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常年期二十四週 9月21日 聖瑪竇 福音:瑪九9-13 

9  耶穌從那裡前行,看見一個人在稅關那裡坐著,名叫瑪竇,對他說:「跟隨我!」他就起來跟隨了耶穌。
10  當耶穌在屋裡坐席時,有許多稅吏和罪人也來同耶穌和他的門徒一起坐席。
11  法利塞人看見,就對他的門徒說:「你們的老師為什麼同稅吏和罪人一起進食呢?」
12  耶穌聽見了,就說:「不是健康的人需要醫生,而是有病的人。
13  你們去研究一下:『我喜歡仁愛勝過祭獻』是什麼意思;我不是來召義人,而是來召罪人。」

釋義 

耶穌召叫人跟隨祂,成為門徒。祂所召叫的人,並不僅是虔誠的或身份地位高的人,祂也召叫稅吏瑪竇,並和其他稅吏與罪人同食共飲。這樣的行為讓忠於法律的法利塞人極為憎惡而憤怒。耶穌以三個對立的句子來說明自己的行為才是真正合乎義德的:健康的人和病人、義人和罪人、仁愛和祭獻。耶穌是醫師,來到世上為了治癒病人;祂是救主,來到世上為了拯救罪人。這兩個解釋直接引用了谷二17的內容。此外,瑪竇所敘述的耶穌還特別指引法利塞人注意歐瑟亞先知的話:愛與仁慈比滿全法律文字更為重要。耶穌藉著行動和言語以極大的權威解釋並實現天主的旨意。

~~~~~~~~~~~~

9月21日  聖言反省 瑪 9:9-13
那時,耶穌往前走,看見一個名叫瑪竇的稅吏坐在收稅的關卡上,便對他說:「跟隨我!」
瑪竇就站起來,跟隨了耶穌。
耶穌在瑪竇家裡坐席,很多稅吏和罪人也來到,和耶穌及門徒們一起吃飯。法利塞人看見了,就對祂的門徒們說:「你們的老師為什麼同稅吏和罪人一起吃飯呢?」
耶穌聽見這話,便說:「健康的人不需要醫生,有病的人才需要。你們去學習一下『我要的是仁慈,不是祭獻』,這句話有什麼意思。因為我來不是要召叫義人,而是要召叫罪人。」

反省
耶穌因為和稅吏、罪人和麻瘋病人交往而被經師和法利塞人指責不守梅瑟法律。然而,祂明瞭人心對救恩的渴望,因而沒有停止接近「有問題的人」。方濟各教宗於2016發佈《愛的喜樂》勸諭後也引發反對和爭議。一些忠實於教會立場的人認為,如果教會容許離婚和再婚者經過一段時間悔改、治癒和準備期後再次領受聖體聖事,那是為離婚和再婚開路。教宗對此表示,聖體聖事雖是聖事的圓滿,但不是給十全十美者的獎勵,而是給病人的良藥。這不就是耶穌親近罪人的態度和精神嗎?我也有此胸襟嗎?
(「我靈讚頌主 iBreviarium」── 樂仁出版社供稿)

~~~~~~~~~~~~

集禱經

天主,你仁慈地揀選了聖瑪竇,使他由稅吏而成為宗徒;求你幫助我們藉他的教導及代禱,忠誠地跟隨基督,一心孝愛你、事奉你。因你的聖子、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他和你及聖神,是唯一天主,永生永王。亞孟。

讀經一(基督賜與一些人作宗徒,一些人作福音的傳播者。)恭讀聖保祿宗徒致厄弗所人書 4:1-7,11-13

弟兄們:我這在主內為囚犯的懇求你們,行動務要與你們所受的寵召相稱,凡事要謙遜、溫和、忍耐,在愛德中彼此擔待,盡力以和平的聯繫,保持心神的合一,因為只有一個身體和一個聖神,正如你們蒙召,同有一個希望一樣。只有一個主,一個信德,一個洗禮;只有一個天主和眾人之父,他超越眾人,貫通眾人,且在眾人之內。但我們各人所領受的恩寵,卻是按照基督賜恩的尺度。就是他賜與這些人作宗徒,那些人作先知,有的作傳福音者,有的作司牧和教師,為服務聖徒,使之各盡其職;為建樹基督的身體,直到我們眾人都達到對於天主子,有一致的信仰和認識,成為成年人,達到基督圓滿年齡的程度。

──上主的話。

~~~~~~~~~~~~

9月21日聖人 聖瑪竇(St. Matthew)宗徒、聖史 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2197815273661835&id=100003001511256

聖瑪竇亦名肋未,聖馬爾谷稱他為「亞爾斐的兒子」。肋未大概是他原來的名字,後來追隨耶穌,改了瑪竇的名字。瑪竇的父親亞爾斐,和次雅各伯的父親(按次雅各伯的父親也叫亞爾斐)不是同一人。

瑪竇是加里肋亞人,是稅吏。稅吏代羅馬人徵收捐稅,是猶太人非常鄙視的一種職業。

耶穌召瑪竇為徒的經過情形,瑪竇自己在福音經上記述如下:「耶穌從那裡經過,看見一個人在關卡坐著,名叫瑪竇,就對他說:「來,跟隨我!」他就起來跟隨了耶穌。當耶穌在屋裡坐席時,有許多稅吏和罪人,也來同耶穌和祂的門徒一起坐席。法利塞人看見了,就對耶穌的門徒說:「你們的老師為甚麼同稅吏和罪人一起進食呢?」耶穌聽見了,就說:「需要醫生的,不是健康的人,而是有病的人。你們去研究一下:我喜歡仁愛勝過祭獻是甚麼意思。因為我不是來召義人,而是來召罪人。」瑪竇被召,是耶穌公開傳教第二年的事。

應注意的是:其他聖史列十二宗徒的名單時,將多默放在瑪竇後面。瑪竇聖史自己開列的那張十二宗徒名單,將自己的名字放在多默後面。而且在瑪竇的名字前,加上「稅吏」二字。

瑪竇宗徒的福音經是用阿刺美文字寫的,那是當時猶太人通用的語言。

瑪竇在猶太地方宣揚福音,後往東方傳教,殉道致命;致命的地點,有人說波斯,又有人說埃塞俄比亞。他的遺骸現葬在那不勒斯城東南的索勒諾。

~~~~~~~~~~~~

罪人和聖人  9月21日(六)聖史瑪竇宗徒 瑪竇福音九9-13 弗四1-7,11-13

那時候,耶穌從那裏前行,看見一個人在稅關那裏坐著,名叫瑪竇,對他說:「跟隨我!」他就起來跟隨了耶穌。

當耶穌在屋裏坐席時,有許多稅吏和罪人也來同耶穌和祂的門徒一起坐席。

法利賽人看見,就對祂的門徒說:」你們的老師為什麼同稅吏和罪人一起進食呢﹖」

耶穌聽見了,就說:「不是健康的人需要醫生,而是有病的人。 你們去研究一下:『我喜歡仁愛勝過祭獻』是什麼意思; 我不是來召義人,而是來召罪人。 」

釋經小幫手

我們常誤以為只有聖人才能跟隨耶穌,所以不少教友會給主教、神父、修女戴上「聖人」的標籤。這樣的作法容易造成教會團體的分裂;一看到神父的行為不合教友自以為「聖人」該有的模式,教友就對神父、對信仰、甚至對天主感到失望,有些還會因為批評他而傳播謠言,讓自己墮落在黑暗中。給人貼上不實際的「聖人」標籤不但是讓人活在謊言裡,也更是傷害了團體在主內的彼此接納和在真理中的成長。今天,我們紀念聖瑪竇,但福音很清楚紀錄他是稅吏,是當時社會的公開的罪人。然而,主耶穌揀選了他,為了要給歷代和今天的基督徒知道,我們都是罪人,也都被召成聖人。瑪竇並不是比別人好,也不是因為他做了什麼功勞而被召去跟隨主。我們也不是特別優秀的人,神父和修女也不是什麼聖人。我們的「好」在於曾經回應了主耶穌對我們的召喚,而只要每天繼續謙虛,接納自己的軟弱而回應主,你和我才能「成聖」。無論是神職人員或教友,我們都要走在成聖的道路上。你有特別欣賞某位神父或修女或主教嗎?那請因為愛他們而為他們祈禱,因為他們也是凡人,同時需要鼓勵,也需要被教友們寬恕。請不要因為他們是神職人員而特別供奉他們如神,這樣對他們和我們都不健康。讓我們牢記,耶穌來是為召喚罪人,我們人人都是軟弱的罪人,但卻是耶穌召喚的罪人、耶穌疼愛的罪人。深信這一點,便會促進我們走上真理之道,成聖之路。

種下種子

以愛接納自己的優點和缺點,能讓人成為憐憫人的人。

全心祈禱

主,讓我用真理滋養的愛去愛教會團體的每一人。阿門。

©2019 台灣主言會版權所有。歡迎使用,但請表明文章來源.

~~~~~~~~~~~~

9月21日 聖瑪竇 (宗徒、聖史)(慶日) 瑪9:9-13

從人性來說,我們只會跟志同道合的人成為朋友,將朋友分成不同類別:酒肉朋友、點頭之交、泛泛之交、知己。跟自己不搭調的,盡量保持距離,有云:「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
耶穌的偉大,在於祂願意跟不同的人士交往,由法利塞人、經師,到稅吏和罪人,祂都毫不避嫌跟他們接觸。現在,祂甚至召叫一個受人鄙視的稅吏做門徒,並且和其他稅吏與罪人一起吃飯。耶穌此舉向我們顯示出天主的恩寵臨於每個人身上,沒有一個人會因為他的背景或出身而受到排斥。天主的救恩是為所有人,因此耶穌用行動打破了人與人之間的框框,祂身體力行告訴我們,在天主內我們都是一家人,不再區分猶太人或外邦人,為奴的或自主的。
對法利塞人來說,出身稅吏的瑪竇永遠都是罪人,有如印度的種姓制度決定了一個人一生的命運。因為法利塞人非常注重舊約裡「潔淨」和「不潔淨」的觀念,對他們來說,接觸罪人如同玷污了自己。相反,耶穌看到瑪竇時,福音說:「看見一個人在稅關那裏坐著」,祂把瑪竇視為一個人看待,不像別人用鄙視的眼光看他。因此,耶穌看瑪竇時,讓他覺得被尊重,被接納。
「跟隨我!」耶穌召叫瑪竇跟隨祂,改變了他的生命,他從被人指責的畏縮中得到釋放,成為宣揚天國喜訊的使徒。從今以後,沒有人可以再定瑪竇的罪,因為瑪竇已獲得天主的寬赦。
今天,或許我們都渴望得到釋放,獲得真正的自由,你願意來到耶穌面前,接受祂的醫治嗎?~ 靈風思道

~~~~~~~~~~~~

9月21日 默想
當耶穌說:“天地要過去,但耶穌的話卻不會過去”(路21:33),祂展現給我們一條直往永生的路。耶穌的話有能力更新我們的心思意念,領我們進入天主的國。祂說:“我對你們說的話是精神,也是生命”(若6:63)。
藉着默想,我們可以讓耶穌的話自頭腦落實在心上,在那里為聖神准備一處居所。無論做什么、無論在哪里,都要貼近耶穌的話,祂的話就是永生。~ 盧雲神父

============

 嗡 斯巴雅 嗡 巴威

 啊啦伊亞加布倫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福傳書店 的頭像
    福傳書店

    福傳書店 Evangelization Shalom

    福傳書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