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期第二十二主日 受邀者與邀請者的正確態度 【福音:路十四7-14】
7 耶穌注意到被邀請的人,如何爭選首席,便對他們講了一個比喻說:
8 「幾時你被人請去赴婚筵,不要坐在首席上,怕有比你更尊貴的客也被他請來,
9 那請你而又請他的人要來向你說:請讓座給這個人!那時,你就要含羞地去坐末席了。
10 你幾時被請,應去坐末席,等那請你的人走來給你說:朋友,請上坐罷!那時,在你同席的眾人面前,你才有光彩。
11 因為凡高舉自己的,必被貶抑;凡貶抑自己的,必被高舉。」
12 耶穌也向請他的人說:「幾時你設午宴或晚宴,不要請你的朋友、兄弟、親戚及富有的鄰人,怕他們也要回請而還報你。
13 但你幾時設宴,要請貧窮的、殘廢的、瘸腿的、瞎眼的人。
14 如此,你有福了,因為他們沒有可報答你的;但在義人復活的時候,你必能得到賞報。」

【經文脈絡】

文章標籤

福傳書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原罪的奧秘不容易明白,可能也會對國人產生困難。但下面的論述幫助了我去理解。也希望對大家有些幫助。

 

一些基督徒的信仰預設:

天主是創造主,天主是愛。所有創造是好的。創造的人有自由。

但罪是一個事實,不論人們如何解釋。從每天的報紙電視可看到罪及罪的後果:痛苦和死亡。

「原罪」的內涵是啟示之一,是基督徒對罪的理解。

原罪的事實早就有,不是因了聖奧斯定起的「原罪」此名稱,才使原罪出現。

愛的天主道成肉身, 給人啟示救恩的真理。聖經和聖傳是把啟示傳遞下去的兩種方式。 教會被基督設立是爲了延續天主救人的工程, 也解釋聖經與聖傳。 教會在信理和倫理方面的教導, 是為使我們得救恩的真理, 有聖神的保證, 不會錯,也不能錯。 信友為得救恩, 當有「信德的服從」。

「基督徒」的定義為:「相信被釘死的納匝肋人耶穌是神,是救世主,並且願意服從追隨祂,甚至背十字架的人」。

「人本善」,是因人是天主的肖像。

文章標籤

福傳書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常年期第二十一週  8月29日 聖若翰蒙難(彭龍英) 聖若翰蒙難  福音:谷六17-29

黑落德為了他兄弟斐理伯的妻子黑落狄雅的緣故,因為他娶了她為妻,曾遣人逮捕了若翰,把他押在監裏;因為若翰曾給黑落德說:「你不可佔有你兄弟的妻子。」黑落狄雅便懷恨他,願意殺害他,只是不能,因為黑落德敬畏若翰,知道他是一個正義聖潔的人,曾保全了他;幾時聽他講道,就甚覺困惑,但仍樂意聽他。

好機會的日子到了:當黑落德在自己的生日上,為自己的重要官員、軍官和加里肋亞的顯要,設了筵席的時候,那個黑落狄雅的女兒便進來跳舞,獲得了黑落德和同席人的歡心。王便對女孩子說:「你要什麼,向我求罷!我必賜給你!」又對她發誓說:「無論你求我什麼,就是我王國的一半,我也必定給你!」她便出去問她的母親說:「我該求什麼?」她母親答說:「洗者若翰的頭。」她便立刻進去,到王面前要求說:「我要你立刻把洗者若翰的頭,放在盤子裏給我!」王遂十分憂鬱;但為了誓言和同席的人,不願對她食言,王遂即差遣衛兵,吩咐把若翰的頭送來。衛兵便去,在監裡斬了若翰的頭,把他的頭放在盤子裏送來,交給了那女孩子,那女孩子便交給了自己的母親。若翰的門徒聽說了,就來領去了他的屍身,把他安葬在墳墓裏。

釋義

本日福音記述了若翰受難的原因和經過。黑落狄雅是大黑落德王的孫女,她原先嫁給大黑落德的三子斐理伯,後來,斐理伯的二哥黑落德安提帕說服黑落狄雅離開斐理伯,改嫁給他。根據梅瑟法律,如果兄弟在世,娶兄弟之妻是違法的(參閱:肋十八15-16),於是黑落德安提帕夫妻兩人的行徑就遭受到洗者若翰的批評。黑落狄雅耿耿於懷,慫恿黑落德將洗者若翰收監,且處心積慮想除掉若翰,但黑落德不肯,因為他非常尊重若翰的為人,也喜歡聽他的教訓(20)。

「好機會的日子到了」(21),黑落狄雅終於逮著機會殺害了若翰。熟悉舊約歷史的人讀到黑落狄雅的殘忍行徑,便會想起北國以色列王阿哈布的妻子依則貝耳(列上十九1-3),她也是借助丈夫的權勢殘殺先知的王后,曾立下重誓要殺死先知厄里亞,然而厄里亞能夠逃脫依則貝耳的毒手,但這位厄里亞—洗者若翰卻難逃一刼。

值得一提的是,福音作者在首章交待「若翰被監禁」(一14)之後,就開始敘述耶穌的傳道工作,即說明了洗者若翰傳道工作已結束。當耶穌的傳道工作已在加里肋亞一帶備受矚目之際(六14-16),作者補記了若翰受難事件,其目的是說明若翰的命運是耶穌的前兆,若翰以整個生命擔任了耶穌前驅的角色。

反省

洗者若翰為真理和正義作證,最後殉道。我是否怕得罪人或怕自己的利益損失而不敢說出真話?

當別人指正我的缺失時,我作何反應?是惱羞成怒或是為自己辯護?還是虛心接受?

文章標籤

福傳書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常年期第二十一週  星期三  福音:瑪廿三27-32    線上播放

27  「禍哉,你們經師和法利塞假善人!因為你們好像用石灰刷白的墳墓:外面看來倒華麗,裡面卻滿是死者的骨骸和各樣的污穢。
28  同樣,你們外面叫人看來倒像義人,你們裡面卻滿是虛偽和不法。
29  禍哉,你們經師和法利塞假善人!因為你們修建先知的墳,裝飾義人的墓,
30  且說:假使我們生在我們祖先的時日,我們決不是他們流先知血的夥伴;
31  這樣你們自己作證,你們是那些殘殺先知者的子孫了。
32  你們就來補足你們祖先作惡的尺度罷!」

釋義

25-26節「內在與外在」的主題,透過「粉刷的墳墓」的圖像變的更為尖銳。人們可以把墳墓裝飾得富麗堂皇,但沒有人會因此而希望不斷地注視它。耶穌偏偏指責猶太宗教領袖「不服從天主的法律」(思高聖經在28節只翻譯為「不法」)是讓人驚訝的。在猶太宗教中指責人「不服從天主的法律」相當於今日所說的「目無天主」,或者「無神論者」。這本來就是一個難以克服的情況,而當人們如同法利塞人這樣繼續如此生活、存在而不自知,情況就更為困難。我們也可能規律的參與彌撒,生活得如同一個良好基督徒,修建華麗的聖堂,購買精裝版的聖經 … 如同修建先知墳墓的法利塞人一樣,對先知的精神卻根本沾不上邊。他們精神的「祖先」並非先知們,而是「殘殺先知者」(32)。耶穌藉著呼籲他們:「補足你們祖先作惡的尺度罷」,是把自己列入先知的行列中,祂也將遭受先知們的命運。

~~~~~~~~~~~~~

文章標籤

福傳書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郝修女班9月11日開課。

呂神父班9月15日開課。

饒神父班9月17日開課。

李神父班9月21日開課。

歡迎大家一起來聽聖言。


文章標籤

福傳書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常年期第二十一週 星期二 福音:瑪二三23-26    線上播放

23  「禍哉,你們經師和法利塞假善人!因為你們捐獻十分之一的薄荷、茴香和蒔蘿,卻放過了法律上最重要的公義、仁愛與信義;
      這些固然該作,那些也不可放過。
24  瞎眼的嚮導!你們濾出蚊蚋,卻吞下了駱駝。
25  禍哉,你們經師和法利塞假善人!因為你們洗擦杯盤的外面,裡面卻滿是劫奪與貪慾。
26  瞎眼的法利塞人!你先應清潔杯的裡面,好叫它外面也成為清潔的。」

釋義

耶穌所說的第四和第五個「禍哉 …」控訴猶太領袖們:他們重視法律的一撇一劃,卻不願意理解天主真正的要求。他們強調精準實踐法律的每一細節,以此為「美德」,事實上卻違反「愛天主愛人」的法律根本精神。他們把正義、憐憫、忠實踐踏至地,完全誤解法律的意義,更扭曲了天主的圖像。耶穌這裡所說的,和歷代先知所講的完全相同。

25-26節和23-24節的內容基本上是相同的。面對法律重要的是內在的心,而非外在的表現。若人心潔淨,外在的行動自然也會是潔淨的。然而只有聆聽天主的話和旨意,人心才能夠真正成為潔淨。

~~~~~~~~~~~~

文章標籤

福傳書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常年期第二十一週 星期一 福音:瑪二三13-22    線上播放

13  「禍哉,你們經師和法利塞假善人!因為你們給人封閉了天國:你們不進去,也不讓願意進去的人進去。
14  【禍哉,你們經師和法利塞假善人!因為你們吞沒了寡婦的家產,而以長久的祈禱作掩飾,為此,你們必要遭受更重的處罰。】
15  禍哉,你們經師和法利塞假善人!因為你們走遍了海洋和陸地,為使一個人成為歸依者;幾時他成了,你們反而使他成為一個比你們加倍壞的『地獄之子』。
16  禍哉,你們瞎眼的嚮導!你們說:誰若指著聖所起誓,不算什麼;但是誰若指著聖所的金子起誓,就該還願。
17  又昏又瞎的人哪!究竟什麼更貴重:是金子或是那使金子成聖的聖所?
18  還有:誰若指著全燔祭壇起誓,不算什麼;但是誰若指著那上面的供物起誓,就該還願。
19  瞎眼的人哪!究竟什麼更貴重:是供物或是那使供物成聖的全燔祭壇?
20  所以,那指著全燔祭壇起誓的,是指著它和那上面的一切起誓,
21  那指著聖所起誓的,是指著它和那住在它內的而起誓;

文章標籤

福傳書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德蘭福傳之友」指導神師 曾慶導神父「主日讀經反省」(2019.08.25)

常年期第廿一主日  靈魂瘦身

依六六18-21;希十ニ5-7,1-13;
路十三22-30

現在經濟條件比較好的人,常提到的一個話題就是「不要增磅」,為了不要增磅,就要多做瘦身運動,也要遵從「食不求飽,但留三分飢」的「逆耳忠言」。我們都知道「瘦身運動」和「留三分飢」都需要很大的自制力與恆心

今天的福音裡,有人問主耶穌會有多少人得以進天國,主耶穌沒有給他一個正面答覆,卻指出人需要努力才能通過窄門進入天國,也就是主耶穌要我們做靈魂的「瘦身運動」。從聖經其他地方記載的主耶穌的教導,我們知道靈魂的瘦身運動就是傳統靈修過程「煉、明、合」中的「煉」:煉淨一切使我們無法進入天國的私慾偏情等「七罪宗」:驕傲、嫉妒、貪饕、懶惰、迷色、憤怒、吝嗇。這「七罪宗」不單使我們無法進入天國,今世更使我們生活在地獄一般的痛苦狀態。

如何做「靈魂的瘦身」,煉淨私慾偏情?答案是「神操」。「神操」不只是三天、八天或三十天的避靜,而是每天都應盡量做的靈魂的「操練」,這操練除了祈禱、參與彌撒領聖體、領受和好聖事等,也包括接受生活中的十字架和考驗。這十字架和考驗就是今天第二篇讀經裡提到的「天主的管教」。這種管教「在當時固然不是樂事,而是苦事;可是,以後在那些受這些磨練的人身上,就會結出義德的和平果實。」(讀經二)

天主教會是主耶穌設立的,讓我們做靈魂瘦身的「健身房」:主耶穌升天但沒有留下我們作「孤兒」,慈母教會就是主耶穌這善牧的「代牧」。在天主教會中,我們得到各種最好的靈魂上的瘦身和滋養的方法(只有瘦身沒有滋養是無法給人健康的。而滋養就是「煉、明、合」中的「明」,即修德行),準備我們進入天國。主耶穌是「道路、真理和生命,除非經過祂,沒有人能到天父那裡去。」主耶穌建立的天主教會不是眾多不同的宗教團體之一,而是唯一的,一棧一牧一門。只有在祂的教會内,才能保證找到與祂相遇的七件聖事;只有在天主教會裡,我們才有完全、真實的聖體聖事此得永生的食糧(《若望福音》第六章);只有在天主教會裡,我們才有聖神指引的、可信賴的訓導當局解釋天主的聖言,作我們走向天鄉的嚮導。所有這些靈魂瘦身健身房裡的「瘦身器材」,都是主耶穌保證我們可以通過天國窄門的方法。如果我們善加利用的話,進入天國是沒有問題的,不用擔心究竟有多少人進入。

間題是我們有沒有「善加利用」,有沒有讓這些瘦身器材改造我們,塑造我們的「身材」?只同主耶穌一起吃喝(如在聖體聖事裡),或聽過祂的施教(如在聖經的聖言裡)是不夠的。每星期天參與彌撒或把聖經背得滾瓜爛熟,卻沒有在生活中活出基督的人,會聽到主耶穌嚴峻的斥責聲:「我不知道你們是從哪裡來的,你們道些作惡的人,離開我吧!」

光有基督徒的美名而沒有基督徒的實質生活,是不能進天國的,這包括傳統信仰基督的國家和人民。基督給的信仰禮物若不予以珍惜,會失掉這份恩賜並將它轉給他人:「天主的聖道本來先應講給你們聽,但因你們拒而不受,並斷定自己不配得永生,看,我們就要轉向外邦人,因為主如此命我們說:『我已立你作為外邦人的光明,使你成為他們的救恩,直到地極。』」(宗十三46-47)

文章標籤

福傳書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亞馬遜雨林正面臨空前的危機,無法控制地持續燃燒中,光是七月份就燒掉將近五個台北市的面積,這件事需要我們持續的祈禱與關心!"  https://www.facebook.com/JesuitsChinese/posts/2200962030025599

亞馬遜大火濃煙太空都可見!全球 20% 氧氣、無數動植物受威脅 https://www.inside.com.tw/article/17296-amazon-rain-forest-burning

 

教宗方濟各《願祢受讚頌》LAUDATO SI’通諭~~~論愛惜我們共同的家園

前言:

「我主,願祢受讚頌。」亞西西聖方濟在他《造物讚》這優美的頌歌中提醒我們,大家共同的家園好比一位與我們分享生活的姊妹,也好比一位張開雙臂擁抱我們美麗的母親。「我主,願祢藉我們的姊妹──大地母親受讚頌。她滋養及管理我們,並出產各種果實和色彩繽紛的花草。」[1]

這位姊妹現在向我們吶喊,因為我們肆意地濫用天主賦予她的資源,已對她造成傷害。我們自以為是她的擁有者及控制者,有權力隨意掠奪她的出產物。我們被罪惡傷害的內心充滿暴戾,同時反映在土壤、水、空氣及一切生物所出現的病症上。大地受到壓榨和糟蹋,是最被遺棄和摧殘的可憐者之一,「同受產痛」(羅8:22)。我們忘記了自己是出於塵土(參創2:7)──我們的身體由大地上的各種元素形成,我們呼吸她的空氣,並從她的水獲得生命和滋潤。( 因此,大地本身受到壓榨及糟蹋,是我們的貧困者中最被遣棄和摧殘的一份子,她『在產痛中呻吟』 )

 

世上沒有什麼是與我們毫不相關:

五十多年前,在世界因核戰危機的一觸即發而動盪不安時,聖若望二十三世撰寫通諭,不但反對戰爭,而且提出達成和平的建議,他的《和平於世》通諭是寫給整個「大公團體」,也是寫給「普世所有善心男女」。現今全球環境日益惡化,我希望向所有生活於地球上的人建言。《福音的喜樂》勸諭,是我寫給教會的弟兄姐妹們,以鼓勵他們不斷地更新福傳工作。在本通諭中,我希望以我們共同的家園為主題,與所有人進行交談。

文章標籤

福傳書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佩服天主教因為…

Tamer Nashef

大學的成立

中世紀曾被冠以「黑暗時代」,但因為歐洲大學的成立,這稱號也便足以被推翻。歐洲最初的大學是設於博洛尼亞(1088),巴黎(1090)和牛津(1096)。接着便是不同的大學接連不斷地冒出來,尤其在蒙彼利埃、薩拉曼卡和劍橋這些歐洲城市。而某些大學是因他們授的某課程而聞名:薩勒諾大學的醫學研究、巴黎的神學和邏輯學、博洛尼亞的法系和教會法(伊爾內留斯和他學生格拉蒂安也曾在此授課)、牛津的數學和自然科學等等。
還有一個令這些學府備受關注的因素,就是他們喜歡在課程中,纳入自然科學和新發現的古希臘文本和古阿拉伯文本,尤其出自亞里斯多德、Ibn al-Haytham、歐幾里得、托勒密等等多人的手筆。

中世紀的大學教育全都帶有濃厚科學意識,正因如此,Huff曾斷言中世紀的大學是奠定了“現代科學研究”的基礎(180)。換言之,中世纪盛期的科學研究已差不多制度化,至成果廣為傳播。更值得提的是:歐洲的大學是完全獨立自主的,學府會提供師生們法律保護,使他們在知識方面是絕對自由,不受任何干擾。他們更組成自治領域,讓學者可以自由進行知識和科學諮詢。因是獨立自主的關係,大學也享有一些權利和優待,例如不受教會或當政者的政治干預。大學學者也因應享有某種優待和特權,例如在該大學所屬地區,可被豁免公民責任及本地稅收。(Huff 234)
令我印象最深的要算是:在很多大學的成立和提供免費學術環境方面,我們是見到教宗權力也充當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到了宗教改革時期,已有81所大學成立,其中33所是獲得教廷的特許狀,20所同獲得教廷及帝國的特許狀(Woods 48)。於1254年,教宗英諾森四世授于牛津大學特權頒授學位,從此學府再不受教廷、帝國或皇室的干預。1233年教宗額我略九世頒令:從那時起,持有碩士學位的學者,在世界各地都擁有授課的資格,從而”鼓勵傳播知識和培養國際學術共同體的想法”(49)。他亦於兩年後,發布了一教宗詔書,保護巴黎大學的師生,在法律上和學術上皆有自治權,假若他們的權利是遭到侵犯的話,他們有權持續罷課。教宗何諾三世也有類似的行動,為保護博洛尼亞大學學者的自主權,因教宗的介入而成功爭取到。其他例子有某些教宗,為了從忿怒群眾中營救一些學生,他們更特准學生成為神職人員,這代表他們的案件可在教會法庭審理而非在一般世俗法庭審理。有資料顯示,教宗鲍尼法八世、教宗克萊孟五世、教宗克萊孟六世、教宗額我略九世也曾插手,出面請大學立即支付一些教授的薪金(48-51)。教宗依諾增爵四世曾如此讚揚大學:『它們是科學的河水,灌溉及滋潤宇宙教會的土壤』;而教宗亞歷山大四世(1254-1261)則稱之為『照耀着天主家的明燈』(65)。
還有值得一提的是天主教教會在科學活動上的協助,是一直堅持到過了中世紀,也有很多司鐸不斷地在科學之作出既顯著又創新的貢獻。例如尼古拉斯·斯坦諾(1638–1686)被譽為地質學之父;同樣,阿塔納斯·珂雪被稱為埃及學之父;博斯科维奇(1711 –1787)被稱為原子論之父;孟德爾(1822 –1884)被稱為遺傳學的奠基人;拉娜德特爾齊(1631–1687) 被稱為航空之父。利奇奥里(1598 –1671)就因他的落體加速度計算法而聞名;格里馬爾迪(1618 –1663)是最先發現繞射(又稱衍射)的人,也創出怎去測量月球山和雲的高度;Nicolas Zucchi神父被認為是反射式望遠鏡的發明人;
是麥凱爾溫神父(1883–1956) 最先把一系列地震學書籍引進美國。這些寶貴的資訊全都收藏在Woods那本內容翔實和經過精細資料搜集的書,名叫『論天主教會建立西方文明』。
我寫這篇文章,宗旨不是要去粉飾天主教歷史,或要告知天下天主教教會實在是毫無破綻、記錄絕對精確。我目的只想說出我對天主教會的驚人成就,十分欣賞,覺得功績應給予嘉許,因外界對這個他們認為充滿神話的教會,有着根深柢固的偏見。

文章標籤

福傳書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