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聖言反省 常年期第十三週 聖伯多祿及聖保祿宗徒慶日(紅) 每日讀經 視頻 https://youtu.be/IZDqHgDvGVg
6月29日 星期一 五月初九

讀經一:亞二6-10、13-16

6  上主這樣說:「為了以色列再三再四犯罪,我不收回成命,因為他們為了銀錢出賣義人;為一雙鞋,出賣無辜的人。
7  他們把窮人的頭踏在塵土裡,侵奪卑微人的權利;兒子與父親走近同一少女,以致褻瀆了我的聖名;
8  他們靠近每個祭壇,躺在抵押者的衣服上,在他們的神廟內喝剝削來的酒。
9  是我由你們面前消滅了阿摩黎人,他們雖高大似香柏,堅固如橡樹,但我仍從樹上摘去了果實,由樹下拔出了根子。
10  是我由埃及國領你們上來,四十年之久引你們經過曠野,使你們佔領了阿摩黎人的國土。
13  看,我要使你們腳下的地搖蕩,好像滿載禾捆的車搖蕩一樣,
14  以致疾行者無法逃遁,強有力者無法施展,武士救不了自己,
15  弓手不能屹立,捷足者不能逃脫,騎馬者不能自救。
16  在那一天,武士中最勇敢的,也僅能赤身逃走」──上主的斷語。

釋義

《亞毛斯先知書》是十二小先知書中最早的作品,基本上所有內容都出自先知本身。亞毛斯先知生活在主前第八世紀,出身南國猶大,但卻必須以先知身份出現於當時生活在平安和富裕之中的北國以色列,宣告天主的審判將要降臨在他們身上。

亞二6-16是一個針對以色列的恐嚇言論。首先6-8節是嚴厲的譴責,亞毛斯如同過去的厄里亞一樣,譴責以色列國宗教與社會惡劣弊病。經濟上的弱勢者遭受上層社會不公義的剝削與壓迫,所有宗教活動都是虛假的戲劇而已。最後13-16節是天主的嚴厲降災的警告,在此之前的9-12節中,天主提醒所有人民,他們現在享有的一切 ── 自由、土地、財富──  都來自天主的恩典。天主賞賜這個民族比其他民族更多,因此天主向他們要求的也更多。

詠 34上主救我脫離了一切恐懼 。

你跟隨我吧!

福音:瑪八18-22 線上播放

18  【那時候】耶穌看見許多群眾圍著自己,就吩咐往對岸去。
19  有一位經師前來,對他說:「師傅,你不論往那裡去,我要跟隨你。」
20  耶穌給他說:「狐狸有穴,天上的飛鳥有巢,但是人子卻沒有枕頭的地方。」
21  門徒中有一個對他說:「主,請許我先去埋葬我的父親。」
22  耶穌對他說:「你跟隨我罷!任憑死人去埋葬他們的死人!」

釋義

大批群眾圍繞耶穌,其中兩人來到耶穌面前,一個是經師,另一個是門徒中的一個。他們稱呼耶穌為「師傅」或「主」,並且願意跟隨祂。他們是否知道,跟隨耶穌到底是什麼意思?沒有人事先知道,必須在跟隨的路上慢慢體驗並領悟其中的真正意義。人子一直走在路上,朝向「對岸」(18),門徒必須同樣為此而準備好自己。幾乎每個人都追求財產、家庭、可以安穩休息的溫暖巢窩;但是當天主的真理在人的生命中展開時,這一切都毫不重要。耶穌並不是禁慾主義者,為了放棄而要求人們放棄一切,而是為了天國的緣故。誰若願意加入祂的使命,必須成為完全自由的,願意供耶穌任意差遣的人。

~~~~~~~~~~~~

讀經:

宗徒大事錄 12:1-11
在那個時期,黑落德王已下手磨難教會中的一些人,用劍殺了若望的哥哥雅各伯。
他一看到猶太人喜歡,便命人連伯多祿也加以拘捕,時正值無酵節日;把他拿住以後,就押在監獄中,交由四班兵士——每班四人——看守,願意在逾越節後,給百姓提出來。伯多祿就被看管在監獄中,而教會懇切為他向天主祈禱。及至黑落德將要提他出來的時候,那一夜伯多祿被兩道鎖鏈縛著,睡在兩個士兵中,門前還有衛兵把守監獄。忽然,主的一位天使顯現,有一道光,照亮了房間,天使拍著伯多祿的肋旁,喚醒他說:「快快起來!」鎖鏈遂從他手上落下來。天使向他說:「束上腰,穿上你的鞋!」他都照辦了。天使吩咐他說:「披上你的外氅,跟我來吧!」他就出來跟著走,還不知道天使所行的是實在的事,只想是見了異象。他們經過第一道崗,又第二道,來到通到城的鐵門前,鐵門就自動地給他們開了;他們便出去,往前走了一條街,忽然天使離開他,不見了。伯多祿這才清醒過來,說:「現今我實在知道主派了他的天使來,救我脫免黑落德的手和猶太人民所希望的事。」

聖詠34:2-3,4-5,6-7,8-9謝主保佑之恩
02. 我必要時時讚美上主,對他的讚頌常在我口;
03. 願我的心靈因上主而自豪,願謙卑的人聽到也都喜躍。
04. 請你們同我一起讚揚上主,讓我們齊聲頌揚他的名字。
05. 我尋求了上主,他聽了我的祈求:由我受的一切驚惶中,將我救出。
06. 你們瞻仰他,要喜形於色,你們的面容,絕不曾羞愧。
07. 卑微的人一呼號,上主立即俯允,並且救拔他脫離一切的苦辛。
08. 在那敬畏上主的人四周,有上主的天使紮營護守。
09. 請你們體驗,請你們觀看;上主是何等的和藹慈善!投奔他的必獲真福永歡。

聖保祿宗徒致弟茂德後書 4:6-8,16-18
親愛的弟兄:因為我已被奠祭,我離世的時期已經近了。這場好仗,我已打完;這場賽跑,我已跑到終點;這信仰,我已保持了。從今以後,正義的冠冕已為我預備下了,就是主,正義的審判者,到那一日必要賞給我的;不但賞給我,而且也賞給一切愛慕他顯現的人。
在我初次過堂時,沒有人在我身旁,眾人都離棄了我,願天主不歸罪於他們!但是主卻在我左右,堅固了我,使福音的宣講藉著我而完成,使一切外邦人都能聽見;我也從獅子口中被救了出來。主要救我脫離各種凶惡的事,也要使我安全地進入他天上的國。願光榮歸於他,於無窮世之世!亞孟。

聖瑪竇福音 16:13-19
那時候,耶穌來到了斐理伯的凱撒勒雅境內,就問門徒說:「人們說人子是誰?」他們說:「有人說是洗者若翰;有人說是厄里亞;也有人說是耶肋米亞,或先知中的一位。」耶穌對他們說:「你們說我是誰?」西滿伯多祿回答說:「你是默西亞,永生天主之子。」耶穌回答他說:「約納的兒子西滿,你是有福的,因為不是肉和血啟示了你,而是我在天之父。我再給你說:你是伯多祿(磐石),在這磐石上,我要建立我的教會,陰間的門決不能戰勝她。我要將天國的鑰匙交給你:凡你在地上所束縛的,在天上也要被束縛;凡你在地上所釋放的,在天上也要被釋放。」

63778

~~~~~~~~~~~~

6月29日聖人 聖伯多祿 (St. Peter Apostle) 宗徒 https://www.facebook.com/BonfireWorld/posts/2792924344263658
聖伯多祿原名西滿,伯多祿是吾主耶穌親自給他起的名字,阿剌美文叫「刻法」,譯成希臘文叫伯多祿,他是耶穌十二位宗徒中最傑出最重要的一位,是宗徒之長、教會的最高首領、具有最大的權威。他生於貝特賽達,(若1:42)和他的兄弟安德肋,以捕魚為生(若1:44路5:10),傳說他是沒有文化的鄉民,貧窮的漁夫,是不甚切實的,因為,由聖經上種種的暗示,我們知道他們二人出於小康之家,有自己的捕魚工作,並很可能在加里肋亞湖邊設有自己的魚店。弟兄二人又是熱心宗教的人,故此曾離鄉背井南下猶大聽洗者若翰的宣講(若1:25—42)。他的父親名叫約納(瑪16:17),亦名若望(若1:42)。伯多祿結過婚,並同他的岳母住在葛法翁(瑪8:14谷1:29路4:28)。但是由福音及格前9:5之記載,我們不能斷定,當耶穌召叫他時,是否他的妻子仍然健在。
《福音》及《宗徒大事錄》關於伯多祿生平的記載竟達一百六十一次之多,遠遠超過其他任何宗徒,我們只可在此作一綜合的報道。耶穌第一次見伯多祿時,就給了他一個名號叫「刻法」(磐石)(若1:42),從最初就同若望和雅各伯成了耶穌的三位愛徒中的一位,成了耶穌的全能光榮及受辱的見證人(路8:51瑪17:1谷9:2路9:28瑪26:37谷14:33)。但是,在他生平中最大的轉機應是在某一次當耶穌由伯多祿的魚船上向群眾講完道理之後,叫他下網捕魚。伯多祿雖然已徒然無獲地工作了一夜,但仍照耶穌的話投下網去。哪知,竟然捕得了滿網的大魚,不得不招呼捕魚的同伴,載伯德的兩個兒子若望及雅各伯,前來幫忙。伯多祿見此聖跡驚慌失措地跪下說:「主,請你離開我,因為我是罪人。」耶穌卻對他說:「不要害怕,從今以後你要作捕人的漁夫」。果然,伯多祿捨棄了一切,跟隨了耶穌(路5:4—11)。
在耶穌顯示了五餅二魚的奇跡之後,百姓有意強迫耶穌作他們的君王,耶穌先打發宗徒們上船過海(加里肋亞湖),暫時躲避一下風頭,正當半夜,宗徒們在海中行船時,耶穌顯現給他們。宗徒們驚魂稍定之後,認出可能是耶穌時,伯多祿要求在水面上行走,到耶穌所站的地方去。耶穌說:「來吧!」他果然毫不猶疑下船在水面上大步行走,但走不多遠見水勢很凶,開始驚怕起來,同時開始下滑並大喊:「主,救我吧!」耶穌將他拉起,責斥他缺乏信心(瑪14:22-31),但他果敢的性格可見一般。
百姓和門徒在聽到耶穌講論聖體聖事的道理之後,心中不服,滿口怨言,各自東走西散離耶穌而他去。此時耶穌問宗徒們:「難道你們也願意走嗎?」伯多祿挺身而出代言答道:「主!惟你有永生的話,我們去投奔誰呢?我們相信而且知道你是天主的聖者。」(若6:60-69)由此我們可以斷定伯多祿是心直口快的一位坦白人。此事發生後不久,在斐理伯的凱撒勒雅境內,伯多祿又一次表示了他直爽的性格,代表其他門徒承認耶穌是「默西亞,永生天主子」(瑪16:16-19),也就是在這個機會上,耶穌見時機已成熟,乃鄭重地將教會首長的權位預許給他:「約納的兒子西滿……你是伯多祿(磐石),在這磐石上,我要建立我的教會,陰間的門決不能戰勝她,我要將天國的鑰匙交給你:凡你在地上所束縛的,在天上也要束縛;凡你在地上所釋放的,在天上也要釋放。」(瑪16:17-19)
最後晚餐中,耶穌首先要給伯多祿洗腳時,伯多祿基於對耶穌的尊敬心情,耿直地說:「不,你永不可給我洗腳!」可是在聽到主的反駁之後,卻又本著其原來的爽朗性格心直口快地、甚至頗富幽默感地說:「主!不但我的腳,而且連手帶頭,都給我洗吧!」(若13:4-10)緊接著耶穌預言了伯多祿在當夜要三次否認自己。伯多祿聞言竟誇下海口說:「即使我該同你一齊死,我也決不會不認你。」以表示對耶穌肝腦塗地,忠誠赤裸之心。雖然未免太冒失了,可是他也的確盡了他的匹夫之勇,來向耶穌表示他的忠貞之志,當夜他就手執利劍,奮不顧身,衝向那一批來逮捕耶穌的士兵及大司祭的僕人,一劍將僕人瑪耳曷的右耳削了去,而受到耶穌的責斥(瑪26:51-54路22:50-52若18:10-11)。因為這與耶穌的教訓是完全不合的,此時伯多祿非但冒失,而竟有些是莽撞了。但無疑的,他的心地是正直的,是完全出於對耶穌的忠誠及愛護,至此伯多祿的確茫然不知所措,又見耶穌已垂手就捕,乃實行了走為上策之計,但逃不多遠,又覺心有不甘,對耶穌忠貞的諾言,應有所交代,乃轉過身來「遠遠跟著耶穌」(瑪26:58等)。
經過若望的人事關係得以進入大司祭的庭院。在近處觀看耶穌案件的結局,就在這裡三次被人追問是否是耶穌的弟子,伯多祿竟三次否認,且強調自己與耶穌毫無關聯,耶穌轉臉看了他一眼,這時伯多祿才如大夢初醒,於是跑到庭院之外,淒慘地痛哭起來(瑪26:69-75若18:15-18等)。
耶穌復活後第一個獲得顯現的宗徒就是伯多祿(路24:34),聽耶穌的指示率領其他宗徒北上加里肋亞,重操捕魚的業務。某日早晨,天色仍在朦朧之際,耶穌站在湖邊(加里肋亞湖),立即被若望認出,伯多祿又是滿腔熱火,迫不及待地跳下水去,遊至岸上問候耶穌。就在這天早上,耶穌三次問伯多祿是否愛自己(主耶穌),伯多祿鑒於以前背主的大錯,心中已有所警惕,再不敢逞強,只謙虛地三次應答:「主,是的,你知道我愛你。」耶穌見時機已成熟,伯多祿的心裡已作好了準備,於是耶穌將以前預許給他的教會中最高職權,正式的委托給他。(若21)
耶穌升天後,伯多祿處處處於領導的地位。《宗徒大事錄》的宗徒名單中,伯多祿顯佔首位。「他們進了城,上了樓上的大廳,在那裡居住。那便是:伯多祿……他們一心一德,同幾位婦女,耶穌的母親瑪利亞,一同專心祈禱。」
叛徒茹達斯畏罪自殺,宗徒僅剩十一人,理應公推一人補充。這項建議,由伯多祿提出。
聖神降臨瞻禮,宗徒們都充滿了聖神,並且按照聖神所賞給他們的能力,說起外國的言語來。眾人見了,都很驚奇。伯多祿首先向眾人大聲宣講:「……納匝肋的耶穌,是天主用神蹟、奇事和徵兆向你們推薦的那一位;這些奇事就是天主通過他在你們中間展現的。」眾人聽了伯多祿的話,很受感動,就對伯多祿和其他宗徒說:「兄長們,我們應該做甚麼呢?」伯多祿回答他們說:「你們應該悔改,你們應該以耶穌基督的聖名接受贖罪的洗禮。」聽他的話領受洗禮的人,在那一天,就達到三千名。
聖教會第一個神蹟,聖經上記載的,也是伯多祿顯行的。那一天,伯多祿和若望上聖殿去做第九時辰的祈禱。有一個天生的跛子,每天被人抬來放在聖殿的「華門」旁邊,向進聖殿的人乞討,這個人看見伯多祿和若望要進聖殿,就向他們乞討。於是伯多祿和若望注視他,向他說:「你好好看著我們。」那個人就注意地看他們,希望從他們處得到甚麼。伯多祿對他說:「金子銀子我都沒有,但我要把我有的給你。因納匝肋人耶穌基督的名,你起來行走吧!」於是他提著那人的右手,拉他起來,那人的腳和踝骨立刻恢復了力量。他一躍而起,就走起路來,一路走著、跳著,讚美著天主和他們一起進了聖殿。
天主藉著宗徒們的手,顯行了許多奇蹟異事。有人把病人抬到街上來,把他們放在床上或席上,希望在伯多祿走過時,他的影子至少能遮在他們身上,治癒他們的病。
斯德望遇難後,耶路撒冷教會遭遇空前未有的大迫害,教友逃往各處繼續宣揚聖道。斐理伯來到撒瑪黎雅傳教,勸化了許多人;有一個名叫西滿的,原是邪術士。他也領洗入教。在耶路撒冷的宗徒們,聽說撒瑪黎雅接受了天主的聖道,就派伯多祿和若望到那裡去。二人一到了那裡,就為他們祈禱給他們覆手,使他們領受聖神,西滿看見宗徒藉著覆手禮,賦給人們聖神,便拿錢來給宗徒們說:「請你們把這種能力也賜給我吧,使我也能無論給誰覆手,誰就能領受聖神。」伯多祿回答說:「你和你的錢一同見鬼去吧,你以為可以用錢買天主的恩惠嗎?在天主台前,你居心不正,怎能分享這種恩惠!你還是悔改吧!求上主寬恕你心中的邪念。」西滿回答說:「請你們也替我求上主。」
自教會誕生伊始,伯多祿就成了這個新興團體的首腦人物,是他安排了選舉瑪弟亞為宗徒的事宜(宗1:15-26),是他徵罰了犯罪的夫婦阿納尼雅及撒斐勒(宗5:2-11)。也是他首先視察了撒瑪黎雅的教會(宗8:14-25)。至此耶京的公議會深覺此風不可長,乃再度下令逮捕了宗徒。這次又是伯多祿代表發言,駁斥公議會的無理。於是被鞭打後,再度獲得釋放(宗5:17-42)。此伯多祿只好由耶京向外發展,在里達治好癱子艾乃阿,在約培復活死人塔彼達(宗9:32-43),並在凱撒勒雅接受第一名非猶太人的教外人,意大利營的百夫長科爾乃略及全家領洗入教(宗10)。
大約在四十二年,黑落德阿格黎帕開始對教會進行殘酷迫害,將大雅各伯宗徒殺死,將伯多祿下到監裡,但由於天使的救助而脫險。至此伯多祿知聖地已非久居之地,乃「往別的地方去了」(宗12:3-17)聖經上雖未明確地指出,究竟去了哪裡,學者們大都同意的主張是此時伯多祿去了羅馬,當時在羅馬已有一批五旬節那天在耶京歸化的猶太教友,故此伯多祿在羅馬並不是完全陌生的,相反的一定受到優厚的招待。自此羅馬成了教會的中心,由羅馬伯多祿開始管理支配整個教會的事務,給小亞細亞的教友寫的兩封公函也是發自羅馬(見伯前5:13)。但是他並沒有定居羅馬而不動,他仍然盡了他視察教務的最高職權,如此在四十九年,我們見他重新出現於耶京,主持第一次的宗徒會議(宗15:6-21,見迦2)。
關於聖伯多祿的傳教活動,宗教大事錄提供了充足的資料。其中最重要的是外邦人士百夫長高爾乃略的歸化。因為這件事牽涉到教友應否行割損的教義教規問題,猶太教徒和非猶太教徒的來往應否准許的問題。伯多祿在約培獲賜神視,知道古教已告結束,基督建立的教會,不僅猶太人,世界上一切民族,都有資格加入。猶太教規,不准猶太人和外邦人來往。耶路撒冷的教友,不明真相,伯多祿一回來,群起向他責難。伯多祿向大家解釋了基督教會的精神,大家一致擁護。
外邦人領洗入教後,應否遵守猶太法律。為了解答這個問題,教會特在耶路撒冷召集了大公會議,伯多祿在會上起立發言,指出猶太法律對基督徒,已不適用。大會一致決議:新入教的外邦人,無須履行割損禮,無須遵守梅瑟法律,但是為了不引起猶太人反感,對外邦人制定若干義務(例如不吃勒死牲畜的肉,不吃血)。這項決議,由大會通知安提約基教會遵守。
在這裡伯多祿誠懇地接受了意見。(見迦2:11-14)。保祿與伯多祿二人合作無間。以致教會,自古以來就時常將二人的名字相提並論,是以所謂教會初期的伯多祿主義及保祿主義的說法是不能成立的(見宗15:7-12)。至於有關伯多祿其他的傳教行程,在聖經上所記載的不多,遠不如保祿的行程清楚。
伯多祿可能在耶路撒冷會議(四十九年)前兩年,已就任安提約基主教。
這時黑落德對教會展開迫害,命人用刀砍死若望的弟兄雅各伯(通常稱為長雅各伯;瞻禮日期為七月廿五日),並拘捕伯多祿。那時正是無酵餅節。將伯多祿暫押獄中,等逾越節過了再提審。審訊的前夜,伯多祿被兩條鐵鏈捆綁著睡在兩個兵卒中間。忽然上主的一位天使顯現,一片強光照耀獄室,鐵鏈自動落下。天使讓伯多祿披上外衣,隨他出去。天使領伯多祿經過了第一道第二道崗位,到了對著城的鐵門,那門自動開了。伯多祿在一家教友家裡,向他們報告了天使救他出獄的消息,然後出門到別處去。
伯多祿治理安提約基教會七年以後,向西進發,直到羅馬做了第一位羅馬城的本主教,約有廿五年之久。他曾寫了兩封牧函,給小亞細亞各處的基督徒團體。
聖伯多祿是在羅馬暴君尼祿執政期內(五十四至六十八年)遇難的。那時,羅馬發生嚴重的教難。教友苦勸伯多祿離城暫避;伯多祿出城,路上遇見吾主耶穌。他問:「主,你往何處去?」耶穌答道:「我去第二次被釘十字架上。」伯多祿明白了耶穌的話,意思是說:他自己應去被釘在十字架。伯多祿毫不猶疑,立刻返回羅馬,殉道致命。根據羅馬史學家歐瑟伯(Eusebius)的記述,他是要求頭在下,腳向上,倒釘在十字架上的。
他的遺體被當時的教友葬於現今的梵蒂岡丘嶺上,亦即日後伯多祿大殿坐落的地方,自古以來有不少的傳說一致擁護這一事實。一九四O年至一九四九年在大殿之下的考古挖掘,更證實了這一傳說之不誤:大殿圓樓之下的正中地方,就是聖教會第一任教宗伯多祿墳墓的所在地。但在三世紀中,當伐肋黎雅諾皇帝難為教會正熾之際,伯多祿的遺體曾一度被遷往聖色巴斯提盎地窟之中,免遭褻瀆。不久又遷回來。
伯多祿的陵墓上,建起的這座大堂是世界上規模最大、最壯麗、最輝煌的大堂,命名聖伯多祿大殿。

聖保祿(St. Paul Apostle) 宗徒
一、保祿傳略自誕生到迫害教會
「我是猶太人,生於基里基雅的塔爾索。在這城——耶路撒冷——長大,……受教於加瑪里耳足前……」(宗22:2)。保祿向想動手捉拿他的耶路撒冷群眾,簡略說明自己的出生和來歷。他承認自己是猶太人,但是在國外的塔爾索城誕生的,據說保祿的祖先是從基斯加拉(Giscala),遷來塔爾索居住的(S. Hieronymus:DeViris Illustribus.51 PL26.617)。可能在羅馬護民官安多尼任期內取得了羅馬國籍。
最初,保祿在這座民族雜處的都市裡誕生了。他與耶穌可說是同時代的人。保祿原屬於本雅明支派,他的父母或許為紀念這支派所出的撒烏耳君王,便給他起了一個猶太名字叫撒烏耳—今依希臘文音譯作掃祿,和一個羅馬名字:保祿(Paulus)一意即「微小的」。
保祿的父母是很熱心的猶太人,屬法利塞黨,因此,在保祿誕生後第八天就給他行了割損禮,並在他長大時,立即便教以梅瑟的法律和祖先的遺訓(羅11:1斐3:5-6宗22:1-5一等處)。根據祖先的傳授,保祿五、六歲時便開始誦讀聖經,十歲時,就研究米市納和從事學習編織帳幔的手藝(宗18:3)。
保祿宗徒後來時常誇耀自己的手藝(宗20:34格前4:12得前2:9得後3:8等處就如他時常誇耀自己的羅馬國籍等處),因為這手藝如同羅馬國籍,大有助於他的傳教事業,一來使他能自給,而不依賴他人,二來使他能更容易與社會人士多接觸。保祿在塔爾索除了肄業於會堂的學校外,似乎還讀過希臘學校,因為他的希臘文寫得很流利,筆法雄渾有力,除非正式受過希臘教育,決不會有如此的造詣。天才的保祿在塔爾索港見到了各國各地屬於羅馬帝國或不屬於羅馬帝國的人民,在大街小巷內,看到了異教人舉行的儀式和遊行,聽到了各黨派的哲學理論,如斯多噶、伊壁鳩魯、昔尼克等各派所講的哲理,其中尤以斯多噶學派在當時的塔爾索城內,擁有極大的勢力。為此保祿的辯論法,多少也可能受了斯多噶學派辯論法的影響。
保祿十五、十六歲時,便到耶路撒冷在加瑪里耳經師足前研究聖經,由此可見,保祿的父母對於子女教育的熱忱。保祿有名師加瑪里耳當他的教授,在經學和道德上突飛猛進,大有一日千里之勢(參閱迦1:14宗22:3-5,33-40等處)。他從經師加瑪里耳學得了經典的精義、解經的方法和祖先的遺教。
根據以民的風俗,男子到了十八歲,便要結婚成家立業,然而保祿如同一些著名的經師一樣,以梅瑟的「托辣」為自己的「聖潔新娘」;如此,他便將自己完全奉獻給天主,終身不娶(格前7)。原來當時在厄色尼派和谷木蘭團體中,守貞的風氣極其盛行,因此,保祿矢志守貞不算是一件奇事。
保祿在研究聖經畢業之後,便回到塔爾索;但是由於他的熱心,和他在聖京與經師及司祭等所有的交誼似乎每年都到聖城去。就年代和歷史的背景來說,他在二九年或三O年上,可能見到耶穌,並且有些現代的學者根據格前9:15及格後5等處的記載,認為他實在見到了主耶穌;不過保祿在歸化之前只憑肉眼判斷耶穌,即只根據世俗人的見解判斷耶穌,否認他是以色列民族所期待的默西亞;但是保祿歸化即刻承認耶穌是默西亞,是人類的救主,是天主的聖子。
基於上述,我們不能不讚嘆天主的無上智慧,因為他為向世界文化最高的希臘、羅馬傳揚福音特選出了保祿做自己「特選的器皿」(宗9)。的確,保祿出生地受了希伯來、希臘和羅馬三種文化的影響,而他也就被這三種文化的薰陶,成為一個多才多藝的偉大宗徒。由於保祿具有天聰及活動的廣闊,因此,他對於外邦人的缺點和優點,瞭如指掌(羅1-3),知道外邦人尋求天主的態度,好像願意觸到天主,尋找到天主(宗17)。再者保祿憑著自己羅馬國民的身份,能夠隨意遍遊全羅馬帝國。他雖然不懂拉丁語,但是,他除了精通本國的古今語言希伯來和阿剌美語外,還能流利地說當時全帝國最通用的希臘語,他不論到哪裡去,都能向猶太僑民及外邦有知識的人士,宣傳福音。
研究「外邦宗徒」,好像在他本人身上可以找到一些矛盾的地方。這點,我們可以用他自己所說的話來說明「但我們是在瓦器中存有這寶貝……」(格後4:7)。從格前2:3,格後10:1,12:6迦4等處的描述,可以推知保祿的身體並不十分健康,他經常患有種慢性疾病,常阻礙他從事傳教工作。他頭上有稀疏的頭髮,雙眉相連,呈鈎狀,和靄可親;有時他顯得是個凡人,有時他的面貌卻相似一個「天使」(Acta Pauliet Theclae III)。從這段記述上可以斷定:保祿的「瓦器」是「壯健有力的」,否則他絕對不能三十年之久,忍受傳教生活中的無數苦勞(格後11);固然,有天主的恩寵可減輕他的痛苦(格後12),但是,堅強的意志也時常鼓勵著他的肉身,服從他傳教的雄心壯志。在這個「瓦器」中,存有一個獨特的靈魂,這個靈魂的能力是如此的堅強,以致有些近代學者愛拿「唯一基督之後的第一人」的名句(The first after the Unipue)來讚美保祿。由他的書信可知他的悟司具有直觀和辯證的能力;他的經學知識廣博精深,他意志堅強,天生有作領袖的才能,會統治領導群眾;他有一個像慈父的心,有時更像一個慈母的心(迦4:19-20,格前4:14-15),此外還具有君子的高尚風度和俠士的義氣。
保祿有不少天生的才能,在同胞中,他的學問日有進步,遠超過他的同輩(迦1:14),乃是極自然的事;並且我們可推測到,如果他沒有被耶穌選拔為宗徒,他一定會因著他這些才能和宗教熱忱,而成為一位著名的「辣彼」,與他的師傅加瑪里耳和希肋耳、阿基巴等經師齊名。
保祿在被耶穌選拔以前,他和他父親的理想,僅限於解釋天主的法律,這是無可置疑的,因為「保留名人的言論,必領悟比喻的妙理,必參透箴言的真諦,必玩味寓言的奧妙。他出入於偉人之中,周旋於王侯之前;周遊異民的邦國,考察人間的善惡。」(德39:1-5)
二、迫害教會及歸化
三四、三五年,在耶路撒冷教會中,出了一位不平凡的人物,名叫斯德望。路加記載說:「斯德望充滿恩寵和德能,在百姓中顯大奇蹟,行大徵兆」(宗6)。由於斯德望傳教熱心,信友的數目日漸增多,甚至有許多司祭也信奉了基督的教會。此外,那些在聖京建有會堂的基勒乃、亞歷山大、基里基雅和亞細亞人,既敵不過斯德望的智慧,就想除掉他,便唆使人控告他犯了褻瀆梅瑟和天主的罪。當時在基里基雅會堂中,有一位名叫掃祿的,最憎恨斯德望,因他堅信唯一擁護天主權威的方法是消滅基督教。他自覺自己有丕乃哈斯和厄里亞所有的熱忱,他十分贊同把斯德望殺死,並且要親眼看見斯德望被人殺死,心中才感到痛快(宗7:60-81)。後來保祿論到自己迫害天主教會時感慨地說:「本來我本人過去也認為應盡力反對納匝肋人耶穌的名」(宗26:9,亦可參考弟1:1-3)。的確,主耶穌的話:「……並且時候必到,凡殺害你們的還以為是盡恭敬天主的義務」(若16:2),完全應驗在保祿身上了。但是,假使仔細一問:保祿究竟為甚麼要攻擊基督的教會?可以答說,有兩個理由:一、因為保祿以為耶穌是一個假默西亞,是褻瀆天主的。二、保祿以為耶穌自稱是「天主之子」是狂妄自大。由於這兩個原因,保祿才瘋狂地在耶路撒冷、在猶太、在撒瑪黎雅和敘利亞,極力想消滅基督的教會(宗8:1-3,9:1-3,26迦1、格前15、斐36弟前1:1-3)。
保祿從所捕的基督徒的口供裡,雖然一天比一天更認識耶穌的默西亞主義以及他的事蹟,他的要求和他的福音;可是基督徒的口供和被拷打,不但不使他懷疑自己如此迫害「天主教會」(迦1)是不合理的,反而使他更確信迫害「天主教會」是應該的。那麼,他的突然歸化是耶穌復活奇蹟以外最大的奇蹟。這一主要事實在《宗徒大事錄》內曾記述過三次,而保祿在自己所寫書信內,至少也提及過七次。(宗9:1-20,22:3-21,26:9-20,迦1:13-14,格前9:,15:8格後4:6斐3:12弗3:7-8弟前1:11)現代的一些學者,把「保祿的歸化」說成「保祿的蒙召」。「歸化」與「蒙召」這兩件事是分不開的(迦1等處)。保祿把自己的蒙召和歸化,完全歸功於天主的仁慈,並且對於自己的歸化,他認為是一個真實的超性的事。保祿在他歸化的那一天,實在看見了復活的耶穌,其時他不但明白耶穌即是默西亞,而且也明白耶穌是天主的獨生子:耶穌的光榮即天主父的光榮。保祿的歸化不是倫理上的一種悔改,更不是一種與天主言歸於好的感情上的改變,他從來不想自己是已遠離了天主,而是一種「啟示」和一種新的創造。那一天,天主將自己的聖子顯示給了他(迦1),使他稍微領悟到基督尊貴的地位和他妙身的奧跡,使他不但成了基督徒,而且還成了基督的偉大宗徒,歷代教會的導師。我們不願意說,他後來傳福音時所講的道理,是他在大馬士革近郊見到耶穌的這一顯示,實是保祿所講道理的來源,和他後半生活動、為主致命的第一和最後的主要原因。
三、準備時期
所謂「準備時期」,是指保祿歸化後(三六年),到他第一次出外傳教(四四、四五年)的一段時期。在這八、九年的一段時期內,保祿為其將來所負的偉大使命,在聖神引導之下做了相當的準備。按新約的記載,他在這幾年中,首先在大馬士革宣傳福音(宗9:20),以後去了阿拉伯曠野,從那裡再回到大馬士革,久居其地,傳揚耶穌的福音(迦1:27宗9:20)。猶太人見保祿歸化,宣傳耶穌,便想把他除掉。這陰謀為保祿所知,在信友協助下,逃出了大馬士革城,前往耶路撒冷。關於他歸化的事,門徒們還十分懷疑,對他有所畏懼。巴爾納伯卻帶他去見了宗徒(迦1:19-28),說服了他們,叫他們對保祿可以完全放心,在聖京保祿效法聖斯德望,也許是為了彌補自己昔日參加謀害他的罪,便開始向居住在耶路撒冷的希臘籍猶太人,宣講耶穌的福音。然而由於耶路撒冷的門徒害怕再發生一次像斯德望所遭遇的迫害,同時又由於主耶穌在聖殿內告訴他:他活動的地區不是耶路撒冷,而是遙遠的外邦,所以只逗留了十五天,便離開了聖城,回到自己的故鄉塔爾索去了(宗9:26-30,22:17-21)。
保祿在塔爾索傳揚福音,有五年之久,並且建立了一些會所(宗15)。然而,保祿總覺得主耶穌遣他到外邦人中傳教的話,尚未應驗(宗26:17)。梅瑟、厄里亞,古先知們,都曾等待過天主給他們所規定的時間,保祿也得等待。約在四三年,巴爾納伯從安提約到塔爾索去找保祿,找到後,立即請他到安提約基去擔任傳揚福音的工作,因為那裡歸化基督的外邦人一日多似一日,有誰比保祿,耶穌自己所選拔的外邦宗徒,更能擔當這項使命!當他一明白天主給他預定的時期已到,便立即隨巴爾納伯到安提約基去了。在這城中傳揚福音,服侍天主達一年之久。這一年在保祿一生不安定的歲月中,算是最安定的一年,也算是他為主作戰的前夕(宗11:27-31)。不料,保祿在安城傳教的活動,沒有多久便中斷了幾個星期,因為他和巴爾納伯奉安提約基教會的命,要把當地教會的捐款送往耶路撒冷去(宗11:27-31)。他們兩位使者在聖京只逗留了幾天,因為其時耶路撒冷的教會正遭受阿格黎帕王的迫害,不能在那裡久留,況且安提約基教會也正需要他們二人回來傳揚福音。保祿和巴爾納伯在耶路撒冷時,住在巴氏的表弟馬爾谷的家中,二人任務完成後,便帶著熱心的馬爾谷,離開耶京回安城去了。自安城保祿和巴爾納伯由近及遠,向外邦人展開了傳教工作。這一創舉,對於教會向外發展的影響,是很大的。
在這七、八年內,吾主如何預備了自己的宗徒,去完成他所負的使命,這是一個難題,因為沒有人能夠明瞭保祿和耶穌間的結合程度。金口若望曾屢次嘗試要揭開這個秘密,然而也感到這是語言所不能形容的秘密,最好也只好寫下了那麼簡短的一句:「保祿的心就是基督的心」的名言。
雖然如此,我們仍覺得有些事情多少是可以向讀者解釋一下的。首先值得我們注意的是,雖然保祿親自看見了復活的耶穌,但是他不能因此而輕視或不願耶穌的教會,相反,耶穌還命他接受洗禮,加入教會。他在進入耶穌羊棧之後,便急切詢問有關救主的事蹟:他的言行,他的慘死和他的復活。他歸化後第三年就去耶路撒冷拜見伯多祿,從漁夫口中得到了耶穌的福音和他的一生事蹟。保祿雖然很喜歡瞻仰和宣講光榮的耶穌,但如果我們細讀他的書信,那麼便可以看出他也認識耶穌「在血肉之身時」所過的生活(希5),這無疑是他由教會所接受的寶藏。再者保祿一接受了洗禮,即刻就充滿了聖神的恩賜和奇恩,成了一個屬於聖神的人(Homopneumaticus=spiritualis),「屬神的人」(格前3:1),即是時常受聖神引導和蒙受聖神奇恩(Charismata)的人(參見宗16:9,22:17,27:23-24格後12:9,格前12:12等處)。他的智慧無疑與這些啟示和他的聖經知識有密切的關係;換句話說,他的智慧是由天主的啟示,聖教會的教訓和他廣博的聖經知識培養出來的。
他既然見到了耶穌,聽到了耶穌要他做外邦人的宗徒,那麼,他為甚麼還要到阿拉伯曠野中去,而不立即去到遠方外邦人那裡傳揚福音?關於這個問題,教父們已有了最好最確切的答覆,現在公教和非公教的學者認為再確切沒有了。得了大馬士革的顯示以後,保祿如同梅瑟、厄里亞等人一樣,需要一個安靜能專務祈禱的地方,好在祈禱和靜觀中,把舊約與新約做一番比較。結果在這樣的比較中,他發現耶穌的福音,是救贖人類的無可比擬的偉大力量,是天主向世人所發表的最後而具有法定性的神聖道理。他又發現舊約所有深奧意義,不是為他同胞的「辣彼」所能理解的,必須在福音的光照下,才能有所啟示,換言之,舊約的永遠價值只有在福音的光照下才能反映出來。
舊約的末世論「上主的日子」、「天主的國」、默西亞論、以民的被召選……這一切大道理,在新約內,或更為純粹,或得到了應驗。保祿在阿拉伯曠野和塔爾索所過的沉思歲月,與他日後傳教所過的忙碌生活,同樣在教會的傳教與研究上,發生了巨大的影響與示範作用。保祿真是「唯一基督之後的第一人」。
保祿在第一次開始出外傳教以前,他被提升到第三層天上,見到了天主聖三,領悟了天主救贖人類的偉大計劃(格後12:1-6),至此可以說他已有了傳教的完備經驗,能將耶穌的名號傳給外邦人、君王和以色列子民(宗9:13);他從此以後,也感覺自己所寫的和所講的道理,已不是自己的話,而是天主的話。(迦1:11-12)。
四、傳教生活
保祿的傳教生活,可以說正式開始於四五年,當時聖神對安提約基教會的首長說:「你們給我選拔出巴爾納伯和掃祿來,去行我叫他們要行的工作」(宗13:2)。保祿的傳教從此開始,一直到六七年在羅馬郊外殉難之日為止。他的傳教生活是積極、驚險和艱苦的,這可以從《宗徒大事錄》和他的書信中見到。古今的經學家經常把他在這二十年內所做的事和遭遇,分為下列幾個時期:一、三次傳教行程;二、凱撒勒雅的囚禁;三、羅馬之行;四、羅馬的囚禁;五、晚年的事蹟和為主致命。可是在此我們不願意多記述他二十餘年所作的事,只打算比較有系統地提出那些使讀者更容易了解保祿的精神,和他傳教事業的原動力與效果的事蹟。
蘭賽(Ramsay)曾多次記述保祿自從歸順耶穌以後,尤其在耶路撒冷聖殿再次見耶穌和聽到他所說的「你去,因為我要打發你到遠方外邦人那裡去」(宗22:21)的那句話以後,他便憑著羅馬國民的身份矢志傳教,使羅馬全帝國都歸順主耶穌。保祿宗徒不但殷切盼望羅馬帝國歸順救主,而且更盼望天下萬民都接受聖恩,歸屬耶穌名下(羅1:5格前15:23弗3等處)。安提約基的尼革爾西滿和厄提約丕雅甘達刻女王的太監(宗14:1,8:27)的歸化,為保祿常是一種激勵。願基督君臨天下,為要達到這個目的,保祿才被選為耶穌的宗徒。保祿雖然自己未能實現這個理想,但是教會內將要出現許多效法偉大宗徒保祿的使徒,他們將迅速引導萬民歸順基督。
保祿非常喜歡「宗徒」這稱號,喜歡這稱號的含意,又喜歡自稱為士兵(弟後2:3-11),明智的建築師 (格前3:9),又愛把自己為盡宗徒職務所受的勞苦當作司祭所獻的供物(羅15:16)。因此,根據他的思想,他盡宗徒的職務,熱心如獻祭的司祭,勇敢如耶穌的士兵,明智如聰明的建築師。
如果注意這位明智的建築師的傳教方法,便可看出,他的傳教方法有三個主要原則:一、先在猶太人大會堂裡講福音,因為這是選民的特權(羅1:16),同時猶太會堂又可以用來作為宣講福音最適宜的根據地;二、特別選擇省會、大都市、交通要道,作為宣講福音的中心,這樣,福音的真光就自然很快地傳達於四方;三、他所決定的計劃無論如何周詳,但一知道天主聖神另有所決定,便立即俯首順從,在第二次傳教的行程中,像這樣的例子就非常明顯(宗16:16-20)。
最後保祿所採取的傳教策略,是一種彷彿鉗形的攻勢:他想從東方和從極端的西方攻破羅馬——當時的世界京都(羅15:18-24),他卻沒有想到會有意外的事,阻止他實現這個戰略計劃。
保祿向猶太同胞宣講福音常遭失敗,在保祿看來卻是天主的聖意,是天主要他到別處去傳教。作戰的戰士雖一時失敗,但為統帥的君王基督,必永遠得勝,永遠為王。
保祿傳福音有兩種方式:一種用來專向猶太人及其歸依者宣講福音(宗13:16-17);一種用來專向外邦人傳布福音(宗14:15-17,17:21-31 ,得前1:9-10等處)。在第一種方式內,宗徒給聽眾證明耶穌是天主所恩許的默西亞;在第二種方式內,給聽眾證明耶穌是天主所特派的救世主。如果在某地方因他的宣講有了相信耶穌的人,他便準備他們接受洗禮,在給他們付洗前後,直接或間接給他們講解教理,即所謂的「教理講授」(Catechesis Apostolica)。保祿在自己的書信中,偶爾也提到了這種「教理講授」及其內容(參閱希6:1-3,迦5:16-26,得前4:1-12格前15:3-11,羅6:19等處)。
保祿所以能夠隨處施教,建立地方教會,不是因為他有口才或學問,而是因為他如古時的先知一樣,是「屬於聖神的人」(Vir Spiritus)。他曾給格林多的信友們寫道:「我的言論和我的宣講,並不在於智慧動聽的言詞,而是在於聖神和他德能的表現」(格前2:4)。保祿這話,使我們明白他成功的最大原因所在。保祿在各地建立教會,多是靠聖神的德能,比如在塞浦路斯島,保祿靠聖神的德能使厄呂瑪雙目失明(宗13:6-12),在厄弗所,天主藉著保祿的手行了奇事異能,甚至把保祿所用的手巾和圍巾一放在病人身上,病和惡魔都立即離去 (宗19:11-12)。他曾親口提醒自己的信友,要他們時常想念自己領洗時所蒙受的恩寵(格前1:7,1:12-14、格後12,迦3:2-3,得前1:5等處)。總而言之,保祿傳教的工作,正是聖神德能的表現。
保祿與信友:
保祿傳教,在基督內孕育了許多信友。他們是永遠存在於宗徒心中的:「你們常在我們的心中,甚至於同死同生」(格後7:3)。他將自己視作信友的父親,偶爾也把自己看作他們的母親(格前4:15迦4:19)。
耶穌在世時稱自己的宗徒為「孩子」(若13:33),保祿通常愛稱呼信友為「兄弟」,但是他對待信友的心腸,常是如慈父的心腸,我們只要讀得前、斐、費等書,便可一目了然。有時他也稱信友為「兒子」,他常為自己的神子祈禱,也要求他們為自己祈禱。他把自己的希望、困難和計劃,都告訴他們,願與他們共甘苦。他既然知道:活著為他就是基督(斐1:21),所以敢對他們說:「你們該效法我,如同我效法了基督一樣」(格前11:1)。保祿愛信友如同自己的子女,信友也愛他如慈父。當保祿在迦拉達患病時,如需要的話,信友就是把自己的眼睛挖掘出來給保祿,也是在所不惜(迦4:15);阿桂拉和普黎斯加二人不但一生幫助他,並且在厄弗所為救他的性命甘願引頸就戮(羅16:4);斐理伯城的婦人里狄雅和信友按時捐款,幫助他們可敬的宗徒(宗16:14-40斐4:10-20……)。的確保祿是一位富有吸引力的偉大宗徒,我們可以看到在他左右常有一群信友服侍他,甚至有些從未見過他的信友,都對這位耶穌選拔的宗徒,懷著誠摯的愛情。當保祿一行到達羅馬之時,羅馬的信友都到阿丕約市場和三館來迎接外邦人的大宗徒(宗28:15);當保祿從阿恥巴尼山,第一次看見他很久殷切盼望進入的帝國京都時,心中非常感動,但是,最使他感動流淚的還是羅馬信友對他的愛情。
我們看了以上所述,以及費肋孟書和厄弗所信友臨別時對他所流淚(宗20)以及其他相類似的事,千萬不要想保祿的生活只有喜樂、順利和勝利,如這樣想就完全錯了!固然,耶穌給予保祿的喜樂沒有人能從他心中奪去(若16),但是,耶穌所說的「在世界上你們要受苦難;然而你們放心,我已戰勝了世界」那一句話,也在保祿身上完全應驗了。為此現代一位經學家,竟把保祿的傳教生活,稱為他的「苦難史」或「苦路」。這苦路由來的主因就如耶穌之所以受苦受死一樣,完全是出於「這世界的元首」(若12:21)。保祿早就知道這些事,所以在給得撒洛尼信友的書中早就寫說:「罪惡的陰謀已經在活動」(得後2:7);給厄弗所的信友書信中也寫說:「我們戰鬥不是對抗血和肉,而是對抗率領者,對抗掌權者,對抗這黑暗世界的霸王,對抗天界裡邪惡的鬼神」(弗6:12)。一句話,這一切無非是魔鬼在藉著世人的成見、私欲和驕傲,時常攻擊天主的國。在保祿時代,這世界的元首竟企圖藉著猶太人的成見和嫉恨,藉著外邦人的私欲和驕傲來消滅這個神國。
保祿與外邦人
保祿對外邦人常是樂觀的,這並不是說他掩著眼睛不看他們的惡行,讀了羅1:18-21一段便知道他決不如此,而是說他知道救贖的日子已經開始,耶穌的寶血已經流了,無知的時代已經過去,罪惡的一切奴隸現在都能因他的寶血成為天主的義子。保祿不怕外邦人因肉體的軟弱所犯的罪,這些罪,天主聖神都能制服。他怕的是使人心驕傲、迷惑、虛妄、自滿的「世界的智慧」,雅典人所以距離天主之國比格林多人更遠的緣故,就是因為雅典人誇耀自己的虛妄的智慧,而格林多人坦白承認了自己的軟弱。大體上說,外邦人除了在一些特殊情形下或受人唆使,排斥對抗保祿外(宗16:19-24,17:5-9,19:23-40),對他一向沒有甚麼敵意。
保祿與猶太人
保祿最大的敵人還是他的同胞——猶太人。從《宗傳大事錄》得知,自從他在大馬士革宣講福音以來,以後不論他到何處宣講福音,一直到他在羅馬殉難,猶太人始終不斷攻擊他,屢次設法要消滅他(宗13:6-12、13:45-47,14:6-7,17:5-9,21:11-28,22,27,28 )。學者通常把反對保祿的猶太人稱為「猶太主義保守派」(Iudaizantes)。宗15記述的是此派在宗徒會議前後的情形。斐3:3-4所寫的是為攻擊此派的謬論。讀者千萬不可以把「猶太主義保守派」與信奉耶穌的猶太人(Iudaeoehristiani)混為一談。信奉耶穌的猶太人中,有些願意保留著梅瑟法律,因而實行割損(宗21),恪守食物潔與不潔的規則(宗10:14,18:18,21-22),遵守祖先的遺教(宗2:16,3:5),如禁食(宗13:2,14:22)和守安息日等節期(宗2:1,3:1,6:7),他們的領袖和代表人物就是次雅各伯(Eusebius Hist Eccl PG20,197)。
這些信奉耶穌的猶太人,在耶路撒冷公會議以前,原來主張割禮是得救恩必守的法律,但在公會議以後,多半順從了宗徒的決定。可惜還有一些固執和狂妄的人,仍然假借雅各伯之名,激烈攻擊保祿,罵他是個賣國賊,是梅瑟、聖殿和天主的敵人:這是保祿一生最大的痛苦。
保祿與書信
同胞們的攻擊,信友們的急需,流傳的謠言和謬論,為此保祿寫了許多信。這些書信雖為一時一地所發,但其內容可作萬世萬代的偉大教訓。因為其中所寫的不是某一位聖人的話,也不是天使的話,而是被提升到第三層天的宗徒的話。由於這些書信,保祿成了歷代教會的偉大導師,至一至聖和至公教會的大宗徒,是向不認識天父和聖子的外教人,向在基督教會內的裂教和異端教徒宣講「一個天主」、「一個基督」、「一個信仰」的大導師;並且我們也相信到了猶太人民歸順基督的時候,這位被自己同胞憎恨和詛咒的宗徒將會成為他們的大導師。
保祿為慈母教會募捐:教會的合一,原是保祿一生的理想,他隨處募捐,不但是為協助耶路撒冷的窮弟兄。而且還有一個更為高尚的目的,就是想把猶太人的基督教會和外邦人的基督教會完全合而為一(參閱宗24:17,迦2:10,羅1:5-25、27-30,格前16:1-3格後8,9)。
保祿的合作者和教會聖職人員:發展教會和保持教會的至一性,不是一個人所能做到的事。主耶穌在世時,選立了宗徒和門徒,賦予他們在伯多祿領導下管理教會的權柄。宗徒時耶路撒冷就立了七位執事(宗6:1-6)。我們知道,古時每一地方教會,都有一個長老團,由長老團管理當地的教會。保祿和巴爾納伯在第一次傳教的行程中,在各地教會內,設立了長老(宗14:23)。這事證明保祿如此行事,完全是為順從主耶穌的旨意和聖神的啟示(若14:25-29)在教會內建立了聖統制度(Hierarchia)。這聖統制度有三個階級:主教、長老和執事。但應該承認在保祿所立的各教會內,最高的統治權,即主教的權柄仍完全操在保祿手中。他在各地教會內設置長老團,只不過管理當地教會內的普通事宜,如發生了重大的事故,保祿就親自或派代表,如弟茂德、弟鐸、路加、息拉等人,前往處理。保祿知道自己上了年紀,逐漸衰老,不能執行宗徒的職分,便把自己的權柄,交給了他的合作人,使他們代為繼續執行自己的任務。因此,便把弟鐸留在克里特島,另弟茂德留守在厄弗所處理教務。對保祿致命後三十年這一段時期內教會的聖統制度,我們雖缺少明確的史料,但在第一世紀末和第二世紀初,文獻中就已詳載聖統制度的三個主要階段:主教、長老和執事。這無疑是天主聖神藉宗徒們所行的事,聖神常在教會裡實行主耶穌的旨意。
六一年春天,保祿一行人抵達羅馬。羅馬護衛軍的長官步洛(Afranius Burrhus)在聽了百夫長和猶里約有關保祿的報告以後,就特准他獨自一人在一個士兵看守下,住在所租的房屋內。在這房屋內保祿住了兩年,在那裡他可以隨意宣講福音,接見前來拜訪的人士和各地教會的代表,也能給各地教會寫信;換句話說,他雖然住在有士兵看守的屋子裡,但是仍然能夠管理他親自所立或與合作者所建立的教會。羅馬的信友百般照顧了保祿的生活,還有他最愛的斐理伯的教會,特地打發厄帕弗洛狄托前來羅馬,給他帶了許多金銀,供他使用。當時弟茂德、提希苛厄帕弗辣、路加、馬爾谷、阿黎斯塔苛和德瑪斯等人,都隨侍在他左右;他們住在羅馬不是為安慰保祿,而是為幫助他傳揚福音,因為保祿活著只是為基督,不論境遇的順逆,總是盡己之所能,不斷向各地來見他的人宣講福音。看守他的士兵和長官中,有不少的人為他所感化而信奉了耶穌,甚至皇宮中也有不少人信奉耶穌,奴隸中信耶穌的日見增多(參閱羅16)。在此時保祿除寫了費肋孟書外,還寫了斐、哥和弗三封所謂的獄函。
保祿第一次囚禁在羅馬約兩年餘。六三年無罪獲釋。從他被釋之日起,直到為主殉難之日止,關於他的事蹟可供參考的史料,幾乎只有希和保祿的三封牧函,此外尚有一些有關保祿西班牙之行,及其為主致命的零星文獻。這些文獻雖然非常寶貴,但我們卻不能用來作為編寫宗徒晚年的事蹟和生活的資料。因此,學者對於他晚年的事蹟,怎樣編排,各有不同的意見。現在根據我們自己的意見來編寫保祿最後四、五年間的事蹟,這樣做法,我們承認只是一種嚐試,不能視為定論。
保祿於五八年給羅馬人寫信時,就說他有要到西班牙去的堅決意志(羅15:24-28)。羅馬聖克肋孟(第一世紀末)在致格林多人的書信上曾說保祿「到了極西的地域」(ad Cor V7)。慕勒托黎書目曾記載保祿「從羅馬去了西班牙」。其他文件如偽經伯多祿大事錄,也有這樣的記載。許多教父,如亞大納削、厄丕法尼、金口若望、熱羅尼莫,都說保祿去過西班牙。我們也實在沒有理由不相信這些古代的文件。保祿在西班牙大約有一年,又回到了羅馬,時在六四年。這年七月羅馬城大火,暴君尼祿竟拿基督徒作了代罪的犧牲(塔西佗Annales l5,44)。保祿又聽到巴勒斯坦已戰雲密布,知道主耶穌的預言快要應驗,便從意大利某地寫了希伯來書這封書信,好像是這位被自己同胞所難為的保祿向選民所發出的最後呼籲。
在希的結論裡(13:18-25),提起保祿希望不久以後攜同弟茂德到東方去,果然不久以後,遇到了去東方的機會,他便乘船去了亞細亞。
六五年初,保祿同弟茂德到了厄弗所。臨行時,便將弟茂德留在厄弗所,而自己卻去了馬其頓,從這裡給弟茂德寫了第一封書信,保祿此時知道自己將不久於人世,雖年老力衰,但仍僕僕風塵,梯山航海,到各處巡視他所建立的教會。他從馬其頓到了格林多,又從那裡帶著弟鐸到克里特島。克里特島可以說是保祿最後建立的教會。當時,他覺得自己不需要留在克里特島宣講福音,僅留下弟鐸繼續傳教,而自己又到別處去了。可能保祿從克里特島又回到了馬其頓。從那裡曾給弟鐸寫信,請他到尼苛頗里去見他。因為他已決定要在尼苛頗里過冬(六五至六六年的冬天)。他在尼苛頗里也沒有得到一天安閑,仍然致力於傳教工作。由此我們可以明白保祿以後為甚麼要打發弟鐸到耳瑪提雅去的原因了(弟後4:11-13)。冬去春來,保祿仍回到亞細亞。保祿很可能是在特洛阿卡爾普家中,被羅馬的巡查逮捕的。這次逮捕事出突然,情形很嚴重,連他自己隨身穿的外衣、書籍和他最愛的經卷,都不許他帶去(弟後4:12)。保祿被捕後,便解到亞細亞省會厄弗所去受審。以前他在厄弗所是一位極有名望的人,連外邦人都喜歡與他接交往來,但如今已為階下囚,除了愛護他的幾個知己密友,如弟茂德、阿桂拉和敖乃息佛洛外,其他的人都紛紛離開了他(弟後1:15)。在離開他的人們中,保祿曾特別提及的,有非革羅、赫摩革乃和銅匠亞歷山大(弟鐸1:15,16,18,4:14-15)。亞細亞省的督導便沒有在厄弗所審訊和懲治保祿,這或許是因為保祿如同在斐斯托前一樣要求上訴凱撒,或者因為是根據京都的諭示,這位著名的基督徒領袖一經被捕,應即解送羅馬,我們以為第二個原因較為可取。那些忠於宗徒的門徒決定陪同他到羅馬去,在途中特洛斐摩因患病停留在米肋托。厄勒斯托因職務留在格林多,別的人或半途中止,或離開了保祿。實際上,他第二次在羅馬被囚禁時,只有路加在他左右,這可能是因為路加以醫生的身份容易獲准接近保祿的緣故(弟後4:11)。
保祿初次受審時,情形很是淒涼;關於此事,他寫信給弟茂德說:「在我初次過堂時,沒有人在我身旁,眾人都離棄了我,願天主不歸罪於他們」(弟後4:13)。保祿在初次受審之後,監禁他似乎比以前更嚴,因為敖乃息佛洛從厄弗所趕來羅馬要服侍保祿。他一到羅馬便到處尋找宗徒,經過了很久才找到(弟鐸)保祿在地下監獄——可能是著名的瑪默提諾監獄——如同所有的囚犯一樣,急切盼望看見他所最愛的人,如馬爾谷和他心愛的門徒弟茂德。馬爾谷在羅馬同伯多祿工作了很久,可能認識一些有地位的人,可以利用人事關係與保祿見一次面。保祿就可以囑咐馬爾谷如何繼續維護福音。保祿特別盼望再看到弟茂德,為此特給弟茂德寫了第二信書信——這是他寫的最後的一封書信,可視為保祿的遺囑——請弟茂德快到羅馬來見他。弟茂德到了羅馬時,保祿是尚在人間,還是已經為主殉難,不得而知。
保祿在給弟茂德寫這最後遺書時,似乎他已預知,自己快要離開人世,去接受榮冠了,就如他寫道:「我已被奠祭,我離世的時期已近了,這場好仗,我已打完,這場賽跑,我已跑到終點。這信仰,我已保持了。從今以後,正義的冠冕已為我預備下了,就是主,正義的審判者,到那一日必要賞給我的;不但賞給我,而且也賞給一切愛慕他顯現的人」(弟後4)。在他第二次提審時,便定了他的死罪。審判的人似乎是厄略和撒彼諾(Clem Rom Ad Cor V4)。保祿既是羅馬公民,根據塔西佗所說的,必須由士兵押送到羅馬城外第四十記程碑處。當保祿被押至撒耳威雅水泉(Ad apuas Salvias)旁,先受鞭撻,後被斬首。也許離保祿受刑不遠的地方,站著許多猶太人,正在那裡撫掌大笑,而路加、厄烏步羅、普登、理諾、克勞狄雅……站在另一不遠的地方,正流淚痛哭。
根據歐色彼的記載,和其他古代文獻,保祿是在尼祿在位第十四年上,即六七、六八年之間,為主致命。他遇難的地點,是在奧斯地亞大道,建有聖堂一座,名曰城外聖保祿大殿,以資紀念。

104940143_2827637230679633_8880685340901102030_o

~~~~~~~~~~~~

6.29(一)交託和積極 聖伯鐸及聖保祿宗徒 瑪竇福音八18-22

耶穌看見許多群眾圍著自己,就吩咐往對岸去。

有一位經師前來,對衪說:「師傅,禰不論往那裏去,我要跟隨禰。」

耶穌給他說:「狐狸有穴,天上的飛鳥有巢,但是人子卻沒有枕頭的地方。」

門徒中有一個對衪說:「主,請許我先去埋葬我的父親。」 耶穌對他說:「你跟隨我罷!任憑死人去埋葬他們的死人!」

—————————
(釋經小幫手)

在福音裡,耶穌身邊有很多「群眾」,他們喜歡聽祂、喜歡看到祂行奇蹟、喜歡有求必應的感覺,但從來沒有想要跟隨祂。「跟隨祂」的意思是轉變自己的人生價值為了活出主耶穌的價值觀。

跟隨祂的人就是願意答覆聖召的人,這些人叫「門徒」。有的門徒是主教,有的是學生、有的是阿嬤。無論社會身分是什麼,門徒的特色就是以主耶穌的價值觀為寶。門徒的強勢不是自己能力強,而是因為「願意」;願意被教導,願意面對自己的不足,願意耐心超越自己,一步步實行「愛」的生活方式。他們跌倒千萬次,卻也千萬次站起來,再次跟隨耶穌。對願意跟隨祂的人,耶穌今天提醒我們兩個重要的態度,就是「交託」和「積極」,看似對立但卻是互補的態度。

對於「交託」,耶穌說:「狐狸有穴,天上的飛鳥有巢,但是人子卻沒有枕頭的地方。」指出,門徒的依靠不是世俗能提供的人事物,也甚至不是自己的能力,而是學習像耶穌一樣過一個「沒有枕頭」的生活,只依賴天父所供應的。

對於「積極」,耶穌說:「你跟隨我罷!任憑死人去埋葬他們的死人!」靠自己人性的傾向,我們比較容易跟著「死人」而墮落,把自己封閉在恐懼和憤怒的墳墓中。「積極」就是要積極去超越,積極尋找幫助,不讓自己的心靈被窒息,導致自己跟不上復活耶穌的腳步。


(品嚐聖言)

嘗試想像福音的場景,你是群眾,還是門徒呢?

(活出聖言)

在這24小時內,你有積極試著活出耶穌的一個價值觀嗎?

(全心祈禱)

主,祢耐心召喚我跟隨祢。當我心裡遲鈍跟不上祢的時候,請繼續喚醒我。
©2020 台灣主言會版權所有。歡迎使用,但請表明文章來源.

~~~~~~~~~~~~

6月29日   背起我們的十字架 
耶穌說:“誰若原意跟隨我,該棄絕自己;背起他的十字架,跟從我。”(瑪16:24)祂沒有說“做十字架”或是“找十字架”。每個人都有十字架要背負,不需要做一個或去找一個。我們有的十字架夠沉重了!但是,我們願意背起,接受我們的十字架嗎? 
或許我們不能進深研究學問,或許我們身體殘障,或許我們受憂鬱症之苦,或許我們是暴力或虐待的受害者。這都不是出於我們的選擇,卻是我們的十字架。我們可以忽視、拋棄、拒絕、痛恨十字架。但是我們也可以背起這些十字架,跟隨耶穌。~ 盧雲神父

============

 嗡 斯巴雅 嗡 巴威

 啊啦伊亞加布倫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福傳書店 的頭像
    福傳書店

    福傳書店 Evangelization Shalom

    福傳書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