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丙年每日福音2019 (11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常年期第十九週 星期二 福音:瑪十八1-5、10 、12-14    線上播放

1  就在那時刻,門徒來到耶穌跟前說:「在天國裡究竟誰是最大的?」
2  耶穌就叫一個小孩來,使他站在他們中間,
3  說:「我實在告訴你們:你們若不變成如同小孩一樣,你們決不能進入天國。
4  所以,誰若自謙自卑如同這一個小孩,這人就是天國中最大的。」
5  「無論誰因我的名字,收留一個這樣的小孩,就是收留我;

10  你們小心,不要輕視這些小子中的一個,因為我告訴你們:他們的天使在天上,常見我在天之父的面。」

12  「你們以為如何?如果一個人有一百隻羊,其中一隻迷失了路,他豈不把那九十九隻留在山上,而去尋找那隻迷失了路的嗎?
13  如果他幸運找著了,我實在告訴你們:他為這一隻,比為那九十九隻沒有迷路的,更覺歡喜;
14  同樣,使這些小子中的一個喪亡,決不是你們在天之父的意願。」

文章標籤

福傳書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常年期第十九週 星期一 福音:瑪十七22-27    線上播放

22  當耶穌同門徒在加里肋亞周遊時,耶穌對他們說:「人子將被交於人們手中。
23  他們要殺害他,第三天他必要復活。」門徒就非常憂鬱。
24  他們來到葛法翁時,收殿稅的人來到伯多祿跟前說:「你們的師傅不納殿稅嗎?」
25  伯多祿說:「自然納的。」他一進到屋裡,耶穌就先對他說:「西滿!你以為怎樣?地上的君王向誰徵收關稅或丁稅呢?向自己的兒子,或是向外人?」
26  伯多祿說:「向外人。」耶穌對他說:「所以兒子是免稅的了。
27  但是,為避免使他們疑怪,你往海邊去垂釣,拿釣上來的第一條魚,開了它的口,就會找到一塊『斯塔特』。拿去交給他們,當作我和你的殿稅。」

釋義

今日福音的第一部份(22-24)是耶穌第二次的苦難預言。瑪竇跟馬爾谷與路加不同,沒有報導:門徒們不懂耶穌的話。瑪竇只敘述了門徒的反應是「非常憂鬱」。由此看來,他們只注意到耶穌預告的苦難,卻忽略了耶穌關於「第三天他必要復活」。

今日福音的第二部份(24-27)是關於給聖殿納稅的主題。其中最重要的核心是:面對聖殿的各種法律,「子」沒有遵守的義務,而門徒們也部份分享這樣的自由。然而,耶穌並沒有堅持這個特權,並要求門徒也遵守法律,以免造成人們的質疑與不快。伯多祿在魚口中發現金幣的奇蹟顯示,一切受造物都隨時聽候耶穌的差遣(參閱:瑪二一2-3貝特法革的驢子;谷十四13-16發現晚餐廳的故事)。從這個奇蹟還顯示另一層意義:天主確認耶穌「天主子」的身份,超越在一切法律之上。

文章標籤

福傳書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常年期第十八週 8月10日 聖老楞佐(聖樂倫)執事殉道 福音:若十二24-26

那時候,耶穌開口向他們說:「我實實在在告訴你們:一粒麥子如果不落在地裏死了,仍只是一粒;如果死了,才結出許多子粒來。愛惜自己性命的,必要喪失性命;在現世憎恨自己性命的,必要保存性命入於永生。誰若事奉我,就當跟隨我;如此,我在那裡,我的僕人也要在那裡;誰若事奉我,我父必要尊重他。」

釋義

若望福音的作者在「耶穌榮進耶路撒冷」和「最後晚餐」的敘述之間報導了一段祂關於即將到來的「光榮」的談話(若十二20-36),耶穌的苦難與死亡的時刻就是他受光榮的時辰(十二23)。

麥子必須先死亡,才能夠結出果實:耶穌以這樣圖像性的言語表達祂的死亡是祂的救援工程得以完成的先決條件。耶穌的苦難與死亡是祂完成救援的方式,也是祂的門徒們必須分享的生活方式。唯有那些準備好放棄一切的人,才能夠成為祂的門徒;跟隨祂經由死亡而進入「生命」,進到天父的光榮中。

反省

苦難與死亡是耶穌救贖人類的方式,我願意參與同樣的生活方式嗎?

我的信仰生命是否結出了果實?為什麼?

祈禱

~~~~~~~~~~~~

文章標籤

福傳書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常年期第十八週  星期五  福音:瑪十六24-28    線上播放

24  於是,耶穌對門徒說:「誰若願意跟隨我,該棄絕自己,背著自己的十字架來跟隨我,
25  因為誰若願意救自己的性命,必要喪失性命;但誰若為我的原故,喪失自己的性命,必要獲得性命。
26  人縱然賺得了全世界,卻賠上了自己的靈魂,為他有什麼益處?或者,人還能拿什麼作為自己靈魂的代價?
27  因為將來人子要在他父的光榮中同他的天使降來,那時,他要按照每人的行為予以賞報。
28  我實在告訴你們:站在這裡的人中,就有些人在未嘗到死味以前,必要看見人子來到自己的國內。」

釋義

默西亞、天主子、耶穌就是親自走向苦路,並召叫門徒們跟他一起走上苦難的「人子」(24-26);祂也是將要再來到世界上的審判者,按照每人的行為給予報應的「人子」(27-28)。在基督再來之前,教會處身於耶穌生命法律之下,也就是苦難的法律之下。只有準備好接受這一切的人,才能成為耶穌的門徒。跟隨耶穌就是「棄絕自己,背著自己的十字架」。這兩個表達講論同一個真理:棄絕自己,放棄自己的所有堅持與訴求,為服務天國而生活,必要的時候交出自己的性命。

28節關於「人子再來」的語意是暗晦的,許多人提出不同的詮釋。但是,根據之前27節的經文,其意義就是表達「人子」將要再來審判世界。也許作者自己也並不完全清楚這些話的意義,他只是地按照流傳給他的材料記載下來。

~~~~~~~~~~~~

文章標籤

福傳書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常年期第十八週 星期四 福音:瑪十六13-23   線上播放

13  耶穌來到了斐理伯的凱撒勒雅境內,就問門徒說:「人們說人子是誰?」
14  他們說:「有人說是洗者若翰;有人說是厄里亞;也有人說是耶肋米亞,或先知中的一位。」
15  耶穌對他們說:「你們說我是誰?」
16  西滿伯多祿回答說:「你是默西亞,永生天主之子。」
17  耶穌回答他說:「約納的兒子西滿,你是有福的,因為不是肉和血啟示了你,而是我在天之父。
18  我再給你說:你是伯多祿(磐石),在這磐石上,我要建立我的教會,陰間的門決不能戰勝她。
19  我要將天國的鑰匙交給你;凡你在地上所束縛的,在天上也要被束縛;凡你在地上所釋放的,在天上也要被釋放。」
20  他遂即嚴禁門徒,不要對任何人說他是默西亞。
21  從那時起,耶穌就開紿向門徒說明:他必須上耶路撒冷去,要由長老、司祭長和經師們受到許多痛苦,並將被殺,但第三天要復活。

文章標籤

福傳書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常年期第十八週 星期三 福音:瑪十五21-28    線上播放

21  耶穌離開那裡,就退往提洛和漆冬一帶去了。
22  看,有一個客納罕婦人,從那地方出來喊說:「主,達味之子,可憐我罷!我的女兒被魔糾纏的好苦啊!」
23  耶穌卻一句話也不回答她。他的門徒就上前求他說:「打發她走罷!因為她在我們後面不停地喊叫。」
24  耶穌回答說:「我被派遣,只是為了以色列家失迷的羊。」
25  那婦人卻前來叩拜他說:「主,援助我罷!」
26  耶穌回答說:「拿兒女的餅扔給小狗,是不對的。」
27  但她說:「是啊!主,可是小狗也吃主人桌子上掉下來的碎屑。」
28  耶穌回答她說:「啊!婦人,你的信德真大,就如你所願望的,給你成就罷!」從那時刻起,她的女兒就痊愈了。

釋義

文章標籤

福傳書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常年期第18周星期二單數年(耶穌顯容節)

「 小德蘭福傳之友 」指導神師 曾慶導神父 讀經反省(2019.8.6) 耶穌的絶對性與獨特性

達七9-10,13-14;
伯後一16-19;
谷九2-10

上世紀初,有不少人要求基督宗教不要再宣揚基督信仰的獨特性,不要再說基督是神的獨特啟示,不要再說任何人是「選民」…...這種對基督宗教獨特性的反對聲浪在今天依舊可以聽到,甚至可以從一些基督徒那裡聽到!

反對的原因有幾個,其中之一是因著交通、通訊的發達,世界變成地球村,不同文化、宗教背景的人往來接觸頻繁。另一個原因是不少有名無實的基督徒有排他性的驕傲和優越感,認為既然基督宗教擁有全部真理,其他宗教便沒有任何真理。

但今天,稍有常識的人都知道,其他宗教傳統也產生了不少聖賢。其實初期教父猶斯定、戴爾都良等,早在公元二、三世紀就肯定了其他宗教的正面價值,雖然它們也有很多有待煉淨的地方。

我們在說基督信仰的獨特性時,指的究竟是什麽?過去曾經有人以為新約的教導是全新的教導,耶穌說的是從來沒有人說過的道理,但事實並非如此。主耶穌說的一切,基本上舊約裡都曾說過;而舊約是猶太教的聖書。我們也知道釋迦牟尼、孔子、孟子等先賢在耶穌之前幾百年已經教導過類似的道理,如「已所不欲,勿施於人」等等,甚至真福八端的真理大概也可以在其他地方找到類似的說法。

諸如此類的發現使不少人下結論說:任何宗教都是一樣的,沒有哪一個是比較好的。但這看似很有包容精神的結論其實並不正確,對各宗教做過深入研究的人也不會這麽斷定。肯定各宗教有相似之處・並不表示它們沒有不同的地方,「有相同」不等於「沒有不同」。歸根究柢,生活上任何方面都是如此。舉例來說,治病的方法就大大不同,從過去的巫術到現代醫學;過去人們用木帆船漂洋過海,今天用巨輪或飛機從一洲到另一洲。有理智的人不會說他們的方法都是一樣的,雖然「意願」是相同的。屬靈的生活也不例外。雖然大家都「希望」能從此岸到彼岸,從現世到永生,但要得到天國的永生,只能依賴天國的主人——神,人是無法給人天國永恆幸福的。

文章標籤

福傳書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日聖言反省 8月5日 瑪 14:13-21

那時,耶穌聽到若翰被殺的消息,便悄悄地坐船離開那裡,來到一處偏僻的荒野。群眾聽到了,便從各城鎮步行著跟祂去了。所以,祂一上岸,便看見大批群眾。祂很憐憫他們,並治好了他們的病人。到了傍晚,門徒們前來對祂說:「我們在這荒野地方,天色已晚。打發群眾走吧,讓他們自己到附近的村莊自己買東西吃。」可是耶穌說:「他們不用去了,你們給他們一些東西吃吧。」他們說:「我們這裡,只有五個餅和兩條魚!」耶穌說:「拿過來給我。」然後吩咐眾人坐在草地上。祂拿起那五個餅和兩條魚,舉目望天,祝福了,把餅擘開,交給門徒,由門徒再分給群眾。大家吃了,人人都飽了,然後把剩下的碎塊收集起來,裝滿了十二筐。當時一起吃的,大約有五千個男人,還未計算婦女和小孩的數目。

反省

抱怨是人的天性,但也是一種祈禱,而我們該如何從中看到靈性的福音呢?在讀經一當中,以色列子民在曠野不斷抱怨梅瑟和天主讓他們吃苦。在福音中,瑪竇雖然沒有描述群眾和宗徒們抱怨,但不難想像餓肚子的人群中必定有人會發出怨言,而且耶穌要求門徒以五餅二魚餵飽五千人,他們也必定覺得耶穌強人所難而有微詞。事實上,抱怨表達出情感的挫折和不信,成為引領我們發現自己人性限度的障礙。懇求進一步讓交託的恩寵進入信仰深處。停止抱怨,安靜下來,就可以讓天主作主。

(「我靈讚頌主 iBreviarium」── 樂仁出版社供稿)

~~~~~~~~~~~~

集禱經

上主,我們感謝你廣施仁慈,使我們能認識你是宇宙的創造者和掌管萬物的主宰;求你繼續扶助你的僕人,不斷更新我們、保守我們。因你的聖子、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他和你及聖神,是唯一天主,永生永王。亞孟。

福音(耶穌望天祝福了,把餅擘開,遞給門徒,他們再分給群眾。﹚恭讀聖瑪竇福音 14:13-21

文章標籤

福傳書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常年期第十七週 星期六  黑落德差人斬了若翰的頭,他的門徒去告訴耶穌  福音:瑪十四1-12    線上播放

1  那時,分封侯黑落德聽到耶穌的名聲,
2  就對他的臣僕說:「這是洗者若翰,他由死者中復活了;為此,這些奇能纔在他身上運行。」
3  原來,黑落德為了他兄弟斐理伯的妻子黑落狄雅的原故,逮捕了若翰,把他囚在監裡,
4  因為若翰曾給他說:「你不可佔有這個女人!」
5  黑落德本有意殺他,但害怕群眾,因為他們都以若翰為先知。
6  到了黑落德的生日,黑落狄雅的女兒,在席間跳舞,中悅了黑落德;
7  為此,黑落德發誓許下,她無論求什麼,都要給她。
8  她受了她母親的唆使後,就說:「請就地把若翰的頭放在盤子裡給我!」
9  王十分憂鬱,但為了誓言和同席的人,就下令給她。

文章標籤

福傳書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常年期第十七週 星期五  祂從哪裡得到這樣的智慧和奇能呢?祂不是那木匠的兒子嗎? 福音:瑪十三54-58    線上播放

54  【那時候】耶穌來到自己的家鄉,在會堂裡教訓人,以致人們都驚訝說:「這人從那裡得了這樣的智慧和奇能?
55  這人不是那木匠的兒子?他旳母親不是叫瑪利亞,他的弟兄不是叫雅各伯、若瑟、西滿和猶達嗎?
56  他的姊妹不是都在我們這裡嗎?那麼他的這一切是從那裡來的呢?」
57  他們就對他起了反感。耶穌卻對他們說:「先知除了在自己的本鄉本家外,沒有不受尊敬的。」
58  他在那裡,因為他們不信,沒有多行奇能。

釋義

瑪竇在耶穌的比喻之後,緊接著報導了一連串的事件,這些事件越來越清楚地顯示耶穌的默西亞身份;同時相信者和不信者、理解和拒絕之間的分別,也越來越清晰。

耶穌在「自己的家鄉」遭到不友善的懷疑與拒絕。那裡的人都認識他和他的家庭,正是這情況使他們更難以正確地聆聽。他們質疑:「這人從那裡得了這樣的智慧和奇能?」其中所表達的含意是:他到底是誰?他自以為是誰,以致於這樣說話?難道他比我們更大嗎?

今日也有非常多知識份子提出相類似的問題。他們願意知道,他這樣說話行事的能力是哪來的?他到底是誰?針對這些問題,人們可以辛勤著書立論,但是卻難以達到信仰。懷有這樣態度的人將和納匝肋人一樣,因為耶穌和我們沒什麼不同而拒絕耶穌,他們將因為天主沒有按他們想像中的「天主的方式」出現,而拒絕天主。

文章標籤

福傳書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常年期第17周星期四單數年「 小德蘭福傳之友 」
指導神師 曾慶導神父 讀經反省(2019.8.1)

在讀經一我們讀到天主在會幕裡跟祂的子民相遇,會幕是不可見的天主臨在於祂的子民的地方。約櫃放在會幕裡,約櫃裡面有梅瑟寫下的天主十誡的兩塊石板,天主十誡是天主給他的子民的禮物,要他們遵守而得福樂。會幕和約櫃象徵了天主親自的臨在。

在我們每一個教堂的聖體櫃裡,都有天主的臨在。但這個臨在不是象徵性的,而是確確實實的基督耶穌的天主性人性的臨在。雖然彌撒聖祭確實是,而且主要是,紀念主耶穌死而復活的聖事,紀念主耶穌為我們作奉獻犧牲的一個行動,但主耶穌在聖體櫃裡的恆久臨在也是確確實實的。

舊約的約櫃象徵了天主和以色列選民的盟約,新約的聖體聖事是天主跟祂的子民所定立的新約,這個新的盟約比舊的盟約更加完滿,意義更加深長。在新的盟約裡,不單是耶穌的天主性的臨在,而且是天主性和我們的人性在耶穌基督身上合而為一的臨在。讓我們多虔誠朝拜在聖體櫃裡的主耶穌,而更能在思言行上肖似耶穌,做一個義人。

在今天的福音裡,主耶穌又一次告誡我們要避惡行善,也就是說要遵守天主的十誡,因為遵守或不遵守天主的十誡的後果是不一樣的。如果耶穌的警告沒有實質的意義,做義人或做惡人沒有不同的後果,那耶穌就是一個最大的說謊者了!

~~~~~~~~~~~~

集禱經

天主,你在教會內,不斷興起新的聖德楷模,激發我們救靈的心火;求你幫助我們效法聖亞豐索主教的芳表,致力聖化人靈的工作,將來在天上也與他獲得同樣的賞報。因你的聖子、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他和你及聖神,是唯一天主,永生永王。亞孟。

福音(人們從網中挑選好的放在魚筐內,把壞的都扔在外面。)恭讀聖瑪竇福音 13:47-53

文章標籤

福傳書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天主公教會紀念耶穌會創立者 聖依納爵 7月31 瑪 13:44-46

那時,耶穌對門徒們說:「天國好比埋在田裡的寶藏;有人找到了,馬上又埋好,然後興高采烈地去變賣他所有的一切,買下那塊地。

天國又好比一個商人尋找上好的珍珠,一找到一顆價值連城的珍珠,就去變賣他所有的一切,買下那顆珍珠。」

反省

在福音中,耶穌教導我們做好的選擇。聖依納爵一生就是最好的見證,他放下貴族身份,放棄追求騎士頭銜和世俗的光榮,選擇跟隨耶穌君王,為天國獻身,為福音服務,直到生命結束。聖依納爵懂得放棄什麼和追求什麼,而他創立的耶穌會至今還在世界各地繼續他的神恩和使命,教人神操,分辨和選擇,奉獻全我,服務基督,去建立天國。我們是生活在現代社會的基督徒,經常面對各種價值觀和擁有許多選擇的機會,讓我們效法聖人做好的選擇,越顯主榮。

(「我靈讚頌主 iBreviarium」── 樂仁出版社供稿)

~~~~~~~~~~~~

集禱經

天主,你為愈顯你聖名的光榮,在教會內揀選了聖依納爵;求你使我們今世藉他的幫助和榜樣,能努力奮鬥,將來在天上也能和他一起獲得永生的榮冠。因你的聖子、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他和你及聖神,是唯一天主,永生永王。亞孟。

福音(他賣掉所有的一切,買了那塊地。)恭讀聖瑪竇福音 13:44-46

文章標籤

福傳書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常年期第十七週 星期二  莠子怎樣被拔出來,用火焚燒,世界末日時也是一樣  福音:瑪十三36-43    線上播放

36  那時,耶穌離開了群眾,來到家裡,他的門徒就前來對他說:「請把田間莠子的比喻給我們講解一下!」
37  他就回答說:「那撒好種子的,就是人子;
38  田就是世界;好種子,即是天國的子民,莠子即是邪惡的子民;
39  那撒莠子的仇人,即是魔鬼;收穫時期,即是今世的終結;收割者即是天使。
40  就如將莠子收集起來,用火焚燒;在今世終結時也將是如此:
41  人子要差遣他的天使,由他的國內,將一切使人跌倒的事,及作惡的人收集起來,
42  扔到火窯裡;在那裡要有哀號和切齒。
43  那時,義人要在他們父的國裡,發光如同太陽。有耳的,聽罷!」

釋義

文章標籤

福傳書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常年期第十七週 星期一  芥菜子成了樹,甚至天空的飛鳥在它的枝上棲息  福音:瑪十三31-35    線上播放

31  【那時候】耶穌給他們另設一個比喻說:「天國好像一粒芥子,人把它撒在自己的田裡。
32  它固然是各樣種子裡最小的,但當它長起來,卻比各種蔬菜都大,竟成了樹,甚至天上的飛鳥飛來,在它的枝上棲息。」
33  他又給他們講了一個比喻:「天國好像酵母,女人取來藏在三斗麵裡,直到全部發了酵。」
34  耶穌用比喻給群眾講解了這一切,不用比喻就不給他們講什麼;
35  這樣應驗了先知所說的話:『我要開口說比喻,要說出由創世以來的隱密事。』

釋義

人們通常認為,天主如果要在世上建立天國,就必須成就偉大而奇特的事。但是,事實上發生了什麼呢?耶穌宣講,治癒病人,招收數名門徒 …;但這個世界基本上沒什麼改變,仍和過去一樣(壞或好)。

面對這樣的事實,「芥子」和「酵母」的比喻能否幫助我們?

耶穌並未對這兩個比喻提出說明;它們自己必須「發言」!「芥子」和「酵母」都是微小的、毫不起眼的開端。在「芥子」中存有成長的力量;「酵母」不停的發酵,直到使麵糰完全發酵為止。同樣地,天主不可見的力量臨在於耶穌的行動中。在瑪竇撰寫福音的時代,「芥子」已經發芽,長出枝條,向外伸展;「酵母」也進行著它的工作。

文章標籤

福傳書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常年期第十六週 星期六(張淑美)讓兩樣一起長到收割的時候  福音:瑪十三24-30    線上播放

那時候,耶穌給他們另設了一個比喻說:「天國好像一個人,在自己田裏撒了好種子;但在人睡覺的時候,他的仇人來,在麥子中間撒上莠子,就走了。苗長起來,抽出穗的時候,莠子也顯出來了。家主的僕人,就前來對他說:主人!你不是在你田地裏撒了好種子嗎?那麼從那裏來了莠子?家主對他們說:這是仇人做的。僕人對他說:那麼,你願我們去把莠子收集起來嗎?他卻說:不,免得你們收集莠子,連麥子也拔了出來。讓兩樣一起長到收割的時候好了;在收割時,我要對收割的人說:你們先收集莠子,把莠子捆成捆,好燃燒,把麥子卻收入我的倉庫。」

釋義

今天的福音是瑪竇福音第十三章中七個有關天國比喻中的一個。聖經中常以「收割」代表末日審判、天國來臨的時刻,這是天國比喻中所教導的重要信息。

同樣面對「好種子」中挾雜「莠子」的情況,僕人與主人的態度卻不相同:僕人想盡早除去莠子;主人卻主張等到收割時。因為主人知道「莠子」在抽穗之前與小麥無異,除非是內行人,否則很難辨別出來,若要在成熟之前拔除「莠子」,很可能錯拔「麥子」;或至少將傷害到麥穗的根部,反而影響麥子的完美飽穗。

「莠子的比喻」教導我們:真正的審判者是天主,祂深知人的心思念慮;祂的審斷是按照人的內心,而非依據人的外表。每個人將依自己所結的果實,獲得相稱的報酬。

反省

莠子是「在人睡覺的時候」撒上的,即在人最安穩時刻。信仰如同一塊田地,我是否時常保持儆醒,隨時注意自己的信仰生活?並給予適當的照顧?

天主的審判是按照人心,而非依據外表,在末日一切均會顯明。在充滿不公平、不正義的世代裡,我堅持著什麼?是否耐心地依照主的教導,努力按信仰生活?

祈禱

文章標籤

福傳書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常年期第十六週 星期五(蔣祖華) 那聽了話,又了解的人,必然要結果實  福音:瑪十三18-23    線上播放

「那麼,你們聽這撒種者的比喻吧!凡聽天國的話,而不了解的,那惡者就來把撒在他心裏的奪去:這是指那撒在路旁的。那撒在石頭地裏的,即是指人聽了話,立刻高興接受;但在心裏沒有根,不能持久,一旦為這話發生了艱難和迫害,就立刻跌倒了。那撒在荊棘中的,即是指人聽了話,卻有世俗的焦慮和財富的迷惑,把話蒙往了,結不出果實。那撒在好地裏的,即是指那聽了話而了解的人,他當然結實,有結一百倍的,有結六十倍的,有結三十倍的。」

釋義

現代學者大多認為這段關於撒種比喻的解釋,並非出於耶穌,而是後來初期教會團體對耶穌的比喻所做的寓意式的(allegorical)詮釋,反映出當時教會內不同成員對於福音訊息的接受態度。

這段詮釋舉出,人們面對福音的宣講會出現的四種不同態度:有時聽眾們心靈閉塞,無法接受福音的訊息(不了解不是指知識方面不懂,而是人不願真心接受);有的人淺薄地接受,又很輕易地放棄,猶如無根之草;另一些人願意接受福音,卻放不下「世俗的焦慮和財富的迷惑」;但也有些人,聽信福音,因而了解接受,又能實踐出來,便結實纍纍了。

這個解釋鼓勵福音宣講者不要灰心,指出收成是可期待的。一位農夫不可能以為他所撒的每一粒種子都會發芽結實,但他知道,即使有些種子浪費了,最後終究必有收成。所以,他只要盡力撒種就好了。

反省

面對福音的訊息,我是哪種聽眾?

我個人的福傳工作中,也會面臨似乎毫無成就的情況,我如何面對這情形?

祈禱

文章標籤

福傳書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常年期第十六週 7月25日(四) 聖雅各伯宗徒慶日  你們要喝我的爵  福音:瑪二十20-28

那時,載伯德兒子的母親,同自己的兒子前來,叩拜耶穌,請求他一件事。耶穌對她說:「妳要什麼?」她回答說:「你叫我的這兩個兒子,在你王國內,一個坐 在你的右邊,一個坐在你的左邊。」耶穌回答說:「你們不知道你們所求的是什麼,你們能飲我將要飲的爵嗎?」他們說:「我們能。」耶穌對他們說:「我的爵你們固然要飲;但坐在右邊或左邊,不是我可以給的,而是我父給誰預備了,就給誰。」那十個聽了,就惱怒他們兩兄弟。

耶穌叫過他們來說:「你們知道:外邦人有首長主宰他們,有大臣管轄他們。在你們中間卻不可這樣;誰若願意在你們中成為大的,就當作你們的僕役;誰若願意在你們中為首,就當作你們的奴僕。就如人子來不是受服事,而是服事人,並交出自己的生命,為大眾作贖價。」

釋義(吳素賢)

當耶穌三次預言自己受難和復活後,顯然門徒們還是不明白跟隨祂的意義。聖雅各伯和聖若望的母親懷著世俗的價值觀,為了兒子的前途來到主耶穌前代求官位,主耶穌藉機說明默西亞的王國與道路在於服務眾人,並非享受榮華富貴。凡跟隨主耶穌者其命運必然與主相同,至於將來的賞報如何,其主權在於天父。天主的國之管 理與世俗大不同,領導者應以奴僕自居,以謙遜之心服務眾人。主耶穌宣告祂自己將交付生命,為救贖所有的人。

在聖雅各伯宗徒的慶日,重讀耶穌與雅各伯母子之間的對話,挑戰我們檢視自己內在對權力的渴望。聖雅各伯宗徒終究跟隨耶穌,飲下與基督相同的爵,以殉道忠實見證主耶穌為罪人交付至死的福音。

~~~~~~~~~~~~

集禱經

全能永生的天主,我們紀念聖雅各伯為福音而傾流了熱血,成為首先殉道的宗徒,你藉他鞏固了初期教會傳揚福音的工作;求你賜給教會像聖雅各伯宗徒一樣堅強的信德,並因他的助佑,常常活力充沛,為福音作證。因你的聖子、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他和你及聖神,是唯一天主,永生永王。亞孟。

讀經一(我們身上時常帶著耶穌的死狀。)恭讀聖保祿宗徒致格林多人後書 4:7-15

文章標籤

福傳書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常年期第十六週 星期三(吳素賢) 它就結了一百倍的果實  福音:瑪十三1-9    

在那一天,耶穌從家裏出來,坐在海邊上,有許多群眾集合到他跟前,他只得上船坐下,群眾都站在岸上。他就用比喻給他們講論了許多事,說:「看,有個撒種的出去撒種;他撒種的時候,有的落在路旁,飛鳥來把它吃了。有的落在石頭地裏,那裏沒有多少土壤,因為所有的土壤不深,即刻發了芽;但太陽一出來,就被曬焦;又因為沒有根,就枯乾了。有的落在荊棘中,荊棘長起來,便把它們窒息了。有的落在好地裏,就結了實:有一百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三十倍的。有耳的,聽吧!」。

釋義

瑪竇福音記載了七個關於「天國的比喻」,「撒種」是第一個比喻。當時許多猶太人務農為生,他們並不期待每一個種子都結果,因為撒下的種子會落在不同的地方:有的在路旁,或被人們踐踏,或被飛鳥吃光;落在石頭地,雖有些土壤可以快速地生長,但因無法紮根,又會因日曬而枯乾了;至於落在荊棘地的,因荊棘剝奪了土地的營養,種子也會很迅速地窒息。最後落在好地的,便能以不同程度地開花結果。

耶穌運用這個巴勒斯坦人所熟悉的播種圖像講述天國:天國的訊息固然會遭到許多人反對,但終究也會有人接受。就天國預期的收穫而言,如今是唯一撒種的時間,唯一作決定的時刻,在宣布與接受中間可有很多的變數,只要人們接受,就會結出百倍、六十倍、三十倍的果實。耶穌向群眾提出挑戰:「有耳的,聽吧!」能夠聽信福音訊息的人,才能結出豐盛的天國果實!

反省

我對天主的訊息開放嗎?我只想聽我期望的訊息嗎?

對天主聖言而言,我屬於哪一種土地?

如果我是一塊貧瘠的土地,我需要澆灌什麼肥料使之容易生長?

祈禱

文章標籤

福傳書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常年期第十六週 星期二 你看!這就是我的母親,我的兄弟! 福音:瑪十二46-50  

那時候,耶穌還同群眾說話的時候,看,他的母親和他的兄弟,站在外邊,想要同他說話。有人告訴他說:「看!你的母親同你的兄弟,站在外邊,想要同你說話。」他卻回答那告訴他的人說:「誰是我的母親?誰是我的兄弟?」遂伸出他的手,指著自己的門徒說:「看!我的母親,我的兄弟!不拘誰遵行我在天之父的意旨,他就是我的兄弟,姊妹和母親。」

釋義

承接著前兩章有關天國的奧義,今天的福音作一個總結:誰願意進入天國,應該遵行天父的旨意。

「母親同兄弟想和耶穌說話」在本段重複了兩次,耶穌的回答令人感覺刺耳:「誰是我的母親?誰是我的兄弟?」這番話一方面擴大天國家庭成員的範疇:無論誰,只要他們遵行天主旨意而行,已經深深地與天父結合,成為天父的子女,成為耶穌的真親屬;一方面也排除那些不遵行天父旨意的家屬:遵行天父的意旨,是超越親情之上的絕對要求,當親情成為愛天主的絆腳石時,人必須作適當的抉擇。

反省

在實行天父所喜悅的事上,我有何心得?有何困境?

為加深和耶穌的關係,我願意在信仰生活上有什麼改變?

祈禱

~~~~~~~~~~~~

文章標籤

福傳書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常年期第十六週  7月22日 聖瑪達肋納慶日 福音:若二十1-2、11-18

一週的第一天,清晨,天還黑的時候,瑪利亞瑪達肋納來到墳墓那裏,看見石頭已從墓門挪開了。於是她跑去見西滿伯多祿和耶穌所愛的那另一個門徒,對他們說:「有人從墳墓中把主搬走了,我們不知道他們把他放在那裡了。」

瑪利亞卻站在墳墓外邊痛哭;她痛哭的時候,就俯身向墳墓裏面窺看,見有兩位穿白衣的天使,坐在安放過耶穌遺體的地方:一位在頭部,一位在腳部。那兩位天使對她說:「女人!你哭什麼?」她答說:「有人把我主搬走了,我不知道他們把他放在那裏了。」說了這話,就向後轉身,見耶穌站在那裡,卻不知道他就是耶穌。耶穌向她說:「女人,你哭什麼?你找誰?」她以為是園丁,就說:「先生,若是你把他搬走了,請告訴我,你把他放在那裏,我去取回他來。」耶穌給她說:「瑪利亞!」她便轉身用希伯來話對他說:「辣步尼!」就是說「師傅。」耶穌向她說:「你別拉住我不放,因為我還沒有升到父那裏;你到我的弟兄那裏去,告訴他們:我升到我的父和你們的父那裏去,升到我的天主和你們的天主那裏去。」瑪利亞瑪達肋納就去告訴門徒說:「我見了主。」並報告了耶穌對她所說的那些話。

釋義

若望福音的作者報導耶穌死後第三天清晨發生的事件,把瑪達肋納、伯多祿和耶穌的愛徒三個見證人關於耶穌復活的經驗交織在一起。首先是瑪達肋納發現了那個空墳,急速的將這情形告訴了伯多祿和耶穌的愛徒(參閱:若二十1-10)。她所說的話表達她對「空墳」的瞭解:「有人從墳墓中把主搬走了!」兩位門徒一聽說這事,便毫不耽擱地立即向墳墓跑去。

伯多祿和耶穌的愛徒在看見空墳之後,就返回住處,因為生命的奇蹟尚未穿透他們的心。瑪達肋納卻留在墳前哭泣,並向空墳探望。她的愛與堅持得到了回報,成為復活的主第一個顯現的對象。但是,最初瑪達肋納雖然看見復活的基督並和祂說話,卻沒有認出祂來。直到耶穌叫她的名字時,她才認出祂來。這使讀者想起有關善牧的經文:善牧「按著名字呼喚自己的羊,並引領出來。」(若十3)耶穌對她說話時,稱天父為「我的父」和「你們的父」。在此之前,耶穌只是預言要回到「父」那裡去(若十四12、28,十六10、28),或回到「派遣他者」那裡去(若七33,十六5)。如今在這個預言實現之時,耶穌的父也成為信祂的人的父,因此祂也稱門徒們為「我的弟兄」。這就實現了若望福音序言中的話:凡接受耶穌並相信祂的名字的人,祂要使他們成為天主的子女(若一12)。

反省

瑪達肋納將遇見主的事和信眾分享,我是否也有一顆愛慕主的心,把生命中「遇見」基督的經歷和旁人分享,為基督作證?

祈禱

~~~~~~~~~~~~

文章標籤

福傳書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