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期第二十四週 星期三 執拗不信的人們 經文:路七31-35 線上播放
31 【那時候,耶穌對群眾說:】「我可把這一代的人比作什麼呢?他們相似什麼人呢?
32 他們相似坐在街上的兒童,彼此呼喚說:我們給你們吹笛,你們卻不跳舞;我們唱哀歌,你們卻不悲哭。
33 因為洗者若翰來了,他不吃餅,也不喝酒,你們便說:他附了魔。
34 人子來了,也吃也喝,你們又說:這是個貪吃嗜酒的人,是個稅吏和罪人的朋友。
35 但一切智慧之子,必彰顯智慧的正義。」
釋義
天國的記號原是對所有人開放的,凡願意看的人就能看見。若翰洗者宣講了補贖、悔改、與即將來臨的審判;而人子和稅吏與罪人同食共飲,並宣講天主愛的訊息。但是,二者都被「這一代的人」拒絕。路七29說:這個世代是「邪惡的」,因為他們要求神蹟和徵兆,但卻不準備悔改。耶穌這裡的控訴與指責,所針對的對象首先是法利塞人和經師們,他們輕視天主的旨意(七30),同時還阻擋人們接受耶穌的訊息。雖然如此,這世上仍然有些「智慧之子」(35),他們的新能夠瞭解天主的話。根據路十21這些人就是心地純潔的「小孩子」。
~~~~~~~~~~~~
9月18日 路 7:31-35
那時,耶穌對群眾說:「我該把這世代的人比作什麼?他們好像什麼呢?他們就像坐在街市上的一群孩子,彼此呼叫:『我們給你們吹結婚的調子,你們不跳舞。我們唱輓歌,你們又不痛哭!』
因為洗者若翰來了,不吃餅也不喝酒,你們便說:『他附了魔!』人子來了,又吃又喝,你們卻說:『看這個人!是個貪吃的酒鬼,稅吏和罪人的朋友!』但是智慧必因其子女證明自己的正義!」
反省
古語說:「欲加之罪何患無辭」,意思是如果要定別人的罪,不愁找不到罪名。這可悲的現象在社會上屢見不鮮,而耶穌和若翰的遭遇正是如此。二人都是聖賢,在人格和品行方面都是眾人的楷模,依舊難逃他人「定罪」。不過,耶穌和若翰仍然堅持正道,擇善固執,直至殉道。在人看來,他們的生命是齣悲劇,但在天主眼中,他們活出了真實的生命,雖死猶生。每個人都渴望活出真我,但世俗社會卻充滿阻力和障礙重重。我們唯有懇切地祈禱,勇於跟隨聖神的指引,才能結出正義的果實。
(「我靈讚頌主 iBreviarium」── 樂仁出版社供稿)
~~~~~~~~~~~~
集禱經
天主,你創造萬物,治理萬物;求你垂顧我們,使我們深切體驗你的慈愛,誠心誠意事奉你。因你的聖子、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他和你及聖神,是唯一天主,永生永王。亞孟。
讀經一(虔敬的奧跡是偉大的。)恭讀聖保祿宗徒致弟茂德前書 3:14-16
親愛的弟兄:在我寫信給你的時候,我希望快到你那裏去;假使我遲遲不到,你可以知道在天主的家中應當如何處事;這家就是永生天主的教會,真理的柱石和基礎。毫無疑問,這虔敬的奧跡是偉大的:就是基督以肉身出現,由聖神印證,顯現給天使,傳報給異民,獲世人信服,被接入光榮中。──上主的話。
~~~~~~~~~~~~
9月18日聖人 聖若瑟古白定(St. Joseph of Cupertino)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2192455774197785&id=100003001511256
一六O三年六月十七日,聖若瑟生於意大利的古白定小城,家道貧寒,幼時無機會入學讀書,一度學鞋匠,成績平平。
十七歲時,入某修會為輔理修士,在院內粗心大意,任何工作都不能勝任。八個月後,院方令他退出。
經過他母親的努力,若瑟入方濟各會為第三會會士。自該時起,他的性情完全改變。他對每一項職務都審慎處理。修院當局非常器重他的品性,決定將他訓練成一位司鐸。
若瑟正式入初學院,開始研究神學,他的學業進步得很遲緩。
一六二八年,若瑟晉升鐸品。自那時起,一連五年戒食麵包奶類,以克苦自己的身體。瞻禮六,吃些難以咽下的野草。封齋期內,除瞻禮五和主日外,不進任何食物。
若瑟自領受鐸品後,常有神魂超拔的景象。他也常常顯行神蹟,治癒病人。有一次,他看見一隻羔羊,頓時神魂超拔,默想純潔無玷的天主羔羊,身體逐漸飛升空中。
~~~~~~~~~~~~
拒絕他人 9月18日(三) 路加福音七31-35 弟前三14-16
耶穌對群眾說:「我可把這一代的人比作什麼呢?他們相似什麼人呢?
他們相似坐在街上的兒童,彼此呼喚說:我們給你們吹笛,你們卻不跳舞;我們唱哀歌,你們卻不悲哭。
因為洗者若翰來了,他不吃餅,也不喝酒,你們便說:他附了魔。
人子來了,也吃也喝,你們又說:這是個貪吃嗜酒的人,是個稅吏和罪人的朋友。 但一切智慧之子,必彰顯智慧的正義。」
釋經小幫手
有人說耶穌是貪吃酗酒的人。若是你,你會怎麼做呢?會難過因為自己的善意沒有被理解?會停止與稅務員吃飯嗎?會討好那些批評你的人嗎?主耶穌怎麼做呢?聽到了群眾對祂種種的評論,祂還是選擇包容,選擇寬恕,選擇愛,雖然祂拒絕了他們的判斷和想法。是的,要愛他人一定要有內心的自由,不希望討好他們,反而能在天主面前做出良心無愧的選擇。主耶穌把評價祂的人形容成「坐在街上的兒童,彼此呼喚說:我們給你們吹笛,你們卻不跳舞…」。他們只要耶穌滿足他們千變萬化的需求。其實,根本對耶穌沒有很大的興趣。在你的生活中,是否有這樣的人呢?求你借錢、叫你幫忙做這個、那個……有時,教會團體裡的人就是這樣,因為大家都認為我們是好人,所以難免被人請求。但問題是,成了跑腿小弟,成了老好人、受氣鬼,自己的內心也會很委屈,到最後,服務也成了負擔。主耶穌渴望我們有內心的自由,不必討好其他人,只願討好天父一位。要克服的是自己好面子的性格,認為拒絕就是得罪他人,害怕關係疏遠,害怕一旦拒絕就會被打上無能的烙印。這些內心的不自由,就是因為希望討好別人,希望證明自己。懂得以愛取捨的人才能活出天父孩子的自由;在拒絕別人時,想到對方的感受,學會幽默、溫和地拒絕。相信聖神在每人身上的工作,他不會因你拒絕而崩潰,或許你的坦承會讓他希望得到你那樣的內在自由。
種下種子
你曾經有苦了自己,又滿足不了別人的經驗嗎?
全心祈禱
主,求讓我把父成為我心中的第一位,學會袮內在的自由。
©2019 台灣主言會版權所有。歡迎使用,但請表明文章來源.
~~~~~~~~~~~~
9月18日 常年期第廿四週星期三 路7:31-35
今天是一個荒謬的世代,向世人宣告悔改的信息,人們不悔改;向世人宣告天主的救恩,人們也不接受。簡單來說,是無動於衷。
在耶穌的時代也是如此,為此祂用兒童的一些遊戲來作比喻。兒童喜歡在街上模仿成人,玩「結婚遊戲」:「我們給你們吹笛,你們卻不跳舞」;兒童又去玩「殯葬遊戲」:「我們唱哀歌,你們卻不悲哭」。
比喻的意思,是指若翰洗者來自曠野,過著刻苦的生活,法利塞人和經師以他不吃餅、不喝酒,批評他行為怪異,說他「附了魔」而拒絕他;另一方面,他們看見耶穌又吃又喝,就說祂「是個貪吃嗜酒的人,是稅史和罪人的朋友」。雖然,耶穌的作風跟若翰洗者迴異,同樣遭到法利塞人和經師的非議和拒絕。
當時的百姓和稅吏被人輕視,卻願意聆聽若翰的宣講,悔改、受洗;相反,法利塞人和經師這些宗教領袖雖然熟悉法律、教導法律,卻遠離智慧。為此,耶穌得出結論:「但一切智慧之子,必彰顯智慧的正義。」天主的智慧,並非藉著法利塞人和經師而彰顯,而是透過祂的子女,即一般平民百姓、稅吏和罪人,這些毫不起眼的人。他們都願意聽從、跟隨耶穌,生命都得到轉變。
各位弟兄姊妹,我們要戒避法利塞人和經師們那種自以為是的心態,他們以為自己對天主的話很了解,因此拒絕若翰洗者和耶穌的教導。他們經常批評別人,尤其是對若翰和耶穌的評論,反映出他們已被自高自大、自以為義的驕傲心態所支配,因而錯失了很多寶貴的東西,包括:天主的救恩。有云:眼光決了視野和方向,眼光也決定了未來和選擇,願我們打開眼光和心懷,接受耶穌的教導,讓祂的話影響我們的生命。~ 靈風思道
~~~~~~~~~~~~
9月18日 活在醒寤中
出於天主的,我們要以寬廣、忠心的態度面對。除非我們常常保持醒寤,否則,在這末世就沒有盼望與喜樂的生活。我們要謹慎,因為如伯多祿宗徒所說:“你們的仇敵魔鬼正像咆哮的獅子在潛巡着,搜索可供吞食的人”(伯前5:8)。所以耶穌說:“你們要小心!怕因了放蕩醉酒和顧慮生活,你們的心昏沉下去……你們要醒寤,常常祈禱,好使你們有力逃避這一切要來的事,而得站立於人子面前。”(路21:34-36)活在耶穌的神里也就是要如此行。~ 盧雲神父
============
嗡 斯巴雅 嗡 巴威
啊啦伊亞加布倫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