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期第二十週 星期五 福音:瑪二二34-40    線上播放

34  法利塞人聽說耶穌使撒杜塞人閉口無言,就聚集在一起;
35  他們中有一個法學士試探他,發問說:
36  「師傅,法律中那條誡命是最大的?」
37  耶穌對他說:「『你應全心,全靈,全意,愛上主你的天主。』
38  這是最大也是第一條誡命。
39  第二條與此相似:你應當愛近人,如你自己。
40  全部法律和先知,都繫於這兩條誡命。」

釋義

猶太辣比隨著歷史發展,由梅瑟法律逐漸發展出248條應當做的、和365條禁止做的誡命。也因此在討論上出現新的問題:是否這些律法條目都一樣重要?或者是否其中有一條超越一切、最為重要?法利塞人向耶穌提出這問題來試探或考驗(測試)祂。

耶穌的答案非常清楚:愛天主在萬有之上並愛人如己。其實對法利塞人而言,原本也是十分清楚,只是隨著歷史的發展而逐漸失去這個意識而已。「最大的誡命」不僅僅是最大而已,而是根本地包含了所有誡命。沒有愛,沒有一條誡命能夠真正被實現;所有誡命都將是空洞的,除非由愛來滿全他們。「愛的誡命」同時包含愛天主以及愛近人。兩條誡命都存在於法律之中,只是彼此位置相隔甚遠,耶穌藉著自己的言語和行動把這二者整合為一。

~~~~~~~~~~~~

瑪 22:34-40

那時,當法利塞人聽見耶穌使撒杜塞人啞口無言後,他們就聚合起來。其中一個法學士用這個問題試探祂:「老師,法律中哪一條誡命是最大的?」

耶穌回答說:「『你當全心、全靈、全意愛天主,你的上主。』這是第一條,也是最重要的誡命。還有第二條與此相似:『你當愛你的近人如你自己。』全部的法律和先知書就在這兩條誡命裡。」

反省

法利塞人和法學士熟識法律和誡命,但他們提問的目的不是為求真理,而是為試探耶穌。面對試探,耶穌直接、坦白和簡單地表明,真理是愛天主,必須生活出來,表現在愛人上。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犯像法利塞人和法學士們這樣的毛病,即在學問和人格,知識和行動之間出現落差。我們明白道理,但並不一定能活得出來。身為教友,我們可能對聖經、教會法典和禮儀規定頗有研究,但並不一定是好基督徒。今天,讓我們聆聽福音並悔改,生活出福音的精神。

(「我靈讚頌主 iBreviarium」── 樂仁出版社供稿)

~~~~~~~~~~~~

8月23日 常年期第二十週星期五
盧德傳 1:1,3-6,14-16,22
聖詠 146[145]:5-6,7,8-9,9-10
瑪竇福音 22:34-40

為回應法學士的提問,耶穌引用他們所熟悉的古猶太人的信仰宣認:「以色列!你要聽……」(申6:4-5),並稱這為最大最重要的誡命。緊接著又加上一條「愛人如己」作補充。我們常說「愛天主」,卻忽略我們「被天主所愛」的事實。後者是前者的基礎。如果沒有深刻的被愛經驗,說「愛天主」就會比較空洞,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面。愛天主的動力是因為我們首先體驗到自己被天主所愛。同時,「愛人如己」是「愛天主」的具體表現。如果我真的愛天主,我也愛天主所愛的人,因為那愛我的天主也正愛著他們,我沒有理由不愛天主所愛著的每一個人。盧德的故事是一個「愛人如己」的例證。身為外邦女子,年輕的盧德完全可以選擇不顧年老的婆母,跟著嫂子回到父家。她設身處地為婆母的未來著想,選擇了納敖米和她的民族及她的神。隨著故事的發展,盧德陪伴婆母回到白冷,迎來了收割的季節,這意味著新生命的開始。因著對婆母的愛,盧德不但為自己贏得了新的希望,也參予了基督降生成人的救贖工程。

主,求賜我愛與被愛的能力。~和平月刊

~~~~~~~~~~~~

集禱經

天主,你為愛你的人,準備了奇妙的真福;求你以愛情灌溉我們的心,使我們愛你在萬有之上,以獲得遠超過我們所渴望的恩許。因你的聖子、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他和你及聖神,是唯一天主,永生永王。亞孟。

讀經一(納敖米同摩阿布女子盧德來到了白冷。)恭讀盧德傳 1:1,3-6,14-16,22

當民長執政時代,國內發生了饑荒。有個名叫厄里默肋客的人帶了他的妻子納敖米和兩個兒子,從猶大白冷到摩阿布鄉間去僑居。後來厄里默肋客死了,留下了妻子和她的兩個兒子。他們都娶了摩阿布女子為妻:一個名叫敖爾帕,一個名叫盧德;他們在那裏大約住了十年。納敖米的兒子瑪赫隆和基肋雍二人也相繼去世,只剩下了納敖米,沒有兒子,也沒有丈夫。於是她便與她的兩個兒媳打算從摩阿布鄉間起程回家,因為她在摩阿布鄉間聽說天主垂顧了他的百姓,賜給了他們食糧。敖爾帕吻了自己的婆婆,便回自己的家鄉去了;盧德對婆母仍依依不舍。納敖米向她說:「看,你的嫂子已回她民族和她的神那裏去了,你也跟你的嫂子回去吧!」盧德答說:「請你別逼我離開你,而不跟你去。你到那裏去,我也到那裏去;你住在那裏,我也住在那裏!你的民族,就是我的民族;你的天主,就是我的天主。」納敖米同她的兒媳摩阿布女子盧德回到猶大,是從摩阿布鄉間回來的。她們來到白冷,正是開始收大麥的時候。──上主的話。

~~~~~~~~~~~~

8月23日聖人 聖斐理貝尼諦(St. Philip Benizi) 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2146673642109332&id=100003001511256

聖斐理貝尼諦於一二三三年八月十五日聖母升天瞻禮出生,原籍意大利佛羅倫斯,自幼熱心敬主,先後在巴黎和帕雕亞攻讀醫學。十九歲時,考取醫學博士、哲學博士學位。

斐理伯在佛羅倫斯執行醫生業務,同時潛心研究聖經和教父的著作。他常在斐沙聖堂的苦像前,和聖母忠僕會(即撒未德會)小堂的聖母領報像前祈禱。

~~~~~~~~~~~~

忠心耿耿  8月23日(五)聖羅莎貞女 盧德傳一1,3-6,14-16,22 瑪廿二34-40

後來納敖米的丈夫厄里默肋客死了,留下了她和她的兩個兒子。 他們都娶了摩阿布女子為妻:一個名叫敖爾帕,一個名叫盧德;他們在那裏大約住了十年。瑪赫隆和基肋雍二人也相繼去世,只剩下了那婦人,沒有兒子,也沒有丈夫。 

於是她便與她的兩個兒媳打算從摩阿布鄉間起程回家,因為她在摩阿布鄉間聽說天主垂顧了祂的百姓,賜給了他們食糧。…她們於是又放聲大哭。敖爾帕吻了自己的婆婆,便回自己的家鄉去了;盧德對婆母仍依依不捨。 

納敖米向她說:「看,妳的嫂子已回她民族和她的神那裏去了,妳也跟妳的嫂子回去罷!」  盧德答說:「請妳別逼我離開妳,而不跟妳去。妳到那裏去,我也要到那裏去;妳住在那裏,我也住在那裏;妳的民族,就是我的民族;妳的天主,就是我的天主。」…納敖米同她的兒媳摩阿布女子盧德回來了,是從摩阿布鄉間回來的。她們來到白冷,正是開始收大麥的時候。

釋經小幫手

這世界上還有盧德那麼忠誠的人嗎?別人都走了,都會到安全、舒適的範圍裡,但她一個人願意跟著婆婆傻傻說:「請妳別逼我離開妳,而不跟妳去。妳到那裏去,我也要到那裏去;妳住在那裏,我也住在那裏;妳的民族,就是我的民族;妳的天主,就是我的天主。」有什麼動力,是什麼樣的愛讓她那麼忠誠呢?其實,忠誠是稀有的品格,是天主自己的一個面貌。魚和魚之間必會忠誠,鳥兒也不會忠於一棵樹,但被訓練過的動物,特別是夠、馬對主人有某種特別的情感。看到這些動物的忠誠,人類會感動到流淚,希望自己也能分享這樣的愛情,不把利益優先,而是把對方的好處當成是自己的益處。能夠拿金錢幫助你的是常人,但能夠給你他的舞台,能信任、支持你,是千年難遇的恩人。在猶太的聖經裡,也就是基督宗教的舊約裡,保留了《盧德傳》就是珍惜這一位外方女性因為忠心耿耿,貢獻於整個救恩史的發展;她成了達味王的祖母,主耶穌基督的祖先。在你和我的生命中,曾經有一位「盧德」嗎?當別人都離開了我們,仍然有一位還是愛你,還是相信你,還是掏空自己讓你有新的機會嗎?或許你曾有福氣遇到這樣的恩人。無論如何,我們基督徒就是被這樣忠誠的天主愛著,掏空自己,甚至成了人一樣,甚至走上苦架上。祂不求我們做大事,只求我們也對祂忠誠。這樣的愛,千萬年難遇,卻發生在你的身上了。

種下種子

你對誰或對生命忠誠呢?

全心祈禱

主,祢的忠誠感動我,我也渴望把我自己全獻給祢。阿們。

©2019 台灣主言會版權所有。歡迎使用,但請表明文章來源.

~~~~~~~~~~~~

8月23日 常年期第二十週星期五 盧1:1, 3-6, 14-16, 22

「白冷」,在希伯來文有「麵包之家」的意思,麵包是指各樣的糧食,主要形容這城市的富庶。一個以生產糧食著稱的地區,現在竟然發生饑荒,難怪厄里默肋客帶同他的妻子納敖米和兩個兒子,由白冷遷到摩阿布鄉間定居。摩阿布是外邦城市,兩個兒子都娶了當地女子為妻。他們逃避饑荒原是為了保命,怎料去了摩阿布後,十年間三個男人先後客死他鄉,留下三個寡婦。究竟當年遷居摩阿布是否明智的決定?那些沒有遷移的人,留在白冷都得到天主的賜福,「因為納敖米在摩阿布鄉間聽說天主垂顧了他的百姓,賜給了他們食糧。」假如他們繼續留在白冷,結果會否不一樣?這種後果,讓人聯想到,如果我們離開天主的許諾,結果必定是十分可悲的。
人生難免遇到困難,但如果我們堅定地與天主同行,祂必定帶領我們走出黑暗,進入光明。納敖米願意離開摩阿布回到白冷,是她蒙福的第一步。我們的人生亦是如此,當我們離開自己的舊路,轉向天主為我們所預備的,也是我們蒙福的第一步。只要我們活在天主的光明中,按照天主的話去生活,祂便定會幫助我們逐步解決當前面對的困難。
納敖米打發兩個摩阿布媳婦回娘家再嫁人,畢竟她們還很年青,再出嫁是有機會的。「敖爾帕吻了自己的婆婆,便回自己的家鄉去了。」但是盧德對納敖米有親情,不捨得離開她。盧德堅持跟著納敖米,「請你別逼我離開你,而不跟你去。你到那裡去,我也到那裡去;你住在那裡,我也住在那裡!你的民族,就是我的民族;你的天主,就是我的天主。」,這樣表示她願意放棄自己的國家和所信奉的神明,接受以色列為她的國家、上主為她的天主。
盧德以死相隨的堅定信德,令人感動。很多時候,我們必須看見或聽見才願意相信,就像納敖米聽聞上主降福祂的百姓,才選擇啟程回家。但盧德的信德,是不管天主有沒有降福,她都要誓死相隨納敖米,因為她的動機不是要領受祝福,而是愛。愛推動著盧德,使她甘願放下自己,甚至連自己的生命都放下。
從盧德身上,我們也看到每個人願意將生命託付給天主時,表示他放棄原先的信仰,放下舊有的價值觀,只以耶穌基督的福音精神為生活準繩;他也放棄了物質的享樂,只以追求永生的福樂為目標。跟隨天主似乎要作出許多犧牲,但都是他甘心樂意的,因為他體會到主耶穌為他犧牲了自己的生命。~ 靈風思道

~~~~~~~~~~~~

8月23日   生命的素質 
我們很難承受早逝的痛苦。朋友七十、八十或九十歲過世,我們雖然深感哀痛,也非常想念他們,但還是會為他們的長壽心存感恩。如果一個少年、青年或事業正聲的人過世,我們會打從心底抱不平:“為什麼?為什麼這麼快?為什麼這麼年輕就……?太不公平了!” 
然而,生命的素質遠比歲月的長短更重要。耶穌早逝、聖方濟各早逝、小德蘭早逝、馬丁路德-金早逝。我們不知道自己能活多久,不過正因為不知道,所以每一天、每一周、每一年,都要活出生命的最大素質。~ 盧雲神父

============

 嗡 斯巴雅 嗡 巴威

 啊啦伊亞加布倫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福傳書店 的頭像
    福傳書店

    福傳書店 Evangelization Shalom

    福傳書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