形,降到我們這裏了!」 他們遂稱巴爾納伯為則烏斯,稱保祿為赫爾默斯,因為它是主要發言人。在城關的則烏斯的司祭,就帶著公牛與花圈來到大門前,要同群眾一起獻祭。 

巴爾納伯和保祿宗徒聽說這事,就撕裂了自己的衣服,跑到群眾中,喊著, 說道:「人哪!你們這是作什麼?我們也是人啊!與你們有同樣的性情;我們只是給你們傳揚福音,為叫你們離開這些虛無之物,歸依生活的天主,是祂創造了天地海洋和其中的一切。祂在過去的世代,容忍了萬民各行其道;但祂並不是沒有以善行為自己作證,祂從天上給你們賜了雨和結實的季節,以食物和喜樂充滿你們的心。」說了這些話,才算阻住了群眾,沒有向他們獻祭。 卻有些猶太人,從安提約基雅和依科尼雍來,挑唆群眾;群眾用石頭砸了保祿,以為他死了,就把他拉到城外。

—————————
(釋經小幫手)

俗語說:「閃亮的東西並不都是鑽石」,動聽的語言不全是好話,對你好的人也不一定就是好人。那「好人」的定義又是什麼呢?

聽你的話的人嗎?事事為你著想嗎?你有需要的時候,他/她向你伸出援手嗎?其實,不少人際關係上的傷害就是因為我們最親的人,我們認定的好人突然出賣我們。為了一點金錢的利益,為了權力,為了保護私利、為了想法上的差異、因為一點情緒上的衝突,很多我們以為是「好人」的親友會讓我們失望,而且我們也會讓別人失望。話說到最後,我們也不能一直把錯怪在別人身上,為了私利,為了要討好別人,我們也會故意挺某人,會故意拒絕另外一個人。

無論如何,歲月的流逝可以帶給我們多一點智慧,多一點謙虛,多思考自己的缺點,在天主面前承認自己只不過是祂愛的罪人而已。對別人的意見,對自己的看法,這些都會隨著時間而改變,唯一不會改變的是天主對我們的包容和寬恕。就如今天聖言裏巴爾納伯和保祿的故事一樣。他們在外邦地區治好了癱瘓的人,引起了轟動,也被認為是神。對這樣的誇耀和重視,他們無動於衷,反而盡量把人們的注意力轉向天主去。

文章標籤

福傳書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May 19 Sun 2019 16:46
  • 隨筆

  生活在這世間,發現人間還有很多人不認識天主,教堂矗立人群之中,有多少人經過願意進來一探究竟了解親近祂?

小時候看到主耶穌的畫像和聖名,還有聖母瑪利亞與眾天使,覺得熟悉感但又覺得有距離,只覺得到教會是有東西吃,又有小朋友一起玩,

到了念大學雖然算正式拿起聖經讀,到chape堂也是呼呼大睡完全不把牧師傳道當一回事,回想起來那還真是不尊重傳道人和天主。

畢業後也完全不再碰觸聖經,甚至遺忘生灰塵,過了很長很長時間的某天,一個契機點燃我重新認識主耶穌的聖名並呼求祂的拯救,

主耶穌對我的呼喚清晰在眼前,很感動到流淚,因為 『我是善牧,我認識我的羊,我的羊也認識我。』 ~   《若十:14》

我的羊聽我的聲音,我也認識他們,他們也跟隨我。』 ~   《若十: 27》

 

(已不記得這圖片出自哪,然而卻是與天主很深刻的記憶)  

送上這首  Song Of A Faithful Servant by Don Besig & Nancy Price  https://youtu.be/51D7D4nlrFI 

文章標籤

福傳書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你們該彼此相愛光榮天主》

【福音:若十三31-35】
31猶達斯出去以後,耶穌就說:「現在人子受到了光榮,天主也在人子身上受到了光榮。32天主既然在人子身上得到了光榮,天主也要在自己內使人子得到光榮,並且立時就要光榮他。 33孩子們!我同你們在一起的時候不多了;以後你們要尋找我,就如我曾向猶太人說過:我所去的地方,你們不能去;現在我也給你們說。 34我給你們一條新命令:你們該彼此相愛;如同我愛了你們,你們也該照樣彼此相愛。35如果你們之間彼此相親相愛,世人因此就可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

 

經文脈絡:

若望福音由第十三章開始福音的第二部分,報導耶穌生命最後幾天,由最後晚餐開始直到祂死 亡、復活顯現的故事。「最後晚餐」的敘述包含許多細節:先是耶穌給門徒們洗腳,同時解釋了這個行動的意義,接著耶穌預言猶達斯要出賣祂,這段經文以猶達斯 離開晚餐廳做為結束。福音作者特別強調猶達斯出去的時候「正是黑夜」,象徵他離開了光明進入了黑暗。

猶達斯離去之後,耶穌開始對門徒們說了一段非常長的談話(若十三31-十七26),一般學者稱這段談話為耶穌的「臨別贈言」。復活期第五主日的福音內容就是這段談話的最開頭一段(若十三31-35)。

 

「臨別贈言」:

是一種特別的文學類型,就其形式而言,主要是一些著名的重要人物面臨死亡時所交代的遺囑,而其講述的對象則是與臨終者具有相當緊密、特殊關係的一個團體; 就內容而言,常是長者基本的教訓、託付使命,以及希望後人能夠保護這個臨終者的精神遺產,使他的工作能夠在後世被延續下去。這種文學類型主要產生於古老的 猶太文化背景,舊約聖經中的重要人物幾乎都留下了臨終的言論。例如:雅各伯(創四九)、梅瑟(申三三)、若蘇厄(蘇二三)、撒慕爾(撒上十二)、達味王 (列上二)……

文章標籤

福傳書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