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期第十三週 星期五 健康的人不需要醫生;我要的是憐憫,不是祭品 福音:瑪九9-13
9 耶穌從那裡前行,看見一個人在稅關那裡坐著,名叫瑪竇,對他說:「跟隨我!」他就起來跟隨了耶穌。
10 當耶穌在屋裡坐席時,有許多稅吏和罪人也來同耶穌和他的門徒一起坐席。
11 法利塞人看見,就對他的門徒說:「你們的老師為什麼同稅吏和罪人一起進食呢?」
12 耶穌聽見了,就說:「不是健康的人需要醫生,而是有病的人。
13 你們去研究一下:『我喜歡仁愛勝過祭獻』是什麼意思;我不是來召義人,而是來召罪人。」
釋義
耶穌召叫人成為門徒,但祂召叫的對象並非只是虔誠的或有名望的人。祂也召叫稅吏瑪竇,同時和稅吏與罪人一起用餐。這事令那些忠於法律的法利塞人惱火。耶穌用三組對立的概念 ──「健康的人與病人、義人與罪人、仁愛與祭獻」── 說明這行動合乎天主的正義。對病人而言,耶穌是醫生;對罪人而言,祂是救主;這兩個解釋在谷二17就已出現。除此之外,耶穌還向法利塞人指出歐瑟亞先知的教導:仁愛與信實比滿全法律與祭獻更為重要。耶穌的行動和言語都顯示祂具有天主的權能,並且真正實行天主的旨意。
~~~~~~~~~~~~
7月5日聖人 聖安多尼匝加利(St. Antony Maria Zaccaria)聖保祿神職界修會創辦人 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2065638536879510&id=100003001511256
~~~~~~~~~~~~
揀選和塑造
7月5日(五)聖安道‧沙嘉理司鐸 瑪竇福音九9-13 創廿三1-4,19;廿四1-8,62~67
那時候,耶穌從那裏前行,看見一個人在稅關那裏坐著,名叫瑪竇,對他說:「跟隨我!」
他就起來跟隨了耶穌。
當耶穌在屋裏坐席時,有許多稅吏和罪人也來同耶穌和祂的門徒一起坐席。法利賽人看見,就對祂的門徒說:「你們的老師為什麼同稅吏和罪人一起進食呢?」 耶穌聽見了,就說:「不是健康的人須要醫生,而是有病的人。你們去研究一下:『我喜歡仁愛勝過祭獻』是什麼意思;我不是來召義人,而是來召罪人。」
釋經小幫手
有一個故事之這樣說的:有一位人是個雕刻家,有一天她帶女兒上山,尋找適合的石頭來雕大衛像,但他們找了許久都沒找到。突然間雕刻家停在一顆大石頭前,興奮地對女兒說:就是這一顆!女孩很納悶,因為這顆石頭很醜陋,光澤也沒有其他石頭亮。但雕刻家馬上請村民把石頭搬回工作室,開始每天從早到晚敲敲打打。女孩每天都去看他工作,但都很失望沒有看見大衛像。但有一天早晨,她再去工作室時,看見了完成的雕像,不禁驚呼:這真的是大衛像耶!我們或許就像故事中的大石頭,醜陋也不起眼,是個罪人,被別人看輕,也被認為沒有得救的希望。但是耶穌不這麼認為,祂認為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從一顆平凡甚至醜陋的大石頭變成美麗獨特的雕像。因此,他召叫了大家都不喜歡的稅吏、還和很多罪人來往,不迴避或排擠他們。「我不是來召義人,而是來召罪人。」耶穌看透每個罪人的外表,看到他內在仍然存有那美麗的、值得被救贖的真人。耶穌對我們的渴望何其深。他今天也像召叫瑪竇一樣召叫我們,等待的只是我們那一聲我願意。只要我們說我願意,踏出一步跟隨祂,聖神就會開始在我們身上動工,把我們內在最美的一面帶出來,慢慢把我們塑造成耶穌的樣子。你期待神在我們身上將行的化工嗎?
種下種子
聖神,我是罪人,請以真理及愛雕刻我,我想變得更像耶穌。
全心祈禱
耶穌,我現在伸出我的手,請祢牽著我,我願意全心全意地跟隨祢。阿們
©2019 台灣主言會版權所有。歡迎使用,但請表明文章來源.
~~~~~~~~~~~~
7月5日 常年期第十三週星期五 瑪9:9-13
耶穌每到一個地方,都做著傳道、治病、驅魔的工作,祂不但醫治人的肉體,也治癒人的心靈。
福音記載耶穌經過稅關,看到一個名叫瑪竇的稅吏在稅關坐著,就召叫他:「跟隨我!」瑪竇就立即起來跟隨了耶穌,他很果斷的作出決定,因為放棄了税吏的工作,便沒有回頭路,不像其他曾是漁夫的門徒,可以重操故業。而且瑪竇立即坐而起行,表示他眞心悔改。
稅吏是為羅馬政府服務,向猶太人收稅,又因為他們不時濫收,所以稅吏在猶太社會中被人不恥,是公開的罪人。
耶穌從不避嫌,祂與所有人來往,包括法利塞人、稅吏和罪人。而且祂揀選一個聲名狼藉的人成為祂的門徒,一方面表示衪憐憫罪人,另一方面也表示祂歡迎所有人跟隨祂。祂召叫瑪竇後,很自然在瑪竇家中坐席,席上還有好些稅吏和罪人,法利塞人看到就對祂的門徒說:「你們的老師為什麼同稅吏和罪人一起進食呢?」因為法利塞人的作風,就是要從罪人中分別出來,不屑與罪人來往。
耶穌聽見就說:「不是健康的人需要醫生,而是有病的人。……我不是來召義人,而是來召罪人。」只有知道自己有病,承認自己有罪的人才會尋求醫治或寬赦。耶穌召叫被猶太社會視為罪人的稅吏瑪竇作祂的門徒,改寫了他的人生,使他由原來被人指責的畏縮中得以釋放,轉變為可以在眾人面前宣揚耶穌作為的人。
「你們去研究一下:『我喜歡仁愛勝過祭獻』是什麼意思......」法利塞人用自己的角度和標準去判斷誰是義人,誰是罪人,耶穌基督卻向我們展示祂的心胸如何寬大,祂接納一切人,和所有人做朋友,接納和自己不一樣的人,祂也願意我們跟祂學習。耶穌引用「我喜歡仁愛勝過祭獻」,旨在說明在天主的優先次序中,付出愛的憐憫,比墨守宗教上的祭獻更為重要。
透過這件事,耶穌教導我們,天主的恩寵願意臨到每一個身上,沒有一個人會因為本身的價值而被排斥。祂接納了瑪竇,也接納了你和我,即使在別人眼中我是如何一文不值,或者自我形象如何低落,不要害怕,耶穌都願意一一接納,愛著我們。讓我們來尋求耶穌的醫治吧!~ 靈風思道
~~~~~~~~~~~~
7月5日 為父亦為母的愛
浪子比喻中的父親也是母親。他跑向前迎接兒子,擁抱、親吻他;給他穿最好的衣服、戴上戒指、穿上鞋,又大開宴會。這都不是拘謹的大家長的典型作風,這些舉動流露出許多溫柔、呵護,與無我的寬恕,在此看出豐盈的父愛與母愛。
天父完全的愛包括、也超越了人間父母給予子女的愛。我們可以把天主擁抱的雙手想成父親母親的手:一隻手撫慰,另一隻手鼓勵、支持、賦予能力。我們也受召,成為想要回家之人的父親、母親。~盧雲神父
============
嗡 斯巴雅 嗡 巴威
啊啦伊亞加布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