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趙榮司鐸及同伴殉道節日(中華殉道諸聖節) 每日讀經 視頻 https://youtu.be/UnVBDSGCFtQ
讀經一(雨水使種子生長萌芽。)
恭讀依撒意亞先知書 55:10-11
上主說:「譬如雨和雪從天降下,不再返回原處,只有灌溉田地,使之生長萌芽,償還播種者種子,供給吃飯者食糧;同樣,從我口中發出的言語,也不能空空地回到我這裡來;反之,它必實行我的旨意,完成我派遣它的使命。」——上主的話。
答唱詠 詠65:10, 11, 12-13, 14
【答】:落在好地裡的種子,結出百倍的果實。(路8:8)
領:天主,你眷顧大地,普降甘霖,使大地豐收。天主的河水洋溢,為人們準備五穀。【答】
領:你灌溉了田畦,又犁平了土壤,使雨鬆軟土壤,祝福植物生長。【答】
領:你的慈惠,使年歲豐收;你的腳步,常滴流脂油。曠野的牧場,豐滿外溢,漫山遍野,充滿了歡喜。【答】
領:羊群遮蔽了牧場,山谷蓋滿了食糧,一切在歡呼歌唱。【答】
讀經二(受造之物,都等待天主子女的顯揚。)
恭讀聖保祿宗徒致羅馬人書 8:18-23
弟兄姊妹們:
我實在以為:現時的苦楚,與將來在我們身上,要顯示的光榮,是不能較量的。凡受造之物,都熱切地等待天主子女的顯揚,因為,受造之物,被屈伏在敗壞的狀態之下,並不是出於自願,而是出於使它屈伏的那位的決意;但受造之物,仍懷有希望,脫離敗壞的控制,得享天主子女的光榮自由。
因為我們知道,直到現在,一切受造之物,都一同歎息,同受產痛;不但是萬物,就是連我們已蒙受聖神初果的人,也在自己心中歎息,等待著義子期望的實現,即我們肉身的救贖。——上主的話。
福音前歡呼
領:亞肋路亞。
眾:亞肋路亞。
領:天主的話是種子;基督是撒種者;所有來到他那裡的人,將生活到永遠。
眾:亞肋路亞。
【長式】
福音(有個撒種的人,出去撒種。)
恭讀聖瑪竇福音 13:1-23
在那一天,耶穌從家裡出來,坐在海邊;有許多群眾,集合到他面前。耶穌只好上船,坐下;群眾都站在岸上。耶穌就用比喻,給他們講論了許多事,說:
「看,有個撒種的,出去撒種。他撒種的時候,有的落在路旁;飛鳥來,把種子吃了。
「有的落在石頭地裡,那裡沒有多少土壤;因為土壤不深,雖然很快發了芽,但太陽一出來,就被曬焦,又因為沒有根,就枯乾了。
「有的落在荊棘中;荊棘長起來,便把它們窒息了。
「有的落在好地裡,就結了果實:有一百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三十倍的。
「有耳的,聽吧!」
門徒來問耶穌說:「為什麼你用比喻,對他們講話?」
耶穌回答門徒說:「因為天國的奧妙,是給你們知道,而不是給他們知道。因為凡有的,還要給他,使他富足;但是,凡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由他奪去。為此,我用比喻,對他們講話,因為他們看是看,卻看不見;聽是聽,卻聽不見,也不瞭解;這樣在他們身上,正應驗了依撒意亞的預言,說:
「『你們聽是聽,但不瞭解;看是看,但不明白。因為這百姓的心,遲鈍了,耳朵難以聽見。他們閉了眼睛,免得眼睛看見,耳朵聽見,心裡瞭解而轉變,使我醫好他們。』
「但你們的眼睛,是有福的,因為看得見;你們的耳朵,是有福的,因為聽得見。我實在告訴你們:有許多先知和義人,希望看見你們所看見的,而沒有看到;希望聽見你們所聽見的,而沒聽到。
「那麼,你們聽這撒種者的比喻吧!凡聽天國的話,而不瞭解的,那惡者就來,把撒在他心裡的奪去:這是指那撒在路旁的。
「那撒在石頭地裡的,即是指人聽了天國的話,立刻高興接受;但在心裡沒有根,不能持久,一旦為這話發生了艱難和迫害,就立刻跌倒了。
「那撒在荊棘中的,即是指人聽了天國的話,卻有世俗的焦慮,和財富的迷惑,把話蒙住了,結不出果實。
「那撒在好地裡的,即是指那聽了天國的話,而瞭解的人;他當然結出果實,有結一百倍的,有結六十倍的,有結三十倍的。」——上主的話。
~~~~~~~~~~~~
耶穌最後的「公開談話」【福音:若十二20-33】 單數年
中華主保*通常彌撒禮儀選經段落趨於精簡,除非對聖經非常熟習,
一般人對於彌撒經文大多是斷章取義似的瞭解,因此我們提供整段經文脈絡的詮釋,
本主日經文內容原為若十二24-26,在此釋義包含20-36,幫助信友們深入理解本主日福音的意涵。
那時候,
20在那些上來過節,崇拜天主的人中,有些希臘人。
21他們來到加里肋亞貝特賽達人斐理伯前,請求他說:「先生!我們願拜見耶穌。」
22斐理伯就去告訴安德肋,然後安德肋和斐理伯便來告訴耶穌。
23耶穌開口向他們說:「人子要受光榮的時辰到了。
24我實實在在告訴你們:一粒麥子如果不落在地裡死了,仍只是一粒;如果死了,纔結出許多子粒來。
25愛惜自己性命的,必要喪失性命;在現世憎恨自己性命的,必要保存性命入於永生。
26誰若事奉我,就當跟隨我;如此,我在那裏,我的僕人也要在那裏;誰若事奉我,我父必要尊重他。
27現在我心神煩亂,我可說什麼呢?我說:父啊!救我脫離這時辰罷?但正是為此,我纔到了這時辰。
28父啊!光榮你的名罷!」當時有聲音來自天上:「我已光榮了我的名,我還要光榮。」
29在場聽見的群眾,便說:「這是打雷。」另有人說:「是天使同他說話。」
30耶穌回答說:「這聲音不是為我而來,而是為你們。
31現在就是這世界應受審判的時候,現在這世界的元首就要被趕出去;
32至於我,當我從地上被舉起來時,便要吸引眾人來歸向我。」
33他說這話,是表明他要以怎樣的死而死。
34於是群眾回答他說:「我們從法律上知道:默西亞要存留到永遠;你怎麼說:人子必須被舉起呢?這個人子是誰?」
35耶穌遂給他們說:「光在你們中間還有片刻。你們趁著還有光的時候,應該行走,免得黑暗籠罩了你們。那在黑暗中行走的,不知道往那裡去。
36幾時你們還有光,應當信從光,好成為光明之子。」耶穌講完了這些話,就躲開他們,隱藏去了。
【經文分析】
若十二20-36是若望福音中耶穌最後一次「公開談話」,在談話中出現的關鍵概念如光榮、審判、人子、高舉、光明、黑暗、新生等,都在耶穌和尼苛德摩的談話中(若三1-21)出現過。由此我們可以看出,這個主日和上個主日的福音選讀具有內在的關聯。
這個故事是耶穌由公開生活進入到受難故事的過渡,整段故事可以分成四段:希臘人來訪(20-22)、耶穌受光榮的時辰(23-28)、審判與人子受高舉(29-33)、抉擇光明(34-36)。其中最後一段經文(34-36)並未被納入這個主日的福音選讀中,但為了顧及經文的整體性,我們建議信仰團體在感恩禮中也誦念這一段經文。
希臘人來訪
經文開始首先提及有些希臘人希望拜見耶穌,這裡所謂的「希臘人」意思相當寬廣,泛指非猶太人。他們特地在逾越節期間到耶路撒冷,由此可知他們大概是所謂的「敬畏天主的人」,意思是指對猶太宗教懷有好感,但由於某些因素而未正式皈依猶太教的外邦人。
他們透過斐理伯和安德肋求見耶穌,唯有他倆是門徒中以希臘名字被稱呼的,這裡大概暗示了後來基督宗教的發展:耶穌復活後,也許就是由這兩位門徒率先向外邦人展開福傳的工作。
受光榮的時辰
雖然故事的開始是希臘人求見耶穌,但他們之間並沒有談話。耶穌直接開始啟示祂的死亡,說明祂的死亡是為了使人得到不朽的生命,祂說:「人子受光榮的時辰到了。」耶穌的死亡就是受光榮,因為祂被舉揚而回到父的身邊,並因此成為人們生命的贈予者。
麥子的比喻
由於這些語言太過抽象,因此耶穌透過「麥子」的比喻加以解釋。人人都了解,種子必須埋藏地底下一段時間,才能結出果實。耶穌的死亡是必要的,否則祂只是獨孤的自己一人,祂的死亡將召喚許多人進入生命。
跟隨耶穌的意義
耶穌生命所體現的法律,對門徒們也是有效的。他們在現世應該輕看自己的性命,才能得到永遠的生命,每一個門徒都面臨這種抉擇,必須做出自己的決定。跟隨耶穌就是事奉耶穌,這種跟隨帶有一個更深的意義:跟隨耶穌就必然會進入祂的苦難命運,門徒既然分享「子」的命運,天父必因此光榮他們。
順從天父的旨意
然而,面對死亡人人都會懼怕,耶穌也因此感到心神煩亂。但是祂不認為該請求天父救祂脫離這個時辰,因為這個時辰一直在等待著祂,而祂目前正面臨這時辰。為了光榮天主的名,最恰當的祈求便是在服從中接受天父安排的時辰。若望福音一再強調父子的合一,父受光榮同時就是子受光榮,這段福音中「天上的聲音」便證實這一點。這個天上來的聲音表達耶穌的祈禱被天父所接納,耶穌的死亡是天父所安排的,因為父要藉此光榮子,就如同祂早已因子在世上的工程中光榮了祂一樣。
「世界」受到審判
當時除了希臘人還有其他群眾在場,這些人誤解了這個奧秘。他們把天上來的聲音解釋為打雷聲,或理解為天使對耶穌說話,皆表現出他們不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然而,這個聲音根本就是以他們為對象的!因此耶穌再次解釋其意義:現在就是末世審判的時辰了。審判是針對「下層」的區域,亦即死亡、黑暗、謊言的區域,就是若望福音所指的「世界」。審判要加在此世的首領 ─ 撒殫 ─ 之上,牠是凶手及說謊者,這個世界的統治者(若八44)。牠的權力都將被剝奪,人們因此能找到趨向光明的道路。
人子被高舉
基督經由十字架而被高舉進入天主的王國。「高舉」和「光榮」是若望福音對「十字架」的詮釋,是二個根本的、相互補充的概念。被邪惡奴役的世界,如今藉著基督而得到釋放,祂願意吸引一切人跟隨祂。這個具有空間性向上吸引的圖像表達耶穌和得救之人的生命性的關連:祂首先把人吸引到十字架上(高舉),再超越十字架而進入天國(光榮)。
抉擇光明
群眾再一次提出的抗議和默西亞的觀念有關(35),由此看出這些群眾是猶太人。按他們祖傳信仰的認知,默西亞要在世上建立永遠的王國(則三七25;詠八九37)。福音作者所面對的猶太人團體,明顯地深受這個觀念所影響。福音所提出的「人子」基督論和他們傳統的想法相反,根據若望的看法,永遠的救援並不在這世上,這個世界有一個期限,也就是光(基督)還在的時候。經由信仰,人們能認識真道,而成為光明之子,誰得到這個光明,便不受黑暗不幸的危害。
耶穌的公開生活結束
福音最後提到耶穌離去,並把自己隱藏起來,這個提示一方面表示耶穌公開對群眾的教導結束,從今以後祂只私下教導屬於祂的人(參閱:若十三1);另一方面也顯示苦難與死亡已迫在眉睫。
【綜合反省】
這段經文給予我們多重的啟發:基督就是「麥子」,應該被殺害而產生數倍的果實;不信的猶太人殺害了祂,祂卻由死亡中復活而使更多的人信仰祂。
就倫理的教導而言,耶穌的命運就是門徒的命運,耶穌服從地接受祂的「時辰」,門徒也應該跟隨祂。
此外,今天的福音也幫助人們從錯誤的想像中釋放出來,了解默西亞並非只是一個現世的光榮君王,祂是真光,是我們救援的基礎,人們必須在信仰中把握光明,不要錯失接近光明的機會。
~~~~~~~~~~~~
7月12日聖人 越南殉道者(The Martyrs Of Vietnam) https://www.facebook.com/BonfireWorld/posts/2805138269708932
越南的土壤,澆灑了殉道烈士的鮮血,開花結實。十九世紀初,教務欣欣向榮,但是從一八二O年起,官廳瘋狂迫害天主教,新的傳教士被禁止入境,教友被迫在背教和犧牲生命作一選擇,人們把苦像扔在地上,命令背教的教友踐踏。教堂全部封閉。這一段時期,神父教友為真道致命者不計其數。殉道烈士中有七十七位由教宗良十三世於一九OO年列入真福品。
一九OO年榮列真福品的烈士,最著名的是東京東部教區代牧真福依納爵和該區副主教真福多明我。二人也是西班牙籍的多明我會士,在越南傳教五十年,一八三八年被捕。城門外地上放了一尊苦像,人們將依納爵全身用繩綑綁,預備抬著他在苦像上走過去。依納爵苦苦哀求,惡徒終於接受他的請求,將十字架移開。依納爵以七十六歲的高齡,被判斬刑。可是他體弱多病,又餓又渴,整天曝露在烈日下,來不及執行死刑,早已一命嗚呼,倒斃在囚籠裡。一八三八年七月十二日,真福多明我和他的要理講解員、越南人陳方濟各於六月廿五日斬首致命。另一位要理講解員真福段多默,受不住酷刑,兩次屈服,可是每一次都痛悔己罪,終於贏得致命的榮冠,一八四O年六月廿七日餓斃獄中。
榮列真福品的越南籍烈士,尚有段伯多祿、瞿伯爾納鐸、聶若瑟等三位神父,江若瑟(醫生)、狄多默(成衣匠)、莫奧思定和文思德望(農夫)。這幾位烈士除了獻出他們的生命外,又利用囚禁在獄的時間,勸化了許多獄犯。有三位烈士出身軍伍,在獄中囚禁了一年餘,飽受種種酷刑,一度屈服,腳踏在苦像上走過去,但這件不幸事件的內幕是這樣的:由於教友都忠勇不屈,視死如歸,一般人民的心理對天主教非常同情。官廳想出妙計,給烈士們吃了一種迷藥,使他們失去知覺,昏昏迷迷地胡亂踏在苦像上。那三人神智清醒了,立刻表示反悔,不惜捨身證道,到後來,死在刀劍之下。這三位烈士是:許奧思定、狄尼各老、譚多明我。上列諸位烈士,以及其他十二位烈士,均是多明我會會士或多明我第三會會員,或與多明我會有密切關係的人。
殉道烈士中,有幾位是巴黎外方傳教會的會士。第一位是真福若瑟馬香神父。馬香神父在西貢被捕,身上的肉用燒紅的鐵鉗一塊一塊被割下。另一位遇難的外方傳教會會士是真福杜馬林鮑里神父。為了逃避警探的查緝,杜神父晝伏夜出,冒著風雨,踏著泥濘的道路,到各處搶救羊群。他自己說道,最傷腦筋的是:「我生得太高,人們很容易認出我是一個外國人。」一八三八年七月,他和兩位越南司鐸一同被捕,警吏出言侮辱天主教。杜神父抗議道:「你可以把我碎屍萬段,假如你喜歡的話。但是請你不要侮辱我們的宗教。」他囚禁在監獄裡時,才知道教廷已發表他擔任亞岡區代牧之職。官吏問他過去窩藏他的人的姓名,杜神父不肯說。人們用竹枝拷打他,肉一條一條撕下來,杜神父還是不肯說。人們問他痛不痛,杜神父道:「我的身體也是肉做的,焉有不痛之理。」杜神父在監獄裡寫信給一位同會的神父說:「我在現世決不能再與你見面了。我好比羊入虎穴。虎口逃生,那是不可能的。我死了,請你按常例代我舉行三台彌撒。我在監獄裡一本經書也沒有,連一串念珠也沒有。我用一根繩打了結,當念珠用。」杜神父和兩位越南神父在獄四個月,飽受酷刑,始終不肯吐露別的神父的行蹤,也不肯踐踏苦像。三人均斬首致命。劊子手喝醉了酒,提著刀手有些震顫,連斬七刀,才把杜神父的首級割下。
另一位遇難的外方傳教會會士是真福若望高南神父。高神父於一八三四年澳門領受鐸品,那時他還只有廿五歲。高神父在越南傳教三年,一八三七年被捕。人們用鐵鏈把他綑鎖在囚籠裡,夜間無法躺下睡覺,白天在烈日下曝曬,苦不堪言。九月二十日遇難致命。高神父遇難那一天,恰為四旬齋期,依例囚犯行刑前,可以飽餐一頓。可是高神父不願違反守齋的規例,寧願空腹就刑。高神父解往刑場時,神情愉快,一路上高唱聖歌,旁觀者都非常感動。這令人想起三世紀的殉道烈士聖傳多蘇。聖傳多蘇在致命的那一天,還守大齋,人們在執行死刑前,端東西給他吃,他不肯吃。他說道:「待我到了天國再吃吧。」
一九O六年列真福品的四位越南烈士,都是多明我會士,他們是在十八世紀末遇難殉道。
真福方濟各祁爾神父,和真福馬竇雷徐尼諾神父於一七四五年斬首致命。方濟各神父在獄中監禁了八年。他在監獄時,還利用種種方法傳教,勸化了許多人。瑪竇神父度了十三年的流亡生活,秘密往各地傳教。
真福耶辛大、加斯德諾大神父和真福林味增爵神父於一七七三年十一月七日遇難。耶辛大神父由西班牙出發,往中國傳教,被官府逮捕,驅逐出境。他改往越南傳教,三年後被捕,囚在一間狹窄的獄室,屋頂低得連人都站不直。同獄囚徒中,有一位越南籍林味增爵神父。林神父是第一位越南籍的殉道烈士,全家都熱心敬主。林神父入多明我會修道,傳教十四年,被捕致命。以上四位真福烈士,除林神父是越南人外,其餘三位都是西班牙人。
越南殉道烈士的瞻禮共有兩個。其一為本日,另一批烈士的瞻禮日期為十一月六日。
聖若望卦貝多(St. John Gualbert)院長
聖若望卦貝多出身意大利佛羅倫斯望族,生於十世紀末。他原在軍隊服務;他的兄長被同族的人殺死,因而蓄意為死者復仇。一天,他在小巷與兇手狹路相逢,便拔出寶劍,那人手無寸鐵,伸臂作十字形,雙膝跪下求恕。若望猛然想起耶穌在十字架上為兇手求赦,心裡非常感動,便上前擁抱兇手,握手言和。
若望與那人握別後,走進附近聖米尼多修院的聖堂,在苦像前祈禱。突見苦像上的耶穌向他點頭,似乎對他剛才寬恕仇敵的行為,表示贊成。若望目睹這個奇異的神景,頓萌棄家修道之念,就請求院長收錄。院長最初有些猶豫,怕他的父親反對。若望將頭髮剪下,表示決心,脫下軍衣,改穿修士的會衣。
若望入院後,生活完全改變,勤操苦行,修務聖德。
院長去世,若望離院赴曠野獨修。最後在陰谷創立了本篤會的修院,這修院的規則完全仿照本篤會的原始會規和精神。
若望非常謙遜,他自認為德薄能鮮,連小四級神品也不肯領受。他徹底實踐神貧的精神,對窮人解衣推食,常把修院的存糧,全部施捨給窮人。
歷任教宗聖良九世、亞歷山大二世,很器重若望的聖德。聖良九世親自前往修院會晤若望。
若望卦貝多於一O七三年逝世,享壽八十歲。一一九三年,由教宗策肋定三世列入聖品。
聖婦華羅尼加(St. Veronica)
耶穌背負苦架,向加爾瓦略山進發時,體力不支,跌倒地上。有一位聖婦拿了布巾,上前抹拭耶穌臉上的血汗。耶穌的聖容就印在這塊布巾上。這位聖婦相傳就是華羅尼加。
~~~~~~~~~~~~
07.12(日)死亡和改變 中華殉道聖人節/ 常年期第十五主日 若望福音十二24-26
耶穌教導門徒們說:「我實實在在告訴你們:一粒麥子如果不落在地裏死了,仍只是一粒;如果死了,纔結出許多子粒來。
愛惜自己性命的,必要喪失性命;在現世憎恨自己性命的,必要保存性命入於永生。 誰若事奉我,就當跟隨我;如此,我在那裡,我的僕人也要在那裡;誰若事奉我,我父必要尊重他。」
釋經小幫手
今天,耶穌告訴我們:「我實實在在告訴你們:一粒麥子如果不落在地裏死了,仍只是一粒;如果死了,纔結出許多子粒來。」耶穌告訴我們死亡不是事情的終結,而是一個轉變。一粒麥子象徵著我們目前的生活、關係、態度。你對你目前的生活、關係感到滿足嗎?你喜歡眼前的你嗎?有時候,即便我們對生活某些部分有所不滿,但是,因為還可以應付、因為習慣、因為懶得改變、因為害怕別人嘲笑,我們就不改變。但是,今天耶穌卻想提示我們,其實我們的生活可以更充實、結出更多果實來。今天,碰觸你心底最深的夢想和渴望:你希望生命能如何不一樣呢?為了這更豐富的生命,你一定得選擇改變,而改變就意味著你得讓一些舊的生活模式死去。得罪他人時,我們得讓自己的驕傲死去,才能尋求他人的原諒;被人得罪時,我們得讓自己的委屈以及對他人的偏見死去,好能再給彼此一個和好的機會;失敗後,我們得讓自己的恐懼死去,才有勇氣重來;錯過了,要讓自己的懊悔死去,才能把目光放在前方繼續前進。要知道,當我們為了更豐富的生命選擇讓舊的模式死去時,耶穌會賜給我們勇氣。讓我們不要只把眼光放在即將失去的事,卻讓我們冒險去改變、以期待更豐富的生命。
品嚐聖言
默想死亡如何孕育新生命,就如麥子在地裡被轉變成為下一代的麥穗。
活出聖言
意識到,今天你因愛而做出的改變,就是為讓人驚喜的新生命做出投資。
全心祈禱
主,我相信因愛而做出的改變,即便有死亡,必有更多祝福。阿們。
©2020 台灣主言會版權所有。歡迎使用,但請表明文章來源.
~~~~~~~~~~~~
7月12日 成为世界的粮食
当耶稣拿起饼,祝谢、擘开,拿给门徒,这些手势可手是归结了耶稣的一生。耶稣在永恒中被拣选、在约旦河受洗时被祝福、在十字架上被破碎、当作生命的饼给了世人。被拣选、祝福、破碎、给了别人,就是圣子耶稣基督的庄严神圣之旅。 当我们擘饼、主父,说“这是基督的身体”分给人,表示我们定意效法基督的生命,原意活出被拣选、祝福、破碎的生命,成为世界的生命之粮。~盧雲神父
============
嗡 斯巴雅 嗡 巴威
啊啦伊亞加布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